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
曲谱自学网今天精心准备的是《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下面是详解!
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都有谁?
于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亚、孙家栋、任新民、吴自良、陈芳允、陈能宽、杨嘉墀、周光召、钱学森、屠守锷、黄纬禄、程开甲、彭桓武“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
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是中华民族为之自豪的伟大成就。为了在新形势下大力弘扬研制“两弹一星”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1999年9月18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对当年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予以表彰,并授予:
于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亚、孙家栋、任新民、吴自良、陈芳允、陈能宽、杨嘉墀、周光召、钱学森、屠守锷、黄纬禄、程开甲、彭桓武“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以上排名按姓氏笔画为序)。这23位科技专家,是人民共和国的功臣,是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的杰出代表,是新一代科技工作者的光辉榜样。
“两弹一星”精神是民族的史诗,“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为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跃,创造了宝贵的经验。“两弹一星”事业的发展,不仅使我国的国防实力发生了质的飞跃,而且广泛带动了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造就了一支能吃苦、能攻关、能创新、能协作的科技队伍,极大地增强了全国人民开拓前进、奋发图强的信心和力量。
“两弹一星”的伟业,是新中国建设成就的重要象征,是中华民族的荣耀与骄傲,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勇攀科技高峰的空前壮举。
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的人有哪些,有什么经厉或事例
“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的基本情况:
王淦昌(1907年5月28日~1998年12月10日):核物理学家,中国惯性约束核聚变研究的奠基者。是中国核武器研制的主要科学技术领导人之一。
赵九章(1907年10月15日~1968年10月26日):浙江吴兴人,地球物理学家和气象学家。是中国地球物理和空间物 理的开拓者,人造卫星事业的倡导者、组织者和奠基人之一。
郭永怀(1909年4月4日~1968.12月5日):空气动力学家,生于山东省荣成县。他是中国大陆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在力学、应用数学和航空事业方面有卓越贡献
钱学森(1911年12月11日~ 2009年10月31日):浙江杭州人,汉族,195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学位,中将军衔,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中国火箭之父”,“导弹之王”,2007年被评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钱三强(1913年10月16日~1992年6月28日):原子核物理学家,中国原子能事业的主要奠基人和组织领导者之一,浙江湖州人,在研究铀核三裂变中取得了突破性成果。
王大珩(1915年2月26日~2011年7月21日):光学专家,生于江苏吴县。中国光学界的主要学术奠基人、开拓者和组织领 导者。开拓和推动了中国国防光学工程事业。
彭桓武(1915年10月6日~2007年2月28日):理论物理学家,生于吉林长春。在英国爱丁堡大学获博士学位。曾参与并领导了中国的原子弹、氢弹的研制计划。
任新民(1915年12月5日~2017年2月12日):航天技术和火箭发动机专家,安徽宁国人,中国导弹与航天事业开创人之一,曾任卫星工程总设计师。
陈芳允(1916年4月3日~2000年4月29日):无线电电子学家,浙江黄岩人。1964年至1965年,提出方案并参与研制出原子弹爆炸测试仪器,并为人造卫星上天作出了贡献。
黄纬禄(1916年12月18日~ 2011年11月23日):安徽省芜湖人,自动控制和导弹技术专家,中国导弹与航天技术的主要开拓者之一。曾任中国液体战略导弹控制系统的总设计师。
屠守锷(1917年12月5日~2012年12月15日):浙江湖州人,火箭技术和结构强度专家。曾任地空导弹型号的副总设计师,远程洲际导弹和长征二号运载火箭的总设计师。
吴自良(1917年12月25日~2008年5月24日):材料学家,生于浙江浦江县。1948年获美国卡内基理工大学理学博士学位。在分离铀235同位素方面作出突出贡献。
钱骥(1917年12月27日~1983年8月28日):江苏金坛人。地球物理与空间物理学家、气象学家、航天专家。是中国人造卫星事业的先驱和奠基人。
程开甲(1918年8月3日~ ):江苏吴江人,核武器技术专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的开拓者之一、核武器试验事业的创始人之一,核试验总体技术的设计者。
杨嘉墀(1919年7月~2006年6月11日):江苏省吴江县人,中国航天科技专家和自动控制专家、自动检测学的奠 基者。领导和参加了卫星总体及自动控制系统研制。
王希季(1921年~ ):卫星和卫星返回技术专家,生于昆明,白族。在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学院获硕士学位。任航天工业部总工程师,返回式卫星总设计师。
姚桐斌(1922年9月3日~1968年6月8日):江苏省无锡人,导弹和航天材料与工艺技术专家,中国导弹与航天材料、工艺技术研究所的主要创建者、领导者。
陈能宽(1923年~2016年5月27日):材料科学与工程专家,生于湖南慈利县。1960年以后从事原子弹、氢弹及核武器的发展研制。
邓稼先(1924年6月25日~1986年7月29日):安徽怀宁人,理论物理学家,核物理学家。在原子弹、氢弹研究中,领导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
朱光亚(1924年12月25日~ 2011年2月27日):核物理学家,湖北武汉人。1957年后从事核反应堆的研究工作。1994年中国工程院成立,朱光亚出任工程院首任院长。
于敏(1926年8月16日~ ):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60年底开始从事核武器理论研究,在氢弹原理突破中解决了热核武器物理中一系列关键问题。2015年被评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孙家栋(1929年~ ):辽宁复县人,长期领导中国人造卫星事业,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上世纪60年代,孙家栋受命为卫星计划技术总负责人。
周光召(1929年5月15日~ ):湖南长沙人,理论物理、粒子物理学家。上世纪60年代初开始核武器的理论研究工作,曾任中国科学院院长。
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都有哪些人?
于敏(1926.8.16-)
王大珩(1915.2.26-2011.7.21)
王希季(1921.7.26-)
朱光亚(1924.12.25-2011.2.26)
孙家栋(1929.4.8-)
任新民(1915.12.5-2017.2.12)
吴自良(1917.12.25-2008.5.24)
陈芳允(1916.4.23-2000.4.29)
陈能宽(1923.5.13-)
杨嘉墀(1919.7.16-2006.6.17)
周光召(1929.5.15-)
钱学森(1911.12.11-2009.10.31)
屠守锷(1917.12.5-2012.12.15)
黄纬禄(1916.12.18- 2011.11.23)
程开甲(1918.8.3-)
彭桓武(1915.10.6-2007.2.28)
邓稼先(1924.6.25-1986.7.29)
两弹一星
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合称核弹;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1960年11月5日,中国仿制的第一枚近程导弹发射成功。
1964年10月16日15时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使中国成为第五个有原子弹的国家。
1967年6月17日上午8时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
1970年4月24日21时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第五个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中国的“两弹一星”是20世纪下半页中华民族创建的辉煌伟业。
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都有谁?
每个人的基本资料与贡献...
每个人的基本资料与贡献
扬振宁和邓稼先是同乡,初中同学,西南联大同学,一起坐船去美国留学。后来两人有着完全不通的价值取向,走上了完全不通的道路!扬振宁留在美国繁华世界,靠获得诺贝儿奖,出尽风头,晚年还不甘寂寞!邓稼先当年毅然回国,为中华民族的两弹一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可惜的是由于当年的科研试验条件有限,人身防护条件简陋,邓稼先由于核辐射过多,身患癌症,英年早逝,实为国家民族之大殇!但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从历史和国家角度来说,邓稼先必将千古流芳,永垂不朽!是他,永远的奠定了整个中华民族的战略安全和民族地位!不管过多少年,所有炎黄子孙都将崇敬他!
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科学家都有谁
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对当年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予以表彰,并授予于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亚、孙家栋、任新民、吴自良、陈芳允、陈能宽、杨嘉墀、周光召、钱学森、屠守锷、黄纬禄、程开甲、彭桓武“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1、 陈能宽
著名金属物理学家、爆轰物理学家。湖南省慈利县人,男,中共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陈能宽历任第二机械工业部北京第九研究所(中物院前身)实验部主任、副院长、院科技委主任、院高级科学顾问,核工业部科技委副主任,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科技委副主任等职。曾任第三、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至八届全国政协委员。
2、孙家栋
孙家栋是中国人造卫星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的开创者之一,为中国突破卫星基本技术、卫星返回技术、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发射和定点技术、导航卫星组网技术和深空探测基本技术作出了重大贡献;为创建和发展中国人造卫星总体技术、卫星航天工程管理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作出了系统的、创造性的成就和贡献。
3、任新民
任新民领导和参加了第一个自行设计的液体中近程弹道式地地导弹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研制。曾作为运载火箭的技术负责人领导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发射;曾担任试验卫星通信、实用卫星通信、风云一号气象卫星、发射外国卫星等六项大型航天工程的总设计师,主持研制和发射工作。
4、周光召
20世纪50年代周光召主要从事高能物理方面的研究工作,学术上取得了很大成就。参与并领导开展了爆炸物理、辐射流体力学、高温高压物理、二维流体力学、中子物理等多个领域的研究工作,取得了许多具有实际价值的重要成果。
扩展资料
据统计,23位“两弹一星”元勋中,江苏和浙江籍人最多,各有6人,此外还有安徽3人,湖北和湖南各2人,云南、辽宁、河北、山东各1人。钱三强、屠守锷同为浙江省湖州市人,程开甲和杨嘉墀同为江苏省吴江县人。
从教育和工作背景来看,除钱骥、周光召、于敏3人,其余都在国外学习或工作过。资料显示,钱骥1943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师范学院;周光召195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因杰出成就后被多所世界知名大学授予荣誉博士称号;于敏1949年在北京大学物理系攻读研究生并兼任助教。
在留学经历中,元勋们有好几对校友,屠守锷和钱学森都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硕士学位,彭桓武和程开甲都曾留学英国爱丁堡大学,任新民和朱光亚都在美国密歇根大学留学。钱学森和郭永怀在加州理工学院获博士学位并留校工作。
最近离开我们的元勋包括朱光亚、屠守锷和陈能宽等。朱光亚于2011年离世,他是中国核科学事业的主要开拓者之一。2004年12月,为表彰朱光亚对我国科技事业特别是原子能科技事业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将我国国家天文台发现的、国际编号为10388号小行星正式命名为“朱光亚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两弹一星奖章
两弹一星的一个科学家简介300字左右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合称核弹;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两弹一星”元勋情况:
授勋时过世(7人) :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
此后过世(9人) :钱学森、吴自良、陈芳允、杨嘉墀、彭桓武、朱光亚、黄纬禄、王大珩、屠守锷。
仍健在(7人):程开甲、王希季、孙家栋、任新民、陈能宽、周光召、于敏。
王淦昌简介:王淦昌(1907年5月28日—1998年12月10日)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科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九三学社中央名誉主席、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原第二机械工业部副部长。江苏常熟支塘镇人。192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30年入德国柏林大学,1933年获博士学位。1934年4月回国,先后在山东大学、浙江大学任教授。1949年5月参加革命工作,197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第二机械工业部(现中国核工业总公司)九院副院长,二机部副部长兼原子能研究所(现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所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核学会理事长,九三学社中央参议委员会主任,第三届、四届、五届、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杰出科学家、中国“两弹一星元勋”。
中国获得“两弹元勋”的科学家是哪些?
中国两弹元勋一共有23人,分别是钱三强、钱骥 、姚桐斌、赵九章、邓稼先 、王淦昌、彭桓武 、程开甲 、黄纬禄、屠守锷、钱学森 、周光召、杨嘉墀、陈能宽 、陈芳允 、吴自良 、任新民 、孙家栋 、朱光亚、王希季、王大珩 、于敏、郭永怀。
1、邓稼先(1924—1986)
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邓稼先始终在中国武器制造的第一线,领导了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国国防自卫武器引领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2、钱三强(1913.10.16—1992.6.28)
核物理学家。原籍浙江湖州,生于浙江绍兴, 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始人,中国“两弹一星”元勋,中国科学院院士。
3、钱骥(1917.12.27—1983.08.18)
中共党员,空间技术和空间物理专家,两弹一星元勋,中国空间技术的开拓者。钱骥作为我国空间技术的重要开拓者之一,领导卫星总体、结构、天线、遥测、电源、环境模拟等卫星关键技术研究,提出《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方案设想》的报告,是中国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方案的总体负责人;参与制订星际航行发展规划,提出多项有关开展人造卫星研制的新技术预研课题,为我国空间技术早期的发展做了很多开拓性工作,同时为返回式卫星的研制做了大量技术和组织领导工作。
4、姚桐斌(1922.9.3-1968.6.8)
冶金学、航天材料专家、火箭材料及工艺技术专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作为中国第一代航天材料工艺专家和技术领路人,对现代冶金学有关金属和合金粘性、流动性的研究卓有成绩。
5、赵九章(1907.10.15-1968.10.26)
地球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33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35年赴德国攻读气象学专业,1938年获博士学位,同年回国。历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所长、卫星设计院院长,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
有关"两弹一星"的科学家的资料
为两弹一星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有23位科学家,分别是于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亚、孙家栋、任新民、吴自良、陈芳允、陈能宽、杨嘉墀、周光召、钱学森、屠守锷、黄纬禄、程开甲、彭桓武、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
1999年9月18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对当年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予以表彰。
并授予于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亚、孙家栋、任新民、吴自良、陈芳允、陈能宽、杨嘉墀、周光召、钱学森、屠守锷、黄纬禄、程开甲、彭桓武“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以上排名按姓氏笔画为序)。
扩展资料:
中国西部的新疆罗布泊地区升腾起了巨大的蘑菇云,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当天晚上,周恩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宣布这一消息,我们的广播还没有播。毛主席、周总理集体打电话来,让再核实再查,以确定是不是核爆炸,因为这个消息实在是太重大了。
后来把降落伞收回来的那些尘埃进行仔细分析辨认,经过几个小时,最终确认是核爆炸。”科技史专家葛能全曾多年担任钱三强专职秘书,现在已经76岁。谈起当年的原子弹爆炸,葛能全依然很激动。
1945年,美国的原子弹促使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国人开始意识到原子弹的威力,并希望借助原子弹而强国,但都没有成功。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又一直受到美国的核威胁。因此,研发自己的原子弹又被提上了日程。
疾风识劲草。在国家遭遇严重困难的时刻,中国科学院站到了最前面,并抽调全院二十几个研究所的精锐力量,承担原子能的攻关任务,仅1961年,有关所承担的任务达83项,共计222个研究课题。
“许多最尖端、最关键的任务是科学院参与攻关的。”葛能全说。
铀扩散分离膜在当时被称为原子弹当中最绝密、最关键的一个技术设备。为了破解这一难题,钱三强以及时任科学院副院长裴丽生亲自到上海组织联合攻关的研究室,用了两年多的时间,交给工厂几千只扩散分离膜。
“当时的研究环境艰苦,很多人得了浮肿病,肝功能也不正常。”葛能全说。
原子弹爆炸成功后,主要的工作就转入氢弹的突破。毛泽东主席也作出指示:“原子弹要有,氢弹也要快。”
从突破原子弹到突破氢弹,我国用了2年零8个月,美国人为7年零4个月,苏联也用了4年。
“这个速度让世界震惊。”葛能全说,之所以这么快,在于钱三强等人的一步妙棋。
1961年初在组织原子弹攻关时,钱三强就布置黄祖洽、于敏、何祚庥等开展氢弹理论预研工作,共写出69篇研究报告,对氢弹的各种物理过程和氢弹的作用原理及可能结构,进行了多方面深入探讨。因而大大缩短了时间,创造了全世界惊诧的最快速度。
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这是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中国成为继苏、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用自制火箭发射国产卫星的国家,由此开创了中国航天史的新纪元。
毋庸置疑, “两弹一星”事业的发展,不仅使我国的国防实力发生了质的飞跃,而且广泛带动了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造就了一支能吃苦、能攻关、能创新、能协作的科技队伍,极大地增强了全国人民开拓前进、奋发图强的信心和力量。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及中央军委制作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授予于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亚、孙家栋、任新民、吴自良、陈芳允、陈能宽、程开甲、彭桓武,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等23位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专家。
“这些功勋卓越的科学家,半数以上来自中国科学院。”葛能全说,输送人才是中国科学院作出的关键性贡献之一。“好多年过半百的科学家,饿着肚子来搞科学研究,来攻关,为的是早日实现我们原子弹强国梦。”
由建院初时的近代物理所发展起来的原子能所,甚至被称为我国原子能事业的“老母鸡”,从这里派生出的研究技术机构,仅原二机部系统就有14个之多。
而自1959年至1965年7月,原子能所向原子能战线输送科技人员914人,其中正副研究员和正副总工程师28人、助理研究员和工程师147人、研究实习员和技术员712人,同时为原二机部所属机构培训工程技术人员1706名。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两弹一星的辉煌
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哪些是有妻有儿的
“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的基本情况:
王淦昌(1907年5月28日~1998年12月10日):核物理学家,中国惯性约束核聚变研究的奠基者。是中国核武器研制的主要科学技术领导人之一。
赵九章(1907年10月15日~1968年10月26日):浙江吴兴人,地球物理学家和气象学家。是中国地球物理和空间物 理的开拓者,人造卫星事业的倡导者、组织者和奠基人之一。
郭永怀(1909年4月4日~1968.12月5日):空气动力学家,生于山东省荣成县。他是中国大陆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在力学、应用数学和航空事业方面有卓越贡献
钱学森(1911年12月11日~ 2009年10月31日):浙江杭州人,汉族,195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学位,中将军衔,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中国火箭之父”,“导弹之王”,2007年被评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钱三强(1913年10月16日~1992年6月28日):原子核物理学家,中国原子能事业的主要奠基人和组织领导者之一,浙江湖州人,在研究铀核三裂变中取得了突破性成果。
王大珩(1915年2月26日~2011年7月21日):光学专家,生于江苏吴县。中国光学界的主要学术奠基人、开拓者和组织领 导者。开拓和推动了中国国防光学工程事业。
彭桓武(1915年10月6日~2007年2月28日):理论物理学家,生于吉林长春。在英国爱丁堡大学获博士学位。曾参与并领导了中国的原子弹、氢弹的研制计划。
任新民(1915年12月5日~2017年2月12日):航天技术和火箭发动机专家,安徽宁国人,中国导弹与航天事业开创人之一,曾任卫星工程总设计师。
陈芳允(1916年4月3日~2000年4月29日):无线电电子学家,浙江黄岩人。1964年至1965年,提出方案并参与研制出原子弹爆炸测试仪器,并为人造卫星上天作出了贡献。
黄纬禄(1916年12月18日~ 2011年11月23日):安徽省芜湖人,自动控制和导弹技术专家,中国导弹与航天技术的主要开拓者之一。曾任中国液体战略导弹控制系统的总设计师。
屠守锷(1917年12月5日~2012年12月15日):浙江湖州人,火箭技术和结构强度专家。曾任地空导弹型号的副总设计师,远程洲际导弹和长征二号运载火箭的总设计师。
吴自良(1917年12月25日~2008年5月24日):材料学家,生于浙江浦江县。1948年获美国卡内基理工大学理学博士学位。在分离铀235同位素方面作出突出贡献。
钱骥(1917年12月27日~1983年8月28日):江苏金坛人。地球物理与空间物理学家、气象学家、航天专家。是中国人造卫星事业的先驱和奠基人。
程开甲(1918年8月3日~ ):江苏吴江人,核武器技术专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的开拓者之一、核武器试验事业的创始人之一,核试验总体技术的设计者。
杨嘉墀(1919年7月~2006年6月11日):江苏省吴江县人,中国航天科技专家和自动控制专家、自动检测学的奠 基者。领导和参加了卫星总体及自动控制系统研制。
王希季(1921年~ ):卫星和卫星返回技术专家,生于昆明,白族。在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学院获硕士学位。任航天工业部总工程师,返回式卫星总设计师。
姚桐斌(1922年9月3日~1968年6月8日):江苏省无锡人,导弹和航天材料与工艺技术专家,中国导弹与航天材料、工艺技术研究所的主要创建者、领导者。
陈能宽(1923年~2016年5月27日):材料科学与工程专家,生于湖南慈利县。1960年以后从事原子弹、氢弹及核武器的发展研制。
邓稼先(1924年6月25日~1986年7月29日):安徽怀宁人,理论物理学家,核物理学家。在原子弹、氢弹研究中,领导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
朱光亚(1924年12月25日~ 2011年2月27日):核物理学家,湖北武汉人。1957年后从事核反应堆的研究工作。1994年中国工程院成立,朱光亚出任工程院首任院长。
于敏(1926年8月16日~ ):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60年底开始从事核武器理论研究,在氢弹原理突破中解决了热核武器物理中一系列关键问题。2015年被评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孙家栋(1929年~ ):辽宁复县人,长期领导中国人造卫星事业,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上世纪60年代,孙家栋受命为卫星计划技术总负责人。
周光召(1929年5月15日~ ):湖南长沙人,理论物理、粒子物理学家。上世纪60年代初开始核武器的理论研究工作,曾任中国科学院院长。
两弹一星科学家的故事
杨振宁来华探亲返程之前,故意问还不暴露工作性质的邓稼先说:“在美国听人说,中国的原子弹是一个美国人帮助研制的。这是真的吗?”邓稼先请示了周@恩@来后,写信告诉他:“无论是原子弹,还是氢弹,都是中国人自己研制的。”杨振宁看后激动得流出了泪水。正是由于中国有了这样一批勇于奉献的知识分子,才挺起了坚强的民族脊梁。
故事 他从美国归来,带了几双尼龙袜子送父亲,还带回一脑袋原子核的知识 岳父支援的一点粮票,他都用来买饼干与同事们分享;他在基地度过10年单身汉生活 邓稼先于1950年夏天在美国取得博士学位后,完全可以留在那里并拥有良好的工作条件和优厚的待遇。
但他毅然回来建设仍一穷二白的祖国。同年国庆节,在北@京外事部门的招待会上,有人问他带了什么回来?他说:“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子送给父亲,还带了一脑袋关于原子核的知识。” 中国研制原子弹正值三年困难时期,尖端领域的科研人员虽有较高的粮食定量,却因缺乏油水,仍经常饥肠响如鼓。
邓稼先从岳父那里能多少得到一点粮票的支援,却都用来买饼干之类,在工作紧张时与同事们分享。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他们日夜加班。邓稼先还强调试验的基本原则是亲临第一线。他冒着酷暑严寒,在试验场度过了整整10年的单身汉生活,有15次在现场领导核试验,从而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
抢上前去把摔破的原子弹碎片拿到手里检验 邓稼先虽长期担任核试验的领导工作,却本着对工作极端负责任的精神,在最关键、最危险的时候出现在第一线。例如,核武器插雷管、铀球加工等生死系于一发的险要时刻,他都站在操作人员身边,既加强了管理,又给作业者以极大的鼓励。
一次,航投试验时出现降落伞事故,原子弹坠地被摔裂。邓稼先深知危险,却一个人抢上前去把摔破的原子弹碎片拿到手里仔细检验。身为医学教授的妻子知道他“抱”了摔裂的原子弹,在邓稼先回北@京时强拉他去检查。结果发现在他的小便中带有放射性物质,肝脏被损,骨髓里也侵入了放射物~
热门曲谱
刘德华喊话四大天王合体做节目:他们愿意我 彭于晏带违规水果过海关被罚 据台湾媒体报道,彭于晏7月1日返回台北在松山机场过海关的时候,因为不小心带了水果,被海关查获并罚款3000元台币 。有台湾媒体询问机场工作人...[详情]分类:知识库时间:12:37
led和节能灯哪个好
概括:这道题是贲友颗同学的课后练习题,主要是关于led和节能灯哪个好,指导老师为黎老师。LED节能灯是继紧凑型荧光灯(即普通节能灯...
[详情]分类:知识库时间:14:47个人所得税税率
概括:这道题是蒲值暇同学的课后练习题,主要是关于个人所得税税率,指导老师为阚老师。
题目:个人所得税税率
解:<...[详情]分类:知识库时间:14:51个税计算方法
概括:这道题是文缘卣同学的课后练习题,主要是关于个税计算方法,指导老师为惠老师。负所得税制度的意义财税部门出台了给予弱势群...
[详情]分类:知识库时间:14:51李光洁宣布结婚 彭于晏带违规水果过海关被罚 据台湾媒体报道,彭于晏7月1日返回台北在松山机场过海关的时候,因为不小心带了水果,被海关查获并罚款3000元台币 。有台湾媒体询问机场工作人...[详情]分类:知识库时间:12:37
什么可以美白牙齿
概括:这道题是贡泼俊同学的课后练习题,主要是关于什么可以美白牙齿,指导老师为井老师。冷光美白牙齿顾名思义就是用冷光来美白牙...
[详情]分类:知识库时间:14:58什么是连带责任
概括:这道题是满澄檬同学的课后政治练习题,主要是关于什么是连带责任,指导老师为宦老师。
题目:什么是连带责任
...[详情]分类:知识库时间:14:58趣头条与江苏卫视达成战略合作 彭于晏带违规水果过海关被罚 据台湾媒体报道,彭于晏7月1日返回台北在松山机场过海关的时候,因为不小心带了水果,被海关查获并罚款3000元台币 。有台湾媒体询问机场工作人...[详情]分类:知识库时间:12:37
利率怎么算
概括:这道题是从纲凑同学的课后练习题,主要是关于利率怎么算,指导老师为殳老师。银行利率表示一定时期内利息量与本金的比率,通...
[详情]分类:知识库时间:14:58名贵树种
概括:这道题是山翁灿同学的课后练习题,主要是关于名贵树种,指导老师为谈老师。
题目:名贵树种
解: ...[详情]分类:知识库时间:14:56埃利斯
概括:这道题是苏似涡同学的课后政治练习题,主要是关于埃利斯,指导老师为裴老师。
题目:埃利斯
解: ...[详情]分类:知识库时间:14:54差异
概括:这道题是巫唐抖同学的课后练习题,主要是关于差异,指导老师为左老师。暂时性差异是由税收法规与会计准则确认时间或计税基础...
[详情]分类:知识库时间:14:53平衡梁
概括:这道题是浦晓淖同学的课后练习题,主要是关于平衡梁,指导老师为赵老师。平衡梁为吊装机具的重要组成部分,可用于保持被吊设...
[详情]分类:知识库时间:14:54建筑图集
概括:这道题是蓟侠位同学的课后政治练习题,主要是关于建筑图集,指导老师为焦老师。《新疆传统建筑图集》是2009年新疆科学技术出...
[详情]分类:知识库时间:14:54成分分析
概括:这道题是颜仑徽同学的课后练习题,主要是关于成分分析,指导老师为戈老师。
题目:成分分析
解: ...[详情]分类:知识库时间:14:56无坚不摧之力
概括:这道题是路婆掖同学的课后政治练习题,主要是关于无坚不摧之力,指导老师为祁老师。
题目:无坚不摧之力
解:<...[详情]分类:知识库时间:14:54气垫船原理
概括:这道题是席洞朴同学的课后练习题,主要是关于气垫船原理,指导老师为毛老师。通风工程是送风、排风、除尘、气力输送以及防、...
[详情]分类:知识库时间:14:54海狸
概括:这道题是项筛卦同学的课后练习题,主要是关于海狸,指导老师为钱老师。
题目:海狸
解: ...[详情]分类:知识库时间:14:5638译码器
知识点:《38译码器》 收集:瞿收霉 编辑:桂花
[详情]分类:知识库时间:10:57
本知识点包括:1、38译码器在单片机系统中的作用是什么? 2、求vh...aidma
知识点:《aidma》 收集:蒯超峦 编辑:栀子花女孩
[详情]分类:知识库时间:12:08
本知识点包括:1、SOV/SOM是什么?AIDMA和AIDAS理论代表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