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曲谱,请上曲谱自学网!

热痰入喉,一张方子化掉!中医治老咽炎的全过程,今天给你讲清楚

时间:2021-01-26 12:26:33编辑:刘牛来源:曲谱自学网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诊断学》、《伤寒论》、《中医方剂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字,我想和你聊聊,中医是怎么治疗老咽炎的。
 
我想说的是,我们现代人的咽炎,有不少情况,属于热痰入喉。对这个状态,中医里头是有一些办法来应对的。
 
我还是给你讲个医案故事吧。通过具体的病例,我们能更清晰地感受到问题所在。
 
话说有这么一个女子,年45岁,农民,姓姜。
 
这个人啊,最近这半年以来,感觉咽喉里头总有东西,咳不出来,吞不下去,挺难受的,但是不影响吃饭,更不影响呼吸。
但是,这玩意儿总在咽喉里堵着,她难受啊!到医院去检查,没发现大问题,最后给诊断为慢性咽炎。西药开了一堆,无效。
 
后来,有人就劝她,说这都东西啊,不耽误吃喝,不耽误呼吸,你就慢慢适应了吧。换句话说,就这样了,你以后忍着点吧。
 
但是,症状忍来忍去,反倒大发了!当时患者的状态是,早晨起来恶心,胸闷,嗓子眼又黏又干,口渴但是喝不下水,吐痰,痰色白。
 
怎么办?忍不下去了,她决定看中医。
 
刻诊,见脉象沉滑、舌苔黄腻,舌质发红。仔细询问得知,患者的诸多症状,在恼怒和辛辣饮食之后加重。
 
这时候,医家给开了一张方子。但见——
 
全瓜蒌20克,川黄连6克,法半夏12克,枳实20克,射干10克,海藻10克,苏梗10克,桑叶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结果,患者用药6剂之后,恶心痰多的事儿基本没了,但是嗓子依然有异物感。原来的厚腻苔,现在开始转变,变薄的同时,有部分舌苔出现了剥落。整个人还特别口渴。
 
这个时候,医家变了方子,就是原方里加入石斛10克,沙参30克。再投八剂。结果,患者用药之后,诸证悉平,没有任何不适了。
这张方子和医案,是1993年,于《吉林中医药》上刊发出来的。我近些年借助工作之便,对这些宝贵的临床经验做了梳理和总结。我把这个,看成是治疗慢性老咽炎的常规方法之一,取名为清化痰热之法。
 
这里头到底是什么学问呢?
 
这个女患者的问题,用中医专业术语讲,叫做痰热证。我们形象一点理解,就是痰热入喉。
 
什么意思呢?我们还是从舌脉开始理解。
 
患者舌红,苔黄腻。这是标准的痰热之象。有痰则苔腻,有热则舌红。
 
患者脉是沉滑的。沉滑脉,主痰饮。
 
患者症状,在恼怒和辛辣饮食后加重。由此可见,火热之邪,对病情有诱发作用。患者辨证肯定是偏热了。
 
归纳起来,患者的病根儿,就在于有痰热之邪。痰热之邪阻于咽喉,所以有异物感。痰热伤阴,所以咽干。痰热阻于中焦,则晨起恶心。痰热阻于上焦清阳之地,故而胸闷。痰热阻于内,津液不得输布,所以患者口渴。但是患者体内又不缺水分,加上痰热阻滞中焦,影响胃纳,所以患者喝不下水。痰热阻肺,所以患者经常咳出白痰来。
 
既然如此,当然就要清化痰热了。痰热是病根儿,要治就得治病根儿。在去掉痰热这个病根儿的基础上,理气、滋阴、利咽喉。
 
怎么操作呢?你来看上文所用的配伍——
 
全瓜蒌20克,川黄连6克,法半夏12克,枳实20克,射干10克,海藻10克,苏梗10克,桑叶10克。
这里头,瓜蒌、黄连和半夏,这三味药组成一个方,叫做小陷胸汤。这个方是《伤寒论》里头的方子,用于治疗痰热证的。其中,瓜蒌涤痰热,黄连清热,半夏降逆化痰。这个是治疗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枳实行气除痰,射干和苏梗理气利咽喉,海藻化痰,桑叶润肺滋阴。这就是基本意图。
 
等后来,患者痰热之邪得到遏制,舌苔由腻转薄,甚至出现了剥落。这就是清痰热之品,伤了阴。所以,得滋阴。于是在原方里头,加入石斛和沙参。这两味药都是滋肺阴的。
 
就这样,面对咽喉里的那一口热痰,我们用清痰热之法,配合滋阴利咽理气之法,很好地将其化散,去掉邪气,养护正气,最终解决问题。
 
这就是中医治疗这种痰热老咽炎的全过程。我这么说,你看懂了吗?
 
说起来啊,这个慢性咽炎,证属痰热证的,还真不少。尤其是现代人,受饮食以及生活习惯的影响,尤其是肥腻辛辣饮食以及烟酒,会非常显著地在我们体内形成痰热之邪。这个东西聚积久了,我们的毛病就出现了。而且,还容易出现在咽喉部位。所以说,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对痰热咽炎的治疗,小陷胸汤加减,是不错的经验。我写出来,供您参考。非专业读者,务必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肺胃阴虚或肾阴不足所致的咽炎,不该用这类思路。专业读者,不妨从中领会一二,当成日后临证的借鉴。我觉得,这经验的用武之地很广泛,还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CBA顶薪先生打破质疑重返巅峰,感谢巩晓彬,他超级崛起

赵丽颖新代言广告出炉,镜头怼脸颜值真实,笑容灿烂少女感足

热门曲谱

Copyright © 2014-2019 曲谱大全(www.qpzxw.com)曲谱自学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1004734号-1

版权声明:曲谱网所有曲谱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联系邮箱:qupudaquanhezuo@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