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曲谱,请上曲谱自学网!

孔子为什么“食不离姜”?

时间:2021-01-16 13:50:03编辑:刘牛来源:曲谱自学网
       孔子有个著名的话:“不撤姜食,不多食。”这是《论语》里的记载。意思就是,孔子吃饭,食不离姜,但每顿都不多吃。南宋理学大师朱熹在《论语集注》中,对孔子食姜的嗜好是这样阐释的,他说姜能“通神明,去秽恶,故不撤。”《神农本草经》记载:“干姜,味辛温,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癖下痢,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气,下气,通神明。生山谷。”
在春秋时期,孔子活了73岁,估计和他“不撤姜食,不多食”的饮食习惯有关。
 
民谚有云:“男人不可一日无姜”、“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家备小姜,小病不慌”、“夏季常吃姜,益寿保安康”、“四季吃生姜,百病一扫光”、“早吃三片姜,胜过人参汤”等等。
 
明代旅行家徐霞客,孤身上路,长途跋涉,行囊中必备姜。他每天早上都有嚼食生姜的习惯。姜能够促进阳气的生发。野外露宿,湿气侵入,偶感风寒,他就立即“饮姜汤一大碗,重被袭衣覆之;汗大注,久之乃起,觉开爽矣”。
 
姜还救过皇帝的命。传说,楚汉相争时期,刘邦征战河南音山,身染瘟疫,久治不愈。当地百姓献方“生姜萝卜汤”,刘邦喝后病情大减,再喝即药到病除。还有一个传说,南北朝时期,宋明帝喉中长疮,疼痛不已,脓血不止,到后来,连水都咽不下去了。当时的名医徐文伯诊断后,认为明帝是中了生半夏之毒,让明帝每天吃三次生姜,每次吃五两。果然不久就好了。
 
姜,一种陆生植物,叶茎颀长,开黄花,块根味苦,可入药或作调味品。姜是中国人喜欢的作料之一,也是一种很常见的中药材。《本草纲目》中说,生用发散,熟用和中,意思是说生姜具有发散内外寒邪、生发阳气等作用,可以治疗多种疾病,也适合脾胃虚寒的瘦人增肥调养食用。生姜含一种类似水杨酸的化合物,相当于血液的稀释剂和抗凝剂,对降血脂、降血压、预防心肌梗塞有特殊作用。因此生姜可防衰老。
用姜汤含漱能治疗口臭和牙周炎,疗效显著。用于姜泡茶,能防治食物污染引起的急性肠胃炎。
 
既然姜这么神奇,你知道姜是怎么来的吗?传说是尝百草的神农氏发现的。神农氏是一个家族,不是一个人。神农氏尝百草,误食蘑菇中毒,随手从身边拔了一把尖叶草,把它的块根放在嘴里嚼。毒因此而解。神农姓姜,他就把这尖叶草取名“生姜”。意思是它的作用神奇,能让自己起死回生。
 
姜在作中药用的时候,一般分为生姜和干姜两种。
 
生姜,即种了一年就采收的新鲜的姜。而干姜也叫做母姜,通常是发过两次芽,生长了三年的姜。
 
生姜的味道是比较直接和辛辣的,辛味比较完整,发散作用较强,而干姜在地下埋了三年,其气味是比较浑厚的,重在温煦。有文献报道称,干姜总挥发油含量低于生姜,但辛辣成分较生姜为多。
 
民间有个说法:“生姜治胃,干姜治脾”。这个说法比较片面,其实这两种姜都能够温中散寒,很多脾胃疾病都会考虑用姜。还是用脏腑学说来解释比较好理解。胃属于腑而脾属于脏,两者在经络上是互为表里的,脏属里而腑在表。生姜比较发散,其药效在表发挥得较为彻底,所以治疗腑病较强,对于脾胃二者来说,更偏向于治疗胃病;而干姜比较缓和,其药性能够慢慢渗入“里”,即脏病,所以对脾的影响更大。

易烊千玺官宣代言,宣传片表演新技能,可为何有点眼熟?

周翡中毒谢允为她吸出毒素,李妍成猪队友,沈天庶逼她写下诗句

热门曲谱

Copyright © 2014-2019 曲谱大全(www.qpzxw.com)曲谱自学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1004734号-1

版权声明:曲谱网所有曲谱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联系邮箱:qupudaquanhezuo@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