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曲谱,请上曲谱自学网!

李嘉图

时间:2019-02-21 14:56:00编辑:刘牛来源:曲谱自学网

概括:这道题是段肯蓉同学的课后政治练习题,主要是关于李嘉图,指导老师为向老师。具有前瞻性的消费者完全预见到了政府债务所隐含的未来税收,从而政府现在借贷并在未来增税以 偿还债务与现在增税对经济有同样的效应。

题目:李嘉图

解:

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都是主张自由贸易的古典经济学家.他们都主张自由贸易,为了证明他们的观点,他们先后提出了“绝对优势”理论和“相对优势”理论.亚当.斯密著有《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简称《国富论》.而大卫.李嘉图主要蓍有《政治经济学和赋税原理》.他们两个的经济学观点主要来自于此二书.

相似点:

1.从二者理论来说,他们的劳动价值理论有联系.李嘉图的劳动价值理论是建立在斯密的劳动价值理论的基础上,斯密首次提出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观点,而李嘉劳动价值理论则建立于此,并提出了“相对劳动价值”概念,他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其生产所必需的相对劳动量.

2.二者都主张自由贸易,都造成国际分工,认为,一国参与国际贸易能从中获得利益,使两国的消费者剩余增加.相对于封闭经济,他们是可以实现获利的.可以这样说,亚当斯密提出的“绝对优势”启发了李嘉图,其不足又促成了李嘉图的“相对优势”理论的建立.

3.二者的理论建立前提相似.二者都假设是两国贸易,都承认贸易的源泉是各国的生产技术存在差别,边际报酬不变.都只承认只有一种生产要素.

1.二者观点都代表了不同时代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思想,二者都属于古典学派.

2.“相对优势”针对“绝对优势”无法解决的问题而提出,进一步阐述了在国际贸易中,一个在各个方面都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如何在比较优势方面作出生产决策,使本国在国际贸易中获益.

就写这些吧.同学,你觉得怎样,如果觉得不够完整的话,我再继续补吧.

举一反三

例1: 【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吗?】[历史练习题]


思路提示:

  是.

  从配第到18世纪中叶,在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产生过程中,出现了若干占有一定地位的经济学家.虽然他们都只是次要的作家,但在某些经济问题上,他们各有一些值得一提的见解.

  J.洛克(1632~1704)  配第的直接后继者.他的主要经济着作有《政府论》上下篇(1680~1690)和《论降低利息和提高货币价值的后果》(1691).洛克的享乐主义哲学为斯密的人性论提供了心理基础.洛克认为,劳动几乎提供一切东西的全部价值.他又以“自然法”来论证所有权的界限,认为由于土地和货币的分配不均所产生的地租和利息都导致了对“自然法”的破坏.这实际上就是把二者都归结为对劳动的剥削.

  D.诺思(1641~1691)  另一个配第的直接后继者.他的主要经济着作为《贸易论:主要是关于利息、硬币的铸造和损坏、货币量的扩大问题》(1691).诺思第一次提出关于资本的明确概念,而且把对利息的肯定,作为资本起来反抗土地所有权的最初形式.诺思关于自由贸易的学说也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在这方面的先驱者.

  “那位匿名者”(姓氏生卒年代不详)  在他的匿名着作《对货币利息,特别是公债利息的一些看法》(大约出版于1739或1740)中指出:“当它们(生活必需品)互相交换的时候,它们的价值取决于生产它们所必须的和通常所用掉的劳动量”.显然,这位作者已经有了社会必要劳动的原始思想.

  J.马西(?~1784) 虽然保留着若干重商主义的思想,而仍然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利息论的进步性.在他的《论决定自然利息率的原因;对威廉•配第爵士和洛克先生关于这个问题的见解的考察》(1750年匿名发表)中,他坚决反对配第和洛克所认为利息率高低取决于货币量的观点,而宣称利息只不过是利润的一部分,利息的高低总是由一般利润率来决定,利润本身成为利息的最高界限.这就矫正了配第和洛克认为被贷放的实际是货币而不是资本的错误,提高了对资本的认识.马西这一理论对于他同时代的D.休谟(1711~1776)和后来的斯密都有深刻的影响.但马西和休谟两人都没有涉及利润本身的源泉问题.

  D.休谟  对斯密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他的主要经济论着《论商业》、《论货币》、《论利息》、《论贸易平衡》、《论赋税》,收集在《政治论丛》(1752)论文集中.他提出了贸易差额平衡的学说,认为这种平衡是按着各国不同的经济情况而自然决定的,从而贸易不能始终有损或有利于某一国,为自由贸易论反驳重商主义的贸易控制论提供了理论依据.休谟是货币数量论者,他认为商品价格的腾贵是金银增加的必然结果,但价格变动并不紧随着金银的增加而是需要一些时间,这是所谓价格滞后现象,而这种货币贬值只在最后才提高劳动价格即提高工资,这是所谓工资滞后.正是在这滞后时期,货币贬值对于工商业起了鼓舞作用.

  A.斯密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派最杰出的代表,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建立者.他第一次把以前的经济知识归结为一个统一和完整的体系并加以丰富和发展.斯密最主要的经济学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划时代巨着.他强调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并认为增加国民财富靠两种方法:第一是提高工人的劳动生产力,第二是增加生产工人的人数.前者靠加强劳动分工;后者靠增加资本.斯密全部的经济理论几乎都是在探讨这两个命题的过程中提出来的.斯密是英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公认的宗师.而《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在后来相当长的时间内,既是古典派的又是庸俗派的各学说的启发点.

  D.李嘉图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派的另一个最杰出的代表,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他的代表作是《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1817).在此书中,他建立了以价值论为基础、分配论为中心的经济理论体系.和斯密一样,他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相应的交换形式的规律从正面即从促进一般的社会目的的方面来加以阐述,企图论证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最有利于生产,最有利于财富的创造.他考察了当时英国社会的地主、资本家和工人三个主要阶级的关系和与之相应的社会三种收入相互消长的关系,不隐讳地把阶级利益的对立、工资和利润的对立、利润和地租的对立作为他的研究的出发点.李嘉图站在资本家方面的立场是鲜明的.所以,有人认为李嘉图是党派经济学家,而其学说则成为党派斗争的旗帜.也因为这样,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就达到了它不可逾越的界限.但是在李嘉图同时代或稍晚一点的英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中还有几个值得提出的对于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作了补充的人物.

  E.威斯特(1782~1828) 李嘉图的同代人.他在《论资本用于土地,对谷物进口严加限制的失策》(1815年匿名出版)中,阐述了土地的收益不会同使用在土地上的劳动成比例地增加,而是以小得多的比例增加的地租论.

  J.巴顿(1789~1852)  在《论影响社会上劳动阶级状况的环境》(1817)中,考察了在资本积累过程中劳动需求相对减少的问题.他第一次指出,随着资本积累的增加,转化为工资的那部分资本(他称之为流动资本)同转化为机器的那一部分资本(他称之为固定资本)相比会相对减少.由于劳动的需求的增加取决于流动资本的增加,而不取决于固定资本的增加,就业工人的人数不同国家资本的增长成比例,工业不发达国家的就业人数会比工业发达国家的就业人数相对地要多.李嘉图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第三版中,加上了“论机器”的第31章,接受了巴顿对机器的看法,承认他自己原来看法的错误.

  G.拉姆赛(1800~1871)  其时代稍晚于李嘉图.在《论财富的分配》(1836)中,把流通过程得出的、作为唯一区别的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在名称上保留下来,但对于二者的构成却从生产过程作了说明.从而,事实上把固定资本归结为不变资本,把流动资本归结为可变资本.在这个基础上分析分配,他得出了工资等于流动资本(实为可变资本),“总利润”等于商品总价值减去工资和固定资本(实为不变资本)的补偿后的全部剩余的结论.拉姆赛接近于正确地理解剩余价值的来源.

  R.琼斯(1790~1855) 和拉姆赛同时代.他的经济着作有《论财富的分配和税收的源泉》(1831)、《政治经济学绪论》(1833)和《国民政治经济学教程》(1852).在地租起源的见解上,琼斯胜于李嘉图.他反驳了后者的土地收益递减的论断.他认为地租的产生与土地肥沃程度无关,而起源于土地的占有.琼斯已经意识到,在资本主义社会,地租由超额利润构成.在历史地解释经济方面,琼斯也比李嘉图多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他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只看作社会生产发展中的一个过渡阶段;随着物质生产力的变化,经济关系以及与此相连的国民的社会状况、道德状况和政治状况,也都在发生变化.马克思指出,在琼斯这里,“我们看到,政治经济学这门实际科学是怎样结束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Ⅲ,第472页).

  特征和主要理论  自然规律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哲学基础.英国古典经济学杰出的代表斯密和李嘉图,都认为新的科学不是他们那个时代的关系和需要的表现,而是永恒的理性的表现,新的科学所发现的生产和交换的规律,不是历史地规定的经济活动的形式的规律,而是永恒的自然规律,而这些自然规律是从人的本性中引伸出来的.斯密和李嘉图都把自然规律归结为作为人类社会基础的个人人性的表达.他们所谓的个人是当时正在向资产者转变的一般市民,而他们的人性就是利己主义.

例2: 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相关经济学观点中的相似点,并对这两个经济学家的观点做简要评析.


思路提示:

李嘉图早期是交易所的证券经纪人,后受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的影响,激发了他对经济学研究的兴趣,其研究的领域主要包括货币和价格,对税收问题也有一定的研究.李嘉图的主要经济学代表作是1817年完成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书中阐述了他的税收理论.1819年他曾被选为下院议员,极力主张议会改革,鼓吹自由贸易.李嘉图继承并发展了斯密的自由主义经济理论.他认为限制国家的活动范围、减轻税收负担是增长经济的最好办法.

1.价值理论

李嘉图的经济学理论的基础是劳动价值论,这种理论是从斯密那里来的,但经过了一些改动——怎么说呢,改动得越来越僵化了.李嘉图的价值理论的核心就是下面一句话:“商品的价值……取决于其生产所必需的相对劳动量.”根据这个理论,他认为,劳动的价值(工资)是一定社会中为维持工人生活并延续其后代通常所必需的生产资料决定的,而利润则决定于工资.在所有这些分析中,我们看不到供给与需求的作用,一切都是某种神秘的因素所决定的.不过,聪明的李嘉图早就意识到了这种价值理论的内在矛盾,他自己曾经犯过嘀咕:“我不能克服这样的困难:在地窖里贮藏了三四年的酒,或最初在劳动方面花费了也许还不到2先令,后来却值100镑的橡树.”后来,人们用水与钻石来概括李嘉图等古典经济学家所面临的“价值悖论”:水对人极端重要,是生命的支柱,但在通常情况下,价格却很低;而钻石是奢侈品,对于人的生存而言没有任何用处,通常情况下价格却很高,为什么?李嘉图始终没有能够解决这个难题.到了1870年代,边际主义兴起,经济学家才能够解答这一问题.答案很简单:价值只能来自个体消费者的主观评估.我可能花了30年时间研究一种东西,但拿到市场上却没有一个消费者问津,那么,它就没有任何经济价值,不管我就这上面投入了多少劳动.商品和服务的价值是消费者评估的结果,商品和服务的相对价格是由消费者对这些产品的评估和欲望之水平和强度所决定的.

2.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的理论基础 大卫?李嘉图继承和发展了亚当?斯密创立的劳动价值理论,并以此作为建立比较优势理论的理论基础.在分析论述比较优势理论中,李嘉图赋予劳动以重要的地位,他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开宗明义就指出“一件商品的价值,或曰用以与之交换的任何其他商品的数量,取决于生产此件商品所必需的相对劳动量”.进而,他也像斯密一样,将价值区分为“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指出“有用性不是衡量交换价值的标准”,认为“商品的交换价值以及决定商品交换价值的法则,即决定为了交换他种商品必须付出多少此种商品的规律,全然取决于在这些商品上所付出的相对劳动量”.国际贸易中各方的利益全然系于国际市场上各类商品的交换价值,即相对价格水平.在李嘉图看来,一国国内各地区、各产业间资本、劳动等各类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是利润率均等化的根本原因.但国与国之间的要素流动则势必因各种原因而被强制性地打断,甚至完全不流动.由此,李嘉图断定,正是国际间的这种生产要素的不流动性,决定了“支配一个国家中商品相对价值的法则不能支配两个或更多国家间相互交换的商品的相对价值”.正好比“葡萄牙用多少葡萄酒来交换英国的毛呢,不是由各自生产上所用的劳动量决定的”一样.或者说,各类生产要素在国际间完全不流动,打断了国际间利润率均等化的进程,因而使一国能够比较稳定地保持在某种商品生产上的比较优势地位.既然诸多原因决定了同一种商品在不同的国家其相对价值各异,那就给各国参与国际贸易获取贸易利益留下了可资利用的空间.然而此处的前提必须是各国都能找准自己同他国比较的有利之处,即确定它们各自的比较优势.

例3: 亚当斯密与大卫李嘉图2个模型的区别和联系[政治练习题]


思路提示:

你是说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和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的话,那我还可以说上几句.例说明:

中国

花500个工时可以生产一辆汽车

花5个工时可以生产一件衣服

日本

花100个工时可以生产一辆汽车

花4个工时可以生产一件衣服

这时候中日贸易会提高双方的生产率么?

答案是肯定的

虽然日本无论生产汽车还是衣服

都比中国生产能力更强

但是让我们来做一笔简单的计算

在中国和日本不做贸易的条件下

中国人花505个工时

可以得到一辆汽车和一件衣服

但是在贸易的情况下

又该如何呢?

如果中国把这505个工时都用来生产衣服

很显然可以生产101件衣服

这个时候

在日本市场上是25件衣服换一辆汽车

中国就可以拿101件衣服中的100件

去和日本人做生意

假设中国商人和日本达成共识:“50件衣服换1辆汽车”

日本人觉得有利可图

答应了条件

于是中国换回2辆汽车

在贸易的条件下

中国人花同样的505个工时

得到了2辆汽车和1件衣服

而在不和日本做交易的条件下

中国人只能得到1辆汽车和1件衣服

显然做贸易对中国有利

让我们再来看看日本的情况

现在日本人有200个工时

在不和中国做贸易的情况下

其中100个工时用来生产了1辆汽车

另外100个工时用来生产了25件衣服

在和中国做贸易的条件下

日本决定把所有的精力用来生产汽车

于是用所有的200个工时生产了2辆汽车

日本决定出售其中的一辆给中国

在中国的市场上“1辆汽车=100件衣服”

日本给出了条件“1辆日本汽车换50件中国的衣服”

中国觉得有利可图

答应了

这样在做贸易的情况下

同样的200个工时

日本得到了1辆汽车和50件衣服

而在不和中国做贸易的情况下

只能得到1辆汽车和25件衣服

我们可以看到

日本和中国之间通过“一辆汽车换50件衣服”

这样来交易

都取得了实惠

所以

只要是贸易

只要是把精力放在自己“相对更”为擅长的生产

就能够提高交易双方的生产率

增强竞争力和人民的福利

这就是200多年前著名的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

提出的“比较优势理论”

为国际贸易的发展进一步提供了理论依据

例4: 凯恩斯,亚当斯密和李嘉图三人分别的经济主张[政治练习题]


思路提示:

亚当 斯密主张靠自由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来调配资源,分流资本,靠人们主观的利己动机和客观的利他性来积极地创造财富,使得国家富足.

李嘉图主张坚持亚当 斯密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原则,靠看不见的手来调配资源,扩大生产,以扩大供给来创造需求,排斥一切政府干预,在市场调节下让经济完全自由的运行.

凯恩斯认为,经济不可能完全自发地以最好的方式向最好的方向发展,原因是由于就业不充分和分配不公而导致的有效需求不足,使得市场失灵,经济停滞,经济危机爆发.因此主张要以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进行干预,使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受到控制和束敛,将经济扳回正常运行轨道,防止和消除经济危机.

例5: 亚当斯密,李嘉图,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区别[政治练习题]


思路提示:

在经济学说史上,价值理论是个迷人的领域,历代经济学家不断探索价值价格问题的本质及形成机制,为价值价格理论的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在人类历史上,亚当斯密是为数不多的得到泛赞誉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其名著《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系统地探讨了劳动价值论,并在劳动价值理论的基础上发展了自己相当完备的价格理论.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亚当斯密从分工引出交换,再从交换引出价值并第一次明确使用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两个概念.亚当斯密关于劳动价值论有如下论述:“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此外亚当斯密的价值理论又是二元的.一方面,他认为,“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商品的价值决定于“获得它的辛苦与麻烦”,即决定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必要劳动量;另一方面,他又认为商品价值“等于它使他们能够购买或支配的劳动量”,或等于它所能购买到的“劳动的价值”.

大卫李嘉图作为古典经济学的“最后的伟大的代表”,在资产阶级所能容纳的范围内,将古典的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推向了其可能发展的最高阶段.大卫李嘉图在亚当斯密既有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劳动价值理论,并以劳动价值理论为基础探讨了价格理论.大卫李嘉图吸收了亚当斯密价值理论中的劳动价值论成份,但坚决抛弃了亚当斯密的二元劳动价值论.大卫李嘉图批评亚当斯密劳动价值理论存在的矛盾之处:“亚当斯密如此精确地说明了交换价值的原始源泉,他要使自己的说法前后一致,就应该认为一切物品价值的大小与他们的生产程所投下的劳动量成比例,但他自己却又树立了一种价值标准尺度,并说各种物品价值的大小和们所能交换的这种标准尺度的量成比例.”

马克思在概念上严格区分了劳动价值与使用价值,区分了交换价值与劳动价值.他认为,劳动价值是劳动者在生产商品过程中所付出的一般人类劳动量,使用价值则是客观事物对于人的需要所产生的肯定与否定关系,交换价值是指一种商品同另一商品相交换的量的比例关系.他还区分了劳动价值与劳动力价值,他认为劳动力的价值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来决定.不过,他并没有区分价值与劳动价值,他认为价值完全等同劳动价值,与使用价值无关,不含有任何使用价值的成分.也没有严格区分劳动量与劳动价值量,这些概念的区分虽然对劳动价值论的根本思想影响不大,却制约着劳动价值论的进一步发展,影响着劳动价值论向信息生产领域以及向更为复杂的人的精神领域和社会历史领域扩展,影响着劳动价值论与其他社会科学之间的衔接.

我也不确定是不是...能用就用 不能用再说吧~

相关思考练习题:

题1:什么是李嘉图等价?

点拨:是指政府的财政收入形式的选择,不会引起人们经济行为的调整。 即政府选用征收一次性总付的税收,还是发行政府公债来为政府支出筹措资金。均既不会影响居民户的消费,也不会影响资本的生成。李嘉图指出:“如果为了一年的战费支出而以发行公债的...

题2:亚当斯密,李嘉图,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区别

点拨:在经济学说史上,价值理论是个迷人的领域,历代经济学家不断探索价值价格问题的本质及形成机制,为价值价格理论的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在人类历史上,亚当斯密是为数不多的得到泛赞誉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其名著《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

题3:李嘉图的比较优势与要素禀赋理论的异同?

点拨:比较优势理论: 大卫·李嘉图在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了比较成本贸易理论(后人称为“比较优势贸易理论”)。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而非绝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的差别。每个国家都...

题4:李嘉图的理论贡献以及政策主张有哪些

点拨:一、李嘉图的劳动价值理论 1、财富增长的条件 李嘉图认为增加资本积累是实现财富增长的必要条件。由于他认为一个国家的总收入分为工资、利润和地租三部分,而积累资本来自利润,所以他主张通过降低地租的方式来增加资本积累,实现财富增长。在他...

题5: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点拨:在各种产品的生产上都占有绝对优势的国家,应集中资源生产优势相对更大的产品,而在各种产品的生产上都居绝对劣势的国家,因集中资源生产劣势更小的产品,然后通过国际贸易,对各国均有利。 即“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的思想在比较优势...

李东生微博

李实

热门曲谱

Copyright © 2014-2019 曲谱大全(www.qpzxw.com)曲谱自学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1004734号-1

版权声明:曲谱网所有曲谱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联系邮箱:qupudaquanhezuo@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