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曲谱,请上曲谱自学网!

博弈论案例分析_博弈论案例 分析

时间:2020-02-21 10:32:00编辑:刘牛来源:曲谱自学网

博弈论案例 分析

  从博弈论看房地产市场的走势
  由于信贷不断收紧,成交量低迷导致回款速度慢,资金链压力很大,房地产商已经处于囚徒困境中,开发商的态度是:“不过至少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做好在售楼盘降价的准备,业内人士一起交流,这点共识是一致的:只要有一家公司明显降价,就像坐大堤一样,很快就会争先降价,也就是恐慌性抛盘。所以,现阶段绝对不会,也不会产生这种情况出现的!”
  实际上每个开发商都有降价和不降价的选择:如果大家都不降价,就可以顺应大家买涨不买跌的心态,以很慢的速度回笼资金,等到将来可能的调控放松,还有可能获得极大利润;如果大家都降,都能回笼中等数量的资金,但市场陷入相互杀价;如果有的降价有的坚持原价,降价的能快速脱身,不降价的可能破产,每个人内心都希望自己快速销售,其他人维持住市场价格。对于个体而言,无论同行如何操作,自己最优的选择都是降价。每个人都是理性的,都会选择对自己风险最小,收益最大的策略,开发商所提到的口头协定难以长期坚持,最后必然会达到纳什均衡。
  纳什均衡是指这样一种均衡:在这一均衡中,每个博弈参与人都确信,在给定其他参与人战略决定的情况下,他选择了最优战略以回应对手的战略,虽然这一战略可能违背整体利益。”也就是说,所有人的战略都是最优的。而讲解“纳什均衡”的最著名的案例就是“囚徒的困境”。
  地方政府也面临一种博弈:一是在当前状况下继续卖地,最好的收益是以后市场重新火爆可以短期内有大量收入,但风险是信贷不足导致收入缩水,以及错过推出房产税的最佳时机;二是开征房产税,好处是可以得到稳定的税源,还可以趁房价高顺应民意制定高税率,缺点是开征房产税(不是上海的低税率房产税)后就没有可能的大量卖地收入。
  将二者结合起来看,开发商降价后地方政府难以卖地,策略一的可能收益减小,策略二成为最优选择,地价持续低迷后会出现地方政府主动要求参与房产税试点的状况。
  说到底,楼市中的每一个参与者都会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策略,这就要求参与者对市场信息有准确而充分的掌握。

请列举几个用“博弈论”在实际生活中分析问题的例子。

1、智猪博弈

假设猪圈里有一头大猪、一头小猪。

猪圈的一头有猪食槽(两猪均在食槽端),另一头安装着控制猪食供应的按钮,按一下按钮会有10个单位的猪食进槽,但是在去往食槽的路上会有两个单位猪食的体能消耗,若大猪先到槽边,大小猪吃到食物的收益比是6:4;同时行动(去按按钮),收益比是7∶3;小猪先到槽边,收益比是9:1。

那么,在两头猪都有智慧的前提下,最终结果是小猪选择等待。

"智猪博弈"由纳什于1950年提出。

实际上小猪选择等待,让大猪去按控制按钮,而自己选择“坐船”(或称为搭便车)的原因很简单:在大猪选择行动的前提下,小猪选择等待的话,小猪可得到4个单位的纯收益,而小猪行动的话,则仅仅可以获得大猪吃剩的1个单位的纯收益,所以等待优于行动。

在大猪选择等待的前提下,小猪如果行动的话,小猪的收入将不抵成本,纯收益为-1单位,如果小猪也选择等待的话,那么小猪的收益为零,成本也为零,总之,等待还是要优于行动。

当大猪选择行动的时候,小猪如果行动,其收益是1,而小猪等待的话,收益是4,所以小猪选择等待;当大猪选择等待的时候,小猪如果行动的话,其收益是-1,而小猪等待的话,收益是0,所以小猪也选择等待。

综合来看,无论大猪是选择行动还是等待,小猪的选择都将是等待,即等待是小猪的占优策略。

2、协同攻击难题

两个将军各带领自己的部队埋伏在相距一定距离的两个山上,等候敌人。将军A得到可靠情报说,敌人刚刚到达,立足未稳。如果敌人没有防备,两股部队一起进攻的话,就能够获得胜利;而如果只有一方进攻的话,进攻方将失败。这是两位将军都知道的。

A遇到了一个难题:如何与将军B协同进攻?那时没有电话之类的通讯工具,只有通过派情报员来传递消息。将军A派遣一个情报员去了将军B那里,告诉将军B:敌人没有防备,两军于黎明一起进攻。

然而可能发生的情况是,情报员失踪或者被敌人抓获。即:将军A虽然派遣情报员向将军B传达“黎明一起进攻”的信息,但他不能确定将军B是否收到他的信息。

事实上,情报员回来了。将军A又陷入了迷茫:将军B怎么知道情报员肯定回来了?将军B如果不能肯定情报员回来的话,他必定不会贸然进攻的。于是将军A又将该情报员派遣到B地。然而,他不能保证这次情报员肯定到了将军B那里……

这就是“协同攻击难题”,它是由格莱斯(J. Gray)于1978年提出。更为糟糕的是,有学者证明,不论这个情报员来回成功地跑多少次,都不能使两个将军一起进攻。

扩展资料

1928年,冯·诺依曼证明了博弈论的基本原理,从而宣告了博弈论的正式诞生。1944年,冯·诺依曼和摩根斯坦共著的划时代巨著《博弈论与经济行为》将二人博弈推广到n人博弈结构并将博弈论系统地应用于经济领域,从而奠定了这一学科的基础和理论体系。

1950~1951年,约翰·福布斯·纳什利用不动点定理证明了均衡点的存在,为博弈论的一般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纳什的开创性论文《n人博弈的均衡点》(1950),《非合作博弈》(1951)等等,给出了纳什均衡的概念和均衡存在定理。

此外,莱因哈德·泽尔腾、约翰·海萨尼的研究也对博弈论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今天博弈论已发展成一门较完善的学科。在金融学、证券学、生物学、经济学、国际关系、计算机科学、政治学、军事战略和其他很多学科都有广泛的应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博弈论

请列举几个用“博弈论”在实际生活中分析问题的例子。

1、智猪博弈

假设猪圈里有一头大猪、一头小猪。

猪圈的一头有猪食槽(两猪均在食槽端),另一头安装着控制猪食供应的按钮,按一下按钮会有10个单位的猪食进槽,但是在去往食槽的路上会有两个单位猪食的体能消耗,若大猪先到槽边,大小猪吃到食物的收益比是6:4;同时行动(去按按钮),收益比是7∶3;小猪先到槽边,收益比是9:1。

那么,在两头猪都有智慧的前提下,最终结果是小猪选择等待。

"智猪博弈"由纳什于1950年提出。

实际上小猪选择等待,让大猪去按控制按钮,而自己选择“坐船”(或称为搭便车)的原因很简单:在大猪选择行动的前提下,小猪选择等待的话,小猪可得到4个单位的纯收益,而小猪行动的话,则仅仅可以获得大猪吃剩的1个单位的纯收益,所以等待优于行动。

在大猪选择等待的前提下,小猪如果行动的话,小猪的收入将不抵成本,纯收益为-1单位,如果小猪也选择等待的话,那么小猪的收益为零,成本也为零,总之,等待还是要优于行动。

当大猪选择行动的时候,小猪如果行动,其收益是1,而小猪等待的话,收益是4,所以小猪选择等待;当大猪选择等待的时候,小猪如果行动的话,其收益是-1,而小猪等待的话,收益是0,所以小猪也选择等待。

综合来看,无论大猪是选择行动还是等待,小猪的选择都将是等待,即等待是小猪的占优策略。

2、协同攻击难题

两个将军各带领自己的部队埋伏在相距一定距离的两个山上,等候敌人。将军A得到可靠情报说,敌人刚刚到达,立足未稳。如果敌人没有防备,两股部队一起进攻的话,就能够获得胜利;而如果只有一方进攻的话,进攻方将失败。这是两位将军都知道的。

A遇到了一个难题:如何与将军B协同进攻?那时没有电话之类的通讯工具,只有通过派情报员来传递消息。将军A派遣一个情报员去了将军B那里,告诉将军B:敌人没有防备,两军于黎明一起进攻。

然而可能发生的情况是,情报员失踪或者被敌人抓获。即:将军A虽然派遣情报员向将军B传达“黎明一起进攻”的信息,但他不能确定将军B是否收到他的信息。

事实上,情报员回来了。将军A又陷入了迷茫:将军B怎么知道情报员肯定回来了?将军B如果不能肯定情报员回来的话,他必定不会贸然进攻的。于是将军A又将该情报员派遣到B地。然而,他不能保证这次情报员肯定到了将军B那里……

这就是“协同攻击难题”,它是由格莱斯(J. Gray)于1978年提出。更为糟糕的是,有学者证明,不论这个情报员来回成功地跑多少次,都不能使两个将军一起进攻。

扩展资料

1928年,冯·诺依曼证明了博弈论的基本原理,从而宣告了博弈论的正式诞生。1944年,冯·诺依曼和摩根斯坦共著的划时代巨著《博弈论与经济行为》将二人博弈推广到n人博弈结构并将博弈论系统地应用于经济领域,从而奠定了这一学科的基础和理论体系。

1950~1951年,约翰·福布斯·纳什利用不动点定理证明了均衡点的存在,为博弈论的一般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纳什的开创性论文《n人博弈的均衡点》(1950),《非合作博弈》(1951)等等,给出了纳什均衡的概念和均衡存在定理。

此外,莱因哈德·泽尔腾、约翰·海萨尼的研究也对博弈论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今天博弈论已发展成一门较完善的学科。在金融学、证券学、生物学、经济学、国际关系、计算机科学、政治学、军事战略和其他很多学科都有广泛的应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博弈论

1个博弈论经典案例

一、案例:《海盗抓黄豆》

有5个海盗,即将被处死刑。法官愿意给他们一个机会。从100个黄豆中随意抓取,最多可以全抓,最少可以不抓,可以抓同样多的豆子。最终,抓的最多的和最少的要被处死。如果你第一个抓,你抓几个?

条件:

1、他们都是非常聪明的人。

2、他们的原则是先求保命,再去多杀人;不能保命的话,也要多杀人。

3、100颗不必都分完。

4、若有重复的情况,则也算最大或最小,一并处死 (中间数的重复不算)。

二、解析: 根据题意,2号是知道1号抓了几颗豆子的。那么,对于2号来说,只有2种选择:与1号一样多,或者不一样多。从这里入手。

1、假如2号选择与1号的豆子数不一样多,也就是说2号选择比1号多或者比1号少。选择一样多的情况后面再讨论。

1.1我们先要证明,如果2号选择比1号多或者比1号少,那么他一定会选择比1号只多1颗或者只少1颗。为什么2号不会选择多2颗或更多,也不会选择少2颗或更少呢?要证明这个并不算太难。因为每个囚犯的第一选择是先求保命,要保命就要尽量使自己的豆子数既不是最多也不是最少。

当2号决定选择比1号多的时候,那么,他已经可以保证自己不是最少,为了尽量使自己不是最多,当然比1号多出来的数量越小越好,因为这个数量越大,那自己成为最多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反之,当2号决定选择比1号少的时候,也是同样的道理,他会选择只比1号少1颗。这个证明并不难,相信大家都能理解。这个证明也很重要,以后的许多推论,都是基于这个证明。

1.2既然2号只会会选择比1号多1颗或者比1号少1颗,那么1、2号的豆子数一定是2个连续的自然数,和一定是2n+1,其中1个人是n,另1人是n+1。轮到3号的时候,他可以从剩下的豆子数知道1、2号的数量和,也就不难计算出n的值。而3号也只有2个选择:n颗或者n+1颗。为什么3号不会选择n-1或者n+2呢?这完全是基于同1.1.的证明中一样的道理,这里不再赘述。

不过,3号选择的时候会有一个特殊情况,在这一情况下,他一定会选择较小的n,而不是较大的n+1。这一特殊情况就是,当3号知道自己选择了n后(已保证自己不是最多),剩下的豆子数由于数量有限,4、5号中一定有人比n要少,这样自己一定可以活下来。不难算出,这个特殊情况的n=20或者n>20。

也就是说,当1、2号选择了20和21颗的时候,3号只要选择20颗,就可以保证自己活下来,因为剩下的豆子只有39颗,4、5号至少有一人少于20颗(这个人当然是后选的5号),这样死的将是5号和1、2号中选21颗的那个人。 

也由此我们可以看出,1号、2号都不会选择21这一“倒霉”的数字(因为他们都是聪明人),1号的选择肯定在20颗以下,而当1号选了20颗时,2号就不会再选择比1号多1颗,而只会选比1号少1颗的19。也就是说,上述“特殊情况”只是理论上的存在,实际不会发生。

1.3如上面所述,前2个人的和是2n+1,第3个人也只能选择n或者n+1,那么前3个人的数量和只能是3n+1或3n+2这两种可能。第4个人也是不难从剩下的豆子数知道1、2、3号的数量总和的,也就不难进而计算出n的值。同样,他也有n或者n+1这两种选择。  

1.4与1.3.相同的计算方法,前4个人的总和,也只有4n+1,4n+2,4n+3这三种可能。最后的5号也是不难算出n的。在前4个人只选择了2个数字(n和n+1)的情况下,5号已是必死无疑,这时,根据“死也要拉几个垫背”的条件,5号会选择n或n+1,选择5个人一起完蛋。  

2、根据第一点中的推论,如果2号选择了与1号不一样多的话,最终结果是5个人一起死,那么2号只有选择与1号一样多了。那么1、2号的和就是2n,而3号如果选择n+1或者n-1的话,就又回到第一点的情况去了(前3个人的和是3m+1或3m+2),于是3号也只能选择n。同样,4号还是只能选n,最后的结果仍旧是5个人一起完蛋。

三、答案

不存在“谁活下来的可能性比较大”的问题。实际情况是:5个人都要死。

扩展资料

博弈论主要研究公式化了的激励结构间的相互作用,是研究具有斗争或竞争性质现象的数学理论和方法。 博弈论考虑游戏中的个体的预测行为和实际行为,并研究它们的优化策略。生物学家使用博弈理论来理解和预测进化论的某些结果。

博弈论已经成为经济学的标准分析工具之一。在金融学、证券学、生物学、经济学、国际关系、计算机科学、政治学、军事战略和其他很多学科都有广泛的应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博弈论

分析生活中博弈论的案例

图书馆占座问题的博弈 http://bbs.cenet.org.cn/dispbbs.asp?boardID=92512&ID=75671 AB 占座 不占座 占座 (5,5) (10,0) 不占座 (0,10)(5,5)分析: 以两个同学之间的博弈为例,当A同学和B同学都到图书馆占位子,两个同学都有位子;当A同学占位子而B同学不占(他8:30之后到图书馆),那么A同学有位子坐,而B同学没有;当B同学占位子而A同学不占(他8:30之后到图书馆),那么B同学有位子坐,A而同学没有;当两个同学都不占位子,两个同学也都有位子。A同学的最优选择是“占座”,即不管B同学是否占座,A同学都会有位子。B同学选择占座也是这个道理。两个同学都放弃了“不占座”这个同样都有位子坐的策略。解决办法:1. 可以定时清空桌子。2. 采取收费制度,每个小时收取一定费用。3. 请一个管理员专门管理图书馆的位置,对占位却无人的位置可以先分配给先到而未占位的人。如果后来占位人来了,则将他位置上的人转到其它位置上。

满意请

博弈论案例分析,大家帮忙看看啊~~~

我说最后的那个案例吧
opec要维持高价就一定要全部国家都合作,假设合作每个国家都可以获得收益12,大家都不合作只可以收益5,对整个集团来说显然合作是比不合作选择更优,但是如果当其他人都合作,而某个成员国违反规定其得到的收益为15,而其他合作者只可以得到2(因为大家都遵守配额而提高了油价,但是你暗地里不遵守提高更多的原油而且享受了高的价格),那么这个时候你就有两者情况,如果大家合作,你合作,那么你只可以得到12,而大家合作你不合作却可以得到15(不合作为最优选择),相反,如果大家不合作,你合作你只可以得到2,大家不合作你不合作却可以得到5,那么你必然在无论什么情况下都不会合作(因为对于个人,不合作是最优选择),然而每个国家不合作的结果就是大家都只可以得到5,少于大家都合作得到的12,这个就是opec知道合作限制油价可以让大家都受益,但是经常有会员不遵守的原因

求解博弈论实际例子?

博弈论,又称为对策论(Game Theory)、赛局理论等,既是现代数学的一个新分支,也是运筹学的一个重要学科。

博弈论主要研究公式化了的激励结构间的相互作用,是研究具有斗争或竞争性质现象的数学理论和方法。 博弈论考虑游戏中的个体的预测行为和实际行为,并研究它们的优化策略。生物学家使用博弈理论来理解和预测进化论的某些结果。博弈论已经成为经济学的标准分析工具之一。在金融学、证券学、生物学、经济学、国际关系、计算机科学、政治学、军事战略和其他很多学科都有广泛的应用。

案例一:囚徒困境

在博弈论中,含有占优战略均衡的一个著名例子是由塔克给出的“囚徒困境”(prisoner's dilemma)博弈模型。该模型用一种特别的方式为我们讲述了一个警察与小偷的故事。假设有两个小偷A和B联合犯事、私入民宅被警察抓住。

警方将两人分别置于不同的两个房间内进行审讯,对每一个犯罪嫌疑人,警方给出的政策是:如果两个犯罪嫌疑人都坦白了罪行,交出了赃物,于是证据确凿,两人都被判有罪,各被判刑8年;如果只有一个犯罪嫌疑人坦白,另一个人没有坦白而是抵赖,则以妨碍公务罪(因已有证据表明其有罪)再加刑2年,而坦白者有功被减刑8年,立即释放。如果两人都抵赖,则警方因证据不足不能判两人的偷窃罪,但可以私入民宅的罪名将两人各判入狱1年。下表给出了这个博弈的支付矩阵

我们在狮子F的后面增加了一只狮子G,总数变成7只。用逆向分析法按照上题步骤再推一次,很容易得出结论:狮子G吃,狮子F不吃,E吃,D不吃,C吃,B不吃,A吃。这次的答案变成了狮子A敢吃掉绵羊。

对比两次博弈我们发现,狮子A敢不敢吃绵羊取决于狮子总数的奇偶性,总数为奇数时,A敢吃掉绵羊;总数为偶数时,A则不敢吃。因此,总数为奇数和总数为偶数的狮群博弈结果形成了两个稳定的纳什均衡点。

通过上述案例的多轮博弈,初学者应该能够隐约发现纳什均衡的轮廓。当博弈次数不止一次地进行着时,博弈结果将重复定格在某个状态,那个状态即是纳什均衡点。公理解释是如果博弈在某情况下无任一参与者可以通过独自行动而增加收益,则此时的策略组合被称为纳什均衡。

简单的博弈案例看上去似乎有趣,但博弈论始终是一门深奥复杂的学问,它的复杂之处就在于博弈分析所用的理想化模型与现实永远存在差异。比如博弈论要求各方参与者必须是经济学意义上的“理性人”,而事实上完全的“理性人”并不存在。现实世界存在着太多超出博弈论的变数,这为追求精确预测的博弈模型构建工作带来难度。

尽管如此,博弈论仍然改变了世界,成为人类理性认识世界的一个重要工具。而纳什均衡的提出无疑丰富了博弈论的理论体系,它是人类文明的一片砖瓦。可以肯定的是,百年之后,人们依然不会忘记约翰•纳什的名字,亦不会忘记那个神奇的纳什均衡。资料来源:两个经典例子,揭开博弈论以及纳什均衡的神秘面纱,本文系作者 水哥

博弈论生活案例分析,要贴近生活的案例,案例分析过程

诸葛亮的空城计 就是一个博弈论的过程 参与者是诸葛亮 和司马懿博弈策略是 制造一个信息不对称 也就是本来是一个完全信息博弈被诸葛亮人为造成一个非完全信息博弈

生活中的博弈论有那些例子

不至于要讲囚徒困境吧?
那讲工作上的事
假如你做的策划被上司偷了
那你是要向更高级的领导告状还是忍受
这也算一个博弈论问题
你要是告状,也许能够伸冤,但也会若到上司
他可能会给你下绊子
但不上诉他也许会再偷,你的工作就白废了

还有
物价方面
假如几个店铺联合起来
自然能够把东西卖的比较贵
但只要其中一个降价
其他店的客人就会全跑到那家去
那另外几家也会被迫降价
店铺联合本来是最好的赚钱方法
但店铺间一般是敌对关系
为防备有人订低价,引走客人
所有的店铺都会尽可能低价
其实我们学校门口的网吧刚上演了一出这个好戏
真是有感触啊!!!!!

博导退休年龄_华中师范大学博导退休年龄

博物馆奇妙夜1国语_博物馆奇妙夜1电影有没有国语版

热门曲谱

Copyright © 2014-2019 曲谱大全(www.qpzxw.com)曲谱自学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1004734号-1

版权声明:曲谱网所有曲谱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联系邮箱:qupudaquanhezuo@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