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曲谱,请上曲谱自学网!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时间:2020-01-20 23:44:00编辑:刘牛来源:曲谱自学网

曲谱自学网今天精心准备的是《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下面是详解!

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故事梗概

故事梗概:

1、东汉末都天子成了西北军阀的人质,几经磨难,落魄成流亡政府,曹操将其迎至许昌,以此功封为丞相,天子由流亡变身为傀儡。

2、从此,曹操的政令均以天子颁诏形式发出,各地诸侯陷入两难境地,服从则于己不利,尤其是讨伐其他诸侯,让曹操坐收渔人之利,不服,则违抗天子,大逆不道。曹操以此政治优势,加以军事实力,统一了北方。

3、“挟天子以令诸侯”出自于《后汉书·袁绍传》,原文:“今州城粗定,兵强士附,西迎大驾,即宫邺都,挟天子以令诸侯,蓄士马以讨不庭,谁能御之?”是指挟制着皇帝,用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或比喻假借名义,发号施令。现比喻用领导的名义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挥别人。

扩展资料: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原因:

1、这个策略是毛玠提出的,原话是:奉天子以令不臣,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而同时沮授给袁绍提出的策略是这样说的:挟天子而令诸侯,蓄士马以讨不庭。

2、说法不大一样,但是意思是一样的:以天子的名义发号施令,把他们都打服了,成就霸王之业(这里最主要的就是霸王之业,而不是帝王之业,从这里是可以看出他的目的只是收服各地军阀当老大,而不是统一全国)。

3、虽然不像刘备那样一直处于甩尾巴的位置,但是跟袁绍刘表马腾袁术甚至吕布比起来,只能算是中等水平,从他的地理位置来看,又正好处在中原地区,属于四面都有强敌的情况,他只能拿起汉献帝这个挡箭牌(各路诸侯的弃子),把服气的收拢,把不服气的借天子的名义打服。

4、另外,当时的很多人才“正统”的思想比较严重(比如曹操很重要的谋臣荀彧,一直是有振兴汉室这样的愿望的),借天子的名义,还可以吸纳更多的人才。

参考资料:挟天子以令诸侯-百度百科

为什么曹操要挟天子以令诸侯

曹操为什么不讲天子杀害,自己称王呢?...

曹操为什么不讲天子杀害,自己称王呢?

原因:

当时的形势是曹操的实力并不是最强大的,地盘也不是最多的,社会地位也不高,手下人才也不是最多的。虽然当时汉王朝名存实亡,但是毕竟是正义的象征,为汉朝奋斗是许多有志之士的人生目标。

所以曹操当机立断先下手为强,赶在其他诸侯之前迎接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这样曹操军团的社会地位就明显提高了,许多人才也会更倾向于投靠他来施展抱负。

并且他作为汉朝的代表话语权也更重要了,别人对付他的时候言不正名不顺,他进行政治上和军事上的行动时都可以借助皇帝的名义,不仅减小了阻力,还会获得更多的支持。

扩展资料

人物介绍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

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扩大屯田、兴修水利、奖励农桑、重视手工业、安置流亡人口、实行“租调制”,从而使中原社会渐趋稳定、经济出现转机。

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获封魏公,建立魏公国,定都河北邺城,而后进爵魏王。去世后,其子曹丕称帝,追尊曹操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曹操喜欢用诗歌、散文来抒发自己政治抱负,反映民生疾苦,是魏晋文学的代表人物,鲁迅赞之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同时曹操擅长书法,唐朝张怀瓘《书断》将曹操的章草评为“妙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曹操

2.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中的"天子"指的是哪位皇帝?(

2.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中的"天子"指的是哪位皇帝?(...

2.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中的"天子"指的是哪位皇帝?(

指的是汉献帝刘协。

公元196年,被董卓劫持到西安的汉献帝在董卓死后,历尽千辛万苦,又回到了当时的首都洛阳。这时的洛阳已经是一片废墟,破败不堪,在洛阳,皇帝和百官的饮食起居甚至形同乞丐。

曹操在得到这一消息后,果断地谋士毛玠“奉天子以令不臣”的建议,想方设法把皇帝从洛阳接到了自己的根据地许县。

曹操他不换皇帝,他利用这个现成的皇帝,而且把这个皇帝客客气气地供奉起来,利用皇帝这张牌来号令天下、号召诸侯。

扩展资料:

刘协介绍:

刘协(181年4月2日—234年4月21日),即汉献帝(189年-220年在位),字伯和,汉灵帝刘宏次子,汉少帝刘辩异母弟,母灵怀皇后王荣,东汉最后一任皇帝。

刘协因被董太后抚养,故称“董侯”,初封渤海王,后改封陈留王。中平六年(189年),董卓废汉少帝刘辩,立刘协为皇帝。董卓被王允和吕布诛杀后,董卓部将李傕等攻入长安,再次挟持了他。

刘协后来逃出长安。建安元年(196年),曹操控制了刘协,并迁都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病死,刘协被曹丕控制,随后被迫禅让于曹丕。

曹魏青龙二年(234年),刘协寿终正寝,享年54岁,葬于禅陵,谥号孝献皇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挟天子以令诸侯

把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故事简述

东汉末年,董卓叛乱,挟持天子。被吕布杀死后,司徒王允不赦免其部下李傕、郭汜等人,逼其再次叛乱。2人劫持天子,手下爪牙尽皆封赏。在忠志之士的离间下,二人大打出手,一人挟持了天子,一人挟持了官员,多次交战各有所伤。天子在杨奉等将军的保护下乘机得脱,便派人去曹操那里求援,以为他是个忠志之士。而此时,曹操众谋士向他献策,劝其救驾。尤其以荀彧最为积极,他向曹操指明了今后的战略大方针“逢天子以令不臣”,劝曹操早日进兵,将天子控制在手中,以取得政治上的主动,并强调今日不取,他日天子必将落入别人的手中。曹操听了他们的话,兴刻起兵,骑兵先去,步兵随后,亲自派大军前往。但那时北方第一大诸侯袁绍也动了这个想法,只是过于优柔寡断晚了一步。李傕、郭汜二人见跑了天子,便讲和一同在后面追赶。不过经理坎坷后天子成功的和曹操的部队碰了头,饥寒交迫的天子在曹操的盛情款待下,自然是对其感激万分,大加封赏。但曹操以都城被贼人烧毁不便防守为由,劝天子移驾许县,天子也因曹操手中兵权缘故不得不从。而曹操的真正目的是许县是他的大本营,在那里他将可以更好的将天子控制在手中。后来,曹操每次或是征战、或是赏罚都可以借着天子的名号,正可谓“出师有名”“赏罚分明”啊!
这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故事
好的话选我!!!谢啦!!!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简介

东汉末年,董卓叛乱,挟持天子。被吕布杀死后,司徒王允不赦免其部下李傕、郭汜等人,逼其再次叛乱。2人劫持天子,手下爪牙尽皆封赏。在忠志之士的离间下,二人大打出手,一人挟持了天子,一人挟持了官员,多次交战各有所伤。天子在杨奉等将军的保护下乘机得脱,便派人去曹操那里求援,以为他是个忠志之士。而此时,曹操众谋士向他献策,劝其救驾。尤其以荀彧最为积极,他向曹操指明了今后的战略大方针“逢天子以令不臣”(自己当然说的好听点了)。劝曹操早日进兵,将天子控制在手中,以取得政治上的主动,并强调今日不取,他日天子必将落入别人的手中。曹操听了他们的话,兴刻起兵,骑兵先去,步兵随后,亲自派大军前往。实施证明他的做法不仅是正确的,还是果断的,因为北方第一大诸侯袁绍也动了这个想法,只是过于优柔寡断晚了一步。李傕、郭汜二人见跑了天子,便讲和一同在后面追赶。不过经理坎坷后天子成功的和曹操的部队碰了头,饥寒交迫的天子在曹操的盛情款待下,自然是对其感激万分,大加封赏。但曹操以都城被贼人烧毁不便防守为由,劝天子移驾许县,天子也因曹操手中兵权缘故不得不从。而曹操的真正目的是许县是他的大本营,在那里他将可以更好的将天子控制在手中。后来,曹操每次或是征战、或是赏罚都可以借着天子的名号,可谓“出师有名”“赏罚分明”,而且凭借天子之军的名义,他更是收拢到众多谋臣武将的归顺,他所攻打下的土地上的百姓也更容易得到顺从。就比如他曾假借天子诏书,让刘备去打袁术,使得二人残杀消耗掉彼此的实力,后来不堪一击。这便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了。

三国演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天子是谁?

天子指汉献帝刘协。

挟天子以令诸侯简介:东汉末都天子成了西北军阀的人质,几经磨难,落魄成流亡政府,曹操将其迎至许昌,以此功封为丞相,天子由流亡变身为傀儡。

从此,曹操的政令均以天子颁诏形式发出,各地诸侯陷入两难境地,服从则于己不利,尤其是讨伐其他诸侯,让曹操坐收渔人之利,不服,则违抗天子,大逆不道。曹操以此政治优势,加以军事实力,统一了北方。

扩展资料

刘协(181年4月2日—234年4月21日),即汉献帝(189年-220年在位),字伯和,汉灵帝刘宏次子,汉少帝刘辩异母弟,母灵怀皇后王荣,东汉最后一任皇帝。

刘协因被董太后抚养,故称“董侯”,初封渤海王,后改封陈留王。中平六年(189年),董卓废汉少帝刘辩,立刘协为皇帝。

董卓被王允和吕布诛杀后,董卓部将李傕等攻入长安,再次挟持了他。刘协后来逃出长安。建安元年(196年),曹操控制了刘协,并迁都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病死,刘协被曹丕控制,随后被迫禅让于曹丕。

曹魏青龙二年(234年),刘协寿终正寝,享年54岁,葬于禅陵,谥号孝献皇帝。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刘协

曹操怎样实施挟天子以令诸侯

公元196年,被董卓劫持到西安的汉献帝在董卓死后,历尽千辛万苦,又回到了当时的首都洛阳。这时的洛阳已经是一片废墟,破败不堪,在洛阳,皇帝和百官的饮食起居甚至形同乞丐。曹操在得到这一消息后,果断地谋士毛玠“奉天子以令不臣”的建议,想方设法把皇帝从洛阳接到了自己的根据地许县
曹操他不换皇帝,他利用这个现成的皇帝,而且把这个皇帝客客气气地供奉起来,利用皇帝这张牌来号令天下、号召诸侯,这个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其实这个说法是可以讨论的,曹操本人和曹操集团的人从来没有说过“挟天子以令诸侯”。

为什么只有曹操做到了挟天子而令诸侯?

三国群星璀璨,而魏武帝曹操无疑是其中最闪亮的一颗。曹操的一生,一个词,英明神武可以概括,其中,当属“挟天子以令诸侯”最有政治眼光,然而,其他的诸侯和他们的谋士就没有意识到大汉天子这面金光闪闪的金字招牌么?

问题是,天子不是菜,不是想挟就能挟;关键是,就算你挟住了,也未必能吃下去。

传统历史为了神话皇权,而且为了突出曹操的高瞻远瞩,所以就把所谓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写得高深莫测极了。好像这种高级战略,只有少数高人懂得,普通人永远也理解不了。

为什么看这种历史,人们容易有智力上的优越感呢?因为挟天子以令诸侯这种高深战略,我们一听就明白,在当时竟然只有少数高人才能理解。如果我们穿越回古代,那还了得?

挟天子以令诸侯,并不是什么高深的战略。董卓懂得挟天子以令诸侯,董卓控制皇帝后,就派出众多大哥级的人物,对关东大佬发号施令。结果呢,这些替董卓传达号令的大哥级人物,都让关东大佬杀了。(董卓遣大鸿胪韩融、少府阴、执金吾胡班、将作大匠吴、越骑校尉王安集关东,解譬袁绍等。胡毋班、吴,王至河内,袁绍使王匡悉收击杀之。袁术亦杀阴;惟韩融以名德免。)

李榷郭汜懂得挟天子以令诸侯,李榷郭汜控制皇帝后,也试图以皇帝的名义在关东地区行使权力;王允吕布也懂得挟天子以令诸侯;所以他们控制皇帝后,一度以中兴大汉帝国的架式。([注]:以王允录尚书事,吕布为奋威将军、假节、仪比三司,封温侯,共秉朝政。)

所以说,懂得挟天子以令诸侯,又能怎样呢?你真的控制了皇帝,又能怎样呢?董卓、李榷、郭汜、王允、吕布控制了皇帝,都也很快被淘汰出局了。

说到这里,也许有人会问了,既然大家都懂得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价值,袁绍怎么不去挟天子以令诸侯呢?

袁绍没有与曹操争夺挟天子的权力,一方面是因为挟天子的价值并没有传说中那样大。董卓挟天子以令诸侯,很快就失败了;李榷郭汜挟天子以令诸侯,很快也失败了;王允、吕布挟天子以令诸侯,更是一转眼就是失败了;另外,在官渡之战时,没有皇帝的袁绍跟有皇帝曹操打得不可开交,当时,谁又敢说袁绍一定无法打败曹操呢?如果当时袁绍把曹操打崩盘了,人们又会怎么评说这段历史呢?

事实上,曹操可以取得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权力,也是因为各种机缘巧合才实现的。

从地缘上,曹操就拥有优先的权力。袁绍是没有机会控制皇帝的,因为他想接近洛阳,需要越过曹操的地盘,而曹操是不会他这种机会的。如果袁绍一心控制洛阳,就意味着在没有摆平公孙瓒的背景下,就要和曹操展开决战了。

事实上,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主要价值,并不是因为可以借着皇帝的名义做事,而是因为汉献帝身边有一个影响力巨大的团队,你只要把汉献帝接到自己地盘,就可以与这个影响力巨大的团队实现了合作;并且更容易的把自己的影响力渗透到关中地区。对此,只要看看曹操利用钟繇轻易实现对关中的控制,就可以知道了。[注]

[注]:曰:“关中将帅以十数,莫能相一,唯韩遂、马腾最强,彼见山东方争,必各拥众自保,今若抚以恩德,遣使连和,虽不能久安,比公安定山东,足以不动。侍中、尚书仆射钟繇有智谋,若属以西事,公无忧矣。”操乃表繇以侍中守司隶校尉,持节督关中诸军,特使不拘科制。繇至长安,移书腾、遂等。为陈祸福,腾、遂各遣子入侍。

至于另外一个可以比肩天子,令孙坚身死,袁术篡逆的玉玺,其实更是一个比天子的东西。玉玺的存在,只是为了神话皇权。因为玉玺到底长得什么样?本身就没有人能给出标准的答案。

关想当初,刘邦夺取天下,君临天下,也从来没有依靠过什么玉玺的神力;刘秀夺取天下时,也没有依靠过玉玺的神力。曹操、刘备、孙权在争夺天下时,谁也没有把玉玺当过回事。.....

玉玺在谁手里?谁有权,玉玺就在谁手里!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刘邦夺取天下后说,玉玺就在我手里,谁敢说玉玺不在他手里?刘邦拿出一块玉印,说这就是传说中的玉玺,谁敢说这是假的?刘邦说自己老妈跟一条龙生下了他,谁敢说这是胡扯呢?刘邦说自己未发迹时,曾有这过样那样的神迹,谁又敢说这是胡扯呢?

总的来说,权力是来源于现实的博弈,而不是某种神又而神、玄而又玄的东西。但是只是有宣扬这些神而又神、玄而又玄的东西,才会让人们对皇权产生神秘、神圣的念头。

简述三国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故事

50到70字好的追加金币...

50到70字
好的追加金币

50-70个字?确定?
董卓死后,王允不赦其西凉部将,以李傕郭汜为首,攻入长安。后李傕郭汜生隙,一个挟百官一人挟天子,争斗不休,后杨奉,董承救驾,议招诸侯救驾,皇帝招袁绍曹操救驾,值袁绍幽州大战,唯曹操奉旨进京勤王保驾,后曹操以长安残废,将天子迎至许都。遂成曹操奉天子令天下

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公元189年,董卓率军入京城洛阳,废少帝刘宏,立年仅9岁的刘协为献帝,自任相国,操纵朝政。第二年因顶不住各路诸侯的讨伐,烧毁洛阳皇宫,挟持献帝,西迁长安。两年后吕布杀董卓,长安大乱。董卓部将为争夺权力,混战两年余,焚烧宫室,移献帝于军营,后又挟持东迁,辗转至河东,196年重回洛阳。当时的洛阳,满目疮痍,残垣断壁,献帝与百官缺吃少穿,没有住处,十分狼狈。州牧郡守各拥兵自保,无人理睬。曹操此时,刚刚平了山东,声威大振。闻知献帝车驾已返洛阳,与一班文武商议欲兴兵迎迓。正好此时献帝亦正需要曹操这样的人入朝廷辅王室,双方一拍即合。大军到洛阳,立即改变了献帝的处境。为使汉室离自己的山东大本营近些,曹操董昭建议,将献帝迁都许昌。稳固地控制了朝政。
曹操抓此机遇,特点有三:一是头脑清醒。机遇并不是每个人当即都能发现的。有的人,机遇就在眼皮下却熟视无睹,结果失之交臂,过后追悔莫及。有的人慧眼独具,乘势而上,便使事业大大跨进一步。关于迎献帝一事,袁绍的机遇意识就比曹操迟钝很多。在曹操下手之前,袁绍帐下也有人献计迎帝于邺城。但内部意见不一致。有人认为,献帝已是一个废物,请来利少、弊多。袁绍遂决定不予理睬。曹操却不是这样。他认为,献帝虽是个傀儡,但毕竟是最高权力的象征,能把他抢到手,就有了政治上发号施令的特殊权威。因而绝不能错过这次机遇。二是反应迅速。机不可失,时不我待。既为“机遇”,就不是囊中之物,随时随地都可以得到的。迎献帝一事也是如此。献帝回到洛阳,处境险恶,但为时不会太长。
一旦有哪个政治集团的首脑人物头脑清醒,随时都可能捷足先登。正如荀彧所言:“如不时定,四方生心,后虽虑之,无及。”曹操一贯得策辄行,这次表现尤为突出。三是不惜代价。
机遇与风险同在,利益与代价并存。曹操做事,看准了的,往往敢冒风险,不惜代价。迎献帝也是这样。从眼前看,要把献帝从控制者的手中争过来,就要拼搏厮杀。从长远看,虽有可利用的一面,也有掣肘碍事的一面。但全面权衡,还是利大于弊,付出代价是值得的。对于眼前的代价,曹操毫不犹豫地付出了;至于长远的代价,他却并不多虑,留待下一代去解决。
曹操的机遇意识,是建立在认真分析主客观情况的基础上的。从客观上讲,当时朝政凋敝,献帝朝不保夕,需要一支强有力的势力支持。同时,董卓已亡,其部将分崩离析,各派力量都没有实力,与他们争夺献帝,完全可能。如非此时此地,曹操即有心奉迎献帝,也是办不到的。从主观上讲,曹操新定山东,拥兵甚众。文武骨干几十员。在当时,力量虽不算最强大,却完全有能力迎护献帝。当时的宗室刘备恐未必不欲迎献帝,但他势单力薄,自身难保,怕即有此心,亦无此胆。
曹操的机遇意识离不开谋士们的启发。《三国演义》关于曹操迎献帝的动议写得比较简单。据《三国志》载,早在4年前,毛玠就曾劝谏曹操“夫兵义者胜,守位以财,宜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畜军资,如此霸王之业可成也”。曹操听了,觉得很有道理。只是当时献帝还在长安,条件尚不成熟。应该说曹操于此时已有了思想准备。待到献帝驾还洛阳滞留安邑,他便聚谋士商议,荀彧力劝曹操:昔文王纳周襄王,而诸侯服从,汉高祖为义帝发丧而天下归心。今天子蒙尘,将军诚因此时首倡义兵,奉天子以从众望。毛玠、荀彧一前一后两次提议对曹操之决策起到了重要作用。于是他派曹洪带兵西迎献帝,因路上受到阻挡,曹洪不能前进。半年后,献帝回到洛阳。
曹操已将山东平定,腾出手来,亲往迎驾。
但曹操的机遇意识最关键的还取决于他自己的多谋善断。他手下一班文武对迎献帝一事也绝非异口同声赞成毛、荀之见。若曹操本身解决不了认识问题,或见事迟、行动慢,也将坐失良机,功败垂成。不是吗?袁绍麾下谋士如云,其中不乏具慧眼者。沮授就曾力谏袁氏,迎接献帝,迁都邺城,袁绍当时未必不动心。但一听到别的谋士分析迎献帝受牵制不合算的议论后,优柔寡断的袁绍便把沮授的谏言当做了耳旁风。当时颇具与曹操竞争实力的刘表虽也曾派人刺探献帝消息,却根本没将此事摆上议事日程。至于另一个实力人物袁术,则只知想方设法把汉朝传国玉玺搞到手,以便自己当皇帝,因而还要你那个刘姓的皇帝干什么?如此以来,奉献帝以自重的机遇便非曹操莫属了!诸葛亮在《隆中对》中言道:曹操之成功,“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曹操来到洛阳,杀败劫持者,毅然决定,迁都许昌,为了密切关系,把女儿嫁给献帝,君臣而兼姻亲,把朝政进一步控制在自己手中,开始做起“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大文章。过去他与袁绍、袁术、刘表等人平起平坐,现在却鹤立鸡群,高出一头。而且,由此轻松地尽得豫州之地,开拓了地盘,壮大了实力,这次机遇的取得,使他的事业上了一个大台阶。可以说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过去被袁绍当做废物的献帝,到曹操手中成了宝贝,发挥了特殊的作用。此时的袁绍睡醒了,眼红了!他想借昔日与曹操的交情,做工作迁献帝于鄄城,以离河北近些,便于自己接触。被曹操拒绝后,仍不死心,几次想攻打许昌,把献帝从曹操手中抢过去,却又患得患失,犹豫不决,没有付诸行动。出身四世三公,拥有最强大的实力,由于失掉了这个机遇,便只好让他看不起的“阉官螟蛉”的曹氏接替了刘汉的400年江山。

2004雅典奥运会

premierecs6

热门曲谱

Copyright © 2014-2019 曲谱大全(www.qpzxw.com)曲谱自学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1004734号-1

版权声明:曲谱网所有曲谱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联系邮箱:qupudaquanhezuo@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