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曲谱,请上曲谱自学网!

柴可夫斯基如歌的行板

时间:2019-11-16 13:09:00编辑:刘牛来源:曲谱自学网

曲谱自学网今天精心准备的是《柴可夫斯基如歌的行板》,下面是详解!

柴可夫斯基的《如歌的行板》

介绍一下,还可介绍什么是弦乐四重奏...

介绍一下,还可介绍什么是弦乐四重奏

雅俗共赏的精品---如歌的行板

1869年,还是一个29岁青年的柴科夫斯基住在乌克兰首府基辅附近卡蒙卡地方他妹妹的庄园里。一天,他正在写作歌剧《女水神》的管弦乐总谱,忽然听到窗外粉刷墙壁的泥水匠哼唱的一支民歌,柴科夫斯基立即被这支淳朴优美而又婉转凄恻的民歌吸引住了。第二天,他找到了唱歌的匠人,把民歌记录下来,配上和声,收进了他在这一年中编成的《俄罗斯民歌五十首》(一本改编为钢琴二重奏的民歌集)。两年以后,他在写作《D大调弦乐四重奏》的时候,又用这首民歌做为第二乐章的主题,这第二乐章就叫“如歌的行板”。1877年初,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来到莫斯科。当时柴科夫斯基所在的莫斯科音乐学院举行了一次音乐晚会招待托尔斯泰,其中有一个节目,就是柴科夫斯基的《D大调弦乐四重奏》。托尔斯泰听到第二乐章时,感动得流下了眼泪,说:“我已接触到苦难人民的灵魂的深处。”柴科夫斯基看到这情景,心中十分激动,他在日记中写道:“在我以作曲家自许的一生中,至今还没有得到过这样的满足和感动。今天,列夫·托尔斯泰坐在我身旁。当听到我的行板时,泪珠挂满了他的两颊。”托尔斯泰回去以后写信给柴科夫斯基说:“我永远忘不了在莫斯科的最后一天。我的文学著作还从没有得到过象那样奇妙的晚会一样巨大的报酬。”柴科夫斯基在回信中写道:“知道了我的音乐能够使您感动,使您入迷,我是多么幸福和自豪呀!”古人有“欲取名琴弹,恨无知音赏”的话,托尔斯泰真不愧为柴科夫斯基的知音了。

柴科夫斯基的《D大调弦乐四重奏》作于1871年,其中的第二乐章<如歌的行板>,灵感来自一位泥水匠哼唱的一首俄罗斯民歌,柴科夫斯基将其收录在他的《俄罗斯民歌五十首》中。1871年,柴科夫斯基在创作《D大调弦乐四重奏》时,又将其作为第二乐章的主旋律。1877年初,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来到莫斯科,听了柴科夫斯基的《D大调弦乐四重奏》。在听到第二乐章时,托尔斯泰感动得泪流满面,说:“我已接触到苦难人民的灵魂的深处。”柴科夫斯基看到这情景,心中十分激动,他在日记中写道:“在我以作曲家自许的一生中,至今还没有得到过这样的满足和感动。” 而《D大调弦乐四重奏》也正因有这个杰出的乐章,才特别受到世人的钟爱。

弦乐四重奏是室内乐中最受欢迎的一种形式,由第一、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进行重奏。

柴可夫斯基《如歌的行板》用英文怎么翻译?

Andante cantabile原是意大利文,被英文所引用,所以亦可作Andante cantabile。

柴可夫斯基如歌行板属于古典主义音乐的代表

柴可夫斯基如歌行板属于古典主义音乐的代表...

柴可夫斯基如歌行板属于古典主义音乐的代表

柴可夫斯基的音乐虽然统称为古典音乐,但他属于浪漫乐派和民族乐派。如歌的行板是他1871 年创作的D 大调《第一弦乐四重奏》的第二乐章,音乐采用的是俄罗斯民歌《万尼亚坐在沙发上》,是他听到一位泥瓦匠唱的这首歌后记录下来,用到了他的第一弦乐四重奏里。

请问《如歌的行板》的曲式结构是什么???

这是柴可夫斯基作的!!...

这是柴可夫斯基作的!!

有没有图啊。能不能给个图,不给图算什么曲式分析啊

不能给分

您好 想问一下 柴可夫斯基 如歌的行板 小提琴演奏 ...

还有沉思和梁祝协奏曲谢谢!...

还有沉思和梁祝协奏曲 谢谢!

列夫·托尔斯泰听柴可夫斯基的 D 大调弦乐四重奏的...

列夫·托尔斯泰听柴可夫斯基的D大调弦乐四重奏的第二乐章,即《如歌的行板》后,感动得流下了眼泪:“我已经接触到苦难的俄罗斯人民的灵魂深处。”这说明,艺术具有_________________...

列夫·托尔斯泰听柴可夫斯基的 D 大调弦乐四重奏的第二乐章,即《如歌的行板》后,感动得流下了眼泪:“我已经接触到苦难的俄罗斯人民的灵魂深处。”这说明,艺术具有__________________的巨大力量 展开

行板如歌 阅读题

行板①如商隐,苍茫而又缠绵,绮丽而又幽深,温柔而又风流……再听下去,特别是第二乐章听下去,还是得回到苏轼那里去。④艺术就是永远的悲怆的解释,音乐就是无法摆脱的忧郁的摆脱。...

行板①如商隐,苍茫而又缠绵,绮丽而又幽深,温柔而又风流……再听下去,特别是第二乐章听下去,还是得回到苏轼那里去。④艺术就是永远的悲怆的解释,音乐就是无法摆脱的忧郁的摆脱。对于一个绝对的艺术家来说,悲怆成全着荚,荚宣泄着却也抚慰着悲。悲与美共生,悲与荚冲撞,悲与荚互补。人生苦短,人生苦苦。然而有美,有无法人为地寻找和制造的永恒的艺术普照人间。于是软弱的人也感到了骄傲,至少是感到了安慰,感到了怡然。这就是柴可夫斯基的第六交响曲的哲学。在他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中,既有同样的荚丽的痛苦,又有一种才华的赤诚与迷醉,我觉得缔造着这样的音乐世界,呼吸着这样的乐曲,他也是满脸泪痕而又得意洋洋,烂漫天真而又矜持饱满。他缔造的世界悲从中来而又圆满无缺。你好像刚刚迎接到了黎明,重新看到了罪恶而又清爽、漫无边际而又栩栩如生的人世。⑥这就是才华。我坚信才华本身就是一种美,是一种酒,饮了它一切悲哀的体验都吃久了诗歌的花朵,成就了荚的云霞。它是上苍给人类的,首先是给这个俄罗斯人的最珍贵的礼物。是上苍给匆匆来去的男女的慰安。拥有了这样的礼物,人们理应更加感激和平安。柴可夫斯基给人的是珍惜,珍惜生命,珍惜艺术,珍惜才华,珍惜美丽,珍惜光明。珍惜的人才没有白活一辈子。而这样的荚谁也消灭不了。在火里不会燃烧,在水里不会下沉. ⑦也许音乐都是抒情的。但是贝多芬的雍容华贵里包含着够多的理性和谐的光辉,莫扎特对于我来说则是青春的天籁,马勒在绝妙的神奇之中令我感到的是某种华美的陌生……只有柴可夫斯基,他抒的是我的情,他勾勒的是我的梦,他的酒使我如醍醐灌顶③。他使我热爱生活,热爱青春文学,他使我不相信人类总是像豺狼一样你吃掉我、我吃掉你。我相信荚的强大,柴可夫斯基的强大。他是一个真正的催人泪下的作曲家。我相信这与人类不可能完全灭绝的善良有关。这与冥冥中的上苍的意旨有关。
⑧我喜欢——应该说是崇拜与沉醉这种风格,特别是在我年轻的时候,只有在这种风格中,我才能体会到生活的滋味,爱情的滋味,痛苦的滋味,艺术的滋味。真正的深情是无价的。虽然年华老去,虽然我们已经不再单纯,虽然我们不得不时时停下采漆一舔自己的伤口,虽然我们自己对自己感到愈来愈多的不满……又有什么办法!如果夜阑人静,你谛听了柴可夫斯基的{如歌的行板}①,你也许能够再次落下你青年时代落过的泪水。只要还在人间,你就不会完全麻木。⑨于是你感谢柴可夫斯基。注:①行板:音乐速度记号,属中慢板,约为每分钟60--72拍。指稍缓的速度而含有优雅的情绪。②柴可夫斯
基:19世纪俄罗斯浪漫乐派作家。③醍(ti)醐(hu)灌顶:比喻灌输智慧,使人彻底醒悟。④《如歌的行板》; 柴可夫斯基1871年写作的《D大调弦乐四重奏》第二乐章。

17.文章开头说“柴可夫斯基好像……的一部分”,其原因是什么18.第④段末“这就是柴可夫斯基的第六交响曲的哲学”一句中,“哲学”的具体含义是什么19.第⑥段画曲线句,意蕴深厚,表达优美。试简要赏析20.第⑦段,作者列举贝多芬、莫扎特、马勒,其作用是什么 展开

⑸这就是才华。我坚信才华本身就是一种美,是一种酒,饮了它,一切悲哀的体验,都成就了诗的花朵,成就了美的云霞。它是上苍给人类的最珍贵的礼物,拥有了这样的礼物,人类理应更加感激和平安。柴科夫斯基教给人的是珍惜,珍惜生命,珍惜艺术,珍惜才华,珍惜美丽,珍惜光明。珍惜的人才没有白活一辈子。而这样的美谁也消灭不了,在火里不会燃烧,在水里也不会下沉。
⑹我宁愿说他是一个抒情作曲家。也许音乐都是抒情的。但是贝多芬的雍容华贵,包含着够多的理性和谐的光辉;莫扎特对于我来说,则是青春的天籁;马勒在绝妙的神奇之中,令我感到的是某种华美的陌生……只有柴科夫斯基,他抒的是我的情,他勾勒的是我的梦,他的酒使我如醍醐灌顶。他使我热爱生活,热爱青春,热爱文学。他使我不相信人类会总是像豺狼一样的你吃掉我、我吃掉你。我相信美的强大,柴科夫斯基的强大。他是一个真正的催人泪下的作曲家。我相信这与人类不可能完全灭绝的善良有关。这与冥冥中的上苍的旨意有关。
⑺他的一些曲子很重视旋律,有些通俗一点的,甚至人们可以跟着哼唱。其中最著名的应该算是第一弦乐四重奏第二乐章——如歌的行板了。我写过一个中篇小说,题目就叫《如歌的行板》,这首乐曲是我主人公命运的一部分,也是我生命的一部分。我不知道有没有读者,从这篇小说中听出柴科夫斯基的音乐来。还有一些其他的青年时代的作品,我把柴科夫斯基看作是自己的偶像与寄托。
⑻真正的深情是无价的。虽然年华老去,虽然我们已经不再单纯,虽然我们不得不时时停下来舔一舔自己的伤口,虽然我们自己对自己感到愈来愈多的不满……又有什么办法!如果夜阑人静,你谛听了柴科夫斯基的《如歌的行板》,你也许能够再次落下你青年时代落过的泪水。只要还在人间,你就不会完全麻木。
⑼于是你感谢柴科夫斯基。
注①行板:音乐速度记号,约为每分钟60-72拍,相当于人平静时的心跳节奏或不疾不徐的步行节奏。

1.请分别概括第(6)小节中提到的四位音乐家的音乐的特点。(4分)

2.请阅读文中第(2)小节画线的句子,结合全文,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6分)

3.文章第(3)小节中“第六交响曲的哲学”、第(6)小节里提到的“上苍的旨意”的含义各是什么?请分别作答。(6分)

4.本文为什么以“行板如歌”为题,请从内容、形式两方面分点作简要赏析。(6分)

参考答案:
1、(4分)贝多芬:雍容华贵,理性 莫扎特:青春,有活力
马勒:神奇,陌生 柴可夫斯基:催人泪下,使人充满爱意
2、(6分)结构上:总领全文,引出下文对柴科夫斯基的才华、作品中的感情以及作品旋律的逐次叙述。内容上:阐述了柴科夫斯基之所以容易接受,成为我生活一部分的原因。
3、(6分)(1)音乐使软弱的人在人生的苦痛中感到骄傲,安慰,怡然。(2)上苍让柴科夫斯基用音乐的形式,把懂得珍惜、更加感激和平安这样最珍贵的礼物送给人类。
4、(6分) 内容上:⑴和柴科夫斯基音乐的特点相一致⑵生动形象且简明扼要地揭示了本文的主题。形式上:⑴运用了比喻、双关的手法⑵串联起文章内容,起到组织材料的作用。(内容3分,如只答出其中一点得1分,两点全答出得3分;形式3分,比喻、双关要结合具体内容,否则修辞这个点只能得1分

王蒙 行板如歌的阅读理解的答案

1.结合前后文分析“这就是柴可夫斯基的第六交响曲的哲学”及“我喜欢——应该说是崇拜与沉醉这种风格”两句话中加点词的具体内涵。(4分)
①“哲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种风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文中看,“音乐就是无法摆脱的忧郁的摆脱”应怎样理解?(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作者为什么说“柴可夫斯基好像一直生活在我的心里,他已成为我的生命的一部分了”?结合文意谈谈你的理解且分点概括作答。(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本文一方面融入了作者强烈的体验与感受,一方面提示艺术本质乃至人生哲理。二者融为一体,意趣隽永。
B.柴可夫斯基的作品既能令人愉悦,热爱生命,又能令人彻底摆脱忧郁与悲怆,感到安慰和怡然,从而领悟人生哲学。
C.文中与贝多芬、莫扎特、马勒的对比表明,他们的音乐虽然美好,却不能抒“我”的情,勾勒“我”的梦,因而他们不是真正的能催人泪下的作曲家。
D.柴可夫斯基才华横溢,他能将悲哀的体验变成诗的云朵、美的云霞,既悲从中来又圆满无缺,从而打动听众。而在创作中,他也会沉浸在自己的赤诚与迷醉之中。
E.结尾以《如歌的行板》照应标题,升华主旨。表明作者热爱生活,相信美的强大,希望我们的生活如歌声一样越来越美好。

1.①悲怆成全着美,美宣泄着却也抚慰着悲。或:悲与美共生、冲撞、互补。(意思相近即可。要点全2分,只答一点1分。)
②洋溢着深挚的感情,既有悲怆,又蕴涵着美,催人泪下。(意思相近即可。要点全2分,只答一点1分。)
2.真正的音乐虽然有无法摆脱的深沉的悲怆,但又能不断以美照耀并抚慰人生苦难,以求自解。(意思同即可。要点全4分,只答一点2分。如答原句“沉重的叹息之中有一种特别的妩媚与舒展”,给2分。语句不通顺,扣1分。)
3.①他以流畅优美的旋律给我的人生增添了色彩与欢乐;②他以洋溢着悲与美的感情给我以安慰,让我懂得自我解脱和超越;③他以珍贵的才华教我懂得珍惜;④他使我在年轻时体会到生活、爱情、痛苦、艺术的滋味;⑤他使我心灵净化,即使历经沧桑也不会麻木。(每点2分,答对任意3点给6分。意思相近即可。语句不通顺扣1分。照抄原句分别扣1分。)
4.A、D(共4分,选对一项2分。B项“又能令人彻底摆脱忧郁与悲怆”错,因为“艺术就是永远的悲怆的解释,音乐就是无法摆脱的忧郁的摆脱”。C项“不是真正的能催人泪下的作曲家”错,文中虽然说柴可夫斯基于“我”而言是一个真正的催人泪下的作曲家,但并未否定其他人。E项“升化主旨”、“希望我们的生活如歌声一样越来越美好”错,牵强附会。)

我的大师兄脑袋有坑

wanglihong

热门曲谱

Copyright © 2014-2019 曲谱大全(www.qpzxw.com)曲谱自学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1004734号-1

版权声明:曲谱网所有曲谱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联系邮箱:qupudaquanhezuo@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