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交响乐经典名曲
曲谱自学网今天精心准备的是《中国交响乐经典名曲》,下面是详解!
求好听的交响乐,要世界级的,经典的。
贝多芬: 命运交响曲 月光 献给爱丽丝 f大调浪漫曲 绮想轮旋曲
柴柯夫斯基: 花之圆舞曲 小夜曲圆舞曲 天鹅湖 第一钢琴协奏曲
莫扎特: 长笛协奏曲 摇篮曲 圣诗
肖邦: 钢琴协奏曲 革命练习曲 将e大调夜曲 小夜曲 悲伤练习曲
还有李斯特,拉赫玛尼诺夫等等注明的交响乐音乐家,如果你想在线欣赏,或者下载的话,建议你去雅燃音乐网,有专门的交响乐分类,直接搜索交响乐就能找到。
求中国交响乐
求中国交响名曲赏析,最好是经典的,先从经典的开始学习...
求中国交响名曲赏析,最好是经典的,先从经典的开始学习
中国还真没有什么交响名曲,但是有不少好听的古曲
你要欣赏经典的,可以听:
梁祝
茉莉花
黄河协奏曲
红旗颂
中国十大古典名曲“高山流水”、“春江花月夜”、“梅花三弄”、“胡笳十八拍”、“十面埋伏”、“汉宫秋月”、“广陵散”、“阳春白雪”、“渔樵问答”、“平沙落雁”。
求世界交响乐名曲
像巴赫之类的人喜欢复调总有人装X说别人装无奈因为最近在上这方面的课,有用现在够清楚了吧第一个回答那人纯属无聊。。。...
像巴赫之类的人
喜欢 复调
总有人装X 说别人装 无奈
因为最近在上这方面的课,有用
现在够清楚了吧 第一个回答那人纯属无聊。。。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2)
对于欣赏古典音乐不知道大家是怎样的一个心态,也许有的人觉得古典音乐温文尔雅,寓意深刻,也许有的人觉得古典音乐枯燥无味,涩昧难懂。也许有的人视古典音乐为音乐的全部,也许有的人之记下了刀郎TwinsF4。当然,还有像笔者这样的人,最初接触古典音乐的时候竟然抱着一种装饰自己,炫耀自己的恶俗心态。说到这里我真的觉得非常的惭愧,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双手是否与自己即将写下的这篇文章相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己和古典音乐的接触也在逐渐的深入,慢慢的,我似乎感受到了在那一个个看似悬奥的音符背后所隐藏的力量。那是一种震撼人的心灵,涤荡人之灵魂的一种力量,它虽然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有所触及,但是如果你真的走进了这个世界,即使你做不到深刻的理解,那无处不在流淌着的优美旋律也会让你的心灵得到某种的升华。
古典音乐的题材相当广泛,如交响乐、歌剧、协奏曲、小夜曲、康塔塔等等,今天我们要像大家介绍的就是其中的之一,交响乐。交响乐(SYMPHONY)又称交响曲,它是交响音乐中最具有代表意义的,人们常把它比喻为“音乐王国的神圣殿堂”。交响曲(Symphony)一词来源于古希腊,它的本来意思是“声音齐鸣”。交响曲经过漫长的演变过程,一直到了18世纪,经过有着“交响乐之父”美誉的海顿的整理和创新,逐步确定了自己的乐曲形式。交响曲一般由四个乐章组成,第一乐章结构紧密,严谨大气,在乐曲中担当着开门见山的作用,最为典型的就是贝多芬《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的第一乐章,这在后面我们将有详细的介绍。第二乐章则多为抒情气质,往往有着十分抒情的慢板(慢板即乐曲的节奏之一,乐曲进行比较缓慢,适合烘托乐曲气氛和抒发情怀)。第三乐章是历代作曲家变化最为纷繁的地方,如18世纪流行的小步舞曲,19世纪曾有人使用过的圆舞曲等等。第四乐章则为乐曲的终曲,多采用欢快的快板,以表现热烈的气质,如贝多芬的《d小调第九交响曲.欢乐颂》。但是交响曲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经过长时间的演变,交响乐最初的规则也被逐渐的打破。但是我们不可否认的是交响乐所带给我们的感官上的美妙享受和心灵上的震撼,为此我们特地撰写了这篇文章,并希望通过我们所介绍的这十部交响曲,让大家对西方古典音乐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海顿《G大调第九十四交响曲·惊愕》
弗朗茨.约瑟夫.海顿(Franz.Joseph.Haydn),1732年3月31日出生于奥地利的劳罗镇,1890年5月31日在奥地利维也纳逝世,享年77岁。海顿一生创作作品数量相当惊人,即使到现在也没有人能够统计出一个确切的数字,主要的有交响乐104部,钢琴三重奏32首,弦乐四重奏79首,钢琴奏鸣曲54首,16部歌剧以及3部清唱剧等等等等。海顿最大的贡献就是对交响也四个乐章的确立和对四重奏进行了确立和发展,从此往后的莫扎特、贝多芬等音乐大师无不受到了海顿的影响,正是由于海顿在音乐方面的巨大成就,海顿被人们誉为“交响乐之父”和“弦乐四重奏之父”。海顿为人相当宽厚,同时海顿还是一位相当幽默的人,海顿在指挥交响乐演奏的时候,常常突然指挥鼓手擂响大鼓,以惊醒那些不懂装懂,却在包厢中昏昏欲睡的贵族。这首名为《惊愕》的交响乐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部交响乐是海顿晚年的杰作12部《伦敦交响曲》中的一首,这部交响乐共包含四个乐章,尤其以第二乐章最为著名,这是一首具有奥地利民歌风格的变奏曲,乐章开始时乐队演奏音量平缓微弱,在主题几次反复之后,全体乐队突然奏出了一个非常有力的和弦,这也正是这部交响曲名称《惊愕》的由来。《惊愕》决不仅仅是因此而得名,更重要的是这部交响乐很好的表现了海顿所具有的音乐风格:古典美学的对称,比例的合理性,音乐素材在功能上的语言化,这些严肃的概念在海顿的手指间被看似不经意间却又精炼而又妙趣横生的表达了出来。
莫扎特《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
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Wolfgang.Amadeus.Mozart),1756年生于奥地利的萨尔茨堡,1791年12月5日逝于音乐之都维也纳,终年仅55岁。相信大家对于莫扎特的音乐都是耳熟能详的,即使你说不上莫扎特作品的名称,但是相信你一定能够哼上两句莫扎特音乐的旋律,起码有太多的手机铃声都是改编于莫扎特的作品。莫扎特是艺术史上罕见的天才,3岁的时候就能够演奏钢琴乐曲,5岁完成了自己的第一部音乐作品《行板与快板》,8岁创作了第一部交响乐,11岁写成了歌剧《巴斯蒂安于巴斯蒂安娜》和《装痴做傻》,相信再也没有人能够得到这样的音乐天赋。莫扎特在短暂的一生中涉及了几乎所有的音乐领域,大家经常听到的《费加罗婚礼》、《唐.璜》、《土耳其进行曲》等曲目均出自这位旷世奇才之手。这部《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完成于1788年7月25日,是莫扎特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尤以第一乐章最为让人熟知。乐曲共分为四个乐章,第一乐章属于很快的快板形式,在中提琴和弦下,由小提琴奏出优美而略带忧愁的第一主题,相信对古典音乐不是太了解的朋友在听到这个主题的时候都会恍然大悟,哦,原来就是这段音乐啊。这是一部充满着莫扎特生活经历写照的作品,乐曲中包含着现实生活在莫扎特心中留下的阴影,同时也包含着莫扎特对人性的独特描写,同时这也是莫扎特欢快乐曲风格中的一个特例。关于这部作品我们推荐大家选择伯姆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演奏的版本,相关的介绍在短歌行网站上有着详细的说明。
贝多芬《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
不知道大家对于贝多芬的印象是什么样的,我想绝大多数的人都是来源于小时候我们曾经学过的一篇课文,月光下,贝多芬为那位盲人姑娘弹奏出了自己的得意之作《月光奏鸣曲》。虽然长大后我知道这篇文章是虚构的,但是对于贝多芬的形象,在我的心中是再也抹不掉了。路德维西.范.贝多芬(Ludwig.Van.Beethoven),1770年12月16日出生于德国波恩,1827年3月26日卒于奥地利维也纳,此时贝多芬尚不足57岁。贝多芬经历了苦难的童年,先是祖父和母亲相继去世,然后小学毕业后就再也没有接受过任何正规的教育,是贝多芬的父亲,一位曾经担任过宫廷乐长的乐师用近乎残暴的方法逼迫着贝多芬开始了自己的音乐生涯。进入青年时代,贝多芬经历了两次失恋的打击,从此这位伟人开始了自己孤独的一生,而且此时他的听力开始逐步的下降,直至49岁的时候听力完全丧失,但是就是这样一位历经坎坷的人,为世人留下了他不朽的杰作——九部交响乐,32首钢琴奏鸣曲,以及大量的弦乐作品。这部《命运》交响曲创作于1807年,此时的贝多芬正经历着感情的危机以及耳聋所带给他的痛苦,此刻的贝多芬是绝望的,他甚至想到了死亡,但是,贝多芬最终还是决定留下来,活在这个世上,为了他心爱的艺术!贝多芬用音乐喊出了自己的誓言:“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是我屈服。”“磴、磴、磴、磴···”四声一出,天地为之色变,这是命运的敲门声,这是音乐史上最具震撼力和权威性的单一素材,贝多芬在这部作品中向世人展示了严谨而有机的“动机创作”,惊人的可能性和令人叹为观止的知性美。整部作品以第一乐章的主题为中心,表现了主人公与命运之间惊心动魄的搏斗,充满了力量与动感之美。而由第三乐章末了接入第四乐章的过程更是希腊哲人塞内加称之为“穿过黑暗,奔向光明”的奋斗精神的最佳脚注。至于唱片上的推荐,小克莱伯(卡洛斯.克莱伯)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演奏的贝五是举世公认的最佳版本。
贝多芬《d小调第九交响曲·合唱》(又名:欢乐颂)
2003年5月22日,英国伦敦索思比拍卖行对一件音乐作品的手稿进行了拍卖,最终成交价格高达336万美元,这件作品就是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这部作品从1817年开始创作,在消耗了贝多芬7年的时间之后,1824年,贝多芬在维也纳亲自指挥了首演了自己的第九交响曲《合唱》。此时的贝多芬已经完全丧失了自己的听力,演出结束后,若不是在一位演员的帮助下,贝多芬根本就不知道观众对这部作品报以的热烈掌声和对贝多芬无比的崇敬之情。不知有多少的美学家都在争论着一个话题:音乐该不该有意义?它是否必须具备意义?贝多芬为这场争论给出了完美的答案,贝多芬正是通过这部作品,将痛苦永远的留给了自己,把欢乐留在了人间,我们已不想对这部作品在音乐的结构以及形式上作出任何的评价,因为这是贝多芬最伟大的一部作品,这是交响乐中的一座颠峰,请你仔细的聆听这部作品,它会使你谦卑、让你宽恕,令你不再孜孜寻求于己利,这是一部值得你用终生的精力去聆听,去感受的理想之音,记住,用心的聆听,让你那聪慧的大脑暂时休息一下吧。
贝九的演绎版本一直是各家争论的焦点,我们在这里向您推荐两个版本,一个是指挥大师卡拉杨在1963年录制的版本,另外一个就是福特文革勒在1951年指挥拜洛伊特节日管弦乐团与合唱团演绎的版本。最初欣赏的时候我们建议您选择卡拉杨的版本,因为这个版本的音质是有保证的。而福特文革勒的版本是单声道版本,虽然音质难以令人接受,但是福特文革勒的演绎深沉博大,充满哲学意味,是最值得您透过声音深入去聆听的。
勃拉姆斯《c小调第一交响曲》
即使您对古典音乐不了解,我想对于前面介绍的几位音域巨匠和他们的作品您也会略知一二,但是对于勃拉姆斯,我想知道的人还是并不多的。其实勃拉姆斯在音乐史上占有着重要的地位,他的全名为约翰内斯.勃拉姆斯(JohANNes.Brahms),1833年5月7日出生于德国的汉堡,1897年4月3日逝于奥地利维也纳,终年64岁。勃拉姆斯是19世纪欧洲乐坛的一颗巨星,在音乐史上勃拉姆斯有着和巴赫,贝多芬相同的地位,被人们誉为“3B”。勃拉姆斯虽然生活在浪漫主义盛行的时代,但是他很好的集成和发展了古典音乐的精髓,并把古典主义的严谨和浪漫主义的激情相融合。勃拉姆斯一生创作题材相当广泛,但是他留给后人的他的四部没有任何标题的交响乐。1862年,29岁的勃拉姆斯开始了自己的交响乐的创作,面对这钢琴室中悬挂着的贝多芬画像,勃拉姆斯无时无刻不在感受这身后巨人脚步的声音,这样的压力一直伴随着勃拉姆斯持续了十四年,1876年,43岁的勃拉姆斯终于完成了自己的第一部交响乐作品《c小调第一交响曲》。十四年的粹炼成就了这部伟大的作品,阿尔卑斯的壮丽赋予了这部作品激情和灵感,人们赋予了这部作品全新的名字“贝多芬第十交响曲”。作品共分为四个乐章,其中尤以第四乐章的阿尔卑斯旋律最为引人入胜,整部作品传达着和“欢乐颂”几乎相同的理念,表大了从黑暗到光明,通过斗争取得胜利的精神。
柴可夫斯基《b小调第六交响曲·悲怆》
呵呵,老柴的作品。前段时间我们在《1812序曲赏析》中曾经对柴可夫斯基做过详细的介绍,这里我们就不在仔细的说明了。作为俄罗斯最伟大的音乐家,柴可夫斯基一生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经典之作。但是仍然有不少的文章都是将这部名为《悲怆》的交响乐作品单独列出来进行介绍。这部创作于1893年的作品被誉为最杰出的交响乐作品之一,甚至有人将它与贝九相提并论。这是一部思想内涵极为深刻的作品,1893年10月28日首演这部作品的时候,甚至由于观众未能理解其中的涵义而没有获得预期的成功。柴可夫斯基的一生可以用梦魇来形容,幼年的他神经极易兴奋,少年时代又经历了丧母之痛和家道中落,年轻的他不得不为生计而学习法律,他性格孤僻,内心充满着矛盾却又十分的内向敏感,在经历了一段噩梦般的婚姻之后,柴可夫斯基依靠着梅克夫人的帮助过上了14年的安定生活,但是他与梅克夫人却始终未曾谋面。随着1890年梅克夫人的破产,柴可夫斯基的精神再一次受到了严重的打击,这部《悲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完成的,精神濒临崩溃的柴可夫斯基始终认为死神一直在追随着他,他把这种体验深深的融入到了这部作品中,这里面有他对社会黑暗的不满,有着对命运的凄叹,充满着对死亡的预感,1893年11月6日,在这部作品首演后的第9天,柴可夫斯基走完了他的人生旅程,有人说他死于霍乱,有人说他误饮毒水……
德沃夏克《e小调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
安东宁.德沃夏克(Antonin.Dvorak),捷克最为接触的音乐家、作曲家。1841年9月8日生于捷克布拉格的一个小村庄,1904年5月1日逝于捷克布拉格。在捷克著名作曲家斯美塔那的帮助和指引下,德沃夏克完成了自己从一名艺术家到音乐大师的蜕变。1892年,德沃夏克远赴美国受聘于纽约国立音乐学院,并担任院长职务。也就是在这其间,德沃夏克创作了这部举世闻名的杰作《自新大陆》。笔者初次接触这部作品还是在少年学习钢琴时期,至今我仍然记得这部作品一些片断的简谱“3 5 5.1 6 5.3 5 1 6 5……”这是一篇美丽的乡愁,这是一封寄往故乡的家书。身处万里之外的美国,德沃夏克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那片美丽的波希米亚平原。相比于其它的交响乐,这部作品质朴、诚恳、优美并有着几分粗犷,来自黑人歌曲的素材在这里汇成甜美悠扬的旋律。聆听这部作品,你会发现许多你在生活中所熟知的音乐片断,它们就是来自这部美丽的乡愁。最终,德沃夏克忍受不了对故乡的眷恋而辞去了工作,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再也没有离开她一步。欣赏这部作品,我们推荐初入古典之门的朋友选择美国音乐家伦纳德.波恩斯坦指挥以色列爱乐乐团的现场录音版本,因为在这张唱片中您不但可以欣赏到这部《自新大陆》,而且还可以享受到德沃夏克经典的一组斯拉夫舞曲。
马勒《大地之歌》
马勒,又一位来自波希米亚的伟大音乐家,他的全名为古斯塔夫.马勒(Gustav.Mahler),1860年7月7日生于捷克的卡里什捷,1911年5月18日逝于奥地利维也纳,年仅51岁。相比于其它作曲家坎坷的人生经历,马勒有着相当顺畅的生活,马勒有着一位美丽而富有才华的妻子艾尔玛,并有着一位可爱的女儿。但是不幸还是降临到了这个家庭,1907年,马勒的女儿因病去世,万分悲切的马勒写下了这部著名的《大地之歌》。这是一部由管弦乐伴奏,并交织着人声的交响曲,歌词是根据德文翻译的中国唐代诗集《中国之笛》改编而成,如第三乐章就是采用了诗仙李白的一首诗篇《瓷亭》(译诗名)。该交响曲共分为六个篇章,唱词全部采用我国唐代诗人的作品,有据可查的有李白,王维,孟浩然等。马勒生前这部作品并没有进行公开的演出,知道马勒病逝后的1911年,这部被后人成为传世杰作的作品才在德国慕尼黑进行了首次演出。也就是在创作了这部作品之后,马勒的妻子因为长期无法得到处于狂热音乐创作状态的马勒的关爱,艾尔玛表示了自己想要离开的念头,如梦初醒的马勒这时才领悟到了妻子对自己的意义,一番努力之后,艾尔玛留在了马勒的身边。除去《大地之歌》以外,马勒还有两部非常著名的作品,一部是《第二交响曲.复活》以及首演时动用了1060人的庞大乐团,有着“千人交响”之称的《bE大调第八交响曲》。马勒是德、奥浪漫主义音乐的最后代表,他的音乐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并充满了真挚的情感,马勒又是新世纪音乐的引导者,正是他用崭新的音乐语言预示着20世纪欧洲音乐发展的方向。
西贝柳斯《D大调第二交响曲》
西贝柳斯是幸福的,因为他得到了祖国人民的爱戴。西贝柳斯是幸运的,因为他有着91岁的高龄,这在欧美音乐家中是绝无仅有的。让.西贝柳斯(Jean.Silbelius)1865年12月8日生于芬兰的海梅林纳,1957年9月20日逝于芬兰赫尔辛基附近的艾诺拉,享年91岁,作为芬兰最伟大的音乐家,芬兰人民为他举行了隆重的国葬。西贝柳斯的作品有着北欧民族所特有的气质,内敛、素净、严肃、开朗、理性,犹如童话中的冰雪世界。也许你初次聆听西贝柳斯的作品会觉得难以入味,那凛冽中裹着几分严峻的风格很难让人有着心灵上的触动,但是当你真正的体会到作品深入所包含的热情和赤诚的时候,相信你的感动会难以自抑。其实对于芬兰甚至欧洲人民来说,西贝柳斯最为伟大的作品当数交响诗《芬兰颂》,这部描写了芬兰人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和对外来侵略的不屈抗争的作品一直被作为芬兰民族精神的象征,甚至在芬兰冰球队夺取世界冠军之后,激动的人们一致要求歌唱《芬兰颂》而不是芬兰国歌,由此可见这首音乐在芬兰人民心中的地位。
肖斯塔科维奇《d小调第五交响曲·革命》
德米特里.德米特里耶维奇.肖斯塔科维奇(Dmitry.Dmitryevich.Shostakovich),1906年出生于俄罗斯圣彼得堡,1975年8月9日逝于莫斯科,终年69岁。同大多数的音乐家一样,肖斯塔科维奇在年幼时就显露出了非凡的音乐才华,1925年,年仅19岁的肖斯塔科维奇就凭借着自己在音乐学院的毕业作品《第一交响曲》而取得了国际上的声誉。但是年亲人总要经历挫折,由于在歌剧《姆钦斯克县的麦克白夫人》尝试采用现代派作曲手法而受到了公开的批评,但是肖斯塔科维奇并没有气馁,虽然在身心上经受着不公正的指责和粗暴的批评,他的内心却一直在思索着,1937年,肖斯塔科维奇终于在铺天盖地的指责声中完成了这部伟大的作品《革命》。正如评论家所说的那样,d小调第五号交响曲《革命》与其说这首交响曲是一首极权政治底下的抗暴史诗,不如说是一位诚实的艺术家在铺天盖地的谣言中,消耗内在的自由生气所写出来的一部狂人日记。当中,我们尝到了血、喝足了泪听到震耳欲聋的控告和超现实的嘲讽,更感受到锥心的疼痛和几近无助的 呐喊,即使如此,稍纵即逝的乐观和希望,却不吝为我们开启一扇可以窥见那奶与蜜质地的窗户。
其实,古典音乐就如同我们的唐诗宋词,不论在哪个时代去欣赏它,去品味它,都会领略到它所拥有的优美气质,感受到它所拥有的深邃思想。但是古典音乐也像唐诗宋词一样,现代社会需要它来美化生活,需要它来净化心灵,只是,再也不会看到有人抛弃白话文转而用心去吟诗颂词了。90年代初,一代大师波恩斯坦走了,去年,克莱伯走了,也许从此以后古典音乐只能停留在指挥家的指挥棒中,停留在音乐厅的琴弦上,停留在CD唱机的唱片里。
求世界交响乐名曲~ 推荐一些
个人很爱听交响乐希望在这方面也有兴趣和了解的朋友可以推荐几场数量不用多但要精练最好是一些有自己的感触的几场唔·····不想要那种从其他网站上复制的一大张列表个人比较喜欢其...
个人很爱听交响乐希望在这方面也有兴趣和了解的朋友 可以推荐几场 数量不用多 但要精练 最好是一些有自己的感触的几场唔····· 不想要那种从其他网站上复制的一大张列表 个人比较喜欢其全面发展阶段的 以海顿、莫扎特为代表的 展开
巴赫:复调音乐,如《赋格的艺术》、《戈尔德堡变奏曲》、《十二平均律键盘曲集》亨德尔:交响曲,如《水上音乐》莫扎特:钢琴奏鸣曲,交响曲,歌剧,如《魔笛》海顿:交响曲,如《惊愕》、《离别》贝多芬:交响乐,如《命运》《合唱》,钢琴奏鸣曲,如《热情》《月光》舒伯特:交响乐,如《未完成交响曲》,艺术歌曲,如《魔王》,室内乐,如《鳟鱼》舒曼:艺术歌曲,钢琴曲,如《交响练习曲》、《童年情景》柏辽兹:交响曲,如《幻想交响曲》德沃夏克:交响曲,如《新大陆交响曲》肖邦:钢琴曲,如《夜曲》《叙事曲》《圆舞曲》《练习曲》《玛祖卡》李斯特:钢琴曲,如《匈牙利狂想》《帕格尼尼练习曲》,交响诗,如《前奏曲》《塔索》威尔第:歌剧《茶花女》柴可夫斯基:交响曲,如《悲怆》,舞剧,如《胡桃夹子》普罗柯夫耶夫:交响曲,如《古典交响曲》,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斯特拉文斯基:舞剧《火鸟》、《彼得鲁斯卡》、《春之祭》马勒:交响曲,如《千人交响》、《大地之歌》瓦格纳:乐剧《柯里斯坦与伊索尔得》《指环》
国外经典名曲
交响乐之类的不是人唱的歌曲!经典的发来,大师的代表作或者流行的!...
交响乐之类的不是人唱的歌曲!经典的发来,大师的代表作或者流行的!
埃尔加 爱的礼赞 巴赫 E调前奏曲 G弦上的咏叹调 爱的协奏曲 布蓝登堡舞曲 布蓝登堡协奏曲 咏叹调(巴赫) 雅克的迦可琳眼泪(巴赫) 舞乐组曲(巴赫) 船歌(巴赫) 爱的协奏曲(巴赫) E大调前奏曲(巴赫) G弦之歌(巴赫) 耶稣,我们永远的幸福 Cantata No. 147 贝多芬 英雄交响曲 悲怆奏鸣曲(贝多芬) 欢乐颂(贝多芬) 月光奏鸣曲(贝多芬) 致爱丽丝(贝多芬) 命运交响曲 田园交响曲 第九交响曲(合唱)——《欢乐颂》 暴风雨奏鸣曲 热情奏鸣曲 比才 阿莱城姑娘(比才) 卡门(比才) 小步舞曲(比才) 勃拉姆斯 第三号交响乐(勃拉姆斯) 匈牙利舞曲第五号(勃拉姆斯) 摇篮曲(勃拉姆斯) 圆舞曲(勃拉姆斯) 柴可夫斯基 1812序曲(柴可夫斯基) C大调小夜曲(柴可夫斯基) 第一号钢琴协奏曲(柴可夫斯基) 罗密欧与朱莉叶幻想曲序曲(柴可夫斯基) 马祖卡舞曲 (柴可夫斯基) 那波里舞曲(柴可夫斯基) 如歌的行板(柴可夫斯基) 双人舞(柴可夫斯基) 四小天鹅(柴可夫斯基) 天鹅湖序曲(柴可夫斯基) 西班牙舞曲(柴可夫斯基) 匈牙利舞曲(柴可夫斯基) 圆舞曲(柴可夫斯基) 德彪西 月光曲(德彪西) 棕发少女(德彪西) 牧神的午后(德彪西) 德沃夏克 自新大陆(德沃夏克) 幽默曲(德沃夏克) 金婚进行曲(德沃夏克) 编辑本段马斯奈 朱尔的哀思(马斯奈) 泰绮思冥想曲(马斯奈) 沉思曲(马斯奈) 门德尔松 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门德尔松) 仲夏夜之梦序曲(门德尔松) 结婚进行曲(门德尔松) 春之歌(门德尔松) 乘着歌声的翅膀(门德尔松) 芬格尔山洞(门德尔松) 第一钢琴协奏曲(门德尔松) 无词歌(门德尔松) 意大利交响曲(门德尔松) 苏格兰交响曲(门德尔松) 莫扎特 弦乐小夜曲(莫扎特) 小步舞曲(莫扎特) 第二十五交响曲(莫扎特) 第三十三交响曲(莫扎特) 第三十五交响曲(莫扎特) 第三十六交响曲(莫扎特) 第三十八交响曲(莫扎特) 第三十九交响曲(莫扎特) 第四十交响曲(莫扎特) 第四十一交响曲(莫扎特) 第十一号钢琴奏鸣曲(土耳其进行曲)(莫扎特) 圣诗(莫扎特) 第二十号钢琴协奏曲(莫扎特) 第二十一号钢琴协奏曲(莫扎特) 第二十三号钢琴协奏曲(莫扎特) 第二十四号钢琴协奏曲(莫扎特) 第二十六号钢琴协奏曲(莫扎特) 第二号横笛协奏曲(莫扎特) D大调圆号协奏曲(莫扎特) 舒伯特 鳟鱼五重奏(舒伯特) 小夜曲(舒伯特) 未完成交响乐(舒伯特) 圣母颂(舒伯特) 菩提树(舒伯特) 乐与之时(舒伯特) 军队进行曲(舒伯特) F小调乐与之时(舒伯特) 野玫瑰(舒伯特) 编辑本段舒曼 梦幻曲(舒曼) 蝴蝶(舒曼) 约翰 施特劳斯 蓝色多瑙河舞曲 皇帝圆舞曲 风流寡妇圆舞曲 春之声圆舞曲 编辑本段维瓦尔第 四季 吉他奏鸣曲 曼陀铃协奏曲 编辑本段威尔第 茶花女 弄臣 阿依达 奥塞罗 ★希望大家不要再把“维瓦尔第”与“威尔第”弄混 肖邦 马祖卡(肖邦) 波兰圆舞曲(肖邦) F大调夜曲(肖邦) F大调船歌(肖邦) C小调夜曲(肖邦) C小调即兴幻想曲(肖邦) 夜曲 即兴幻想曲 帕赫贝尔 D大调卡农 编辑本段哈恰图良 马刀舞曲 老约翰·施特劳斯 拉德斯基进行曲 轻骑兵序曲 伊万诺维奇 多瑙河之波圆舞曲 贝多芬交响曲 贝多芬 C大调第一交响曲 贝多芬 D大调第二交响曲 贝多芬 降E大调第三“英雄”交响曲 贝多芬 降B 大调第四交响曲 贝多芬 c小调第五“命运”交响曲 贝多芬 F大调第六“田园”交响曲 贝多芬 A大调第七交响曲 贝多芬 F大调第八交响曲 贝多芬 d小调第九“合唱”交响曲(欢乐颂) 协奏曲 贝多芬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贝多芬 C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 贝多芬 c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 贝多芬 降E大调第五“皇帝”钢琴协奏曲 序曲 命运进行曲 田园进行曲 科里奥兰序曲 莱奥诺拉序曲 菲岱里奥序曲 爱格蒙特序曲 蝙蝠序曲 其他 小提琴协奏曲 G大调小提琴与管弦乐团的浪漫曲 F大调小提琴与管弦乐团的浪漫曲 小提琴、大提琴、钢琴与管弦乐团的三重协奏曲 钢琴奏鸣曲及练习曲: 作品49之2(G大调) 之1(g小调) 作品79(G大调) 作品14号之1(E大调) 作品2之1(F小调) 作品14之2(G大调) 作品10之2(F大调) 作品10之1(C小调) 作品10之3(D大调) 作品13号(C小调“悲怆”) 作品26号(降A大调) 作品27之1(降E大调) 作品28(D大调) 作品22(降B大调) 作品2之2(A大调) 作品2之3(C大调) 作品78(升F大调) 作品90(E小调) 作品7(降E大调) 作品31之3(降E大调) 作品54(F大调) 作品31之2(D小调) 作品27之2(升C小调“月光”) 作品31之1(G大调) 作品109(E大调) 作品110(降A大调) 作品81a(降E大调“告别”) 作品53号(C大调“华尔斯坦”) 作品57号(F小调热情) 作品101(A大调) 作品111(C小调) 作品106降B大调(“槌子钢琴”)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山楂树 理查德·克莱德曼 水边的阿狄丽娜 星空 秋日私语 心曲 爱的纪念 西亚图夜未眠往日情怀 梦中的婚礼 梦里的故事 记忆 只此一生 野花 忘却的悲伤 蓝色的爱
西方古典音乐分为交响乐、协奏曲等,那么中国古典...
中国和西方传统音乐压根不是一个体系的,理念、乐器搭配等等都非常不同。没办法完全用西方的分类体系来划分中国传统的音乐。
我也不清楚“中国古典十大名曲”这个说法是不是靠谱,根据百度百科上的说的,这些曲子大多是乐器独奏或者小型合奏,比如《十面埋伏》是琵琶独奏,《流水》是古琴独奏,《夕阳箫鼓》是民乐合奏。而且中国传统音乐很多都不固定乐器,同一首曲子有很多不同乐器演奏的版本。总之一般都比较小规模,而且比较古老,体系性不强,所以没有太精确的分类。
西方不一样,音乐发展体系比较完善,而且西方的古典音乐传承很好,所以才有这么多明确的种类。如果非要用西方的分类眼光看待中国传统音乐的话,中国传统音乐和西方音乐中的“室内乐(chamber music)”相对比较接近。“室内乐”指的就是乐器独奏或者比较小规模的合奏,在一间房子里坐下就能演奏的曲子,绝大多数中国传统音乐都是这样。
世界交响乐名曲推荐,可以在线欣赏,音质要好一点的.
《莫扎特:第40、41号交响曲》:第四十、四十一交响曲于1970年在基督大教堂内录制,声音比较厚实、共振也较强,不过很少有尖锐刺耳的声音,乐队的演奏自成一格,指挥在诠释上下了很大功夫。莫扎特最后三首交响曲的调性——降E调、g小调与C大调——有着显著的差异,而且每一篇作品都有自己的音乐风格,表情的特色也不尽相同。
《贝多芬:九大交响曲、序曲 Beethoven - 9 Symphonies; Overtures》CD1-CD6:
《第一交响曲》开始,贝多芬就赋予他的音乐以新的精神。
《第二交响曲》更接近浪漫主义精神。
《第三交响曲“英雄”》是献给他心目中给人类带来自由、平等、博爱新时代的英雄——拿破仑的。
《第四交响曲》性格幽默,富于生活气息,有不少民间风格的音乐主题显现。
《第五交响曲“命运”》可以说是他最集中精练,发展逻辑最清晰的作品。
《第六交响曲“田园”》引领了19世纪标题交响曲的潮流。
《第七》和《第八》交响曲都有生气勃勃的舞蹈般的节奏,均完成于1812年。
《第九交响曲“合唱”》体现了他晚期风格,也是他一生思想和创作的总结。
《贝多芬的最后一夜-Beethoven'S Last Night》: TSO的第三张作品《Beethoven's Last Night》选择了以乐圣贝多芬做为他笔下的故事主角,乐队成员Paul杜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内容大致是在某个贝多芬正在创作第10号交响曲的夜晚(贝多芬只有1~9号的交响曲作品),一个魔鬼来向贝多芬索命,如果不想死,唯一的办法就是贝多芬用他所有的音乐以及他在人们心中的记忆来做交换,但贝多芬宁死也不愿失去他的音乐,魔鬼退一步只要他未完成的第10号交响曲,贝多芬仍是不从,最后魔鬼以一位无辜少女的一生幸福做为要挟之下,贝多芬只有答应,不过,在一位精灵的诡计协助之下,结局又是如何呢?...
《春之交响曲-Spring Symphonies》:是身兼作曲家和钢琴家的Brian Crain的作品,这是一次与交响乐团的合作,2005年春天在捷克首都布拉格录制完成,合作方为捷克爱乐乐团。这部交响作品包含两个独立的乐章,在它们之间有一首作品名为“钢琴独奏”,整张专辑旋律非常优美,与Brian以往的作品风格有着很大的不同。
《柴可夫斯基名曲选 The Best Of Tchaikovsky》:柴科夫斯基是涉猎西方音乐体裁最广泛的,并且吸取了许多西方的音乐形式语言传统经验。虽然他有时也采用俄罗斯民歌音调,但是在作品题材和音乐风格上,并未刻意追求民族化和民间性,因而被认为是与五人团的民族主义相对立的世界主义者。但是作为一个俄罗斯人,他的音乐充溢着自然流露出来的俄罗斯民族气质。
《永恒的卡拉扬-精选集 Karajan Forever - The Greatest Classical Hits》:这张为纪念伟大指挥家卡拉杨诞辰而发行的唱片精选,曲目涵盖了他指挥生涯中最著名的选段,适合入门欣赏,其曲目包括“四季”“卡门”“乡村骑士间奏曲”“船歌”“皮尔金特组曲”“弦乐小夜曲”“自新大陆”“波莱罗”“睡美人”等等。
基本的一些音乐网中都有,在这里给你推荐一个我比较喜欢的音乐网——雅燃,交响乐专辑收藏还不错,音质很好可以去体验体验。
求世界著名的作曲家和音乐家的经典名曲
莫扎特
Wolfgang Amadeus Mozart(沃尔夫冈·阿玛迪乌斯·莫扎特 1756-1791) 列表
交响曲:
第1交响曲,降E大调,K16(伯姆指挥柏林爱乐)
第2交响曲,(疑作)(Naxos,沃德指挥北方室内管弦乐团)
第4交响曲,D大调,K.19(伯姆指挥柏林爱乐)
第5交响曲,降B大调,K.22(伯姆指挥柏林爱乐)
第6交响曲,F大调,K43(1767)
第7交响曲,D大调,K45(1768)
第8交响曲,F大调,K48(1768)
第9交响曲,C大调,K73(1771)
第10交响曲,G大调,K74(1770)
第11交响曲,D大调,K84(1770)
第12交响曲,G大调,K110(1771)
第13交响曲,F大调,K112(1771)
第14交响曲,A大调,K114(1771)
第15交响曲,G大调,K124(1772)
第16交响曲,C大调,K128(1772)
第17交响曲,G大调,K129(1772)
第18交响曲,F大调,K130(1772)
第19交响曲,降E大调,K132(1772)
第20交响曲,D大调,K133(1772)
第21交响曲,A大调,K134(1772)
第22交响曲,C大调,K162(1773)
第23交响曲,D大调,K181(1773)
第24交响曲,降B大调,K182(1773)
第25交响曲,g小调,K168
全曲(伯恩斯坦指挥维也纳爱乐)
第一乐章(马里纳指挥圣马丁乐团)
第26交响曲,降E大调,《塔莫斯》序曲,K184(1773)
第27交响曲,G大调,K199(1773)
第28交响曲,C大调,K200(1773)
第29交响曲,A大调,K201(1774)(Otmar Suitner指挥Staatskapelle Dresden)
第30交响曲,D大调,K202(1774)
第31交响曲《巴黎》,D大调,K297(1778)
第32交响曲,G大调,可能是歌剧《扎伊德》“Zaide”,K344序曲 (1779)(马格指挥伦敦交响乐团)
第33交响曲,降B大调,K319(1779)
卡克莱伯指挥巴伐利亚国立管弦乐团DVD版
约胡姆指挥班贝格交响乐团
第34交响曲,C大调,K338(1780)
哈农库特指挥阿姆斯特丹音乐会堂乐团
第35交响曲《哈夫纳》,D大调,K385
第二乐章,哈农库特指挥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
第36交响曲《林茨》,C大调,K425
第一乐章,哈农库特指挥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
全曲(克莱伯版)
第37交响曲,G大调,K444,(1783)(仅作引子,其余为M.海顿所作,在海顿的作品编号中为MH334,1783年完成)(暂无)
第38交响曲《布拉格》,D大调,K504
全曲(克伦贝勒指挥柏林战时广播交响乐团)
全曲(伯姆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
第39交响曲,降E大调,K543
第三乐章(演奏者不详)
第三乐章(朱里尼/柏林爱乐)
全曲(伯姆指挥柏林爱乐)
第40交响曲,g小调,K550
第一乐章(旺德指挥北德广播交响乐团)
第一乐章(伯姆指挥维也纳爱乐)
第一乐章(伯姆指挥柏林爱乐)
第一乐章(托斯卡尼尼指挥NBC交响乐团)
第二乐章(伯姆指挥柏林爱乐)
第三乐章(伯姆指挥柏林爱乐)
第四乐章(伯姆指挥柏林爱乐)
四合一版(富特文革勒+瓦尔特+卡拉扬+老克莱伯)(维也纳爱乐+哥伦比亚交响+柏林爱乐+伦敦爱乐)
第41号交响曲《朱庇特》,C大调,K551
第一乐章(伯姆指挥柏林爱乐)
第一乐章(伯恩斯坦指挥维也纳爱乐)
全曲(伯姆指挥柏林爱乐)
全曲(伯恩斯坦指挥纽约爱乐乐团)
全曲(史科瓦泽夫斯基指挥日本读卖交响乐团)
第43号交响曲,KV76
全曲(格拉夫指挥萨尔茨堡莫扎特管弦乐团)
其他管弦乐作品:
遣兴曲 K63,第五乐章(NAXOS,内拉特指挥萨尔茨堡室内乐团)
遣兴曲 K99,第七乐章(NAXOS,内拉特指挥萨尔茨堡室内乐团)
第2号嬉游曲之1,D大调,K131(NAXOS内塔指挥伊斯特罗波利坦乐团)
第2号嬉游曲之2,D大调,K136(山度·威格指挥萨尔兹堡莫扎特管弦乐团演奏)
第2号嬉游曲之3,降B大调,K137(山度·威格指挥萨尔兹堡莫扎特管弦乐团演奏)
第2号嬉游曲之4,F大调,K138 第3乐章(库普曼指挥阿姆斯特丹巴洛克乐团)
第2号嬉游曲之4,F大调,K138(山度·威格指挥Camerata Salzburg乐团)
第11号嬉游曲 K251,第三乐章,稍快的快板(圣马丁室内合奏团)
第12号嬉游曲 K252,第三乐章,波兰舞曲(霍利格尔管乐合奏团)
第14号嬉游曲 K270,第二乐章,小行板(霍利格尔管乐合奏团)
第15号嬉游曲 K287,第四乐章(圣马丁室内合奏团)
第16号嬉游曲 K289,第一乐章(荷兰管乐合奏团)
第17嬉游曲K334,第三乐章,小步舞曲(圣马丁室内合奏团)
第17嬉游曲K334,第三乐章,小步舞曲(演奏者不详)
第1号小夜曲,D大调,K100,第六乐章(博斯科夫斯基指挥维也纳莫扎特合奏团演奏)
第3号小夜曲,D大调,K185,第二乐章(NAXOS,内拉特指挥萨尔茨堡室内乐团)
第3号小夜曲,D大调,K185,第六乐章(马里纳指挥圣马丁室内乐团)
第4号小夜曲,D大调,K203,第八乐章(NAXOS,内拉特指挥萨尔茨堡室内乐团)
D大调进行曲K215和第5号小夜曲,D大调,K204第一乐章(马里纳指挥圣马丁乐团)
第6号小夜曲,D大调,K239,“月下小夜曲”(Serenata Notturna)
第一乐章:进行曲(伯姆指挥柏林爱乐)
全曲(SandorVegh指挥萨尔茨堡莫扎特音乐学院乐团)
第7号小夜曲,D大调,K250,“哈夫纳小夜曲”
第四乐章:回旋曲(伯姆指挥柏林爱乐乐团演奏)
第9号小夜曲,D大调,K320
全曲(伯姆指挥柏林爱乐乐团演奏)
第六乐章,小步舞曲(伯姆指挥柏林爱乐乐团演奏)
第10号小夜曲,降B大调,K361
第三乐章(NAXOS,德国管乐家重奏团)
第七乐章(NAXOS,德国管乐家重奏团)
全曲(伯姆指挥柏林爱乐管乐团)
全曲(富特文革勒指挥维也纳演奏家乐团)
第11小夜曲,降E大调,K375(芝加哥交响乐团/ 莫斯科爱乐)
第12小夜曲,C小调,K388(迈耶尔管乐合奏团)
第13号小夜曲,《G大调弦乐小夜曲》(K525)
第一乐章(瓦尔特指挥哥伦比亚交响乐团,CBS报纸版)
第一乐章(Traunfellner指挥维也纳室内爱乐乐队)
第四乐章:(伯姆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
全曲(马里纳指挥圣马丁乐团EMI-LD版)
全曲(马里纳指挥圣马丁乐团PhlipsCD版)
第一乐章(室内乐团版,马里纳指挥圣马丁室内乐团)
音乐玩笑(F大调,K522)
(菲拉德指挥菲拉德室内管弦乐团)
(奥菲斯室内乐团)
德国舞曲,K605,第3首“雪橇”(博斯科夫斯基指挥维也纳莫扎特合奏团)
德国舞曲 K586 No.5(Johannes Wildner指挥Capella Istropolitana)NAXOS8.550412
英雄科堡之胜利(K587)
(奥菲斯室内乐团)
Promenade en Traineau(里德/慕尼黑艺术家管弦乐团)
(马里纳指挥圣马丁室内乐团)
贝多芬
1782-1783年 发表变奏进行曲、三首钢琴奏鸣曲、赋 格曲、两首钢琴回旋曲和一首钢琴协奏曲等。
1785年 拜李斯为小提琴老师。创作三首钢琴四重奏。
1787至1789年 创作f小调前奏曲、两首前奏曲和两首钢琴三重奏等。
1790年 创作《骑士芭蕾》(献给华尔斯坦。1791年3 月6日上演)
1792年至1795年共创作作品第1,2 ,3,87,103,19,46,129等。(其中作品第2号为三首钢琴奏鸣 曲,作品第19号为钢琴协奏曲)
1795年 在维也纳第一次演奏自己的作品。三首钢琴三重奏( 作品第一号)出版。
1796年-1797年创作 《降E大调弦乐五重奏》(作品第4号)、两首钢琴和大提琴奏鸣曲( 作品第5号)以及作品第6,7,8,25,16,71,816,15,65,51(1 )。
1798年 听觉渐弱,至1799年,创作作 品第9,10,11,12,13(《悲怆钢琴奏鸣曲》),14,20和21号( 《第一交响曲》)。
1800至1801年创作作品第17, 18,22,23,24,26,27,28,29,37(即《第三钢琴协奏曲》), 43,85,51(2),49号等作品。
1802年 创作作品第30,31,33,34,35,40(即G大 调浪漫曲),50(即F大调浪漫曲)和36号(即《第二交响曲》)等 作品。
1803年 至1804年创作《第三交响曲》,进入创作的成熟期。
1804年 改原来献给拿破仑的《第三交响曲》为《英雄交响曲》。1805年 4月7日首次公演《英雄交响曲》。
1804年-1805年创作作品第32,53 ,54,57,56和72号等作品。
1806年 12月23日首次演奏《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创作《第四钢琴协奏曲 》、三首弦乐四重奏(作品第59号)和《田园交响曲》等作品。
1807-1808年 创作,《命运交响曲》(《第五交响曲》)、《田园交响曲》(《第六交响曲》)以及作品第62,69,70,80 和86号等作品。
1809-1810年 创作《第五(皇帝)钢琴协奏曲》、《埃格蒙特》以及作品第74、76、77、78、79、81(a),即《钢琴奏鸣曲》,75,83和95号等作品。
1811-1812年 创作《第七交响曲》、《第八交响曲》,以及作品第96,97,113和117号等作品。
1813年 12月8日写完《威灵顿的胜利》。
1813-1814年创作作品第89,90,94,115,118,116,91,136号等作品。
1815-1816年创作第98,101,102,112,108号等作品。
1817年 创作《五重奏赋格》(作品第137号)。
1818年 创作《B大调钢琴奏鸣曲》(作品第106号)
1819年 开始写《庄严弥撒》。
1821年 创作第110号钢琴奏鸣曲。
1820年至1822年,贝多芬创作第109,111,119,121(a),124,120号等作品。
1823年 《庄严弥撒》完成。
1824年 《第九交响曲》完成。创作《弦乐四重奏》(作品第127号)。
1825年 创作最后几首弦乐四重奏。四月在维也纳凯伦特纳托尔剧院首演《第九交响曲》。
1826年 计划写作《第十交响曲》,重病。
1827年 死亡。
(Op代表作品编码,例如Op.10-3表示作品十号的第三首)
1,圆舞曲(华尔滋) (Waltzes)
萧邦著名的圆舞曲,相信小朋友一定听过!这些圆舞曲是萧邦在维也纳时,运用维也纳华尔滋三拍的节奏,加上优美的曲调与抒情性,同时也发辉高度的钢琴技巧,因此萧邦的圆舞曲适合聆赏与演奏,比较不适合跳舞喔!
◎第1号圆舞曲降E大调Op. 18
◎第3号华丽圆舞曲a小调Op. 34-1
◎第6号圆舞曲降D大调「小狗」Op. 64-1
小狗圆舞曲是描述乔治桑的小狗追逐自己的尾巴的一首曲子,因为曲子很短,因此也被称为「小圆舞曲」(Minute)
◎第7号圆舞曲升c小调Op. 64-2
◎第8号圆舞曲降A大调Op. 64-3
◎第9号圆舞曲降A大调Op. 69-1
◎第10号圆舞曲b小调Op. 69-2
◎第14号圆舞曲e小调Op.Posth
2,钢琴协奏曲(Piano Concertos)
萧邦不太喜欢管弦乐器,所以他的钢琴协奏曲(以钢琴为主,管弦乐搭配的曲子)也只有两首而已。第二号协奏曲的第二乐章就是写给初恋情人的优美「情书」,大家可以听听看唷!
◎第2号钢琴协奏曲f小调Op.21第一乐章
◎第2号钢琴协奏曲f小调Op.21第二乐章
◎第2号钢琴协奏曲f小调Op.21第三乐章
3,夜曲(Noctunes)
夜曲是英钢琴师兼作曲家菲尔德首创的曲式,以优美的旋律为主。萧邦受他的影响,第一首夜曲也已旋律为主,但后来的夜曲则加上更丰富的内容,不单是优美的旋律而已,所以是萧邦独特风格的夜曲。
◎第1号夜曲降b小调Op.9-1
◎第2号夜曲降E大调Op.9-2
4,练习曲(Etudes)
学钢琴的人,一定会弹到萧邦的练习曲!这些曲子运用了高度的钢琴技巧,包括快速的八度音程、还有三或六度的连续平行等等。不过这些练习曲并不只是教学用的,而是同时兼具艺术性,演奏者必须兼顾技巧、节奏、旋律、和声还有音乐的情绪表现,所以还是很到受乐迷的喜爱。
◎第3号练习曲E大调「离别」 Op.10-3
这首练习曲是萧邦离开波兰前往巴黎时的创作,离开祖国与思念故乡的感情都表露无遗。
◎第5号练习曲降G小调「黑键」Black Key Op10No.5
◎第12号练习曲c小调「革命」Revolutionary Op.10-12
这首是萧邦在听到波兰遭俄国攻占时所创作的曲子。
5,前奏曲(Preludes) Op.28
作品28的二十四首前奏曲集是萧邦晚年为了筹措疗养的旅费而创作的曲子。
◎第4号前奏曲e小调「窒息」Suffocation
◎第11号前奏曲B大调「蜻蜓」Dragon Fly
◎第15号前奏曲降D大调「雨滴」Raindrop
◎这首前奏曲左手规律的节奏像雨滴的声音,因此得名。
◎第23号前奏曲F大调「快乐之船」Pleasure Boat
◎第24号前奏曲降D大调「暴风雨」The Storm
6,波兰舞曲(Polonaises)
波兰舞曲是以宫廷为中心,华丽而壮大的民族舞曲。萧邦七岁时就创作了两首波兰舞曲(G小调与降B大调),而后来的创作不但有舞曲,还有波兰语的诗喔!
◎第三号波兰舞曲A大调「军队」MilitaryOp.40-1
象征波兰旗士精神的宏伟。
◎第六号波兰舞曲降A大调「英雄」HeroicOp.53
7,马厝卡舞曲(Mazurkas)
马厝卡舞曲是波兰东普鲁士与俄国之间一带,属于农民的民族舞曲,热爱祖国的萧邦创作了55首马厝卡舞曲,将思乡的情感转化为丰富的旋律。
第五号马厝卡舞曲降B大调Op.7-1
8,奏鸣曲(Sonatas)
萧邦不喜欢被固定的奏鸣曲曲式所拘束,所以他的创作当中只有二首奏鸣曲而已。其中第二号的第三乐章的「送葬」进行曲,是西方葬礼中的送葬曲。
◎第二号奏鸣曲降b小调Op.35第三乐章「送葬」
(Marche Funebre)
9,其他名曲
以下曲子也是萧邦的名曲:
◎幻想即兴曲升c小调Fantaisie-ImpromptuOp.66
◎船歌升F大调BarcarolleOp.60
◎第4号叙事曲f小调BalladeOp.52-4
“交响乐”一般有哪些乐器组成?有哪些名曲?作者?
请从器乐的类别说到每类器乐名称和用途,还有此类乐器通常是扮演怎样的角色(主旋律等)。请说五种以上曲目,与作者。...
请从器乐的类别说到每类器乐名称和用途,还有此类乐器通常是扮演怎样的角色(主旋律等)。请说五种以上曲目,与作者。
交响乐队中的乐器成员详介
我们时常听到交响乐队的演奏,时常听到电台广播的交响音乐,每当我们欣赏这些音乐作品的时候都会感到:从这样的交响乐队中不知道会有多少美丽的、雄壮的、激动人心的、热情横溢的音乐奔泻出来。但是,一个交响乐队到底有哪些乐器?这些乐器各有哪些特殊的性能和表现力?它们是在什么时候和怎样结合成为这样一个庞大的整体的?一个交响乐队所具有的那种魔术般的力量又是怎样产生的?这一系列问题,并不是每一位音乐爱好者都能完全了解。
因此,要想了解交响乐团有哪些乐器,最好还是从音乐厅的角度来看。
我们来到交响乐队进行演奏的大音乐厅,看到舞台上坐着许多演奏者,他们正聚精会神地演奏着各自的乐器。他们有的用弓拉、有的用嘴吹,有的则用手打。我们可以根据这些不同的演奏方法,把种类繁多的乐器划分为几个组:用弓拉的弦乐器是一组,用嘴吹的管乐器又是一组,这一组乐器由于构造的材料不同还可以分为木管乐器和铜管乐器两组,最后,用手来敲打的叫做打击乐器,也自成一组。
我们看到,弦乐器组基本上占满舞台的前半部,它是乐队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一般在一个由一百人组成的交响乐队中,弦乐器组就有六十到七十人。这是因为弦乐器组拥有宽广的音域,又可以通过不同的运弓方法而获得各种色彩和力度的变化,再由于它便于奏出悠缓的长音,而不必像管乐器那样需要经常换气,可以自始至终不间歇地演奏,最后,它那格外温暖和富于表情的音色,又最适于表达人的复杂多样的思想感情和内心体验,所有这些,很自然地使弦乐器组成为整个交响乐队的基础。
弦乐器组包括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四种乐器,这些乐器的形状大致相似,只是体积大小不同,相应地各自的音域也不一样。弦乐器组中的每一种乐器都有一位首席演奏者。
小提琴在弦乐器组中体积最小,音域最高,它的表现力格外丰富多样。在演奏技术方面,小提琴在全乐队中也最灵活,它适于演奏任何速度和形式的乐句,包括带有和弦式进行的乐句。因此,小提琴在乐队中总是起着主导的作用,它可以称为交响乐队的“心脏”。在乐队中小提琴演奏者一般有二十二人到四十二人不等。从十八世纪开始,小提琴便习惯于划分为第一小提琴和第二小提琴两部。第一小提琴多半演奏乐曲的主要旋律,第二小提琴有时也同第一小提琴演奏同样的旋律型,即同第一小提琴齐奏或者保持比第一小提琴低八度、低三度或者低六度的旋律进行。因此,第一小提琴和第二小提琴一般都排在舞台的左方,第二小提琴列在第一小提琴的后面;但也有把小提琴声部全部排在舞台前列的情况,即把第一小提琴排在指挥的左边、而把第二小提琴排在指挥的右边。因为第二小提琴有时也同弦乐器组的其他弦乐器一起为第一小提琴伴奏,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它的排列位置同其它弦乐器较相靠近,音响也较易融洽在一起。有时候作曲家由于需要造成特殊的效果,还把小提琴细分成更多的声部,例如瓦格纳的乐剧《莱茵黄金》中甚至把小提琴细分为十二个声部,但这种情况终究是比较少见的。
中提琴的外形同小提琴一样,但体积稍为大一点。中提琴的声音稍低,不如小提琴那样清丽,但它那不大透明的带点忧郁色彩的音色,在乐队中却也是不可多得的。中提琴进入乐队后并不是马上就有机会发挥出与它本身相称的作用。在巴赫和亨德尔的复调音乐中,中提琴与其它弦乐器同处于平等的地位。但是后来的作曲家并不重视中提琴的这一独特色彩,仅仅把它作为乐队的中间声部或者低声部来处理。只是在贝多芬和浪漫乐派作曲家的作品中,中提琴才成为一种演奏旋律的乐器。帕格尼尼、柏辽兹和理查·施特劳斯还为中提琴写了一些著名的独奏声部和独奏曲。中提琴在乐队中通常排在大提琴后面斜对着指挥者的地方,人数有八至十二人不等。一般说来,它多半是同其它乐器、特别是同大提琴一起演奏同样的旋律。
大提琴的外形也同小提琴和中提琴近似,但它的体积要大得多,琴箱也比中提琴来得厚。因此,大提琴不可能像小提琴和中提琴那样放在肩上演奏,它只能竖立在地上,演奏者也只能坐着演奏。大提琴的体积比中提琴大,但是它所用的弓却比后者要短一些;大提琴的声音比中提琴低一个八度,但是它的音色却比后者明亮、深厚。大提琴便于演奏宽广的歌唱性旋律,同样也能演奏朗诵式的宣叙调。换句话说,它便于抒发安宁的心境,也能够体现内心的激动,总的说来,它主要是一种旋律性乐器。但是大提琴在乐队中也长期没有机会发挥它应有的作用,直到十八世纪末,作曲家基本上只把它当低声部使用,到十九世纪初还遗留着这个传统的痕迹,即在总谱上用一行谱表来记写大提琴和低音提琴两个声部。可以说只是到贝多芬时才初次充分揭示大提琴的音色的美——这方面,我们只要举出他的《第五交响曲》第二乐章大提琴的歌唱和《第九交响曲》最后乐章的宣叙调,就足以充分说明了。同小提琴一样,也有不少作曲家为大提琴写过一些著名的协奏曲,此外,在歌剧、舞剧和交响乐作品中,也时常可以看到大提琴的精彩段落。理查·施特劳斯的交响诗《唐·吉河德》还把大提琴用以代表这个愁容骑士的形象。大提琴一般排在舞台右前方,但是如果按另一种乐队排列方式,即把第二小提琴排在舞台右前方时,大提琴则移到第一小提琴的后面,或者,同中提琴调换个位置,排在第二小提琴的后面。大提琴在乐队中的人数同中提琴基本上相等。大提琴除了独立演奏旋律或者同其他一些乐器一同演奏旋律之外,也时常用来作为伴奏,这时候它往往同低音提琴共同成为弦乐器组的低声部。大提琴声部有时候还细分为两个、三个或者更多的声部。罗西尼的歌剧《威廉·退尔》序曲第一段开始处的大提琴分成五个声部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低音提琴在弦乐器组中是体积最大的一种乐器,它相当于大提琴的两倍,因此演奏者只能站着或者坐在高凳上演奏。低音提琴的音域最低,在乐队中多半起低音基础的作用。这同它的名称是正相符合的。低音提琴较难演奏快速活跃的旋律,也极少担任独奏。但它同大提琴一起演奏旋律时却有很好的效果。低音提琴在乐队中总是排在大提琴的后面,从舞台右端或左端开始围成一个半圆形,仿佛用来增强大提琴的力量似的。低音提琴声部的人数一般在四到十人不等。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弦乐器组中的四种乐器的外形都相类似,只是大小有所不同而已。这些乐器都有四根琴弦,但是低音提琴也有用五根弦的,有五根弦的低音提琴还可以多奏出四个更低的音。总的说来,乐器的体积越大,发出的声音越低。小提琴可以奏出最高的音,低音提琴可以奏出最低的音,它在弦乐器组中是声音最低的一种乐器。同时,还可以看到,弦乐器组中所有的乐器都是用弓拉弦发声的。提琴运弓的技术相当复杂,弓法有很多变化,有时平稳流畅,有时断断续续,有时急剧跳动,再加上左手的揉弦,还可以发出各种不同效果的美妙乐音来。此外,例如用手指轻按琴弦发出泛音效果,或者不用弓拉而改用手指拔弦,在交响乐演奏中都是常可遇到的。
木管乐器组包括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和大管四种主要乐器,此外,这四种乐器又各有它的变形乐器——即短笛、英国管、低音单簧管和低音大管,在交响乐队中也常要用到。木管乐器是用一种精选的木头挖成管状形体并借吹气以发声的乐器,我们所说的“木管”正也就是因为它本身使用的材料而得名的。但是实际上木管乐器并非全是木质的,例如长笛,在十八世纪常有用象牙、水晶、甚至用金子做成的,而现在,则用金属或者有机玻璃制成。我们知道,弦乐器组的各种提琴的外形大致相似,而且几乎同在一个历史时期形成。但是木管乐器组则不然,它的发展很不平衡,其中有的在远古就已闻名,但有的很晚才出现;而且,木管乐器组所有乐器的制作至今一直还在改进和完善。各种木管乐器各有其独特的外形和构造,吹奏的姿势和方式也不尽相同。木管乐器的声音不如弦乐器那样饱满,它的力度变化也不如弦乐器灵活。但是木管乐器的音色多样,音域宽广,它可以激化弦乐器的音响效果。也可以使铜管乐器的音响得到和缓,使整个乐队更加融洽和统一。木管乐器组中的每一件乐器多半单独演奏,可以充分发挥各自惊人的灵巧,它不像弦乐器组那样主要是集体的表演。木管乐器组的每一种乐器一般只用两个到四个,因此,这一组的总人数要比弦乐器组少得多。木管乐器组一般排在舞台的正中,位于第二小提琴和中提琴的后面。
长笛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乐器之一,早在古代埃及、希腊和罗马就已有了,到十二世纪在欧洲已经十分流行。长笛长时期分成竖笛和横笛两种类型:竖笛音色柔和,富于诗意,主要用于室内乐中;横笛声音较响,常与小鼓同时应用于军乐队中,十七世纪末开始用人欧洲早期的交响乐队,到十八世纪下半叶它已经在乐队中占据牢固的地位。这时候,它同竖琴和古钢琴一样,也是家庭音乐演奏最普遍受欢迎的乐器。长笛的制作不时在改进,一直到十九世纪中叶才基本上达到完善的程度。长笛是木管乐器组中最灵活的一种乐器,它便于出色地演奏音阶或琶音的技巧性乐句,至于断音的演奏则更是无可匹敌的。长笛在交响乐队中通常有两个到三个,它的基本任务是演奏旋律,即重复其他乐器声部或者单独演奏,例如两个长笛齐奏,或者相隔三度、六度或八度不等。长笛的变形乐器——短笛,在交响乐队中也常可看到。短笛的长度还不及长笛的一半,它的声音比长笛高八度;短笛的音响有穿透一切的特点,即使在整个乐队的全奏中,短笛的尖锐的啸叫同样清晰可闻。短笛一般在高八度位置重复长笛或者其他乐器的声部,它往往由第三长笛兼任演奏。
在木管乐器组中除长笛外,都是通过哨片发声。双簧管和大管使用双片哨片(或称簧片),单簧管使用单片哨片;双簧管在这类使用哨片发声的乐器中是声音最高的一种。双簧管起源也很早,它的前身类似原始的芦笛,看来它是从近东传入欧洲的。在十七世纪、双簧管主要用于军乐队中,有时在歌剧乐队中也可以看到它,总之,在这整个世纪中它一直是很走运的。到十八世纪,双簧管实质上已经相当完善,并开始进入交响乐队的编制。亨德尔在这时候为双簧管所写的协奏曲,甚至对今天的演奏者说来也还有一定的难度。双簧管主要不是一种技巧性的乐器、它以柔美抒情的歌唱性见胜;双簧管的音色不像长笛那样冰冷,而是比较温厚、典雅而清新,常用以描绘大自然或乡村的宁静生活,有的俄罗斯作曲家还用它代表东方的色彩。在交响乐队中双簧管的基本作用也是演奏旋律,它或者独奏,或者重复其它的声部。由于双簧管在结构上有许多优点,它的音准可以经常保持不变;因此,整个乐队都要以它为准,这已经成为一种传统习惯;双簧管的变形乐器——英国管(或称中音双簧管),在十八世纪演奏巴赫和格鲁克作品的乐队中已经出现,但那时候它的名称是“猎角”(Oboeda caccia)。英国管的声音比双簧管低五度,由于它的音色特殊,在古典交响曲的产生和发展时期都不曾使用过它,只是到十九世纪上半叶,在法国才开始用于编制自由的歌剧乐队。英国管常被当做装饰性的乐器使用,例如在罗西尼的歌剧《威廉·退尔》序曲和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中,用来作为山民的牧笛,借以描写田园的景色,这是因为它的音色具有静观、暝想的特点的缘故。在乐队中,英国管一般由第二或者第三双簧管兼任演奏。
单簧管的外形同双簧管有点相似,但是它比其它木管乐器较迟用入交响乐队中,大约是在十八、十九世纪之交才开始被采用的。单簧管的原名“Clarinetto”、同拉丁文“明亮的”(Clarus)一词有联系,这正好也部分地说明了单簧管的音色特点。十九世纪中叶单簧管在技术上已经达到高度完善的程度,但是为了演奏方便起见,演奏者在演奏升记号调乐曲时,还是喜欢选用A调单簧管,而在演奏降记号调时则改用降B调单簧管。单簧管也是一种十分灵活的乐器,不管是富于表情的歌唱,还是快速度的技巧性乐句,以及音阶、琶音、跳跃进行和颤音等,它都可以得心应手地奏出。单簧管还有一个十分可贵的特点、即可以随意变换音响的力度,特别是渐强和渐弱的变化。正是由于上述这些特点,单簧管才得以成为交响乐队中最富有表情的声部之一,它的作用主要也是演奏旋律。单簧管的变形乐器——低音单簧管,只是在1836年在梅叶贝尔的歌剧《新教徒》中才初次被用入交响乐队,它的低音区比单簧管的音域增加一个八度,在乐队中一般由第三或者第四单簧管兼任演奏。
大管在木管乐器组的四种基本乐器中是音域最低的一种,大管的管身很长,因此做成两个管子重叠在一起的样式,就像它的意大利原名“fagott”所表明的那样,像是“一捆木柴”。大管远在十七世纪就已开始用入交响乐队,但是它只是在十八世纪下半叶才最后在乐队中站住脚。大管在交响乐队中的数量起先没有定规,从一个到八个不等;在亨德尔的时代,人们由于特别喜欢大管,它的数量有时候甚至多于小提琴,例如,小提琴用三个,而大管却有四个。在现代交响乐队中,大管和其它木管乐器一样,一般用二至四个,包括它的变形乐器在内。大管在技术方面也是相当灵活的一种乐器,但是它的特长也同双簧管一样,并不在于技巧性的表演;它可以很好地演奏旋律,但是很多作曲家却喜欢利用它的特殊音色,让它扮演幽默的角色。大管的变形乐器——低音大管,到十九世纪末才最后定型,正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在一个三管编制的大型交响乐队中也逐渐时常用到它。低音大管在乐队中一般由第三大管兼任演奏。
在铜管乐器组中,小号的音色最为典型。在中世纪西欧音乐文化中,小号成为王室或骑士的乐器,它是代表“英雄”的,常用于战争或队列之中。小号进入交响乐队之后,它的这种作用甚至也还保持了下来,曾经有过一段时间,小号在乐队中坐在特别显眼的位置,比其他演奏员都高一些。因此,许多作曲家时常给小号尽可能多的表演机会,这方面,只须举贝多芬的《列奥诺拉》序曲和瓦格纳《众神的末日》中的葬礼进行曲两个例子,就足以说明问题。小号几乎从它诞生时起就开始为乐队所采用,十七世纪初在意大利作曲家蒙特威尔第的歌剧《奥菲士》的乐队中已经有五个小号。同法国号一样,小号长时间也是一种自然音乐器,带有很长的管身,只能发挥像军号合奏一类的作用,只是到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它才有新的活塞装备。小号在铜管乐器组中是音域最高的一种,它的音色宜于表现雄伟、庄严、节庆、凯旋、胜利的情绪,但抒情性不是它的专长。小号在乐队中不但演奏旋律,或者用作和声背景,甚至也可以作为节奏基础;小号除了擅于提供有威力的音响之外,它的技术性能也很丰富,如各种不同的乐句、断音、快速的同音反复、都可以愉快胜任。小号的变形乐器——短号,主要用于军乐队。短号的外形同小号极相近似,只是号身短了一些,它的音色不如小号那样明亮、雄伟,但更甜腻、更富于歌唱性,技术性能也比小号灵活。短号在交响乐队中第一次露面是在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像柴科夫斯基的《意大利随想曲》中的短号二重奏一段和舞剧《天鹅湖》中的《那不勒斯舞曲》中的短号独奏,都是有名的范例。
长号当它早在十六世纪最初二、三十年间出现时就已经是现在这样的样式,它从一出生就是一种半音阶乐器。长号长期自成一族,在大小不同的各个种类,现在的乐队采用的是上中音和低音的两种。长号的技术性能虽然比较有限,但它有其不可替代的特质——长号在瓦格纳的歌剧《唐豪塞》序曲中强力的歌唱和在歌剧《罗思格林》第三幕前奏曲中爆发出的威力,都是它的特点所在。长号三重奏在交响乐队中是最典型的用法,时常用于英雄性或者悲剧性的段落中。
大号在铜管乐器组中体积最大,发音最低,但却最“年轻”,它在十九世纪下半叶中才开始用入交响乐队,作为三个长号或者整个铜管乐器组的补充低声部,它的作用相当于弦乐器组的低音提琴和木管乐器组的低音大管。
交响乐队的最后一组乐器是打击乐器。打击乐器在乐队中没有独立的意义,它除了一般用以增加乐队音响的光辉和华彩,或者用作声音模仿的目的之外,主要是从节奏上强化乐队的音响,它在节奏方面所起的作用和造成的效果,在整个交响乐队中没有一件乐器可以同它相比。打击乐器的种类、样式和质地以及发音方法都很不相同,从制作材料上说,有的用皮,有的用金属或者木材。打击乐器组所有的乐器可以分成两大类:第一类可以调整音准,即可以发出一定高度的音,这类乐器包括定音鼓、木琴、排钟、管钟和钢片琴等;第二类不能调整音准,没有一定音高,这类乐器包括三角铁、铃鼓、响板、钹、小鼓、大鼓和锣等。打击乐器组一般排在舞台后沿偏右的地方,位于铜管乐器之后。
看来,打击乐器在世界上可以说是历史最悠久的乐器,人们在学会利用弦线和哨片发出声音之前,已经懂得在木头或瓦罐上打出节奏来。在原始社会的整个历史中都有最简陋的鼓存在。有一些打击乐器、如锣、木琴、鼓和响板等,是从古代东方传入欧洲的,其中像响板这种乐器,一直被用于欧洲民族的舞蹈音乐中。打击乐器用入歌剧和舞剧乐队的时间较早一些,只是到十八世纪下半叶才有个别打击乐器,如定音鼓等开始用于音乐会乐队。但是,随着标题音乐的发展,为了充分揭示作品的情节内容,打击乐器也广泛地被采用。打击乐器的数目最不定规,纯粹根据作品内容的需要而定。
定音鼓在打击乐器组中是最常用的乐器,它的形状很像一只铜制的半球,在这半球的横断面上有一块张紧的皮,可以通过机械调出一定的音高。定音鼓在乐队中一般用三至四个,由一个人演奏。定音鼓可以运用各种敲击技术,(例如滚奏等)造成各种不同的效果,从而大大丰富了交响乐队的表现力。定音鼓难得也有一小段独奏,如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和《安魂曲》中大胆而很有效果的例子便是。同定音鼓的发音方法相类似的,还有大鼓和小鼓。大鼓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两面都蒙有鼓皮,这样的大鼓多半用于军乐队、爵士乐队和美国的交响乐队中;另一种只有一面鼓皮,而另一面却是空着,这样的大鼓最初在法国出现,很快地就传遍欧洲的交响乐队。小鼓同大鼓一样,两面都蒙有鼓皮,但它下方一面鼓皮上还有几根绷紧的弦线、使敲击时产生噼啪作响的效果。小鼓可以提供十分复杂多样的节奏型,多半伴随着进行曲或舞曲而出现;在个别情况下、小鼓也可以发挥主导的作用,例如在拉威尔的《波莱罗》舞曲中,小鼓(先用一个,后来是两个)自始至终维持着全曲的节奏律动。钹的打法除常见的双钹互击之外,还可以用大鼓捶猛击一面钹,使之发出颤动不已的锣声一样的效果,又可以用小鼓捶在一面钹上滚击,使其产生一种特殊效果,这些都是为戏剧性目的而采用的。钹同大鼓往往同时使用,在中、小型的乐队里,钹和大鼓通常交给同一个人演奏。铃鼓原是古代东方广泛用以伴舞的一种乐器,传人欧洲后成为意大利、西班牙和茨冈人伴舞的民间乐器之一,在交响乐队中主要也是用以强调意大利、西班牙、东方或者茨冈舞蹈音乐的地方色彩。三角铁是交响乐队中最小的一种乐器,用弯曲成三角形的钢条制成、它的音色清明纯净,用入歌剧乐队后,很长一段时间总是同大鼓和钹同时出现,作为演奏所谓“土耳其音乐”、即异国情调音乐必不可少的参加者。响板有两种:一种是舞蹈演员随身伴舞使用的,另一种是交响乐队乐器,两者外形有所不同。响板也是从东方传入欧洲的,并且主要成为西班牙伴歌伴舞的一种真正的民间乐器,在交响乐队首先也是用于西班牙舞曲性质的音乐中,如波莱罗舞曲和凡旦戈舞曲等。锣纯粹是中国的乐器,在十八世纪末传人欧洲后首先用于歌剧乐队中模仿丧钟或警钟,随后也为交响乐队所采用。大锣的声音低沉浑厚,敲击后声音可以持续振动很长时间,有时候在一部篇幅相当长的作品中,锣却只有那么一击,但它却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锣声常用以描绘发生重大事件的一瞬间,例如在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的交响组曲《舍赫拉查德》中,就是用锣声表示辛巴德的船触礁沉没的一刹那。
在打击乐器组中可以演奏旋律的乐器有木琴、排钟、管钟和钢片琴等。木琴在南美洲、亚洲和非洲有各种不同的样式,欧洲只是到十九世纪初才用作音乐会乐器。木琴用许多大小不同的平木板构成,也是一种十分灵活的乐器,各种急速的乐句、颤音和滑音的特殊效果,它都便于演奏。木琴的音色枯干、尖刺,色彩特殊、常用于需要特殊表现的场合。排钟在早期名副其实地像一排排小钟一样,一直到十九世纪中叶才开始改用长短和厚薄各不相同的钢片制成今天的样式,排钟的音色柔和清澈,常用以重复高音乐器的声部,交响乐队使用的管钟,用一根根长短不同的钢管构成,每根铜管只能发出固定的一个音。管钟在乐队中用得较少,它多半用以模仿钟声效果,柴科夫期基的《一八一二年》序曲中的管钟效果便是一例。钢片琴是一种小型的键盘乐器,它的外形很像一架小钢琴,但是它的内部采用排钟那样的钢片以代替钢琴内部的钢弦。钢片琴的音色明亮、清脆,又柔和、悦耳,在乐队中运用得当非常富有效果。
交响乐队除了上述四组乐器之外,还时常用到一个或者两个竖琴。竖琴的起源极早,是一种用手指拨奏的多弦乐器,它从十八世纪在歌剧乐队中出现后,大多作为装饰性乐器,即主要用以模仿诗琴或六弦琴的音响,使听者在想象中恢复古代的形象。由于竖琴的音域很广,技术性能相当丰富,演奏快速乐句、琶音、和弦和滑音等,都十分灵活,所以从十九世纪中叶开始,作曲家便广泛地把竖琴用于交响乐队中。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圆舞曲乐章使用两个竖琴的著名声部奠立的技巧性风格,至今一直是经典性的范例。竖琴在乐队中很少用两个以上。瓦格纳的《莱茵黄金》使用了六个竖琴,那是少见的例外。竖琴一般位于舞台右方,在大提琴的后面。
我们已经把交响乐队中各级乐器都简略介绍过了,现在再讲一讲这些乐器在数量上的比例关系。上面说过,弦乐器组的乐器数量最多,单是第一小提琴就有十多个,但是其他各组中的每一种乐器一般只用两三个,甚至也有只用一个的。每一种乐器所能奏出的音是不尽相同的,有的容易奏出高的音,有的容易奏出低的音,有的容易奏出快速度的活泼的旋律,有的则适合于奏出徐缓悠扬的曲调。把这些不同性能的乐器结合在一起,就得考虑到使这些乐器能够相辅相成,而不是互相妨碍。因此首先就得使这些乐器在数量上保持一定的比例。现代乐队中的乐器配置是在十八世纪中叶形成的,在这之后虽然乐队的组织日渐扩大,但是乐队中各组乐器的比例并没有多大变化。
唐吉柯德 理查-施特劳斯作曲
维瓦尔蒂:四季
行星组曲 霍斯特
尼尔森第一、第二交响曲
拉威尔-西班牙狂想曲
拉威尔:波列罗舞曲
亨德尔-水上音乐、皇家烟火
海顿-惊愕、时钟交响曲
求几首很欢快的世界名曲或交响曲 谢谢
骑士波尔卡(约瑟夫·施特劳斯)
花之节日波尔卡(爱德华·施特劳斯)
愉悦波尔卡(约翰·施特劳斯)
激情波尔卡(约翰·施特劳斯)
《威廉·退尔》序曲(罗西尼)【这首超快】注:别给小孩听,吓着不管。
雷鸣电闪波尔卡(约翰·施特劳斯)
还有,施特劳斯的圆舞曲,都好听。
1楼的,你似乎太片面了,难道只有圆舞曲吗?波尔卡也一样
热门曲谱
- 刘德华喊话四大天王合体做节目:他们愿意我 彭于晏带违规水果过海关被罚 据台湾媒体报道,彭于晏7月1日返回台北在松山机场过海关的时候,因为不小心带了水果,被海关查获并罚款3000元台币 。有台湾媒体询问机场工作人...[详情]分类:知识库时间:12:37
- led和节能灯哪个好
概括:这道题是贲友颗同学的课后练习题,主要是关于led和节能灯哪个好,指导老师为黎老师。LED节能灯是继紧凑型荧光灯(即普通节能灯...
[详情]分类:知识库时间:14:47 - 个人所得税税率
概括:这道题是蒲值暇同学的课后练习题,主要是关于个人所得税税率,指导老师为阚老师。
题目:个人所得税税率
解:<...[详情]分类:知识库时间:14:51 - 个税计算方法
概括:这道题是文缘卣同学的课后练习题,主要是关于个税计算方法,指导老师为惠老师。负所得税制度的意义财税部门出台了给予弱势群...
[详情]分类:知识库时间:14:51 - 李光洁宣布结婚 彭于晏带违规水果过海关被罚 据台湾媒体报道,彭于晏7月1日返回台北在松山机场过海关的时候,因为不小心带了水果,被海关查获并罚款3000元台币 。有台湾媒体询问机场工作人...[详情]分类:知识库时间:12:37
- 什么可以美白牙齿
概括:这道题是贡泼俊同学的课后练习题,主要是关于什么可以美白牙齿,指导老师为井老师。冷光美白牙齿顾名思义就是用冷光来美白牙...
[详情]分类:知识库时间:14:58 - 什么是连带责任
概括:这道题是满澄檬同学的课后政治练习题,主要是关于什么是连带责任,指导老师为宦老师。
题目:什么是连带责任
...[详情]分类:知识库时间:14:58 - 趣头条与江苏卫视达成战略合作 彭于晏带违规水果过海关被罚 据台湾媒体报道,彭于晏7月1日返回台北在松山机场过海关的时候,因为不小心带了水果,被海关查获并罚款3000元台币 。有台湾媒体询问机场工作人...[详情]分类:知识库时间:12:37
- 利率怎么算
概括:这道题是从纲凑同学的课后练习题,主要是关于利率怎么算,指导老师为殳老师。银行利率表示一定时期内利息量与本金的比率,通...
[详情]分类:知识库时间:14:58 - 名贵树种
概括:这道题是山翁灿同学的课后练习题,主要是关于名贵树种,指导老师为谈老师。
题目:名贵树种
解: ...[详情]分类:知识库时间:14:56 - 埃利斯
概括:这道题是苏似涡同学的课后政治练习题,主要是关于埃利斯,指导老师为裴老师。
题目:埃利斯
解: ...[详情]分类:知识库时间:14:54 - 差异
概括:这道题是巫唐抖同学的课后练习题,主要是关于差异,指导老师为左老师。暂时性差异是由税收法规与会计准则确认时间或计税基础...
[详情]分类:知识库时间:14:53 - 平衡梁
概括:这道题是浦晓淖同学的课后练习题,主要是关于平衡梁,指导老师为赵老师。平衡梁为吊装机具的重要组成部分,可用于保持被吊设...
[详情]分类:知识库时间:14:54 - 建筑图集
概括:这道题是蓟侠位同学的课后政治练习题,主要是关于建筑图集,指导老师为焦老师。《新疆传统建筑图集》是2009年新疆科学技术出...
[详情]分类:知识库时间:14:54 - 成分分析
概括:这道题是颜仑徽同学的课后练习题,主要是关于成分分析,指导老师为戈老师。
题目:成分分析
解: ...[详情]分类:知识库时间:14:56 - 无坚不摧之力
概括:这道题是路婆掖同学的课后政治练习题,主要是关于无坚不摧之力,指导老师为祁老师。
题目:无坚不摧之力
解:<...[详情]分类:知识库时间:14:54 - 气垫船原理
概括:这道题是席洞朴同学的课后练习题,主要是关于气垫船原理,指导老师为毛老师。通风工程是送风、排风、除尘、气力输送以及防、...
[详情]分类:知识库时间:14:54 - 海狸
概括:这道题是项筛卦同学的课后练习题,主要是关于海狸,指导老师为钱老师。
题目:海狸
解: ...[详情]分类:知识库时间:14:56 - 38译码器
知识点:《38译码器》 收集:瞿收霉 编辑:桂花
[详情]分类:知识库时间:10:57
本知识点包括:1、38译码器在单片机系统中的作用是什么? 2、求vh... - aidma
知识点:《aidma》 收集:蒯超峦 编辑:栀子花女孩
[详情]分类:知识库时间:12:08
本知识点包括:1、SOV/SOM是什么?AIDMA和AIDAS理论代表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