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曲谱,请上曲谱自学网!

攘臂

时间:2018-11-22 22:11:08编辑:刘牛来源:曲谱自学网

概括:这道题是羿亓止同学的课后语文练习题,主要是关于攘臂,指导老师为解老师。攘臂,指捋起袖子,露出胳膊表示振奋。语出《老子》:"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

题目:攘臂

解:

三十八 上德不德

《道德经》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以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义.失义而後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什么叫做“德”.金文中是这样写的“ ”,也就是一只眼在看路“路”者,道也.看“路”而得来的东西,就叫“德”.至小篆发展到我们近乎现在的“ ”.左从「彳」,右从「目」、从「心」.「彳」者,“行”也,意思就是说要我们亲身实践;“十目一心”则是警策我们要一心一意沿正道而行.我们可以总结说:从“目”中所过,经过实践的考验、我们所得到的认为笃志而行的东西,就叫“德”.“德”者,“得”也.

我们都知道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我们中国古代哲学叫“阴阳”,现代哲学叫辩证法.“德”也不例外,有上等的“德”,也有下等的“德”.那上等的“德(得)”是什么呢?老子说是----“不德(得)”.换句话说,最好的“得到”就是“不得到”,注意不是“得不到”.“得不到”说明你去求了,只不过是没得到而已;“不得到”就是不去得,根本不去求.这就是“清静无为”.前面我讲过的老铁匠怒摔紫砂壶的故事就是这么一个道理.他摆脱了物的羁绊,但收获的却是真正的满足与快乐.这就是“上得不得”.当然,这一点也曾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所使用.某拍卖会上,展出了绝世仅存六个青花瓷盘,每个标价60万.一富商将其拍下,但当场他就将其中的五个摔碎了.然后,他高声宣布,自己手中所存的瓷盘标价600万.我们也可以将这勉强当做“不得有得”的另类运用.当然,这脱离了老子所讲的“上得”的真正内涵.所以,有人说,学习《道德经》,不易为君子,多易为小人.这也许就是许多大家们不愿细解《道德经》的原因之一吧.

好,我们再来看“下德(得)”.“下德(得)”是什么呢?——“下德不失德(得)”.把自己得到的东西抱得牢牢的,总是害怕失去,可这种人最终的结果却是“无德(得)”,什么也没得到.周国平讲了这么一个故事:一只小白兔非常喜欢月亮,阴晴圆缺在它的眼里都各具风韵.于是,诸神之神就找见了它说,从今之后,月亮就归你了.可从此以后,小白兔的闲适心情就一扫而空了.乌云蔽月,它满心不安;满月缺损,它痛如刀割,月亮以往的无限风韵现在是荡然无存.这就是“不失德(得)而无德(得)”.

“上德”和“下德”为什么会产生如此不同的结果呢?关键还是一个“以为”——在起作用.有目的地“为”.上等的“德(得)”没有私欲,认为没有什么是值得做的,所以就什么也不做,可往往却能取得好效果;下等的“德(得)”认为许多事是值得做的——有以为,整天的瞎忙活,往往却什么也没得到.这里又出现了一个问题,如果说“上德(得)”是“无”的话,那么“下德(得)”又都是些什么东西呢?老子明确地提出了三种:仁、义、礼.对这三种“下德(得)”老子也作出了自己的评价.他说:“仁”是“下德(得)”中稍好一点的.因为它做事“无以为”——虽然也“为”,但却是不怀有任何目的的“为”,他不求回报,博施于人;“义”就是在次一等的了.它反对苟且,主张为事为己慷慨就义.这些“为”是有目的的,是“有以为”;最不可救药的是“礼”,你喊几嗓子,别人不理你,你就卷起袖子来强拉别人就范——“攘臂而扔之”.所以说“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义,失义而後礼”.这可不得了.我们知道孔子讲仁、孟子讲义、荀子讲礼.这些人都是儒家学派的典范人物.老子先生一句话,把这些后世们(有人说作书老子是春秋时期人,有人说战国时期人,本章且不论之,暂定以春秋时人)做的事都否定了.可随后的历史证明老子说的这些话并不悖谬.孔子周游列国,高呼“仁者爱人”,可是没一个国家麦他的帐;于是,孟子站出来讲“义”,要求尊贤任能、反战爱民,可战争却越打越厉害,百姓越活越痛苦;随后,荀子蹦出来讲“礼”,他的思想被他的两个好学生——李斯、韩非运用的淋漓尽致,甚至发展为“法”,终于帮秦国取得了统一,可这种“礼”毕竟是“攘臂而扔之”,没有取得老百姓的认同,结果情况更糟,秦连国家都灭绝了.

有人说,孔子、孟子、荀子、李斯、韩非子等这些人是“世之时者”.硬用老子先生的话说是“前识者”——有先见之明的人.可老子说这类所谓的“前识”之人,其实只是了解了事物的表面现象,这些理论一出,愚蠢就开始表现出来了.真正的有识之士是朴实而不虚华,敦厚而不浅薄.说到“实、厚”,不由得想到了万历时期的张居正.张居正登上内阁首辅大臣的高位,原首辅高拱提拔起来的官员们都惴惴不安,甚至出现了应天府长官张佳胤莹罢官事件.高派势力趁此纷纷指责张居正玩弄权术,要进行帮派大清洗.面对这种种错综复杂的局面,张居正就采取了“处其厚不居其薄”的方法,开诚布公地阐明了自己的治国策略,称自己绝不会因为党派之争而徇私忘公.张佳胤羞愧难当,高派势力的人心也得到了安抚.为万历新政的推行扫清了道路.这种“实、厚”所取得的效果,是权、术、势难以达到的.所以,为人处事要学会去彼取此.

举一反三

例1: 【求道德经读后感!】[语文练习题]


思路提示:

一、《道德经》总论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对于这一段,历代的人们都把这个“道”解释为宇宙之道、天地之道、自然之道等等,却没有与“德”联系起来.事实上,《道德经》论述的只是两个问题:“道”与“德”,“道”并不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而是个体修行也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我们通常以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应必备的特殊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为人处世之方法.现代人把佛学和道家思想当成神秘文化,是由于他们修道的方法十分特别,并且需要修道者具备特殊的“德”.历代人们修道的多,知道修道需要先修特殊的“德”,而最终明了“道”为何物的人极少.《道德经》总论部分提出了修道的方法,后面极大部分却是论述修道之“德”的,所以只修道不知“德”者难于理解它,不实修只从文字上理解道为宇宙之道者更难于理解它.唯有修道能明了究竟者,方知“道”与“德”合二为一,道德经三字,提纲挈领,实已把全文的内容都概括无遗.故前人有把经文分为道经和德经两个部分,实是很有见地.对于没有实修过或尚未修持到练虚合道的人来说,道经的内容很难理解,或者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往往只是从字意上理解为某种规律的东西,但具体这个规律是什么,谁都说不上来,所以千百年来,《道德经》的译本越来越多,但是经中说些什么人们却越来越争执不下.同样,德经的内容就被人们说成是为人处世的方法、治家的方法、治国的方法等等,这倒是没有很大出入的,老子的本意,是要教给人一整套个体修道的方法,德是基础,道是德的升华.一个人如果没有德的基础,为人处世,小者治家,大者安邦治国,很可能都失败,那他也就不可能再有能力去修道.所以修“德”一者是为修道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这可能也是人所共需的;另一方面,修道者更需要拥有宁静的心境、超脱的人生,这也缺“德”不可.噫!老子之苦心几人能解也,竟被人认为甘守柔弱、与世无争、甘居人下,是空谈之唯心大道.殊不知被现代唯我的人们看得一文不值的“德”,却是修道者不可或缺,少了就修不成道的东西.这一些,如果不是自己亲身去修道体验过,根本是不可能理解的东西.

例2: 【道德经怎么说水】


思路提示: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例3: 【道教《道德经》81章求解道德经81章——知者不博.博者不知.明智的人不去广求知识,广求知识的人不明智.(为什么广求知识的人不明智)】[历史练习题]


思路提示:

那是个相对的问题.

道德经第48章里有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於无为.无为而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我的理解是,为了学知识而学知识,那么你学到的东西越多,你就越无知(指与“道”来讲),但不学习又不可能自然而然地领悟“道”.所以我觉得学习“道”,要一边学,一边突破所学的内容造成的“局限”.

苏格拉底说“自己是最无知的人.”,但德尔斐神谕说:苏格拉底是希腊最聪明的人,有问题去问他!雅典的居民对此深信不疑.苏格拉底听说后,却陷入困惑:“我真是希腊最聪明的人吗?我究竟比别人多知道什么?!”突然,他明白了——我知道自己无知,这就是我比所有人都聪明的地方.

体会一下,比大多数人都知道的多的人,感觉到自己的无知的人的感觉.(我的理解是,你知道的越多,那么你就会知道——你不知道的就越多.)

例4: 背道德经的诀窍我妈说只要我把道德经背完就给我买单车,可是背着太难了,谁给诀窍,


思路提示:

第一天背诵1~9章,第二天10~18章,并复习第一天内容,第三天19~27章,并复习前2天,.以此类推.并注意以下四点:1、一定要出声朗读.2、每天不少于1小时(不少于10遍).3、理解有助于记忆.4、下载《道德经》诵读版,并拷入MP3中,在空闲时间(如等车时),反复听.

如能坚持不懈,20~30天即可牢记,以后偶尔复习,并可终生不忘.

相关思考练习题:

题1:老子的“则攘臂而仍之”什么意思?

点拨: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仍之。 "很礼貌的对待却没有收到回应,就生气的甩着袖子走了" 所以老子的意思是说,礼是道的最低表现,这一节崩坏了,祸乱就开始了

题2:古文翻译

点拨: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臂而乃之...

题3:臂的成语有哪些成语大全

点拨:失之交臂、 袒胸露臂、 左膀右臂、 振臂一呼、 三头六臂、 一臂之力、 如臂使指、 攘臂而起、 割臂盟公、 枕山臂江、 绛纱系臂、 举首奋...

题4:请问,攘臂高呼什么意思

点拨:捋起袖子,露出胳膊表示振奋 于是韩王勃然作色,攘臂瞋目。——《史记·苏秦列传》 攘臂高呼

题5:嚷字开头的四字成语

点拨:嚷开头的没有,给你同音字的吧: 【攘臂嗔目】 rǎng bì chēn mù 攘:捋;瞋:发怒时瞪大眼睛。捋袖伸臂,瞪着眼睛。比喻人发怒时的样子。 【攘臂...

冰心玉壶

和平号

热门曲谱

Copyright © 2014-2019 曲谱大全(www.qpzxw.com)曲谱自学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1004734号-1

版权声明:曲谱网所有曲谱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联系邮箱:qupudaquanhezuo@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