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
曲谱自学网今天精心准备的是《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下面是详解!
当年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是哪八国?
八国联军是英、法、德、俄、美、日、意、奥。
圆明园本是康熙赐给雍正的府邸,雍正继位后改为皇家林园,里面囤积着满清皇室搜刮来的奇珍异宝,各种珍贵文物高达300万件。不幸的是,1860年这座藏宝阁被英法联军盯上了,当时英法联军趁着太平天国作乱,率领两万军队占领京城,咸丰帝带领皇后和一干大臣,以打猎的名义逃往承德避暑山庄。
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后,发现被清政府抓获的同胞全遭残忍杀害,愤怒的他们将矛头直指中国百姓,无辜的百姓惨遭英法联军奸淫掳掠,据记载,有京城女子生下蛮夷之种,被族人沉塘溺死。另一方面,他们被圆明园的珍宝所震撼,米启尔中将率领3500人进驻圆明园,大车拉了三天三夜,大火烧了三天三夜,整个北京城一片狼烟。
圆明园被洗劫后,慈禧挪用军费重新修建,但还未彻底修好,1900年八国联军就攻进了北京,慈禧带着光绪仓皇逃往西安,八国联军将刚修的圆明园再次洗劫一空。
第二次洗劫不止八国联军,京城没了慈禧坐镇,官僚、军阀、奸商竞相巧取豪夺,乃至政府有组织地损毁和偷盗,仅京兆伊(相当北平市市长)刘梦庚,就强行运走太湖石630车、云片石105车,被旗人和义和团抢走的更是不计其数。
扩展资料
八国联军暴行
1、屠杀
八国联军占领北京以后大肆屠杀,被捕的义和团威武不屈,视死如归。
八国联军经常强指人说是义和团,不由分说加以杀害。侵略军把西四北太平仓胡同的庄亲王府放火烧光,当场烧死1800人。德国侵略军奉命“在作战中,只要碰着中国人,无论男、女、老、幼,一概格杀勿论”。
法国军队路遇一队中国人,竟用机枪把人群逼进一条死胡同连续扫射15分钟,不留一人。杀人时,八国联军全副武装“监斩”,从各个角度照相,企图恐吓中国人民,如今成为八国联军罪行的铁证。
2、管制
日占区设立“安民公所”,德占区设立“华捕局”,沙俄侵略军张贴布告,禁止中国人民反抗,说“遇到执枪械华人,定改必即行正法。若由某房放枪,即将该房焚毁”。
3、掠夺
1900年8月28日,八国联军在皇宫阅兵,各国军队在天安门广场金水桥前集结列队通过天安门、端门,穿过皇宫,出神武门。依次有俄军、日军、英军、美军、法军、德军、意军、奥军等3170人,俄国军乐队吹奏各国国歌、乐曲。
这是对中国的严重的侮辱,对中国主权的践踏。阅兵之后,各国军官重新回到皇宫,以参观为名公然疯狂抢劫,一个英国侵略者事后回忆说:“一大群联军军官见到这些东西伸手就拿,把他们想要的东西装入口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八国联军
八国联军为何火烧圆明园
不是八国联军,是英法联手的。
不过,火烧圆明园倘若从“爱国”角度,是重复得老掉牙的课题,让人打呵欠,谈及一定扯上“西方列强”“国耻”这类情绪性名词,会让人热血沸腾,恨得咬牙切齿,血压升高。
如果有足够的胸襟,不妨看看另一个西方版本,The other side of the story——如果阁下是爱国愤青,五毛党羽,请速速离开,勿再看下去,转到中国历史网频道。
首先火烧圆明园的历史,在中国教科书里面极不完整,中国将这场灾难归咎于英法派兵,劫掠财宝欺压人民,但根据牛津大学和大不列颠博物馆的资料,结合亲身经历火烧圆明园的将领日记,故事却是另一回事。
1860年英法两国的军队抵达天津,当时英法两国选了哈利珀嘉(Harry Parkes)率领39人的代表团走入通州与清国和平谈判,过程里面没带一兵一卒,代表团只有:英法两国外交家,印度随从和一名英国泰晤士报的记者。但由于咸丰皇帝离开北京,朝廷里面的一帮昏为了向皇帝表示自己很爱国,竟然派兵把39个英法使节全部抓起来,之后施以酷刑。
根据当年有份参与使节团的法国人写的回忆录,引述当时的情况——清兵将他们困在一个木牢里,用浸泡过水的麻绳绑住他们的身体,裸露并放在酷热高温之下暴晒,连续几日几夜,没有水喝,随着麻绳蒸晒,绳子会越索越紧。最后,这帮英法使节不少都横死高温之下,诱发尸虫腐食。
身在热河的咸丰皇帝听到消息后六神无主,唯有下令让大臣将这帮西人从通州押送到圆明园,远途奔波,使节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结果又死了一半,剩下的都被关在圆明园的天牢里,后来更导致《泰晤士报》的记者在狱中死亡。在恶劣的环境下大部分西方使节非正常死亡,最后只有19个人死里逃生。这一场人间惨剧,无一个清官问责。
死了二十多人,消息传到英法两国,大为震惊。英法两国的国民认为是中国人违反国际条例和普世价值观在先,于是在全民通过的议会支持下,英法两国决定报复,以火烧一座宫殿为代交,就选择了罪恶落脚点——圆明园。
其实在火烧前夕,英国驻清的特派官员早就在北京城里贴出公示,讲清楚行动的目的,火烧时间和地点,呼吁中国百姓不要去,结果中国人偏偏就要去。为何?因为火烧圆明园,英法两兵固然有顺手牵羊,可中国人自己也在哄抢,一众太监、奴才和奸妃也忙于搜刮各种财宝中饱私囊,接下来的几年,更时不时有盗墓者进去偷盗,所以才演变为至今的破败景象。
勿激动,换位试想一下,倘若我国的一帮手无寸铁的大使去韩国和平谈判,却遭到韩国大动刀戈,并将我们的使节虐杀,换作是你,你会怎样做?教训就是——有仇不报非君子!
八国联军为何火烧圆明园?
不是八国联军,是英法联手的。
不过,火烧圆明园倘若从“爱国”角度,是重复得老掉牙的课题,让人打呵欠,谈及一定扯上“西方列强”“国耻”这类情绪性名词,会让人热血沸腾,恨得咬牙切齿,血压升高。
如果有足够的胸襟,不妨看看另一个西方版本,The other side of the story——如果阁下是爱国愤青,五毛党羽,请速速离开,勿再看下去,转到中国历史网频道。
首先火烧圆明园的历史,在中国教科书里面极不完整,中国将这场灾难归咎于英法派兵,劫掠财宝欺压人民,但根据牛津大学和大不列颠博物馆的资料,结合亲身经历火烧圆明园的将领日记,故事却是另一回事。
1860年英法两国的军队抵达天津,当时英法两国选了哈利珀嘉(Harry Parkes)率领39人的代表团走入通州与清国和平谈判,过程里面没带一兵一卒,代表团只有:英法两国外交家,印度随从和一名英国泰晤士报的记者。但由于咸丰皇帝离开北京,朝廷里面的一帮昏为了向皇帝表示自己很爱国,竟然派兵把39个英法使节全部抓起来,之后施以酷刑。
根据当年有份参与使节团的法国人写的回忆录,引述当时的情况——清兵将他们困在一个木牢里,用浸泡过水的麻绳绑住他们的身体,裸露并放在酷热高温之下暴晒,连续几日几夜,没有水喝,随着麻绳蒸晒,绳子会越索越紧。最后,这帮英法使节不少都横死高温之下,诱发尸虫腐食。
身在热河的咸丰皇帝听到消息后六神无主,唯有下令让大臣将这帮西人从通州押送到圆明园,远途奔波,使节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结果又死了一半,剩下的都被关在圆明园的天牢里,后来更导致《泰晤士报》的记者在狱中死亡。在恶劣的环境下大部分西方使节非正常死亡,最后只有19个人死里逃生。这一场人间惨剧,无一个清官问责。
死了二十多人,消息传到英法两国,大为震惊。英法两国的国民认为是中国人违反国际条例和普世价值观在先,于是在全民通过的议会支持下,英法两国决定报复,以火烧一座宫殿为代交,就选择了罪恶落脚点——圆明园。
其实在火烧前夕,英国驻清的特派官员早就在北京城里贴出公示,讲清楚行动的目的,火烧时间和地点,呼吁中国百姓不要去,结果中国人偏偏就要去。为何?因为火烧圆明园,英法两兵固然有顺手牵羊,可中国人自己也在哄抢,一众太监、奴才和奸妃也忙于搜刮各种财宝中饱私囊,接下来的几年,更时不时有盗墓者进去偷盗,所以才演变为至今的破败景象。
勿激动,换位试想一下,倘若我国的一帮手无寸铁的大使去韩国和平谈判,却遭到韩国大动刀戈,并将我们的使节虐杀,换作是你,你会怎样做?教训就是——有仇不报非君子!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为什么有些人说八国联军火烧...
历史上圆明园遭到劫掠曾发生两次,第一次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时,第二次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入侵北京,为消赃灭迹,掩盖罪行再次火烧圆明园。
第一次: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清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于10月6日占据圆明园。中国守军寡不敌众,圆明园总管大臣文丰投福海自尽,住在园内的常嫔受惊身亡。英、法军队洗劫两天后,向城内开进。10月11日英军派出1200余名骑兵和一个步兵团,再次洗劫圆明园,英国全权代表詹姆士·布鲁斯以清政府曾将巴夏礼等囚于圆明园并杀害21名使节,为借口,将焚毁圆明园列入议和先决条件。10月18日,3500名英军冲入圆明园,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三日不灭,圆明园及附近的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及海淀镇均被烧成一片废墟,安佑宫中,近300名太监、宫女、工匠葬身火海。成为世界文明史上罕见的暴行。
第二次:八国联军烧毁圆明园
1900年,英、法、德、美、日、俄、意、奥八国,借口镇压义和团,联合发动侵华战争。八国联军从天津向北京进犯,在廊坊附近遭到义和团和清军爱国官兵的顽强阻击,被迫退回天津,但不久又增派兵力,于7月占领天津,再次向北京进犯,8月攻陷北京。联军统帅德国人瓦德西的司令部就设在北京城内。慈禧太后携光绪帝仓皇出逃,并部署与侵略者议和,八国联军就在北京烧杀抢掠,颐和园的大量珍宝,成为侵略者的囊中之物,最后英法侵略军把圆明园抢劫一空之后,为了消赃灭迹,掩盖罪行,英国全权大臣额尔金在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支持下,下令烧毁圆明园。
八国联军什么时间火烧圆明园
是谁烧的?...
是谁烧的?
一共2次,一次是清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第二次是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再次放火烧圆明园。
火烧圆明园的是英法联军还是八国联军
但如果是英法联军烧的,那八国联军还强什么呢?...
但如果是英法联军烧的,那八国联军还强什么呢?
1、是英法联军烧的:咸丰十年(1860年)8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于10月18日率领侵略军三千五百余人直趋圆明园。英法侵略军把圆明园抢劫一空之后,为了消赃灭迹,英国全权大臣额尔金在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支持下,下令烧毁圆明园。大火连烧3昼夜,使这座世界名园化为一片废墟。
正如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所描绘和抨击的那样: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大肆掠夺,另一个纵火焚烧,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法国),一个英吉利 (英国)。
2、火烧圆明园,这是一个普遍的民众说法。其实,火烧圆明园,不只是火烧了圆明园,而是火烧三山五园。焚毁的范围远远比圆明园大。这三山五园是,三山:万寿山、玉泉山、香山;五园:清漪园、圆明园、畅春园、静明园、静宜园。
扩展资料:
圆明园的保护整修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十分重视圆明园遗址的保护,先后将其列为公园用地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征收了园内旱地、进行了大规模植树绿化。
1976年正式成立圆明园管理处之后,遗址保护、园林绿化有明显进展,逐年有所改善,来园凭吊游览者有大幅度增加。
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的《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明确把圆明园规划为遗址公园。后又经两年整修提高,遗址公园初具规模,于1988年6月29日,正式向社会售票开放。园内游人已超过1000万。
2002年12月13日,北京圆明园正觉寺修缮工程正式招标。正觉寺曾是清代皇室成员的御用佛寺,由于地处绮春园墙外,才成为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唯一幸免的古建筑。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圆明园
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
火烧圆明园 (英文:Burning Old Summer Palace,法文:Burning vieux palais d'été),历史上圆明园遭到劫掠曾发生两次,第一次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时,第二次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入侵北京,为消赃灭迹,掩盖罪行再次火烧圆明园。
火烧圆明园在狭义上指焚烧圆明园,广义概念焚烧范围不仅只是圆明园一处,而是京西的皇家三山五园等,即万寿山、玉泉山、香山三山,清漪园、圆明园、畅春园、静明园、静宜园五园,其焚毁的范围及程度远远比圆明园大得多。
圆明园文物被掠夺的数量粗略统计约有150万件,上至中国先秦时期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现仅存建筑遗址,并建立圆明园遗址公园。
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在《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中对英法联军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火烧圆明园的暴行进行强烈地谴责,正如雨果所描绘和抨击的那样: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在放火……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
是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还是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
英法联军。
1860年8月1日,英法联军18000人,由北塘登陆,进占天津。 英法联军在北塘登陆,没有遇到任何抵抗。14日,攻陷塘沽,水陆协同进攻大沽北岸炮台。
1860年9月18日,英法侵略军攻陷通州。21日,清军与英法联军在八里桥展开激战,统帅僧格林沁等率先逃走,清军全军覆没。
9月22日咸丰帝等则以北狩为名携皇后、懿贵妃等离京逃往热河避暑山庄。10月13日联军从安定门攻入北京。
联军发现清军将英法使节团多人虐待至死,遂决定报复中国之野蛮行为,及教训清朝皇室以后不得蔑视英国及法国。10月18日,英法联军占领北京,抢劫焚毁圆明园。
扩展资料: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绕经北京城东北郊直扑圆明园,当时,僧格林沁、瑞麟残部在城北一带稍事抵抗,即行逃散。法军先行,于当天下午经海淀,傍晚即闯至圆明园大宫门。
此时,在出入贤良门内,有二十余名圆明园技勇太监同敌人接仗。“遇难不恐,奋力直前”,但终因寡不敌众,圆明园技勇“八品首领”任亮等人以身殉职。
至晚7时,法侵略军攻占了圆明园。管园大臣文丰投福海而死。
10月7日,英法侵华头目闯进圆明园后,立即协派英法委员各三人合议分派园内之珍物。
英国司令格兰特也立刻派军官竭力收集应属于英国人之物件。法英侵略军入园的第二天就不再能抵抗物品的诱惑力,军官和士兵们都成群打伙冲上前去抢劫园中的金银财宝和文化艺术珍品。
紧接着,破坏开始了。48小时里,圆明园成了一场“有组织劫掠”的目标。士兵们砸碎花瓶和镜子,撕下画幅和卷轴,他们破开仓库抢夺丝绸。
并用这些珍贵的织品包扎马匹;他们裹上皇后的凤袍,口袋里装满红宝石、蓝宝石、珍珠和水晶。
因为园内珍宝太多,他们一时不知该拿何物为好,有的搬走景泰兰瓷瓶,有的贪恋绣花长袍,有的挑选高级皮大衣,有的去拿镶嵌珠玉的挂钟。
有的背负大口袋,装满了各色各样的珍宝。有的往外衣宽大的口袋里装进金条和金叶;有的半身缠着织锦绸缎。
有的帽子里放满了红蓝宝石、珍珠和水晶石;有的脖子上挂着翡翠项圈。有一处厢房里有堆积如山的高级绸缎,据说足够北京居民半数之用,都被士兵们用大车运走。
一个英国军官从一座有500尊神像的庙里掠得一个金佛像,可值1200英镑。一个法国军官抢劫了价值60万法郎的财物。
法军总司令孟托邦的儿子掠得的财宝可值30万法郎,装满了好几辆马车。
一个名叫赫利思的英军二等带兵官,一次即从园内窃得二座金佛塔(均为三层,一座高7英尺,一座高6.4英尺)及其他大量珍宝,找了7名壮夫替他搬运回军营。
该人因在圆明园劫掠致富,享用终身,得了个“中国詹姆”的绰号。
侵略者除了大肆抢掠之外,被他们糟踏了的东西更不计其数。有几间房子充满绸缎服装,衣服被从箱子拖出来扔了一地,人走进屋里,衣物几乎可遮没膝盖。
工兵们带着大斧,把家具统统砸碎,取下上边的宝石。一些人打碎大镜子,另一些人凶狠地向大烛台开枪射击,以此取乐。
大部分法国士兵手抡木棍,将不能带走的东西全部捣碎。当10月9日,法国军队暂时撤离圆明园时,这处秀丽园林,已被毁坏得满目狼疮。
最后,在10月18日,英军指挥官、八世额尔金伯爵詹姆斯·卜鲁斯(James Bruce,他是恶名昭著的古希腊石雕收集者七世额尔金伯爵之子)下令,将圆明园付之一炬。
在其后的两天时间里,士兵们被分派到各个宫殿、宝塔和其他建筑中放火。
尤为惨重的损失是帝国的图书及档案馆(指文源阁——译者注),约一万零五百卷图书档案,包括有关中国历史、科技、哲学及艺术最为稀世及精美的著作,都在额尔金的大火中灰飞湮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第二次鸦片战争
为什么有些人认为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
一共2次,一次是清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第二次是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再次放火烧圆明园。
火烧圆明园 清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于lO月6日占据圆明园。中国守军寡不敌众,圆明园总管大臣文丰投福海自尽,住在园内的常嫔受惊身亡。英、法军队洗劫二天后,向城内开进。10月11日英军派出1200余名骑兵和一个步兵团,再次洗劫圆明园,英国全权代表詹姆士·布鲁斯以清政府曾将巴夏礼等囚于圆明园为借口,将焚毁圆明园列入议和先决条件。10月18日,3500名英军冲入圆明园,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三日不灭,圆明园及附近的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及海淀镇均被烧成一片废墟,安佑宫中,近300名太监、宫女、工匠葬身火海。成为世界文明史上罕见的暴行!
“ 有一天,有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这是世界大文豪雨果证实的历史。一百多年后,一个叫伯纳·布立赛的人第一次重现了这场世界文明史上的灾难:《1860:圆明园大劫难》。我钦佩这位作者,因为即使在中国,至今也没有一本论述火烧圆明园的专著;因为他打破了西方100多年来没有人宣布对“火烧圆明园负责”的沉默。这本35万字的书中,有三分之二的内容是国内从不曾了解过的。他以一个历史学家的身份,揭开了中国人沉痛的记忆,让法国人和英国人惊讶地发现了他们历史上不光彩的一幕。布立赛的著作轰动了欧洲,法国前总统德斯坦承认:“焚掠圆明园,对中国至为残酷,而英法两国殖民军则极为可耻。但愿这部扣人心弦的著作,有益于世界上仍在相互伤害的国家间的和解。”
一个法国人的中国情结
伯纳·布立赛,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法国历史学家。他毕业于巴黎大学,攻读历史和艺术专业,毕业后曾供职于法国主要的报纸之一《费加罗报》。1974年,他进入法国前总统德斯坦的写作班子。
布立赛对中国的兴趣始于上世纪70年代初,尤其对中国的艺术感兴趣。在来中国之前,他参观过很多大博物馆,比如巴黎以收藏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艺术品见长的吉美博物馆、伦敦的大英博物馆、维多利亚皇家博物馆等。因为璀璨的艺术,他对中国充满了激情。
1979年,中国首次对国外普通游客开放,布立赛第一次来到了中国,至今已来过15次。对中国的了解越深,他越爱中国。1979年,当他去看秦始皇兵马俑时,他居然站在兵马俑前哭了。作为历史学家,他被中国文化深深震撼了。2000年,布立赛首次参观圆明园遗址,当面对一片片残留的遗迹,感受着那一片空旷和废墟时,他受不了了。“这就是法国人和英国人干的,真是可耻至极!”身为法国人,他觉得非常羞愧。
回到巴黎后,布立赛想了解更多关于圆明园的历史,于是开始查阅图书资料,可他马上发现,这是一段被西方人有意遮掩的历史,人们情愿忘记它。他去图书馆,得到的回答都是:抱歉,没有。即使有,也是庆祝“胜利”、自我吹嘘的文字。他不明白,这有什么好标榜的。再问周围的法国人,也几乎没有人知道这一历史事件。作为历史学家,他无法容忍历史就这样无声无息地消逝,更何况是这么惨烈的历史。既然没有,布立赛就决定自己来写这本书。
从那开始,光搜集各种第一手资料,他就花了2年多的时间。比如寻找参与火烧圆明园的军人、外交官、翻译官等回国后写下的回忆录等,有法国人的,也有英国人的。而这些是中国人很难了解到的。布立赛还在因特网上找到了大量珍贵的英文材料,然后在网上购买下来使用。其中很多文字材料是1860年、1861年、1862年写的,距今已有140多年历史,稀少而珍贵。中国史学家评价,这其中有很多资料是我们未曾见过甚至从未曾听说过的。如果说雨果当年对火烧圆明园的评判用的是文学手法,那么布立赛用的就是大量的历史史实,后者更有震撼力,更让人无可辩驳。
剧布立赛自己陈述,著书期间,他自始至终都保持着激情,或者说是愤慨。历史、事实、愧疚、记忆……这些词始终在他脑海中回荡。这本书在法国引起了轰动。读者认为这本书“非常好”,媒体经常说的一句话是:“终于,终于有了这样一本书。”
法国人有他们所称的“记忆责任”,即必须承认和不忘记过去的错误和罪行,无论是他人或是自己所犯下的。在布立赛看来,圆明园劫难是中国历史,也是世界文明史上的一次巨大灾难。他一直坚持自己的态度:对于历史上所犯的错误和罪行,可以原谅,但不能忘记。
英法要求和满清谈判,“北京驻使,内地旅行,长江通商,”也就是说,人家要来和你建立外交关系,互设使领馆。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旅游,以及和中国通商。
当时,英法要求就以上三点和中国谈判,按照现在的认识,中英双方出现的种种争端,在国与国之间关系中是十分正常的,应该通过双边协商谈判来加以解决。
但是,中国皇帝认为中国自古就是世界的中心,皇帝为天下共主,所有国家都是中国的藩属,所有人见到皇帝都必须磕头表示臣服。满清的传统外交主题就是让夷狄们前来磕头,并由此建立了一套被费正清称为“朝贡体系”的完整外交模式。所以,麻烦在于,夷狄拒绝磕头,而且他们还要长驻北京。公使驻京必然导致觐见皇上,而对皇上不行跪拜之礼将有悖于己于“天下一统”的观念,英法联军当时要求和满清谈判,要谈判就要见皇帝;见皇帝,按照传统外国使节就要在见皇帝时下跪,也就是为了磕头或不磕头。
火烧圆明园的罪魁祸首是英国额尔金伯爵(James Bruce, the 8th Earl of Elgin)。额尔金下令烧毁圆明园,是为了报复清政府逮捕公使和劣待战俘。1860年9月,英国公使巴夏礼(Harry Parkes)和额尔金的私人秘书洛奇(Henry Loch) 打着停战的白旗前往通县和清政府谈判,被载垣、僧格林沁逮捕。和此前被伏击活捉的一队英法联军士兵一起押到北京,监禁了一个多月。满清皇帝和政府一直把巴夏礼看着英法联军的最高统帅,根据“擒贼先擒王”的传统计谋,他们在通州谈判之前就计划诱擒巴夏礼,期望巴夏礼就擒之后,英法联军群龙无首,必定自乱,然后乘机大举进剿,稳操胜券。监禁期间,这些人被百般拷打,肆意凌辱。39名囚犯中,有20人在监禁中死去,其中包括《伦敦泰晤士报》记者包尔比(Thomas Bowlby)。
额尔金得知清政府的暴行以后,决意报复。额尔金准备烧毁紫禁城,后来他经过几天深思熟虑,选择了圆明园为报复行动的目标。额尔金决定烧毁圆明园,而不是紫禁城,另有深意。额尔金认为紫禁城是中国政府所在地(当时英法正与清政府方谈判《北京条约》);而圆明园是皇家园林,为中国皇帝私有。额尔金想通过烧毁圆明园传递这样一个信息:应该为逮捕公使和劣待俘虏等暴行负责的是中国皇帝和他的走卒,而不是中国老百姓。报复行动的前几天,额尔金命令在北京全城张贴如下公告,宣示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目的:“任何人——哪怕地位再高犯下欺诈和暴行以后,都不能逃脱责任和惩罚;圆明园将于(1860年10月)18日被烧毁,作为对中国皇帝背信弃义的惩罚;只有清帝国政府应该对此负责,与暴行无关的百姓不必担心受到伤害。”(译自英文)
拘禁、虐杀英法外交官的行径,不仅在额尔金勋爵看来违反西方的国际法,也同样违反中国自古以来“两国交兵、不斩来使”的行为准则。火烧圆明园造成的伤害,不仅是英法联军的罪行,还有满清皇帝和政府的迂腐和无能所造成的历史原因。
圆明园被毁后,仍为皇家禁园。同治年间在慈禧太后的授意下,曾试图择要重修。当时拟修范围为20余处共3,000多间殿宇,主要集中在圆明园前朝区、后湖区和西部、北部一带,以及万春园宫门区、敷春堂口清夏堂等处。但开工不到10个月因财力枯竭被迫停修。此后,慈禧太后虽然修了颐和园,但并未完全放弃修复圆明园,直至光绪二十二年至二十四年,还曾修葺过圆明园双鹤斋、课农轩等景群。1900(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太后挟光绪皇帝逃奔西安,京畿秩序大乱,八旗兵丁、土匪地痞即趁火打劫,把园内残存及陆续基本修复的共约近百座建筑物,皆拆抢一空,使圆明园的建筑和古树名木遭到彻底毁灭。
其后,圆明园的遗物,又长期遭到官僚、军阀、奸商的巧取豪夺,乃至政府当局的有组织地损毁。北洋政府的权贵们包括某些对圆明园遗址负有保护责任者,都倚仗权势,纷纷从园内运走大批石雕、太湖石等,以修其园宅。诸如京畿卫戍总司令王怀庆、巡阅使(后贿选为民国总统)曹锟、步军统领聂宪藩、京师宪兵司令车庆云、公府秘书长王兰亨等都有此般劣迹,仅京兆伊(相当于后来的北平市市长)刘梦庚一人,在1922年秋季25天内,就强行运走长春园太湖石623大车、绮春园云片石104大车。当时先后驻防西苑一带的陆军十三师、十六师、国民军十一师、东北军五十三军、宋哲元二十九军等。都曾强行拆除圆明园围墙,私行出售砖石,或用以圈建西苑操场。颐和园、中山公园、燕京大学、北平图书馆等处,也相继运走大批石件。30年代初,在翻建高梁桥经海淀至玉泉山的石碴公路时,经北平市特别政府批准,将圆明园南边(4800米)和东边的虎皮石围墙全行拆除,砸成石碴用以铺路。于此前,还多次公开变价批卖园内的大城砖、虎皮石和云片石,乃至西洋楼残存的大理石石柱等,这样终至圆明园沦为一片废墟。
一代名园圆明园毁灭于英法侵略者之手,也毁于清政府的腐败与无能。它的毁灭,既是西方侵略者野蛮摧残人类文化的见证,又是文明古国落后了也会挨打的证明。
总之,火烧圆明园,这是人们说惯了的一个提法。其实,火烧圆明园的真正概念,不仅是火烧圆明园,而是火烧京西皇家三山五园。焚毁的范围远远比圆明园大得多。这三山五园是:万寿山、玉泉山、香山三山,清漪园、圆明园、畅春园、静明园、静宜园五园。
历史上侵略军火烧圆明园曾有两次。第一次火烧圆明园是清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英法联军到处烧杀抢掠、野蛮洗劫,焚毁了举世闻名的圆明园,园内寺庙建筑也大多被毁于火。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本意是将其夷为平地,但是由于圆明园园子的面积太大,景点分散,而且水域辽阔,一些偏僻之处和水中景点幸免于难。据同治十二年(1873年)冬查勘,园内尚存有建筑13处。如,圆明园的蓬岛瑶台、藏舟坞,绮春园的大宫门、正觉寺等。第二次火烧圆明园是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再次放火烧圆明园,使这里残存的13处皇家宫殿建筑又遭掠夺焚劫。
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拿走了哪些历史文物?
圆明园内的宝物被抢被毁到底有多少,已无法统计,仅举二例,可见一斑。当抢劫
完毕,侵略军由圆明园向北京开拔时,法军满载物品的车辆足足走了一个小时,
英国远征队的上千辆车子和驮马连起来有二公里长,也是满载而归,甚至还塞满
了弹药箱和炮身。在撤离圆明园时,为了让大炮和车辆便于通行,不惜把许多精
美的时钟、挂钟以及象牙雕刻艺术品等,填到车辆要经过的车沟里。大量精美的
绸缎、珍贵衣料、玉器、瓷器等艺术珍品,除被抢劫外,还被践踏和破坏。每个
士兵都腰囊累累,满载而归。圆明园中的金银库也被打开,并抢掠一空。圆明园
当时遭洗劫的惨相是难以想象的。
英国陆军军官赫利斯,因从圆明园掠夺了大量珍贵古董文物和金银器物,回
国后发了横财。由于他拥有抢来的大批贵重珍品,而得了一个绰号———“中国
詹姆”。他回到英国后,凭着掠来的大批赃物,竟变成了一个富翁,并得以终身
享用。事隔半个世纪以后,也就是1912年,在他80岁的时候,写了《中国詹姆》
一书,恬不知耻地详细讲述了他所掠夺到的重要宝物和抢劫经过。他的书成了侵
略者抢劫、破坏圆明园文物的自供状。
以“文明人”自诩的英法侵略者彻底洗劫了圆明园之后,还要彻底毁灭圆明
园。大火一连3天,圆明园几十处地方都冒出了重重烟雾,万万千千的火焰向外
爆发出来,浓烟迷雾,遮天蔽日,所有宫殿、庙宇、古老的建筑都付之一炬,化
为劫灰了。“文源阁”所收藏的《四库全书》和“味腴书屋”的《四库全书荟要
》,连同其建筑物一起化为了灰烬,仅一小部分被侵略军掠去拍卖,流入民间。
当侵略军撤出圆明园,最后将仅存的“正大光明”殿及大宫门区一并焚毁了。至
此,经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五世所悉心营建的“数百载之精华、亿万
金之积贮,以及宗器、裳衣、书画、珍宝、玩好等物……万间宫殿,荡为墟矣。
”英法联军劫焚圆明园,给中国人民所造成的严重损失是难以估量的,被劫掠、
被破坏财产是无法统计的。目睹这一毁园的场面,连当时积极执行毁园的英国远
征军司令格兰特将军,也不得不承认,他们所干的“是一件不文明的行为”。
圆明园被英法联军焚毁之后,仍属于清朝宫廷的禁园,并设有专门机构和专
人看守。但是,在1900年八国联军占据北京后,侵略军又一次进行公开抢劫,圆
明园再一次受到破坏。长春园中的“海岳开襟”,原是建在湖中双层汉白玉石圆
坛上的,一座金碧辉煌、宏伟高大的建筑,在英法联军之役幸免于难,但八国联
军之役则终被毁为废墟。福海中央之“蓬岛瑶台”,同样也毁于八国联军之役。
万春园中的“庄严法界”和“蔚藻堂”也在此时被毁。
八国联军(八国联合侵华军队)
八国联军(英语:Eight-Nation Alliance;法语:Alliance des huit nations;德语:Vereinigte acht Staaten;俄语:союзных сил;日语:八カ国同盟;意大利语:Forze alleate di Otto;匈牙利语:Nyolcnemzeti sz?vetség),是指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以军事行动侵入中国清朝的大英帝国(英)、美利坚合众国(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法)、德意志帝国(德)、俄罗斯帝国(俄)、日本帝国(日)、意大利王国(意)、奥匈帝国(奥)的八国联合军队。 声明:本词条介绍的是八个国家联合部队,关于八国联军的军事行动,请查阅“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词条。
热门曲谱
- 刘德华喊话四大天王合体做节目:他们愿意我 彭于晏带违规水果过海关被罚 据台湾媒体报道,彭于晏7月1日返回台北在松山机场过海关的时候,因为不小心带了水果,被海关查获并罚款3000元台币 。有台湾媒体询问机场工作人...[详情]分类:知识库时间:12:37
- led和节能灯哪个好
概括:这道题是贲友颗同学的课后练习题,主要是关于led和节能灯哪个好,指导老师为黎老师。LED节能灯是继紧凑型荧光灯(即普通节能灯...
[详情]分类:知识库时间:14:47 - 个人所得税税率
概括:这道题是蒲值暇同学的课后练习题,主要是关于个人所得税税率,指导老师为阚老师。
题目:个人所得税税率
解:<...[详情]分类:知识库时间:14:51 - 个税计算方法
概括:这道题是文缘卣同学的课后练习题,主要是关于个税计算方法,指导老师为惠老师。负所得税制度的意义财税部门出台了给予弱势群...
[详情]分类:知识库时间:14:51 - 李光洁宣布结婚 彭于晏带违规水果过海关被罚 据台湾媒体报道,彭于晏7月1日返回台北在松山机场过海关的时候,因为不小心带了水果,被海关查获并罚款3000元台币 。有台湾媒体询问机场工作人...[详情]分类:知识库时间:12:37
- 什么可以美白牙齿
概括:这道题是贡泼俊同学的课后练习题,主要是关于什么可以美白牙齿,指导老师为井老师。冷光美白牙齿顾名思义就是用冷光来美白牙...
[详情]分类:知识库时间:14:58 - 什么是连带责任
概括:这道题是满澄檬同学的课后政治练习题,主要是关于什么是连带责任,指导老师为宦老师。
题目:什么是连带责任
...[详情]分类:知识库时间:14:58 - 趣头条与江苏卫视达成战略合作 彭于晏带违规水果过海关被罚 据台湾媒体报道,彭于晏7月1日返回台北在松山机场过海关的时候,因为不小心带了水果,被海关查获并罚款3000元台币 。有台湾媒体询问机场工作人...[详情]分类:知识库时间:12:37
- 利率怎么算
概括:这道题是从纲凑同学的课后练习题,主要是关于利率怎么算,指导老师为殳老师。银行利率表示一定时期内利息量与本金的比率,通...
[详情]分类:知识库时间:14:58 - 名贵树种
概括:这道题是山翁灿同学的课后练习题,主要是关于名贵树种,指导老师为谈老师。
题目:名贵树种
解: ...[详情]分类:知识库时间:14:56 - 埃利斯
概括:这道题是苏似涡同学的课后政治练习题,主要是关于埃利斯,指导老师为裴老师。
题目:埃利斯
解: ...[详情]分类:知识库时间:14:54 - 差异
概括:这道题是巫唐抖同学的课后练习题,主要是关于差异,指导老师为左老师。暂时性差异是由税收法规与会计准则确认时间或计税基础...
[详情]分类:知识库时间:14:53 - 平衡梁
概括:这道题是浦晓淖同学的课后练习题,主要是关于平衡梁,指导老师为赵老师。平衡梁为吊装机具的重要组成部分,可用于保持被吊设...
[详情]分类:知识库时间:14:54 - 建筑图集
概括:这道题是蓟侠位同学的课后政治练习题,主要是关于建筑图集,指导老师为焦老师。《新疆传统建筑图集》是2009年新疆科学技术出...
[详情]分类:知识库时间:14:54 - 成分分析
概括:这道题是颜仑徽同学的课后练习题,主要是关于成分分析,指导老师为戈老师。
题目:成分分析
解: ...[详情]分类:知识库时间:14:56 - 无坚不摧之力
概括:这道题是路婆掖同学的课后政治练习题,主要是关于无坚不摧之力,指导老师为祁老师。
题目:无坚不摧之力
解:<...[详情]分类:知识库时间:14:54 - 气垫船原理
概括:这道题是席洞朴同学的课后练习题,主要是关于气垫船原理,指导老师为毛老师。通风工程是送风、排风、除尘、气力输送以及防、...
[详情]分类:知识库时间:14:54 - 海狸
概括:这道题是项筛卦同学的课后练习题,主要是关于海狸,指导老师为钱老师。
题目:海狸
解: ...[详情]分类:知识库时间:14:56 - 38译码器
知识点:《38译码器》 收集:瞿收霉 编辑:桂花
[详情]分类:知识库时间:10:57
本知识点包括:1、38译码器在单片机系统中的作用是什么? 2、求vh... - aidma
知识点:《aidma》 收集:蒯超峦 编辑:栀子花女孩
[详情]分类:知识库时间:12:08
本知识点包括:1、SOV/SOM是什么?AIDMA和AIDAS理论代表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