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曲谱,请上曲谱自学网!

笛子独奏曲牧民新歌

时间:2019-10-20 05:02:00编辑:刘牛来源:曲谱自学网

曲谱自学网今天精心准备的是《笛子独奏曲牧民新歌》,下面是详解!

笛子名曲《牧民新歌》是用什么调笛子吹的?

是曲笛还是梆笛?...

是曲笛还是梆笛?

用c调,降调。

《牧民新歌》引子部分的旋律非常动人,以羽调式的自然音列 上下波动,自由伸展,运用垫音、颤音、滑音等笛子 技法对旋律的巧妙装饰,刻画出了特定的意境:

一望无际的草原,碧草如茵、蓝天白云、牛羊成群……旋 律以“变宫为角”的手法,也就是原调中的“变宫” (音转化为新调的“角” 音,使调式色彩的变化 在抒情宁静的旋律中获得一定的推动力。

中间有一段 短暂离调,为大草原的无限风光增添了明亮向上的色彩。而演奏上的气息控制、力度的对比等方面的考究, 也使优美的旋律更充满了蓬勃激越之情。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1966年简广易来到内蒙古伊克昭盟体验生活,被内蒙古大草原的风光深深打动而创作了此曲。

作品创作完成后正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动乱时代,当时没有被广泛传播,直到1973年才正式在广播电台播出,成为家喻户晓的笛子金曲。它被选为中国民族十大金曲,又成为惟一被选人联合国科教文音乐教材的笛子曲,在笛子曲中具有很高的地位。

笛子曲《牧民新歌》那段马叫的是怎么起的呀?

我知道是三个手指一起颤,可是颤之前好像有个什么音先起才到后面的颤音吧!那个起的音是什么啊????...

我知道是三个手指一起颤,可是颤之前好像有个什么音先起才到后面的颤音吧!那个起的音是什么啊????

关于《牧民新歌》的那段马叫,我也研究过好久怎样才能吹的像,现提供如下建议:
1.俞逊发版:先是高音2的花舌,然后是然后非常快速的从3历到高音#4,紧接着的是比较大的气震音,一定要频率比较合适才会有起伏感,然后是那个4度颤音。
2.不用气震音,吹完2的花舌后,后面一系列的动作(历音,四度颤)都加花舌,这种比较简单就可以模仿出马叫,但是没有1好听,也不及1像。
3.把四度颤音改成飞指(左手在四五六孔来回抹动),这么做的优点是前面的气震加上飞指的确很像马叫而且姿势比较帅,缺点就是持笛可能比较困难,而且频率也不好控制。
你可以选一种,2种最简单,3种最难。自己摸索吧。

笛子独奏牧民新歌是多少级的曲子

每个考级书上不一样。有说六级的。有说七级的,也有说八级的。但我觉得至少也得七级吧。很棒的曲子。

唐俊乔笛子独奏牧民新歌用的什么调的笛子

唐俊乔笛子独奏《牧民新歌》用的是E调的笛子。
《牧民新歌》是以内蒙古伊克昭盟民歌音调为素材创作的曲子。作品以浓郁清新的民族民间音乐风格,亲切感人的旋律,活泼跳动的节奏展现出内蒙古大草原的风光和牧场上一派生机勃勃的喜人景象,表现了新时期牧民的精神风貌。
赏析:

引子部分的旋律非常动人,以羽调式的自然音列 上下波动,自由伸展,运用垫音、颤音、滑音等笛子 技法对旋律的巧妙装饰,刻画出了特定的意境:一望 无际的草原,碧草如茵、蓝天白云、牛羊成群……旋 律以“变宫为角”的手法,也就是原调中的“变宫” (音转化为新调的“角” 音,使调式色彩的变化 在抒情宁静的旋律中获得一定的推动力。中间有一段 短暂离调,为大草原的无限风光增添了明亮向上的色彩。而演奏上的气息控制、力度的对比等方面的考究, 也使优美的旋律更充满了蓬勃激越之情。
第一段是优美深情的慢板。旋律悠扬、流畅,展示了一种安详、幸福、恬美的意境,旋律中走马节奏 的律动、羽调式旋律的强调和应用,更渲染了北国草原的风光,富于内蒙古民族民歌风味。表现了牧民悠 然骑在缓行的马上,时而明朗甜美,时而低回内在, 时而又激动热情地歌唱生活、赞美家乡。 主题旋律在第一段中再现时,是跳跃的小快板。 把前面的慢板曲调加以变奏处理,改变节拍,加快速 度,以吐音技巧和跳跃的节奏型使旋律活泼跳动,描绘出牧民骑着骏马前进的欢乐场景,这样从另一个侧 面揭示了主题的意境,将牧民扬鞭催马奔腾如风的欢 乐情景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
第二段,将主题音调的节奏拉宽,以四个小段落 展开乐思,各小段均为方整的十六小节,在乐思的展开上是起、承、转、合的关系,富有民族传统多个曲牌联辍的结构特点。各小段旋律具有完整性与歌唱性,旋律热情舒展,深情地表达了马背上的骑手的坦荡胸怀和牧民对社会主义的热情歌颂,增添了全曲的豪迈气势。特别是其中第三小段的旋律,巧妙地以高亢的音调、明亮的宫调式与全曲形成一定的对比,使音乐情绪更为高涨。 第三段是第一段不完全变化的再现。运用了花舌、 飞指等技巧,主题在更加欢快的气氛中出现,形象地模拟出骏马啸啸昂首甩鬃的勃勃英姿。结束时情绪更为热烈,急速的16 分音符进行和强烈的节奏,形成万马奔腾嘶呜的局面,渲染出一望无边的大草原上人 欢马叫的热烈气氛……主音在小快板转调之后回落在羽调式,使乐曲在高潮中结束。

笛子曲《牧民新歌》此版本的演奏者是谁

现在网上已经找不到此版本的缩影了,这个还是我6年前网上下的,顺便分享一下!http://pan.baidu.com/share/link?shareid=3908029294&uk=3707819313...

现在网上已经找不到此版本的缩影了,这个还是我6年前网上下的,顺便分享一下!
http://pan.baidu.com/share/link?shareid=3908029294&uk=3707819313

楼主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这个版本的 牧民新歌 我听过,标准的俞逊发风格
我的师傅有一盘笛曲磁带,里面的那首牧民新歌跟这个完全一样,是很多年前朋友给的,里面注明了作者是俞逊发。
如果楼主找俞逊发20多年前的原版就能找到了。
用心回答全文结束,谢谢
最后祝楼主天天开心!

求牧民新歌笛子的简谱

我在网上听的牧民新歌的标准独奏,发现他吹的第一段很多地方都与一般的谱子都不一样,是否有这样的简谱,帮我找一找...

我在网上听的牧民新歌的标准独奏,发现他吹的第一段很多地方都与一般的谱子都不一样,是否有这样的简谱,帮我找一找

 

就这个吧,这个版本吹出来最好听,但难度增加了不少,网上那些视频和音乐都用的这个谱子

笛子独奏曲有哪些 10大笛子名曲介绍

  笛子十大名曲有:姑苏行、春到湘江、喜相逢、牧笛、小放牛、牧民新歌、鹧鸪飞、黄莺亮翅、五梆子、扬鞭催马运粮忙等这十首曲子。

  姑苏行
  《姑苏行》采用昆曲音调,具有江南风味。乐曲典雅,表现了古城苏州(古称姑苏)的秀丽风光和人们游览时的愉悦心情。宁静的引子,是一幅晨雾依稀、楼台亭阁、小桥流水诱人画面。抒情的行板,使游人尽情的观赏精巧秀丽的姑苏园林。中段是热情的小快板,游人嬉戏,情溢于外。接着再现主题,在压缩的音调中,更感旋律婉转动听,使人久久沉浸在美景中,流连忘返,令人寻味。此曲韵味深长,发挥了曲笛音色柔美,宽厚而圆润的特征,再结合南方笛子演奏常使用叠音、打音、颤音等技巧,使乐曲表现更加动人完美。

  春到湘江
  《春到湘江》湖南特色浓郁。乐曲表现湘江两岸秀美的春光和人们欢欣鼓舞、建设家园的豪情壮志。因子,广阔而富于激情,展现出湘江碧波滚滚、烟雾缭绕的壮美景色。如歌的行板那轻盈的旋律,时而吟唱般低回,时而激扬高歌,甚为柔美动人;中段由羽调式转同宫徵调式,意境清新。欢腾的快板,甚富湖南花鼓戏韵味,热烈中隐有鼓点声声,又有深情交融,洒脱豪放,诙谐乐观的神态跃然笛声里。几翻递升的旋律,如翻似滚把情绪层层推向高潮。演奏宜使柔润与激情交互辉映,以把深切的情谊富有神韵的呈现出来。吐音清秀通畅,干净利索,并注意安排好吸气点。各音区要变换自如,高音要富于共鸣感

  喜相逢
  此曲原为内蒙古一首民间乐曲,后被山西梆子、二人台吸收为过场音乐,用来伴奏戏中角色入洞房、拂试灰尘等动作。改编后,表现一对情人惜别和重逢时的心情。[一]以散板的形式开始,加之缓慢的速度和滑音等技巧的运用,表现亲人依依惜别时难舍难分的心情。[二]表现久别重逢的喜悦。[三]表现返回家乡时欢欣雀跃的情绪。[四]气氛更为热烈,描绘出全家团聚时的欢乐情景

  牧笛
  《牧笛》作于1958年。是刘森根据刘炽为双人舞《牧笛》写的舞蹈音乐改编的。表现了五十年代农村年轻人的美好生活,可称之为《新小放牛》。清新、明快的引子将人们带到新的农村生活。第一小段小快板表现了男女青年在放牧嬉戏时的快乐心情。第二段慢般优美、动人,抒发的年轻人对生活的热爱,对大自然的热爱,对恋人的热爱。第三段稍快的小快板是第一段小快板旋律的再现和发展。《牧笛》属于北派吐、垛、花、滑的演奏风格,但又与和常见的北派民间演奏风格不同。从技巧上说,乐曲的演奏能随情所至,充分的、恰当的运用了气息控制,深刻的表达了人们的思想感情

  小放牛
  笛曲,陆春龄改编,乐曲明快流畅,表现了天真活泼的牧童在互相问话对答时的快乐情绪,富有有田园风味。笛子独奏曲,原为昆曲中的"吹腔"曲牌,描写村姑向牧童问路,两人一问一答,对歌而舞,具有浓厚的农村生活气息。音调明快流畅,富于表情。后经陆春龄编成笛曲,根据歌舞音乐进行器乐化加工,充分发挥笛子演奏技巧对曲调的装饰作用。引子的《八板》头和第一大段运用南方曲笛运气的绵长不断、悠扬曲折,以及打音、倚音、赠音、连奏等,使音乐富有田园风味和歌唱性,流畅活泼,富有生气。第二段转入快板,旋律多在高音区活动,吐音和连奏交替进行,清晰明快,富有韵味,加上调性变化,音乐显得更加活泼愉快

  牧民新歌
  《牧民新歌》是以内蒙民歌音调为素材,70年代由简广易创作的一首笛子独奏曲。乐曲的引子,描绘了宽广辽阔的大草原,蓝天白云下,牛羊成群……短暂的离调,使动人的引子又增添了迷人的动力。第一段抒情的慢板,内蒙民歌风味的曲调,倾吐了牧民对党、对新生活的热爱。第二段在羽调旋律上,再配上活跃的节奏型,描绘出牧民骑着骏马奔驰的欢乐情景。接着进入第三段,节奏放宽,旋律舒展,表达牧民们对社会主义的衷情歌颂。第四、五段音乐情绪更加高潮,运用了花舌、吐音、飞指等技巧,形象的模拟骏马的嘶鸣声。最后,在强烈的节奏音型衬脱下,旋律更加急骤,进一步的渲染了一望无边的草原上人欢马叫的热烈气氛,在高潮中结束了全曲

  鹧鸪飞
  这是江南笛曲的主要代表曲目之一。原是湖南民间乐曲,也用于箫独奏或丝竹乐合奏。后经笛子演奏家陆春龄改编,注入了江南丝竹的风格,使乐曲更加清丽动人。乐曲通过对鹧鸪飞翔的形象描绘,表现了人们向往自由、追求光明的崇高愿望。乐曲分慢板、中板两个部分。慢板部分是原民间乐曲的放慢加花,演奏家充分发挥曲笛浑厚抒情的特长,通过气息的控制、变化,运用音色、音量得收放变化以及滑音。轻音、打音、叠音等手法,使音乐悠扬委婉、明澈、圆润。中板部分是前奏的变奏,音乐活拨流丽,表现鹧鸪展翅高飞的情景

  黄莺亮翅
  此曲取材于山西梆子曲牌《大救驾》改编。乐曲描绘黄莺在晴朗天空自由飞翔的意境。全曲分四段,加尾声。第一段:旭日东升,大地一片清新,一切生物苏醒了,这是一幅美丽的图画,笛音要求清亮而悠扬。第二段:黄莺醒来,在树林的枝头跳来跳去,亮翅高唱,好象向大自然宣布:一天的自由幸福的生活又开始了。第三、四段:描写黄莺在蔚蓝的天空中,展望着美丽的大自然尽情地飞翔,尽情地歌唱。尾声:用徐缓的速度与辽阔而优美的笛音结束全曲

  五梆子
  这是一首北方梆笛的代表传统乐曲,是著名笛子演奏家冯子存根据一首北方民间曲牌改编而成的。原曲是"二人台"钟的一首过场曲牌,名"碰梆子"。曲调明快、欢悦、乐观向上,主题共六句,微调式,格局落音逐级下行,分别为3,2,1,6,5,5。全曲共四段,为变奏体结构。笛一段呈示主题,速度较慢,旋律明晰,富于歌唱性。用滑音、剁音、花舌音等技巧润饰旋律,质朴明快。第一变奏用剁音、花舌音等技巧装饰旋律,诙谐风趣。第二变奏速度稍快,用吐音的节奏性贯穿全曲,音乐变得轻快、热情。第三变奏速度更快,即兴发挥更大,多次花"花舌"(颤舌音),是音乐更加热烈,推向高潮。

  扬鞭催马运粮忙
  《扬鞭催马运粮忙》是魏显忠创作于1969年10月的一首笛子独奏曲。该曲根据东北民间音乐风格创作,是新派笛子的代表乐曲之一。乐曲热情明快,以生动朴实的音乐语言,描写丰收以后的农民驾着满载粮食的大车,喜气洋洋地向国家交售公粮的情景。马蹄击节,车轮吟唱,快乐的农夫扬鞭催马,把丰收的喜悦铺撒在运粮的小道上。

笛子独奏曲中,比较著名的有那些

能再举一些萧的独奏曲吗...

能再举一些萧的独奏曲吗

  笛子十大名曲是 : 姑苏行,春到湘江,喜相逢,牧笛,小放牛,牧民新歌,鹧鸪飞,黄莺亮翅,五梆子,扬鞭催马运粮忙。
  1姑苏行
  《姑苏行》采用昆曲音调,具有江南风味。乐曲典雅,表现了古城苏州(古称姑苏)的秀丽风光和人们游览时的愉悦心情。宁静的引子,是一幅晨雾依稀、楼台亭阁、小桥流水诱人画面。抒情的行板,使游人尽情的观赏精巧秀丽的姑苏园林。中段是热情的小快板,游人嬉戏,情溢于外。接着再现主题,在压缩的音调中,更感旋律婉转动听,使人久久沉浸在美景中,流连忘返,令人寻味。此曲韵味深长,发挥了曲笛音色柔美,宽厚而圆润的特征,再结合南方笛子演奏常使用叠音、打音、颤音等技巧,使乐曲表现更加动人完美

  2春到湘江
  《春到湘江》湖南特色浓郁。乐曲表现湘江两岸秀美的春光和人们欢欣鼓舞、建设家园的豪情壮志。因子,广阔而富于激情,展现出湘江碧波滚滚、烟雾缭绕的壮美景色。如歌的行板那轻盈的旋律,时而吟唱般低回,时而激扬高歌,甚为柔美动人;中段由羽调式转同宫徵调式,意境清新。欢腾的快板,甚富湖南花鼓戏韵味,热烈中隐有鼓点声声,又有深情交融,洒脱豪放,诙谐乐观的神态跃然笛声里。几翻递升的旋律,如翻似滚把情绪层层推向高潮。演奏宜使柔润与激情交互辉映,以把深切的情谊富有神韵的呈现出来。吐音清秀通畅,干净利索,并注意安排好吸气点。各音区要变换自如,高音要富于共鸣感

  3喜相逢
  此曲原为内蒙古一首民间乐曲,后被山西梆子、二人台吸收为过场音乐,用来伴奏戏中角色入洞房、拂试灰尘等动作。改编后,表现一对情人惜别和重逢时的心情。[一]以散板的形式开始,加之缓慢的速度和滑音等技巧的运用,表现亲人依依惜别时难舍难分的心情。[二]表现久别重逢的喜悦。[三]表现返回家乡时欢欣雀跃的情绪。[四]气氛更为热烈,描绘出全家团聚时的欢乐情景

  4牧笛
  《牧笛》作于1958年。是刘森根据刘炽为双人舞《牧笛》写的舞蹈音乐改编的。表现了五十年代农村年轻人的美好生活,可称之为《新小放牛》。清新、明快的引子将人们带到新的农村生活。第一小段小快板表现了男女青年在放牧嬉戏时的快乐心情。第二段慢般优美、动人,抒发的年轻人对生活的热爱,对大自然的热爱,对恋人的热爱。第三段稍快的小快板是第一段小快板旋律的再现和发展。《牧笛》属于北派吐、垛、花、滑的演奏风格,但又与和常见的北派民间演奏风格不同。从技巧上说,乐曲的演奏能随情所至,充分的、恰当的运用了气息控制,深刻的表达了人们的思想感情

  5小放牛
  笛曲,陆春龄改编,乐曲明快流畅,表现了天真活泼的牧童在互相问话对答时的快乐情绪,富有有田园风味。笛子独奏曲,原为昆曲中的“吹腔”曲牌,描写村姑向牧童问路,两人一问一答,对歌而舞,具有浓厚的农村生活气息。音调明快流畅,富于表情。后经陆春龄编成笛曲,根据歌舞音乐进行器乐化加工,充分发挥笛子演奏技巧对曲调的装饰作用。引子的《八板》头和第一大段运用南方曲笛运气的绵长不断、悠扬曲折,以及打音、倚音、赠音、连奏等,使音乐富有田园风味和歌唱性,流畅活泼,富有生气。第二段转入快板,旋律多在高音区活动,吐音和连奏交替进行,清晰明快,富有韵味,加上调性变化,音乐显得更加活泼愉快

  6牧民新歌
  《牧民新歌》是以内蒙民歌音调为素材,70年代由简广易创作的一首笛子独奏曲。乐曲的引子,描绘了宽广辽阔的大草原,蓝天白云下,牛羊成群……短暂的离调,使动人的引子又增添了迷人的动力。第一段抒情的慢板,内蒙民歌风味的曲调,倾吐了牧民对党、对新生活的热爱。第二段在羽调旋律上,再配上活跃的节奏型,描绘出牧民骑着骏马奔驰的欢乐情景。接着进入第三段,节奏放宽,旋律舒展,表达牧民们对社会主义的衷情歌颂。第四、五段音乐情绪更加高潮,运用了花舌、吐音、飞指等技巧,形象的模拟骏马的嘶鸣声。最后,在强烈的节奏音型衬脱下,旋律更加急骤,进一步的渲染了一望无边的草原上人欢马叫的热烈气氛,在高潮中结束了全曲

  7鹧鸪飞
  这是江南笛曲的主要代表曲目之一。原是湖南民间乐曲,也用于箫独奏或丝竹乐合奏。后经笛子演奏家陆春龄改编,注入了江南丝竹的风格,使乐曲更加清丽动人。乐曲通过对鹧鸪飞翔的形象描绘,表现了人们向往自由、追求光明的崇高愿望。乐曲分慢板、中板两个部分。慢板部分是原民间乐曲的放慢加花,演奏家充分发挥曲笛浑厚抒情的特长,通过气息的控制、变化,运用音色、音量得收放变化以及滑音。轻音、打音、叠音等手法,使音乐悠扬委婉、明澈、圆润。中板部分是前奏的变奏,音乐活拨流丽,表现鹧鸪展翅高飞的情景

  8黄莺亮翅
  此曲取材于山西梆子曲牌《大救驾》改编。乐曲描绘黄莺在晴朗天空自由飞翔的意境。全曲分四段,加尾声。第一段:旭日东升,大地一片清新,一切生物苏醒了,这是一幅美丽的图画,笛音要求清亮而悠扬。第二段:黄莺醒来,在树林的枝头跳来跳去,亮翅高唱,好象向大自然宣布:一天的自由幸福的生活又开始了。第三、四段:描写黄莺在蔚蓝的天空中,展望着美丽的大自然尽情地飞翔,尽情地歌唱。尾声:用徐缓的速度与辽阔而优美的笛音结束全曲

  9五梆子
  这是一首北方梆笛的代表传统乐曲,是著名笛子演奏家冯子存根据一首北方民间曲牌改编而成的。原曲是"二人台"钟的一首过场曲牌,名"碰梆子"。曲调明快、欢悦、乐观向上,主题共六句,微调式,格局落音逐级下行,分别为3,2,1,6,5,5。全曲共四段,为变奏体结构。笛一段呈示主题,速度较慢,旋律明晰,富于歌唱性。用滑音、剁音、花舌音等技巧润饰旋律,质朴明快。第一变奏用剁音、花舌音等技巧装饰旋律,诙谐风趣。第二变奏速度稍快,用吐音的节奏性贯穿全曲,音乐变得轻快、热情。第三变奏速度更快,即兴发挥更大,多次花"花舌"(颤舌音),是音乐更加热烈,推向高潮。

  10扬鞭催马运粮忙
  《扬鞭催马运粮忙》是魏显忠创作于1969年10月的一首笛子独奏曲。该曲根据东北民间音乐风格创作,是新派笛子的代表乐曲之一。乐曲热情明快,以生动朴实的音乐语言,描写丰收以后的农民驾着满载粮食的大车,喜气洋洋地向国家交售公粮的情景。马蹄击节,车轮吟唱,快乐的农夫扬鞭催马,把丰收的喜悦铺撒在运粮的小道上。

牧民新歌中的 马叫怎么吹?

全按作2的指法,怎么去吹马叫,请喜欢笛子的朋友回答...

全按作2的指法,怎么去吹马叫,请喜欢笛子的朋友回答

笛子独奏曲《牧民新歌》中的仿马叫声如何吹:

看了曾明、徐艳等几位大师的所吹视屏,所知这马叫分三个音组成,每节4拍:
一、只开第6孔,用花舌急吹高音2;
二、六指全开,用花舌急吹高音#1;
三、123仍开,456三指同时颤动;

依次一、二、三,同时控制气息仿马叫声,很简单!

led显示屏制作教程

里约奥运会女排中国vs巴西

热门曲谱

Copyright © 2014-2019 曲谱大全(www.qpzxw.com)曲谱自学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1004734号-1

版权声明:曲谱网所有曲谱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联系邮箱:qupudaquanhezuo@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