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曲谱,请上曲谱自学网!

在那遥远的地方原唱

时间:2019-10-19 09:42:00编辑:刘牛来源:曲谱自学网

曲谱自学网今天精心准备的是《在那遥远的地方原唱》,下面是详解!

在那遥远的地方这首歌谁是原唱

原唱是王洛宾。

王洛宾(1913年12月28日—1996年3月14日),名荣庭,字洛宾,曾用名艾依尼丁,汉族,出生于北京,中国民族音乐家。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毕业于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

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王洛宾在兰州改编了新疆民歌《达坂城的姑娘》,之后便与西部民歌结下了不解之缘,并将一生都献给了西部民歌的创作和传播事业,有“西北民歌之父”、“西部歌王”之称。


扩展资料:

人物经历

1927年(民国十六年)夏,其父亲王德桢把从小多病的王荣庭送入北京通州潞河中学读书。当年秋天,王荣庭参加了基督教堂唱诗班,极富音乐天赋的王荣庭很快成了唱诗班的佼佼者。

1931年(民国二十年),“九·一八”事变后,王洛宾在中共北平市委(地下党)的领导下,参加了北师大、北大学生一二九南下示威请愿团。

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夏天,受聘于西直门外的铁路员工子弟学校——北京京绥铁路扶轮中学担任音乐教员,受学校校长高尚之的委托,为学生创作了《詹天佑之歌》。

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在新疆拍摄影片《祖国万岁》,与萨耶卓玛相识。之后,在青海创作、改编《在那遥远的地方》《半个月亮爬上来》《玛依拉》等民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洛宾

在那遥远的地方 的原唱是谁?

谢咯哈...

谢咯哈

在那遥远的地方 是西部歌王王洛宾在1939年创作的一首至今仍被广为传唱的歌曲,是一首民歌。

在那遥远的地方原版是谁唱的

  这首歌曲的曲调源于哈萨克民歌。1939年秋,王洛宾受马步芳委派,协助电影艺术家郑君里在青海湖畔拍摄纪录片《民族万岁》时,认识了藏族姑娘卓玛,她是当地一位藏族千户的女儿。三天的相处,活泼美丽的卓玛给王洛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为她创作了这首歌曲。
  寻找萨耶卓玛

  29岁时的萨耶卓玛(也是她唯一的一张照片)
  金银难的故事一直让人不能平静,歌中的女神萨耶卓玛早逝所留下的遗憾在草原上空久久回荡。现实生活中萨耶卓玛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在金银滩草原即将褪去最后一抹绿色,我带着这一凝重的话题,再度踏入金银滩,找寻萨耶卓玛的足迹。 萨耶卓玛曾经生活过的同曲乎千户老宅大院位于海晏县三角城,在朋友的带领下,我有幸见到年事已高的萨耶卓玛的妹妹才让卓玛。 当我走近这座四面用土夯筑起来的深宅大院,仍然感受到这座老宅历史的厚重,在我敲响同曲乎千户家两扇木制大门的一瞬,王洛宾当年敲响同曲乎千户家门的情景又似乎浮现在我眼前,栓在大门内的藏狗带着铁链的响动“汪汪汪“地吠叫起来。 两扇木制大门“吱扭扭”地打开了。院中竖着一根高高木杆,上边飘动着彩色的经幡。 才让卓玛笑莹莹地用藏味很浓的青普话说:“请进,请进”。我把随身携带的礼品放在饭桌上,拿出洁白的哈达献给她,并深深地鞠了一躬,向她表明了我的来意。她似乎没有听懂,坐在她身旁的女儿桑杰吉用藏语给她翻译了一遍。她才说:“人已去世很长时间了,还说那些做啥哩?” 当朋友向她再三解释,说我专程从兰州来,就是想了解一下当年的萨耶卓玛时,她停了停还是慢慢的说了起来。 “我的姐姐生于1922年,叫萨耶卓玛,家里人都叫卓玛。我们的母亲叫桑科。1931年我的姨娘才塔嫁给海晏千户同曲乎当二奶奶,当时萨耶卓玛只有9岁,是姨娘把萨耶卓玛从我们海南州贵德县如玉村娘家带进了千户家,给千户同曲乎当了养女。” 说到这里,她的思绪似乎又飞到了八十年前的草原。 “千户的大奶奶是地地道道的海晏达如玉部落人,叫赛洛。当时,她们属游牧民族,家里比较困难,常年住在富嘎的帐房里,我们这座千户大院是1930年盖的,1931年萨耶卓玛随姨娘住进了大院。萨耶卓玛很调皮,她一出门就骑上家里养的马在草原上乱跑。后来她在大院住不惯,经常骑马到赛洛的帐房里去住。” “1939年的春天,草原上来了一群人,说是拍电影的。当时,这片草原上只有我们一家。这群人就住在我们家里。其中有个年轻人,歌儿唱的好,我们都不知道他的名字,就叫他王先生。萨耶卓玛经常骑马和王先生在草原上到处乱跑,家里人也管不了。她的脾气很暴躁,一发脾气说打人就打人,但她一见到王先生就象变了个人似的,不管啥时候,俩人说走就走。她与王先生一块放羊,一块看电影,经常在一起。” 我说,听说她还打过王先生一鞭子? 才让卓玛笑着说:“依她的脾气,见谁都打哩!” 才让卓玛的女儿桑杰吉补充说:“听我阿妈说,萨耶卓玛认识王先生后,心里特别喜欢,但他没有对王先生说清楚她心里的想法。常常对我阿妈说,王先生歌儿唱得好听,王先生也有文化,我很喜欢他,我一定要嫁个汉人。” 才让卓玛说:“王先生走后,好多蒙古族、藏族的大户人家都来提亲,可她都没去。她非要嫁一个汉人。后来,她看上了汉人史炳章,执意要嫁给他。1944年萨耶卓玛嫁给了时任海晏县县长的史炳章,给他当了二奶奶。1945年生下了大儿子,叫尼玛多杰。二儿子一生下来就夭折了。1953年,电影队正在我家周围的草原拍摄电影《金银滩》,那时,萨耶卓玛患了一种病,经常用手捂着肚子说,她肚子疼的厉害。那时候草原上根本没有大夫看病。我常去看她,她的脸色很难看,一点力气都没有。后来到西宁也去看过病,但没有看好,临回家前全家在照相馆里照了一张黑白照片。” 1954年萨耶卓玛在海晏病逝,年仅32岁。 我接过桑杰吉拿给我的照片,照片中的萨耶卓玛娟秀而质朴,脸上散发着调皮的神情,略带微笑。这张照片也是卓玛留给世人的唯一一张照片。 桑杰吉说:“我阿妈常说,萨耶卓玛的命不好,她喜欢王先生,但与王先生无缘。后来算是嫁了一个汉人,可她却早早的离开了人世。” 我不仅被萨耶卓玛大胆打破民族婚姻禁锢的胆略所感动。在征得女主人同意后,我参观了萨耶卓玛曾经生活过的这个大院,细细感受了萨耶卓玛曾经生活过的这块地方。 据才让卓玛讲:萨耶卓玛去世后,族人实行了藏族特有的天葬方式,萨耶卓玛已与金银滩大草原融为一体。 萨耶卓玛离开草原已经五十五年了,但她那一鞭子留下的美好传说已成为草原上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在那遥远的地方》仍在金银滩大草原广为传唱,经久不衰。 在我告别才让卓玛,离开美丽的金银滩大草原时,远远地,再度看到草原深处萨耶卓玛孤寂的雕像,她怀抱小羊,目光慈祥而宁静,以一种期待的神情,眺望着远方。 那里是格桑花盛开的地方……
  在那遥远的地方[歌曲]-歌词
  在那遥远的地方
  有位好姑娘
  人们走过了她的帐房
  都要回头留恋地张望
  她那粉红的笑脸
  好像红太阳
  她那美丽动人的眼睛
  好象晚上明媚的月亮
  我愿抛弃了财产
  跟她去放羊
  每天看着她动人的眼睛
  和那美丽金边的衣裳
  我愿做一只小羊
  跟她去放羊
  我愿她拿着细细的皮鞭
  不断轻轻打在我身上
  我愿她拿着细细的皮鞭
  不断轻轻打在我身上

在那遥远的地方的歌词

歌名:在那遥远的地方

演唱:王洛宾

词:王洛宾

曲:王洛宾

在那遥远的地方

有位好姑娘

人们走过了她的帐房

都要回头留恋地张望

她那粉红的笑脸

好像红太阳

她那美丽动人的眼睛

好像晚上明媚的月亮

我愿抛弃了财产

跟她去放羊

每天看着她动人的眼睛

和那美丽金边的衣裳

我愿做一只小羊

坐在她身旁

我愿她拿着细细的皮鞭

不断轻轻打在我身上

我愿她拿着细细的皮鞭

不断轻轻打在我身上

扩展资料

《在那遥远的地方》是一首由王洛宾创作的民歌,是电影《小城之春》的插曲。

1994年,王洛宾凭借该曲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西方文化交流特殊贡献奖。

该曲是王洛宾最珍视的歌,也是王洛宾歌曲中艺术评价最高的歌曲,被赞为“艺术里的珍品,皇冠上的明珠”。

社会影响:

《在那遥远的地方》是王洛宾传唱最广的歌,也是华人歌曲在世界传唱最广者之一,王洛宾也因此获得了“西部歌王”的美誉,而该曲的歌词也按照王洛宾的遗嘱,刻在了王洛宾的墓碑上。该曲由歌唱家赵启海在璧山青杠“中央音乐学院”首唱,随后在重庆地区传唱开来。

作家三毛从小就爱唱《在那遥远的地方》,并把这首歌曲传播到了西班牙、撒哈拉。法国巴黎音乐学院将这首歌编入学院东方音乐课程教材。

在那遥远的地方 歌词

歌曲名:在那遥远的地方
歌手:常安
专辑:在那遥远的地方

在那遥远的地方
有位好姑娘
在四周每步地方 聚满了欲望
但最精彩的他躲于远方未敢踏进这孤独帐房
在我思想里极远方 任性也浪荡
用两手轻轻替她抹干泛于每寸肌肤每滴碎汗
(李国祥独白)
在那遥远的地方
有位好姑娘
人们走过她的帐房
都忍不住要回头留恋张望
她那粉红的小脸 好像红太阳
她那活泼动人的眼睛 好像晚上明媚的月亮
在那遥远的地方
越远走爱念越扩张 神秘也漂亮
就似一首古老的民谣 越想越唱单恋也是这样
末世恋不似在故乡 难道去牧羊
唯美的印象不忍心接触若走近他怎可再做偶像
(李国祥独白)
我愿意抛弃一切的财产 跟着她去放羊
为了只是每天看着那粉红的小脸
和那美丽的金边衣裳
我愿意做一只小羊可以跟在她的身后
我愿意她拿着细细的皮鞭啊
不断轻轻地打在我身上
在那遥远的地方
在那遥远的地方
词:林夕 编:陈泽忠

http://music.baidu.com/song/1697381

在那遥远的地方 最好听的版本是谁唱的?

要各个版本腾格尔的不要最好是王洛宾原唱的...

要各个版本 腾格尔的不要 最好是王洛宾原唱的

王洛宾 http://www.yuzeyi.com/UploadFiles/zainayaoyddf.mp3 黑鸭子合唱 http://202.99.185.56/...2%A3%D4%B6%B5%C4%B5%D8%B7%BD (%CB%EA%D4%C2%C8%E7%B8%E8).wma李双江 http://218.56.164.7/...C%E7%9A%84%E5%9C%B0%E6%96%B9%E6%9D%8E%E5%8F%8C%E6%B1%9F.mp3 罗大佑 http://www.xiaofu.net/song/znyyddf-qg.rm

麻烦,谢谢!

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实际指的是我国的哪个地区?

青海湖

这首歌曲的曲调源于哈萨克民歌。1939年秋,王洛宾受马步芳委派,协助电影艺术家郑君里在青海湖畔拍摄纪录片《民族万岁》时,认识了藏族姑娘卓玛,她是当地一位藏族千户的女儿。三天的相处,活泼美丽的卓玛给王洛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为她创作了这首歌曲。

在那遥远的地方 席慕容

求全集在那遥远的地方序在那遥远的地方卷一出塞曲卷二漂泊的湖卷三飘蓬卷四旧日的故事卷五还乡这些全都要有高分...

求全集 在那遥远的地方
序 在那遥远的地方
卷一 出塞曲 卷二 漂泊的湖
卷三 飘 蓬 卷四 旧日的故事
卷五 还乡
这些全都要有 高分

  序 在那遥远的地方
  这个秋天,我收到了一份丰厚的礼物。是一本由朋友亲手贴好的摄影集子,里
  面是他从他所拍摄的一千张幻灯片里精选出来的——蒙古高原。包裹寄到的那天,是个阴雨的下午,我刚好没课。拆开外面的牛皮纸之后,里面是一本厚厚的簿子,从封面上的"蒙古之旅"四个字里,我已经知道内容应该是什么,可是,把本子放在客厅的玻璃茶几上,我却绕室彷徨,迟迟不敢去翻动它。
  我知道朋友的心意,他早已告诉过我,这是他的一个心愿——去为我寻回我那从来没有见过的故乡。
  他一直住在香港。我接到过他的信,知道他什么时候启程,也知道他什么时候回来。他回来之后,我也曾接到过他的电话,知道为了这次旅程,他受尽辛苦,甚至还生过病,住进了医院。但是他说一切都算不了什么,只要我会喜欢这些相片。他说幻灯片有些还需要送到澳洲去冲洗,只要他一拿到,就会赶快给我寄过来。他说他是怎样急切地恨不得马上就能把那些相片送到我眼前。
  而此刻,相片就在眼前了,遥远的梦魂里的故乡现在就藏在这些扉页之间,可是,为什么,为什么我却一直鼓不起勇气来翻开它呢?
  窗外有雨,屋子里显得比较明暗和出奇的安静。我一个人在屋里走来走去,把花瓶里的水重新换了,把椅垫都扶正排好,把茶几上的玻璃擦得一尘不染。一直没有人按门铃,也没有人打电话来。在窗前和门后几次来回,终于再也找不到任何籍口之后,我只好在沙发上坐了下来。
  心跳得厉害,我把这本簿子端端正正地放到眼前,不知道在翻开了薄子之后,将会看到些什么?将会有怎样的一种心情?
  但是我唯一可以确定的就是,在一翻开之后,我就永远都不能再是从前的那个自己了。 然后,我就翻开了它。 然后,就在第一页,就在第一张相片上,就是那一条河,就是外婆把年幼的我抱在怀中说过了许多次的那条河流——在一层又一层灰紫色的云霞之下,在一层又一层暗黑起伏的丘陵之间,希喇穆伦河的波涛正闪着亮光发着声响浩浩荡荡横无际涯地向我奔涌过来。 然后,我就开始痛哭,在一个阴暗而又安静的房间里,在一个微微有些阴雨的南国秋日的下午。
  那一条河发源在我母亲的家乡——昭乌达盟克什克腾旗。
  河流的源头藏在一处人迹未至的原始森林里,那里有林海千里,鸟雀争鸣,瀑布奔腾。从那些孤高巨大的寒带林之间,希喇穆伦河逐渐汇聚,盘旋回绕,逐渐变宽变阔流向那一望无际的草原。
  母亲说过,从木兰围场坐车到察哈尔的多伦,要经过三百里的森林。母亲说:
  "那真是一片树海,怎么走也走不完似的,夏天的时候坐车经过,整个森林都是香的,香味里面可以分得出哪些是花香,哪些是草香和树香。那时候我一直觉得连雾气和露水也好象都是清香清香地留在我的衣服上。
  有一次车子刚出森林,到了一片大草原上,就看到整群野马奔跑了过去。其中有一匹毛色特别纯白,象雪一样地发白发亮,那时候我真希望自己不是坐在车子里,而是骑在那匹雪白的野马的身上。"
  外婆告诉过我,母亲一直是个温顺体贴的孩子,而在把我们这五个子女带大的岁月里,母亲也一直是个温柔和安静的妇人,可是,我总是记得母亲在那次说起她的少年时光,说起她看到那匹白色野马时的神情。
  外婆去世已经有廿二年了,母亲也在这个春天离开了我们,逝者如斯,不舍昼夜,只有那条河是一直在那块土地上奔流着的。
  朋友在信上说:
  "我曾经沿着希喇穆伦河走了一段路,我不知道换了是你,会作何感想? 难为他那样细心,把两样东西都装在狭长的小盒子里,外面再用闪着银光的礼品包装纸包好。我先打开了那一盒比较沉重的,里面是一把朴拙美丽又极为锋利的蒙古小刀。
  而在那盒极轻并且悄无声息的盒子里,放着的是一把长在我家乡草原上的青草。 草色其实已经枯黄了,但是他告诉我,当他在察哈尔盟明安旗附近把草摘下来的时候,草色原来是青青的。
  "青青草地摇呀摇, 草原千里闪金光。 我赶着羊儿上牧场,
  哎哟嗨!
  你正赶着马儿上山岗……"
  我从小就会唱这样的一首歌,是跟着姐姐学会的,要用很高的高音唱出来才会好听。在香港那个小岛上,在我们公寓前的凤凰木下,在甜蜜快乐的童年傍晚,我也把妹妹教会了。两个人扯着喉咙唱起来以后,总是闹不清马儿和羊儿谁该上牧场,谁又该上山岗,唱到最后,两个人总是会咭咭格格地笑成一团。
  有一次,偶尔一抬头,看到父亲正从三楼我们家的窗口望下来,好象是在看着我们,又好象不是,暮色里,父亲的面容给了我一种很陌生奇异的感觉。
  凤凰木的叶子很细碎,我就在那些细碎的复叶下呆呆地抬头望着父亲,从一个草原上显赫的大家族里出生的父亲,在五个兄弟里最年幼最受父母和兄长疼爱的父亲,我的卷发浓眉魁伟俊美被所有的长辈称赞为"眼中有火,脸上有光的孩子"那样的父亲,在闪着金光广大无边的草原上唱着歌骑着马长大的了父亲,却在经过了连年战乱之后,终于不得不离开家乡拖家带眷逃到一个小小的岛上的父亲。
  要经过许多许多年之后,要到了我也步入中年之后的日子里,才能逐渐明白,父亲站在那个公寓的窗口俯视着我们时的心情。
  前一个月,父亲从德国回来,除了开会的时间以外,也和我们一家人共聚了几天,在那几天里,我急着把那些相片拿给他看了,当然,还有那把小刀,还有那一束枯黄的小草。
  父亲把小草拿在手中,好象也感受到我朋友在其中所放进的细致心思了,他微笑地赞许着: "唉!这孩子。这还真是我们那儿的草哩!"
  父亲还说,这草应该叫支节草,或者是枝节草,他记得字典里应该有这个草的名字。可是,那天晚上,我查遍了家里的几本字典也查不到。父亲一直说:
  "应该有的啊,应该有的啊。"
  小草仍握在父亲手里,灯光下,父亲的手背上好象又新添了一些虬结的筋脉,在做一些细小的动作时,父亲的手已经开始微微地颤抖了。
  几十年就这样过去了,许多原来应该有的都再也找不到丝毫踪迹了。父亲啊!如今我们无法肯定的,又岂只是一株牧草的名字而已呢?我们甚至连那块草原的名字也查不到了啊!
  在今天的地图上,那块草原当然还在,可是却不再是原来那个古老的名字了。察哈尔盟明安旗的标帜如今已经不存在了,那个名字已经随着过去的金色岁月从这个世界上完完全全地消失了。
  在那遥远的地方,只剩下一片辽阔而又沉默的土地,和一些模糊的故事。
  还有青碧青碧的支节草,从眼前一直一直铺到天涯。
  朋友是个天性好胜的人,出发之前他就告诉了我,他找到两张一新一旧的地图来对照,发现有些旧日的地名如今还没有变动,他准备到了明安旗的附近再来打听。
  为了不受干扰,他没和官方接触。每到一处,都自己单独去向上了年纪的老百姓查问,遇到老年人,他就趋前去问他们知不知道以前的察哈尔盟明安旗如今应该是在哪里?
  一站一站地走,一个人一个人地问下去,竟然终于给他找到了我父亲的草原,他向我形容说那里广大无边,用任何摄影器材也照不出来那种深远与辽阔气势的大草原。
  我要怎样感谢他呢?
  我要怎样感谢他呢?换了是我,在这条路上,也许一句话都问不出来了吧?
  换了是我,在向人开口的时候,恐怕还没等说出故乡的名字,眼泪就会掉下来了吧;
  "请问,您知不知道……"
  "访问,老乡,您知不……"
  无论是站在黄沙漫漫的公路边,或者是乡村小店的门前,我想,只要我一出声相询,那热泪就会立刻滚滚落下的了。
  热泪并不完全是因为个人的悲伤。而是在出声相询的刹那,几十年来家国的沧桑也会在心中如闪电般掠过,不得不自问:怎么到最后会变成这个样子了呢?
  在那一刻里,仿佛许多与我有相同际遇的同胞想要说清楚却又永远说不完全的,我们每一个人曾经用一生来抗拒却又不得不继承下来的辛酸往事,都在我出声相询的同时,黯然前来,聚集相遇在黄沙漫漫的路边。
  仿佛只要我一出声相询,说出来的,就不再是我一个人的故事了。只要我一出声相询,那整个时代压在我们身上的重负就会完全显露出来,而我就再也找不到任何可以躲避的藉口了。
  朋友终于来了,带着他西从阿拉善左旗,东到满州里所拍摄的一盒又一盒的幻灯片,还有他在旅途中所遭逢的一段又一段的故事,他终于来到了我的画室。
  我在画架上放了一张新钉好的120号的大画布权充银幕,把窗帘都拉起,灯都熄灭,那千里草原就都到了我们的眼前。腾格里沙漠有狂烈的风沙,呼伦贝尔草原的清晨雾气弥漫,小小牧羊女穿着美丽金边的衣裳,在那遥远的地方……
  朋友的经历随着画面慢慢转换,有的时候他的叙述刚好与我童年时听来的故事相合,我就会满怀兴奋地接了下去,抢着要向他说出我所知道的那个故乡。
  整个下午就这样热热闹闹地过去了。好象都是我在抢着发问,又抢着说话,到了最后,幻灯片都看完了,窗帘重新拉开,我还在意犹未尽地向他说着我从小听来的那些故事。
  朋友静静地微笑,静静地聆听,然后,在他把整理好了的幻灯片都收到他的背包里去的时候,他抬起头来面对着我,说:
  "我想,你现在有这样许多丰富的感觉,应该赶快把它写出来。我担心的是,如果你有一天真的回去了之后,你再回到这个画室里来的时候,也许一个字都不再写了。"
  "怎么会?"
  我很惊讶地问他。
  是啊!怎么会呢?他怎么可以这样说我呢?我问话的语气里因此有了不快与不满。
  朋友没有回答,只是静静地凝视着我,在他眼中闪过一丝宽谅和悲悯,我悚然一惊,好象有点明白了。
  也许,他是对的。
  也许,他也不一定对。不过,谁能知道呢?
  几十年就这样过了。几十年来,我其实一直站在黄沙漫漫的路边,等待着向人探问我那失去了名字的故乡。
  要到几十年之后,我们才终于明白,在黄沙漫漫的路边,无论哪一个中国人,我们的身世都一样相象,无论是说故事的和听故事的,我们的心中都一样悲伤。
  因为,也许要到了揭晓之后才发现其实并无结局,那个失去了名字失去了踪迹的旧日家乡,也许仍然无法触及,就象草原上那朵最最洁白的云彩,永远只停驻在那极遥远极遥远的地方。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会有这样一本书的原因了。
  这许多年来,我零零星星记下了一些我的乡愁。几首诗,几篇散文,都分别收集在我出版的几本书里面,因为分散了,所以给人的感觉是这样的……
  但是……
  这个"但是"的内容原来是包赶在席慕蓉的书里。她隐隐透自了自己流离失所的经验。……她是察哈尔盟明安旗的贵胄,更有资格述说乡愁。可是这一切,在书中压缩在一个小小的领域之内。如果这本书是一间屋子,则一切都摆在桌上挂在墙上,而乡愁等等是镇在一只半透明的箱子里,这应该是作者内心自然形成的安排,而这"安顿"方式和新一代读者大众的心态是符合的。没有人愿意浅薄懵懂,忘记以前的事,没有人愿意孤陋寡闻,不知道正在发生的事,但若是过分强调那些事又未免"徒乱人意",珍惜现在才是生活的主题。……
  感谢这位文坛前辈给我的评论与分析。是的,在珍惜现在的生活主题之下,多少年来,我的乡愁一直是锁在一个小小的半透明的箱子里,只有我的心才能够感觉到它的重量。
  而到了今天,才忽然开始明白,也许,整个故乡对我来说,也就只剩下这么一个沉重的小箱子了。
  那看得见和着不见的,那记得往和记不住的,都在这里面了,而现在,终于到了该将它打开来和好好珍惜的时刻了。
  当然,即或是到了今天,有些记忆仍然是舍不得完全凸显出来的,有些累积的重负仍然是无法完全释放的,是谁说的:
  "一个人不能也不会释放他自己。"
  不过,时刻既然已经到了,就让我尽力而为吧。由此前去,我实在不知道将会有些什么样的遭逢,在黄沙漫漫的路边,在我出声相询之前,就让我先把锁在心中的这个箱子打开来吧。
  这就是为什么会有这样一本书的原因了。
  谢谢大地,洪范和尔雅出版社,让我能将一部分的旧作放过来。谢谢圆神出版社让我能将我的新作和新的感觉在这本书里尽情发表。谢谢李男的编排和美术设计。更要谢谢许多蒙古乡长在资料上给我的帮助与鼓励。
  当然,更要谢谢东生这一位朋友,谢谢他的千里跋涉,谢谢他那单纯而又动人的心愿,才会促使这样一本书的出版。
  今夜,在灯下翻看这本书的校样,第一页仍然是那一条希喇穆伦河静静地流过草原。不知道在那遥远的地方,是不是还有人继续在唱着那一首歌:
  "大雁又飞回北方去了,
  我的家还是那么远……"
  我把心中锁了许多年的乡愁在此刻都释放了出来,并且静静祈求,希望永远不会太迟。
  一九八七年十二月廿六日
  凌晨完稿于宝岛台湾

  卷一 出塞曲
  请为我唱一首出塞曲 用那遗忘了的古老言语 请用美丽的颤音轻轻呼唤我心中的大好河山

  长河
  "大雁又飞回北方去了,我的家还是那么远……" 用蒙古话唱出来的歌谣,声音分外温柔。而只要想到那一条河 还在那块土地上流着 就这一个念头,就够碎人的心了。
  湖泊
  他们告诉我,在我故乡的天空上,总有盘旋飞翔的大鹰和雕,树丛中有鸣声宛转的画眉鸟。溪间边有羽毛灿亮的野鸭和鸳鸯,细草间有成双的灰鹤。林野间有熊、狼、狐、鹿、貂、雪豹和银鼠,在大平原上有成群奔跑的羚羊,还有野马和野骆驼,在河流与湖泊里有鲤鱼、鲫鱼和白鲶 当然,还有美丽的大雁,总随着 那熟悉的歌声,出现在远远的天边。
  草原
  在蒙古高原上,冬季长而春季短暂,春季多风而冬日苦寒。到了夏季才是黄金季节,从五月到九月初,森林中 瀑布奔腾,草原上会开满了花朵。无边无际的茂草丛中野花盛放。有猩红的小百合,浅蓝的野风信子,金黄的毛莨和紫色的喇叭花,还有樱草、飞燕草及细高的萝菲草 整块草原象一片织锦的花毯, 带着清香无限,一直一直铺向天边
  牧马
  蒙古马是适合高原环境的良驹,体能耐劳,远非其他马种可比。马不能放在居家的近旁,永远是放牧在空旷的草原上。牧马是壮年男子的职守,不仅时时要与它们一同奔驰,尤其是在暴风雪或暴风雨的黑夜 马群容易惊慌奔失,同时也是 野狼袭击幼畜的时候,最需要牧人保护。这种与大自然的搏斗,养成了蒙古人勇敢无畏的精神。
  命运
  察哈尔盟明安旗,一个多遥远的地方!父亲说:明安在蒙文里的意思是指一千只羊,就是说那是一个很富裕的地方,那里羊多,草又肥美。而今夜,在灯下,我实在忍不住要揣想,如果我能在一块广阔而肥美的草原上出生长大, 今天的我,又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命运了呢?
  无悔
  蒙古谚语说:"既然说了好,就不再说疼。" 那意思就是说,我如果答应了你,任凭怎样艰难困苦,也绝不会反悔。是怎样光明灿亮热血胸膛啊!
  爱马
  蒙古的家畜,分为 马、牛、骆驼、羊、山羊 五种,排列的次序, 永远不变,好象在他们中间,也划有阶级一样。马是蒙古人最喜爱的家畜,所以把它放在首位。人在空旷的草原上,离了马,什么活动都不能,无论是旅行、游牧、打猎、作战、逃生、都不可无马。蒙古谚语中,常说人生的最大不幸是:"少年的时候,离开了父亲;在中途的时候,离开了马。"
  羊群
  蒙古人常说草原上的羊群 是洒在绿绒上的珍珠。羊毛虽然粗厚 颜色却极为纯白。每年四五月间剪毛,一头羊可以剪下 一斤以上的羊毛,羊毛织成的毡子,是穹帐的外围,和内部的铺垫,羊毛毛皮,是卸寒的衣物最常用的质料。在绵羊群中总会夹着几头山羊来放牧,父亲说因为山羊会认路 只要有山羊在前头带领,整个羊群就会乖乖地跟着它走下去。
  神祗
  蒙古人原始的信仰 是崇敬天神"腾格里",他们呼为"永生的苍天"。然后还崇拜大地,还有山川,还有 日月星辰,水与火 还有祖先与灵魂。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地方神祗,每一个氏族或部族都有他们自己的守护神。后来虽然佛教传入,甚至成为蒙古的国教,但是草原上对于岁末辞岁的跪拜大礼时,外婆和父母都会对我说同样的一句话:"祖先会保佑你的。"而我从来都深信不疑。
  沃野
  许多人总以为塞外就是一片荒寒,不是戈壁沙漠,就是 那一望无际的大草原。 其实戈壁虽大,绝对比不上那绿玉般的 草原占地辽阔。而整个蒙古高原 从东往西也有许多不同的地形差异。从密布着参天森林,蒙古人自古称它为 "黄金的兴安岭"往西走来,一路上有多少高山峻岭,有多少美丽的湖泊,有多少丘陵起伏,有多少大河巨川缓缓流过。
  风景
  锡林郭勒盟和乌兰察布盟的父老传了这样一句话,他们说成吉思可汗曾经说过:"有一天我的子嗣们放弃了自在的游牧生活,而住进用污泥造成的房屋时,那就是蒙古人的末日了!"
  那就是蒙古人的末日了!" 父亲告诉我,对他来说"风景"就应该是望出去 不会有丝毫阻拦的辽阔视野。 离开家乡之后,即使是欧洲的山川, 对他仍旧是窘迫狭窄一如困居斗室。
  信仰
  位在包头附近五当沟内的五当召, 汉名称为广觉寺,是由第一世活佛 罗布桑加拉错亲自监督兴建的。 蒙古人与西藏人信奉佛教,从不知有"喇嘛教" 这样一个名词,喇嘛是藏语对于僧人的 尊称而已,并不是 教派的正式名字。 现在大家都这样用了。也无法再改正,只能说蒙古与西藏人 所信仰的佛教,是佛教中色彩浓重, 重密宗法仪的一个支派。
  陵寝
  伊金霍洛旗 是成吉思可汗陵寝所在地,伊金在蒙文里是"主上"的意思,霍洛是"陵园"。成吉思可汗的陵寝 原来是一个巨大的蒙古包, 可以容纳一百多人,包上装铜钉,包外在毛毡之外再披上黄缎,门上悬有玛瑞和珊瑚珠串缀起的帘子,包内悬满黄绸,庄严华美。象现在这样的建筑,就是后人添建的,失去了原来的特色了。
  旧事
  在每一个蒙古人横越、听见、或者想起腾格里沙漠的时候,他们都会记起德王当年的故事;在每一处闪着金光的沙丘上,在每一阵风沙的呼啸声中,在那浩瀚如天的大漠里,到处依旧还在传呼着德王他的名字。
  青冢
  昭君墓在呼和浩特南方三十公里黑河之滨,土阜隆起,烟霭蒙笼,远望数十里外,又称青冢。小时候听老师说是因为塞外枯寒,只有昭君冢草色独青,所以叫做青冢,也就信以为真。其实整个大黑河流域.都是碧绿的山脉与田野,所以山叫大青山,河名大黑河,无限肥美。不知道老师是听谁说的?老师的老师又是听谁说的?
  追寻
  在这人世间,有些路是非要单独一个人去面对,单独一个人去跋涉的。路再长再远,夜再黑再暗,也得独自默默地走下去支撑着自己的,也许就是游牧民族与生俱来的那一份渴望了吧。渴望能找到一个世界,不管是在画里、书里,还是在世人的心里,渴望能找到一块水草丰美的地方,一个原来应该还存在着的幽深华茂的世界。
  苍茫
  如果草原上失去了马群 如果日出之时再不见飞鸟 如果一切都已太迟 如果一切都终于成为 苍茫旧事?
  敖包
  蒙古人相信 大自然中处处有神灵, 常有敖包堆在山巅 或者路边。 可以用石堆成, 也有用砖瓦及柳木的。 它的大小、形状和数目都不一定。敖包在蒙文里就有"堆"的意思,在边境上的时候是为了标明边界,但通常都是崇拜用的,是山川神祗地方神灵居所的象征。在旅途上遇见了敖包,蒙古人都会下马膜拜之后才再继续前行
  风沙
  春夏之交.气压急剧变化之时,整个蒙古高原就吹起那人人闻之色变的"蒙古风"来。风沙起时真是遮天蔽日。排山倒海,风力绝猛 狂沙扑面,沙漠中巨大的沙丘也常会在旦夕之间变易了位置,我问父亲,那些沙漠中的旅人遇见风沙时要怎么办?父亲说:"有骆驼啊!还怕什么?"
  翰海
  比起戈壁来,腾格里只能算是一个中型沙漠而已。但是整个面积也有四万两千七百平方公里了,置身其中.你只见平沙莽莽,四望无垠,再往北行则有沙丘如波浪层叠起伏,真的只有用浩瀚如海才能形容了。所以自古汉人皆称戈壁为瀚海。
  变易
  我们要怎样看待这个世界没有任何一样事物是静止不动的我们要怎样容忍那一天又一天蓄意不同的变化?
  卷二 漂泊的湖

  仿佛错误已经铸成 却没有人承任 这就是我所能拥有的整整的一生
  交易
  他们告诉我 唐朝的时候一匹北方的马匹换四十匹绢我今天空有四十年的时光要向谁去换回那一片 北方的 草原
  乌里雅苏台
  ——为什么我永远不能在二十岁的一个夏日微笑着刚好路过这个城市? 三杯酒后 翻开书来"乌里雅苏台的意思 就是多杨柳的地方"父亲解释过后的地名就添了一种
  温暖的芳香
  早年从张家口带一封信到新疆伊犁这里是一定要经过的三音诺颜汗的首邑杨柳枝在夏日织成深深浅浅的陷阱 缠绕过多少旅人的心 父亲 为什么我不能让一切重新开始 那时柳色青青 整个世界还藏着许多新鲜的明日 还藏着许多许多未知的 故事
  祖训
  ——成吉思可汗:"不要因路远而踌躇,只要去,就必到达。"
  就这样一直走下去吧不许流泪 不许回头在英雄的传记里 我们从来不说他的软弱和忧愁
  就这样一直走下去吧 在风沙的路上 要护住心中那点燃着的盼望 若是遇到族人聚居的地方 就当作是家乡
  要这样去告诉孩子们的孩子 从斡难河美丽母亲的源头 一直走过来的我们啊 走得再远也从来不会 真正离开那青碧青碧的草原
  唐努乌梁海
  远远远远地高过海面 高原上安静躺卧着的 象菊花一般清澈的湖水啊 萨彦岭下是我们失落了的 库苏古泊
  被别人取走了的金银 我们会唤叫着去夺了回来 被别人取走了的马匹 我们会骑上更快的马 再去抢了回来
  被别人轻易取走了的唐努乌梁海啊 怎么从来没听说有哪一个子孙曾经 为她流下过一滴泪来?
  高速公路的下午
  路是河流 速度是喧哗 我的车是一支孤独的箭 射向猎猎的风沙 (他们说这高气压是从内蒙古来的) 衬着骄阳 顺着青草的呼吸 吹过了几许韶华 吹过了关山万里
  (用九十公里的速度能追得上吗) 只为在这转角处与我相遇使我屏息
  呼唤着风沙的来处我的故乡 遂在疾驰的车中泪满衣裳
  出塞曲
  请为我唱一首出塞曲 用那遗忘了的古老言语 请用美丽的颤音轻轻呼唤 我心中的大好河山 那只有长城外才有的清香 谁说出塞子歌的调子都太悲凉 如果你不爱听 那是因为歌中没有你的渴望 而我们总是要一唱再唱 想着草原千里闪着金光 想着风沙呼啸过大漠 想着黄河岸啊 阴山旁 英雄骑马啊 骑马归故乡
  命运
  海月深深
  我窒息于湛蓝的乡愁里 雏菊有一种梦中的白 而塞外
  正芳草离离 我原该在山坡上牧羊 我爱的男儿骑着马来时 会看见我的红裙飘扬 飘扬 今夜扬起的是 欧洲的雾 我迷失在灰黯的巷弄里 而塞外 芳草正离离
  隐痛
  我不是只有 只有 对你的记忆 你要知道 还有好多好多的线索 在我心底
  可是 有些我不能碰 一碰就是一次 锥心的疼痛 于是 月亮出来的时候 只好揣想你 微笑的模样 却绝不敢 绝不敢 揣想 它 如何照我 塞外家乡
  长城谣
  尽管城上城下争战了一部历史 尽管夺了焉支又还了焉支 多少个隘口有多少次的悲欢啊 你永远是个无情的建筑 蹲踞在荒莽的山巅 冷眼看人间恩怨
  为什么唱你时总不能成声 写你不能成篇 而一提起你便有烈火焚起 火中有你万里的躯体 有你千年的面容 有你的云 你的树 你的风
  敕勒川 阴山下 今宵月色应如水 而黄河今夜仍然要从你身旁流过 流进我不眠的梦中
  乡愁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狂风沙
  风沙的来处有一个名字 父亲说儿啊那就是你的故乡 长城外草原千里万里 母亲说儿啊名字只有一个记忆 风沙起时 乡心就起 风水落时 乡心却无处停息 寻觅的云啊流浪的鹰 我的挥手不只是为了呼唤 请让我与你们为侣 划遍长空 飞向那历历的关山 一个从没见过的地方竟是故乡 所有的知识只有一个名字 在灰暗的城市里我找不到方向 父亲啊母亲 那名字是我心中的刺
  新泉
  凝神静听 那钟声正穿过深暗丛林 穿过泥泞的昨夜 穿过 我们亲手将它植满荆棘的岁月 仿佛 是生命里 最沉静的时刻 有所领悟 有所盼望 在揭晓之前 正聚集成一种新鲜的形象 那么 请原谅我不想去注意 阴影里你的悲伤和迟疑 即或是你终于流下了泪 我也要 把它看做是 雪融之后从高山上流下的泉水
  盐漂湖草
  总是在寻找归属的位置 虽然 漂浮一直是我的名字 我依然渴望 一点点的牵连 一点点的默许 一块可以彼此靠近的土地 让我生 让我死 同时
  在这之间 在迎风的岩礁上 让我用爱来繁 没有理由 除非是 为了引诱你回头 才以这最后的荒旱枯竭的结局 向你显露出 那一直深藏在 我胸怀间的美丽的记忆
  当温柔与壮烈同是一个女子的性格 从此 就别无抉择 这是湖泊最后的愿望 是我整个一生的孤注一掷
  请尽情捡拾吧 现在也不能说是太迟 毕竟 你终于知道了我的心事
  ——蒙古高原上一处人迹罕至的湖泊"琪格诺尔"近
  日突然干涸,才发现湖底铺满了玛瑙宝石。
  海鸥
  刚刚出发的白鸟 在明净的天色中划出弧线 激动的心啊 并不能 前路上的风暴 并不能躲避 阴云密布 那些急急向着命运逼近的 十面埋伏
  鹰
  执笔有时只是一种清凉的欲望 无关悔恨 更无关悲伤 我只是想再次行过幽径 静静探视 那在极远极暗的林间轻啄着伤口的

  还有一些你到下面这个网址去看,文字太多,不允许打那么多,不好意思哦,不能帮你打完::http://210.38.240.36/youth/book/weekbook/bookdata/ximu1/content.htm

在那遥远的地方(王洛宾创作歌曲)

在那遥远的地方(王洛宾创作歌曲)

《在那遥远的地方》是一首由王洛宾创作的民歌,是电影《小城之春》的插曲 。 1994年,王洛宾凭借该曲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西方文化交流特殊贡献奖 [1-2] 。 该曲是王洛宾最珍视的歌,也是王洛宾歌曲中艺术评价最高的歌曲,被赞为“艺术里的珍品,皇冠上的明珠” 。

85式太极拳背向演练

2009张杰北京演唱会

热门曲谱

Copyright © 2014-2019 曲谱大全(www.qpzxw.com)曲谱自学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1004734号-1

版权声明:曲谱网所有曲谱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联系邮箱:qupudaquanhezuo@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