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
曲谱自学网今天精心准备的是《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下面是详解!
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去过哪些地方
第一集 自然的馈赠
(云南香格里拉、浙江遂昌、大理、湖北嘉鱼、吉林查干湖、广西东兴)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oMq_GGIT5Rg
第二集 主食的故事
(山西襄汾丁村、贵州黎平、西安、兰州、陕西岐山、嘉兴、宁波)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No4GTjcD208/
第三集 转化的灵感
(云南建水、内蒙古乌珠穆沁、黄山-徽州、绍兴、东北地区)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8W6yt-M0A38/?fr=rec1
第四集 时间的味道
(黑龙江绥化、香港、湖南湘西靖州、黄山、金华、上海、福建霞浦、台湾云林)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ZjeXD5-uLtM/?fr=rec1
第五集 厨房的秘密
(云南香格里拉、广东顺德、扬州、长沙、杭州、香港)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b3r-rnGpBqA
第六集 五味的调和
(汕头、澳门、无锡、潮州、镇江、乐山、广州)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Oye4GqGTj5U
第七集 我们的田野
(贵州从江、大连獐子岛、湖州、江苏靖江、上海崇明、江苏兴化、日喀则、北京)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o0nRvXEO9qE
对于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的评价都有哪些?
跟稀松平常的“娓娓道来”相比,《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的叙述显得更有深入浅出的曲径悠长。节奏上,既注重讲述的故事性,起承转合,符合人们对新鲜事物探究的好奇心理,也常有让人猛然一惊的错愕感,此时的“一惊一乍”让原本平坦的叙事显得有了铿锵的节奏感。(网易娱乐 评)
《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引起巨大反响之后,最大的一个争议就在于很多美食家认为这部纪录片并非是单纯以介绍美食为目的的作品,里面还夹杂着地理、风土、人情等乱七八糟的东西。但恰恰是这种完全颠覆了传统美食节目——加多少克油盐酱醋,再加什么食材的死板方式。它独特叙事的过程,却令观众耳目一新。《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是美食节目又不像美食节目,里面夹杂很多美食背后的故事,人文气息很浓。(中国日报网 评 )
《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跳出了一般美食节目只见食物不见人的窠臼,用普通劳动者的故事串起了民族饮食文化积淀的整个根脉体系,用考究的影像和音乐、充满知识和趣味地描绘各地人们获取食材、料理烹饪、共享美食的场景。(新华网 评)
《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勾起的,不光是荧屏前的垂涎三尺,更有流泪的冲动。陕北的饽饽商贩、查干湖的捕鱼老者、云南的火腿匠人、兰州的拉面师傅等。在《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里,每一个鲜活的个体背后都洋溢着朴实的气息。(中国青年报 评)
与传统的美食节目不同,《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每一集的主线采取了大范围的跳动,地域与地域之间的不同,人与人之间的不同,材料与材料之间的不同,中间穿插这一个个真实饱满的小故事,从架构上摆脱了传统国产纪录片说教科普的套路,通过镜头直接的吸引观众对于饮食文化和传统价值观的传承与关注。(国际在线 评)
看完《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会发现中国传统的饮食文化正在慢慢流逝。表面上是“随着老辈人的离去而失传”,事实上是“因为无利可图而失传”。(沈宏非 评)
在以往的影像素材里,中国美食更多以“烹饪大师”或“美食名家”结构,展现的是“精湛的厨艺”和“繁复的过程”,能够看到的电视节目也多以“比赛”的形式出现。在第一季《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中,中国美食更多的将以轻松快捷的叙述节奏和精巧细腻的画面,向观众,尤其是海外观众展示中国的日常饮食流变,中国人在饮食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千差万别的饮食习惯和独特的味觉审美,以及上升到生存智慧层面的东方生活价值观。(北方网 评 )
需要一篇《舌尖上的中国》第一集的影评
一千字,要自己写的...
一千字,要自己写的
舌尖上的中国 影评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高调亮相在社会普遍关注食品安全敏感期。此片主要内容讲饮食文化,让我们见识美食光鲜的一面,饮食男女无所不爱。而片中拉拉杂杂地介绍全国各地的家乡菜和其中的故事,也让游子感动落泪。“当今的中国,每座城市外表都很接近。唯有饮食习惯,能成为区别于其他地方的标签。”同样,也让游子内心潜伏的乡愁得到寄托。
用味觉见证时代文化的变迁是这部7集纪录片的主题。它用恰当的力度挠到各位吃货的痒穴,成功的在大众市场落地,同时也打破了国内观众对纪录片这种节目形态的偏见。其实纪录片不止为了学术研究、政治宣传而存在,它早该回归普罗大众的身边。
就目前我国纪录片市场现状来看,此片水准已经接近国际水平,在业界中堪称带头大哥。片子大气、和谐的展现中华美食,落脚点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其在故事架构上,主线铺陈色香味俱全的美食和一段由普通民众(厨子)的点点滴滴的故事汇编成民间美食历史;暗夹私货娓娓道来我国百花竞艳的美食背后,有段心酸史——人间美味山中可寻,厨艺只能口舌相传。饮食文化与其它传统文化一样面临着传承问题。片子中出现的一些人可能就是最后一代传承手艺的人。
这部纪录片相比《美丽的中国》(WildChina)——追求真实精美的画面,实地取景记录大量野生动植物的状态和人类生存的活动,前者仍处于依葫芦画瓢的阶段。为了在制作上达到国际范,器材使用了索尼F3、单反相机(带短片拍摄功能)。在保证高画质的前提上,充分利用其便携式和低成本的优点。片中各种场景为追求浅景深都用到大光圈的镜头来拍摄,焦外成像呈奶油般的效果让人眼馋。行云流水般的剪辑、活灵活现地运用各种转场技法,不难看出,陈晓卿(此片总导演)的导演风格近似张艺谋式——他们都是http://www.telnote.cn/zawen摄影摄像专业出身,把主要工夫放在打磨画质上。
然此种种卖相,终会顾此失彼——掩盖不住如何讲故事的短板。贯穿故事的线索上,设置戏剧性、话题性的兴奋点也很重要。此片中也见故事的起伏跌宕,引人入胜。第一集《自然的馈赠》中渔民捕鱼的故事,从打鱼前准备然后遇到失败到最后捕获返航,是一种很生硬且模式化的故事结构。明眼人看到了故事开始就猜到结局走向。其实,(电视剧评论)纪录片的制作过程是长时间不断累积取其精华的过程,把故事讲好是一个精细活,得靠片子本身来叙述。华丽丽的画质下是镜头语言的缺失,片中大都为固定镜头,略显单调。例如纪录片引以为傲的跟拍镜头(手持摄像)在片中难寻,缺失真实感、动感,弱化了镜头语言。镜头语言之外,旁白应是点睛之笔,表达画面之外的东西,更忌讳用来架构故事,太多的旁白会影响观众的思考和情绪。有时观众内心屏蔽做作和文绉绉的语言,诸如“厨房的终极秘密就是——没有秘密。”这种调子就是显摆和多余。总的来说不留痕迹的旁白才重要,扶正它只是辅助镜头语言的位置。如此大杂烩般的片子,较真的说更像一部旅游、美食类专题片。
其实吃货不是“外貌协会”,他们只惦记舌尖上的乡味。片子拍得像花瓶,实用性太单一也只能博得一时好评。此片的故事讲得生动与否、节目形态是否走样已经无关紧要,纪录片的社会价值是呼吁保护正在消逝的文化与资深吃货叫嚣保持美食的地道这两者达成了共识。吃货在乎视听语言的局限中表现味觉的感官享受,在好故事的承载下“吃透”一道菜的精髓,
暑期读书笔记&影视剧点评精选读书笔记影视剧点评书评舞台艺术点评读后感
让当地人都能感同身受,评析菜品给出真知灼见。不可否认,抓住观众喜闻乐见的事物的这个卖点上大做文章,俘获吃货心,早已赢得了市场的肯定。
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有几集?
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有几集?...
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有几集?
第一季一共有7集
第一集 自然的馈赠
第二集 主食的故事
第三集 转化的灵感
第四集 时间的味道
第五集 厨房的秘密
第六集 五味的调和
第七集 我们的田野
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第二集有哪些美食
这应该算是所有了的吧 自然地馈赠 1、碳烤松茸(人工从森林里采集,从采下到入口不能超过3天,1600元一份) 2、酥油煎松茸 3、油焖冬笋 4、柳州酸笋 5、黄豆酸笋小黄鱼 6、螺蛳粉 7、腌笃鲜(冬笋、咸猪肉各一半,在柴锅中煸炒,加高汤慢炖) 8、诺邓血肠(用诺邓盐腌制、晾晒一周可食用) 9、诺邓火腿(腌制3年可食用,用云贵高原上的猪和诺邓盐制成) (1) 与莴笋同炒,放入大蒜、红辣椒调味 (2) 火腿炒饭 10、藕夹 11、莲藕炖排骨(选肉厚的猪胸骨切块放入砂锅,烧开后小火煨一小时,莲藕切段,先猛火,滚开后,小火煨半小时) 12、鱼头泡饼(大鱼头用葱姜腌制好后,高汤煮炖25分钟,大火收汁) 13、全鱼宴(14道菜,有垮炖杂鱼、生鱼片、银鱼、武昌鱼、鱼肉段等菜) 垮炖杂鱼(一定要用东北大酱,胖头鱼+其他鱼) 14、水煮狼鱼 15、盐腌马鲛鱼(加酸菜,做鱼汤) 16、香煎马鲛鱼(不加调料) 17、池子鱼跟蒜一起红烧 18、炮弹鱼酸笋汤 主食的故事 1、糜子面馒头 2、馕 3、馒头 4、米饭 5、米粉 6、河粉(干炒牛河,匀火快炒) 7、肉夹馍 8、菠菜面 9、裤带面 10、浆水面 11、岐山臊子面(当地人只吃面,不喝汤) 12、蒜沾面 13、炸酱面 14、泡馍(牛羊肉) 15、兰州牛肉拉面 16、热锅子面(煮过牛羊肝的汤煮面,拉面的前身) 17、竹升面(鸭蛋和面,毛竹碾压面团,人骑坐在毛竹上) 18、云吞捞面(猪骨、大地鱼、虾籽熬制3小时成汤) 19、长寿面 20、粽子 21、年糕炒梭子蟹 22、青色年糕(艾草搀在年糕里,最后撒上松花粉) 23、水饺 转化的灵感 1、碳烤豆腐球(自然发酵) 2、豆浆 3、砖茶 4、黄油 5、炒米 6、奶茶 7、奶豆腐 8、乳扇(牛奶制成糊状,揉成团,压成片) 9、烤羊背 10、毛豆腐(安徽休宁县,方兴玉) 碳烤毛豆腐蘸辣酱 11、豆腐 12、油豆皮 13、绍兴黄酒(稻米酿制,世界上最早的酒类之一,冬季酿制最佳) 14、糯米酒(安徽省休宁县,程进顺) 15、绍兴酱油、酱(安昌县仁昌酱园,丁国云) 16、绍兴安昌腊味(腊肠最有名) 17、黄豆酱(黑龙江依兰县,王月英) 18、腌白菜(即酸菜) (1)酸菜炖猪肉 (2)酸菜饺子 时间的味道 1、辣白菜(黑龙江绥化市,金顺姬父母) 2、打糕 3、腊味(香港和兴腊味家,店主阿添,自制腊肠最为著名) 4、煲仔饭(收货后3-9个月的半新米,必须用瓦煲做盛器,生米煮,猛火烧,煲熟后再转到炭炉上慢慢烘) 5、南安腊鸭 荔芋腊鸭煲 6、腌鱼(湖南靖州县龙毅家,将糯米炒熟,红辣椒,生姜,山奈,木姜子,盐,禾花鱼) 油煎腌鱼(火一定要小) 7、腊肉(湖南靖州县龙毅家,茶树或杨梅树熏烤,不断撒上松果、茶壳、桔皮,盐用苗家自酿米酒化开,储存在谷仓的稻米堆里,食用前用炭火烧皮,用淘米水洗净)腊肉炒萝卜干 8、徽州臭鳜鱼(三四月份桃花盛开时的鳜鱼) 9、腊八豆腐 10、臭豆腐 11、毛豆腐 12、刀板香 13、金华火腿(分为5个部分:上方、中方、火瞳、火爪、滴油) 蜜汁火方(选用上方) 中方与蹄筋、海参同炒 金银蹄(火瞳、火爪或滴油与猪蹄炖汤) 14、杭州酱鸭 15、温州黄鱼鲞 16、宁波笋干 17、绍兴梅干菜 18、上海汪姐做的菜 醉蟹 酱汁肉 红焖虾 煎鲳鱼 油焖春笋 面托蟹 19、醉虾 20、干贝 21、香菇 22、紫菜(福建霞浦县,林仁灼) 23、乌鱼子(台湾云林县口湖乡) 香烤乌鱼子 与蔬菜和乌鱼肉混搭 24、咸鱼、虾膏、虾酱、咸虾(香港大澳郑祥鱼虾铺,店主郭少芬,76岁,随着老一辈人的渐渐远去,这些美味离我们渐行渐远) 厨房的秘密 1、青稞面 2、酥油茶(尼西黑陶,云南香格里拉县尼西乡,扎西) 3、汽锅鸡(云南昆明) 4、广东顺德村宴(欧阳广业做的最有名) 粉葛蒸肉 均安蒸猪 菠萝排骨 5、扬州包子(冶春茶社的包子著名。个人认为富春茶社的包子同样有名) 6、大烫干丝 7、酒酿火方 8、紫炝虎尾 9、素汤 10、葵花大斩肉(俗称狮子头) 11、雪花鲥鱼 12、仿豹胎 13、文思豆腐 14、鉴真素鸭 15、鱼香肉丝 16、扬州炒饭 17、油炸臭豆腐 18、金鱼戏莲 19、金丝虾球 20、葱烧海参 21、咸鸭蛋(梁子庚制作) 22、新式大闸蟹(梁子庚) 23、云雾鸳鸯龙井虾仁(梁子庚) 24、新版西湖醋鱼(梁子庚、叶宝荣) 25、用鸡蛋液将肉馅封在柚子皮里,先煎后煨,加牛奶(香港,李羡有) 26、琵琶肉(黑陶煮) 五味的调和 1、糖葱薄饼(广东达濠古城苏州街元裕糖葱饼食,阿鸿) 2、熏鸭(广东峡山周湖鸭脯店,阿植) 3、梁溪脆鳝(江苏无锡) 4、加蟹开口小笼包(无锡) 5、手推馄饨(无锡) 6、酱排骨(无锡,三凤桥最为著名) 7、酿苦瓜 8、陈皮(广东江门市新会) 陈皮宴 陈皮鸭(澳门路环陈胜记,陈广麟) 9、盐(广东惠东县,刘英武) 10、盐焗鸡(广东叶乔健) 11、山西老陈醋 12、镇江香醋 13、蟹黄小笼包(吃时将镇江香醋倒入包子内) 14、肴肉(镇江) 15、辣椒(四川乐山,素琼) 16、四川泡椒(刘俊杰,特级川菜厨师) 17、豆瓣酱(四川) 豆瓣酱炖豆腐 18、藤椒鱼(川菜) 19、麻辣火锅(重庆) 20、鱼丸紫菜煲(广东汕头) 21、烤紫菜(广东汕头) 22、清蒸鱼(粤菜) 23、白切鸡(粤菜) 我们的田野 1、枫叶煮出黄绿色溶液,浸泡糯稻,蒸成米饭(贵州省从江县下尧村,潘银少和黄兰荣) 2、腌鱼(加木姜子、山奈制成酸汤鱼) 3、烤鱼、烤鸭子(使用糯稻田里的鸭子和鲤鱼,从江县加车村,王小整) 4、炜酒(从江县加车村,王小整) 5、长街宴(从江县加车村) 6、海参、海胆、鲍鱼、扇贝(獐子岛) 7、清蒸大闸蟹(太湖,农历九月母蟹最美十月公蟹最肥) 8、河蟹(学名中华绒鳌蟹) 9、赛螃蟹 10、靖江蟹黄汤包 11、龙香芋(生长在独特的垛田中,江苏省兴化市,夏俊台) 芋头红烧肉 12、蟹黄汪豆腐 13、青稞酒(西藏白朗县,桑吉) 14、糌粑 15、青稞粉 16、酥油茶 17、酥油 18、奶渣 19、西红柿(楼顶上种菜,北京,张贵春) 倭瓜花(挂上鸡蛋,温油里慢慢炸,张贵春自创)
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的创作背景是怎样的?
《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里,中国美食更多地是以轻松快捷的叙述节奏和精巧细腻的画面,向观众尤其是海外观众,展示中国的日常饮食流变、中国人在饮食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千差万别的饮食习惯和独特的味觉审美,以及上升到生存智慧层面的东方生活价值观。
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的创作背景:
从创意到立项经历九年时间:总导演陈晓卿表示,《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最早策划在2002年,当时他在做一个美食节目,做完之后有想法做纪录片。
不过,一个创意到一个选题之间需要经过很漫长的一段道路。《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的选题2002年申报,2011年才正式通过、立项然后拿到资金,成立摄制组 。
《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的诞生,是因为央视纪录片频道(CCTV-9)在2011年初成立,需要各种类型的纪录片,总导演陈晓卿就报了这个选题。陈晓卿在中央电视台工作了20多年,以往拍纪录片,选题更多是领导派下来的,这是他第一次自己上报选题,而且通过了 。
《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和第二季有什么区别?
对于改变我只想说;我本是吃货,你何必给我灌输人文情怀?为什么这么说呢?从第一季中让大家“口水直流”,到目前开播的《舌尖2》,越来越多的观众发现,纪录片的主旨已经从“这里有好吃的”变成了“总有一种力量让人泪流满面”。 当看到藏族兄弟爬3小时的树只为了给家人掏点蜂蜜时,大家纷纷“揪心极了”;看到父亲为了女儿花5年学会捕猎跳跳鱼,大家直呼“太感人了”。不过这些都让网友“小叶子”觉得“有哪里不太对”:“我原以为‘舌尖上的中国’=‘美食在中国’,现在看了第二季的感觉是‘人文在中国’,第一季是70%中国美食+30%厨房哲学,到了第二季第一集,就变成了50%人文关怀+20%煽情+30%美食”。
作为一部讲述食物的纪录片,可食物在《舌尖2》里已经成了配角。有观众举自己的父母为例:“他们看完《舌尖2》的感觉是完全不知道在演什么,他们不喜欢一个模糊的主题,更喜欢具体的食物。”而对大部分早就备好零食守在电视机前的观众来说,他们想看金黄发亮的蜂蜜,想看冒着热气的豆花,但镜头外的男主播却一直在用浑厚的声音一本正经地说:“这是巨变的中国,人和食物,比任何时候走得更快……”而在电视机前,我悲愤地甩下吃了一碗泡面。
《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为什么那么火
1、 视觉享受
2、民以食为天
3、人们不想再吃对地沟油,和皮鞋了!
步骤
美食诱人?地域文化更诱人!
科学技术的发达、交通的便利让现代人可以随心所欲尽情享受口食的欲望,冬天里可以吃到夏天里的西瓜,夏天可以在空调屋里吃热气腾腾的火锅;食物也不分南北,一座二线城市便可以尝尽祖国各地的特色美食。
北京王府井、上海城隍庙、南京夫子庙、武汉户部巷、济南芙蓉街这些地域城市的美食地标早已赫赫有名,成为城市独一无二的美食文化的聚集处。自诩为“吃货”的人越来越多,吃的欲望被人们接受和认同。
《舌尖上的中国》里那些普通的食材不名贵却足够新鲜,需要经过寻觅才能获得,弥足珍贵,从第一季的松茸、冬笋、酥油茶、太湖莲藕、上海醉蟹到第二季的酥油蜂蜜、云南野生木耳、莽山糍粑、台州跳跳鱼,这些看似普通的食材之中蕴含着普通人恋家的朴素情怀,让观众随着片中主人公的寻找中反观小时候那些尝过之后再也无法忘记的家乡的味道。
制片组网罗中国最有代表性的地域美食,从南到北再由北到南,东部沿海、中部平原,东北平原、内蒙古大草原、云贵高原,美食故事的讲述中辗转祖国东西南北,一部《舌尖上的中国》也是一部“咫尺天涯的壮美民族风情图”。
动物、植物、佐料这些身边的美食在油中沸腾,被镜头一一放大,它传递的是一种吃的理念,对生活认真的态度。
美食故事里的亲情故事
地域的跨越带来的不仅是视觉上的冲击和文化上的色彩斑斓,更重要的是以人物命运的起伏为线索,串联起一个又一个在时代大潮下面临生存、选择、传承的打动人心的故事。
第一季《自然的馈赠》中,小卓玛天不亮就要和妈妈去原始森林中挖松茸,奔波一天,妈妈差点摔倒,看着别人都挖的比自己多想到妈妈的身体不好却拼命找松茸,小卓玛着急又心疼;在《时间的味道》一集中,在北京奋斗打拼的朝鲜族女孩金顺姬回到老家,和母亲一同腌渍泡菜,秘制记忆中的味道;第二季《脚步》里白马占堆冒险爬上四十多米的大树为家人寻找制作酥油蜂蜜的蜂蜜;苗族女孩李建英望着母亲脱下家乡服饰穿上都市流水线上的衣服,为了大山里的一双儿女远离故土、奔走他乡……
在琐碎的讲述中,把食物与人物命运牢牢地拴在一起,传递着一种血浓于水的亲情,对自然与父母的感恩涤荡在观众心中,那么熟悉,那么浓……
精心烹制的“视听”盛宴
除却美食的诱惑、亲情的感召和家乡的记忆外,整部纪录片的包装也可谓耳目一新。青年音乐作曲家阿鲲创作的配乐清新秀丽,那是一种能在心涧流淌的音符。《劳作的春夏秋》、《才下舌尖、又上心间》、《冬藏》这些原创音乐与整部纪录片严丝合缝地“咬合”在一起,颇为动人。
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导演表演系副教授李立宏担当配音解说人,他的声线沉稳老练,把普通人的故事经过声音的置换,讲述的荡气回肠,有赵忠祥声音的味道,却又比赵忠祥更为理智和生动,为片子增色不少。
摄制组主创坦言向BBC经典纪录片《美丽中国》、《人类星球》取经,在镜头上突破传统,另观众印象深刻而又爱的深切的就是美食制作完成后,俯拍一家人举杯共饮的镜头、人们拿着自己用汗水获得的食材拘谨而又朴实微笑的镜头、摄像机跟拍食物上桌的镜头,这些画面自然流露出对劳动者的尊敬、对美食的敬畏,富有视觉冲击力的同时又饱蘸自然地烟火气,深入人心。
《舌尖上的中国》不仅仅是中国纪录片史上的新纪元,更是为中国地域美食开创一个广为传播、蓬勃繁荣的一个机会。摄制组笑言“自己是笨拙的匍匐前行。”可是他们对于创作的态度、对纪录片的诚意使“真正的中国美食文化”回归正统,让中国人在口水过后的泪水中尝尽那一飨舌尖上的盛筵。
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
《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是中国中央电视台推出的美食类纪录片,共7集,第一季由陈晓卿任总导演。第一季是《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纪录片的第一部。 该片介绍了中国各地的美食生态,以食物为线索,以食带民,将中国各地不同的地理气候、风俗礼仪、生活状态等一路铺开,全方位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美食文化 。 第一季于2012年5月14日晚21:00在CCTV1《魅力纪录》栏目首播,于2012年5月22日完结 [2-3] 。
热门曲谱
- 刘德华喊话四大天王合体做节目:他们愿意我 彭于晏带违规水果过海关被罚 据台湾媒体报道,彭于晏7月1日返回台北在松山机场过海关的时候,因为不小心带了水果,被海关查获并罚款3000元台币 。有台湾媒体询问机场工作人...[详情]分类:知识库时间:12:37
- led和节能灯哪个好
概括:这道题是贲友颗同学的课后练习题,主要是关于led和节能灯哪个好,指导老师为黎老师。LED节能灯是继紧凑型荧光灯(即普通节能灯...
[详情]分类:知识库时间:14:47 - 个人所得税税率
概括:这道题是蒲值暇同学的课后练习题,主要是关于个人所得税税率,指导老师为阚老师。
题目:个人所得税税率
解:<...[详情]分类:知识库时间:14:51 - 个税计算方法
概括:这道题是文缘卣同学的课后练习题,主要是关于个税计算方法,指导老师为惠老师。负所得税制度的意义财税部门出台了给予弱势群...
[详情]分类:知识库时间:14:51 - 李光洁宣布结婚 彭于晏带违规水果过海关被罚 据台湾媒体报道,彭于晏7月1日返回台北在松山机场过海关的时候,因为不小心带了水果,被海关查获并罚款3000元台币 。有台湾媒体询问机场工作人...[详情]分类:知识库时间:12:37
- 什么可以美白牙齿
概括:这道题是贡泼俊同学的课后练习题,主要是关于什么可以美白牙齿,指导老师为井老师。冷光美白牙齿顾名思义就是用冷光来美白牙...
[详情]分类:知识库时间:14:58 - 什么是连带责任
概括:这道题是满澄檬同学的课后政治练习题,主要是关于什么是连带责任,指导老师为宦老师。
题目:什么是连带责任
...[详情]分类:知识库时间:14:58 - 趣头条与江苏卫视达成战略合作 彭于晏带违规水果过海关被罚 据台湾媒体报道,彭于晏7月1日返回台北在松山机场过海关的时候,因为不小心带了水果,被海关查获并罚款3000元台币 。有台湾媒体询问机场工作人...[详情]分类:知识库时间:12:37
- 利率怎么算
概括:这道题是从纲凑同学的课后练习题,主要是关于利率怎么算,指导老师为殳老师。银行利率表示一定时期内利息量与本金的比率,通...
[详情]分类:知识库时间:14:58 - 名贵树种
概括:这道题是山翁灿同学的课后练习题,主要是关于名贵树种,指导老师为谈老师。
题目:名贵树种
解: ...[详情]分类:知识库时间:14:56 - 埃利斯
概括:这道题是苏似涡同学的课后政治练习题,主要是关于埃利斯,指导老师为裴老师。
题目:埃利斯
解: ...[详情]分类:知识库时间:14:54 - 差异
概括:这道题是巫唐抖同学的课后练习题,主要是关于差异,指导老师为左老师。暂时性差异是由税收法规与会计准则确认时间或计税基础...
[详情]分类:知识库时间:14:53 - 平衡梁
概括:这道题是浦晓淖同学的课后练习题,主要是关于平衡梁,指导老师为赵老师。平衡梁为吊装机具的重要组成部分,可用于保持被吊设...
[详情]分类:知识库时间:14:54 - 建筑图集
概括:这道题是蓟侠位同学的课后政治练习题,主要是关于建筑图集,指导老师为焦老师。《新疆传统建筑图集》是2009年新疆科学技术出...
[详情]分类:知识库时间:14:54 - 成分分析
概括:这道题是颜仑徽同学的课后练习题,主要是关于成分分析,指导老师为戈老师。
题目:成分分析
解: ...[详情]分类:知识库时间:14:56 - 无坚不摧之力
概括:这道题是路婆掖同学的课后政治练习题,主要是关于无坚不摧之力,指导老师为祁老师。
题目:无坚不摧之力
解:<...[详情]分类:知识库时间:14:54 - 气垫船原理
概括:这道题是席洞朴同学的课后练习题,主要是关于气垫船原理,指导老师为毛老师。通风工程是送风、排风、除尘、气力输送以及防、...
[详情]分类:知识库时间:14:54 - 海狸
概括:这道题是项筛卦同学的课后练习题,主要是关于海狸,指导老师为钱老师。
题目:海狸
解: ...[详情]分类:知识库时间:14:56 - 38译码器
知识点:《38译码器》 收集:瞿收霉 编辑:桂花
[详情]分类:知识库时间:10:57
本知识点包括:1、38译码器在单片机系统中的作用是什么? 2、求vh... - aidma
知识点:《aidma》 收集:蒯超峦 编辑:栀子花女孩
[详情]分类:知识库时间:12:08
本知识点包括:1、SOV/SOM是什么?AIDMA和AIDAS理论代表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