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曲谱,请上曲谱自学网!

依稀可见的意思

时间:2019-01-03 20:21:46编辑:刘牛来源:曲谱自学网

概括:这道题是邹未逊同学的课后语文练习题,主要是关于依稀可见的意思,指导老师为弓老师。

题目:依稀可见的意思

解:

用一两句话概括主要内容:母亲在田间驱赶田鼠,并且照顾我们这个家

蹒跚的意思是( 步履艰难的前行 ),两次用这个词,是为了强调母亲( 身体状况欠佳和年纪增大 ).

“我”劝母亲什么,为什么劝不动母亲.

劝母亲休息,她却不听劝告,执意在田间劳作

举一反三

例1: 阅读《田野上的白发》回答:题目《田野上的白发》指的是什么赏析"夜风吹着,母亲的白发在田野上飘拂,飘拂飘拂出我一脸泪花,飘拂出我又一段回忆.[语文练习题]


思路提示:

题目指的是勤劳、坚强的母亲.它既是文章的线索,又表达出作者对母亲的心疼,对母亲的爱和怀念之情.

夜风吹着,母亲的白发在田野上飘拂,飘拂

一句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强调了母亲苍老而又勤劳的身影,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心疼和爱;同时引出下文的回忆.

例2: 【《田野上的白发》的阅读答案】[语文练习题]


思路提示:

16.文中主要叙写了母亲哪两件事情 采用了哪些描写方式 由此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4分)

答:

17·文中"我"三次流泪,"我"为何而哭 结合自身体验,谈谈你将怎样感恩为你辛勤付出的父母 (3分)

答:

18.老舍塑造的在烈日和暴雨下挣命的人力车夫 (填空)的悲苦命运让人压抑不堪;作者对母亲的劳动却不乏赞美之词,请选出两句抄写在下面.(3分)

答:

19."母亲的白发哟温暖了我的心灵",记忆中你母亲的言行肯定也触动了你的魂灵,请至少运用两种描写方式倾述于下.(60字以内,3分)

16.(4分)母亲深夜敲盆赶鼠,母亲跪在田里插秧.(2分,一件1分)

动作,语言,肖像(1分,至少写一种)

母亲是一个吃苦耐劳,坚强,乐观,慈祥的人.(1分)

17.(3分)年老体弱的母亲独立支撑着家庭,艰辛地劳作,任劳任怨,并不失对儿女的

慈爱,让身在外地的"我"深感愧疚,对坚强伟大的母亲充满敬重感激之情.(2分)回答"怎样感恩" 略( 1分.言之成理,表达简明通顺即可给分)

18.(3分)祥子或骆驼祥子(1分)

①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②母亲是高明的织工,织着绿色;母亲是勤劳的春蚕,吐着绿丝.(2分)

19.(3分)略(合理使用描写方法,语言简洁富有情感即可视情况给分)

(表述可以不同,只要言之有理,语言简明通顺,即可视情况给分)

是不是这些问题

例3: 【《田野上的白发》配套阅读答案16.简要说说文中的母亲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17.母亲的白发,让“我”“感到心痛”.文中叙述了哪两件让“我”心痛的事?(1)(2)18.结合语境,对下列句子作简】[语文练习题]


思路提示:

1.(3分)吃苦耐劳、坚强、乐观、慈祥(意思对即可)

2.(4分)(1)母亲深夜敲盆赶鼠 (2)母亲跪在田中插秧(意思对即可)

3.(4分)(1)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水田中的秧苗之美,赞美了母亲的劳动成果.

或:“立起来”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秧苗的动态之美,而“一行行”“整齐匀称”则突出了母亲此时体力不支和劳累,表现了母亲的坚强.(意思对即可)

4.(2分)D

5.(3分)“白发”是全文叙事线索;“白发”是母亲的形象特征,作者着力描写这一特征,突出了母亲的辛劳,表达出作者对母亲的心疼,对母亲的爱和怀念.(意思对即可)

1.(3分)吃苦耐劳、坚强、乐观、慈祥(意思对即可)

2.(4分)(1)母亲深夜敲盆赶鼠 (2)母亲跪在田中插秧(意思对即可)

3.(4分)(1)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水田中的秧苗之美,赞美了母亲的劳动成果.

或:“立起来”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秧苗的动态之美,而“一行行”“整齐匀称”则突出了母亲此时体力不支和劳累,表现了母亲的坚强.(意思对即可)

4.(2分)D

5.(3分)“白发”是全文叙事线索;“白发”是母亲的形象特征,作者着力描写这一特征,突出了母亲的辛劳,表达出作者对母亲的心疼,对母亲的爱和怀念.(意思对即可)

例4: 回答以下问题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题田野上的白发刘益善(1)母亲50岁后,头发日渐白了.先是两鬓,后来[语文练习题]


思路提示:

16.简要说说文中的母亲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

17.母亲的白发,让“我”“感到心痛”.文中叙述了哪两件让“我”心痛的事?

(1)

(2)

18.结合语境,对下列句子作简要赏析.

(1)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

(2)她太累了,体力不支,已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而是双膝跪在泥水里,艰难地爬行.

19.本文着力描写母亲的白发,请简要分析“白发”在文中有哪些作用.

1.(3分)吃苦耐劳、坚强、乐观、慈祥(意思对即可)

2.(4分)(1)母亲深夜敲盆赶鼠 (2)母亲跪在田中插秧(意思对即可)

3.(4分)(1)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水田中的秧苗之美,赞美了母亲的劳动成果.

或:“立起来”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秧苗的动态之美,而“一行行”“整齐匀称”则突出了母亲此时体力不支和劳累,表现了母亲的坚强.(意思对即可)

4.(2分)D

5.(3分)“白发”是全文叙事线索;“白发”是母亲的形象特征,作者着力描写这一特征,突出了母亲的辛劳,表达出作者对母亲的心疼,对母亲的爱和怀念.(意思对即可)

1.(3分)吃苦耐劳、坚强、乐观、慈祥(意思对即可)

2.(4分)(1)母亲深夜敲盆赶鼠 (2)母亲跪在田中插秧(意思对即可)

3.(4分)(1)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水田中的秧苗之美,赞美了母亲的劳动成果.

或:“立起来”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秧苗的动态之美,而“一行行”“整齐匀称”则突出了母亲此时体力不支和劳累,表现了母亲的坚强.(意思对即可)

4.(2分)D

5.(3分)“白发”是全文叙事线索;“白发”是母亲的形象特征,作者着力描写这一特征,突出了母亲的辛劳,表达出作者对母亲的心疼,对母亲的爱和怀念.(意思对即可)

例5: 【怀念母亲的主要内容和词语要准确点的...】[语文练习题]


思路提示:

怀念母亲(原文)

我一生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生我的那个母亲;一个是我的祖国母亲.

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我六岁离开我的生母,到城里去住.中间曾回故乡两次,都是奔丧,只在母亲身边呆了几天,仍然回到城里.最后一别八年,在我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

岁.我痛哭了几年,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如今到了德国,来到哥廷根这一座孤寂的小城,不知道是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

我的祖国母亲,我这是第一次离开她.离开的时间只有短短几个月,不知道是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为了保存当时真实的感情,避免用今天的情感篡改当时的感情,我现在不加叙述,不作描绘,只从初到哥廷根的日记中摘抄几段:

1935年11月16日

不久外面就黑起来了.我觉得这黄昏的时候最有意思.我不开灯,只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渐渐织上天空,织上对面的屋顶.一切都沉在朦胧的薄暗中.我的心往往在沉静到不能再沉静的氛围里,活动起来.这活动是轻微的,我简直不知道有这样的活动.我想到故乡,故乡里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却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11月18日

从好几天以前,房东太太就向我说,她的儿子今天家来,从学校回家来,她高兴得不得了.……但儿子只是不来,她的神色有点沮丧.她又说,晚上还有一趟车,说不定他会来的.我看了她的神气,想到自己的在故乡地下卧着的母亲,我真想哭!我现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

11月20日

我现在还真是想家,想故国,想故国里的朋友.我有时简直想得不能忍耐.

11月28日

我仰在沙发上,听风声在窗外过路.风里夹着雨.天色阴得如黑夜.心里思潮起伏,又想起故国了.

12月6日

近几天来,心情安定多了.以前我真觉得二年太长;同时,在这里无论衣食住行哪一方面都感到不舒服,所以这二年简直似乎无论如何也忍受不下来了.

从初到哥廷根的日记里,我暂时引用这几段.实际上,类似的地方还有不少,从这几段中也可见一斑了.总之,我不想在国外呆.一想到我的母亲和祖国母亲,就心潮腾涌,惶惶不可终日,留在国外的念头连影儿都没有.几个月以后,在1936年7月11日,我写了一篇散文,题目叫《寻梦》.开头一段是:

夜里梦到母亲,我哭着醒来.醒来再想捉住这梦的时候,梦却早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去了.

下面描绘在梦里见到母亲的情景.最后一段是:

天哪!连一个清清楚楚的梦都不给我吗?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我在国内的时候,只怀念,也只有可能怀念一个母亲.现在到国外来了,在我的怀念中就增添了一个祖国母亲.这种怀念,在初到哥廷根的时候,异常强烈.以后也没有断过.对这两位母亲的怀念,一直伴随着我度过了在德国的十年,在欧洲的十一年.

教学目标

1. 准确认读课文中生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意思,一部分词语能运用.

2.感受课文朴实的语言中所含的复杂的思母与思国之情.

3.积累语言.

A案

课件:季羡林相关资料

谈话导入

1.了解作者.谁知道一般“国宝”是指什么?(大熊猫)但是在北京大学有一位九十多岁的老人,被人称为“国宝”,他是谁呢?

课件出示季羡林生平及主要经历.

2.呈现季羡林作品《永久的悔》片段:

(1)课件出示:“当我从北京赶回济南,又从济南赶回清平奔丧的时候,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我后悔,我真不该,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

(2)学生默读,交流感受.

(3)出示课题.

季老的许多文章里都谈到了母亲,也都表达了这样的情感.(出示课题《怀念母亲》板书)读,读出“怀念”的情感.

(4)作者,怀念的仅仅是生他养他的母亲吗?让我们一起走进《怀念母亲》.

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对学生讲清自学的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感悟,文章哪些内容给你留下了较深的印象?)

2.自学反馈:读读自己印象最深的内容,说说读懂了什么.

如,题目的双重含义.

以下这些语言也可在初读时结合课文相关内容初步理

“我一生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生我的那个母亲;一个是我的祖国母亲.”

“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品读课文

(一)抓课文主线.

母亲去逝后,季老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直到许多年后,母亲还常常出现在梦中;留学德国,故国母亲的一草一木也常会浮上心头.请从文中找出描写这个意思的几句话读一读.

后来我到德国留学,住在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城,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1.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非常地思念“母亲”?(两个“频来入梦”)

2.朗读句子.质疑.(如,“频来入梦”什么意思?对于“频来入梦”的初步理解应该联系上下文,如文中的日记中的时间可以反映经常怀念母亲,文章的最后一节中的“没有断过”、“一直”“十一年”等.)

(二)品读思母之情.

1.自己的生母“频来入梦”,季老却说“不知道是为什么”,我们一起来看看为什么.

课件出示资料1:到了中秋节——农民嘴里叫“八月十五”——母亲不知从哪里弄了点月饼,给我掰了一块,我就蹲在一块石头旁边,大吃起来.在当时,对我来说,月饼可真是神奇的东西,龙肝凤髓也难以比得上的,我难得吃一次.我当时并没有注意,母亲是否也在吃.现在回想起来,她根本一口也没有吃.不但是月饼,连其他“白的”,母亲从来都没有尝过,都留给我吃了.她大概是毕生就与红色的高粱饼子为伍.到了歉年,连这个也吃不上,那就只有吃野菜了.

课件出示资料2:有一次我回家听对面的宁大婶子告诉我说:“你娘经常说:‘早知道送出去回不来,我无论如何也不会放他走的! ’”简短的一句话里面含着多少辛酸,多少悲伤啊! 母亲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眼望远方,盼望自己的儿子回来啊! 然而这个儿子却始终没有归去,一直到母亲离开这个世界.

(1)学生浏览以上资料谈体会.

(2)联系“11月18日”的日记谈理解.

指读或师范读.

说说感受,谈谈作者思母的原因.

教师相机引读:

“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后来到了德国,来到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城,不知道是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

(三)品读思国之情.

母亲给了我多少的爱,给了我多少的温暖,远在异国他乡,孤寂时时涌上心头,母亲怎不频来入梦呢?此时此刻,季老怀念的不仅仅是自己的生母,还有那——(祖国母亲)

1. 动情地读一读季老的几段日记.

2. 说说祖国母亲频来入梦的原因.

3. 读读最让你感动的一则日记,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1935年11月16日

不久外面就黑起来了.我觉得这黄昏的时候最有意思.我不开灯,只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渐渐织上天空,织上对面的屋顶.一切都沉在朦胧的薄暗中.我的心往往在沉静到不能再沉静的时候,活动起来.我想到故乡,故乡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1)谈谈体会,或是质疑.

(2) 常人觉得凄凉,可能是因为什么事?

(3)季老感到凄凉是因为什么事?再次细读下文,从字里行间寻找答案.

设计想象说话:

如,因为季老 ,所以觉得有点凄凉.

(4)既然这思念是“凄凉”的, 季为什么又说这凄凉是“甜蜜”的呢?

学生交流.

设计想象说话:

如,他想到 ,仿佛觉得 ,所以觉得这凄凉是甜蜜的.

(5)朗读其他相关内容.

从交流中,我们体会到了游子那诚挚的爱国心,请同学们深情朗读,再次走进老人的心田.读:

——11月16日……

(读中评议,评议后再读)

这种思念是多么深切啊,他在异国他乡想到故国的一切,读:

——11月20日……

时间愈久,思国的神经愈发敏锐,即便是一丝丝轻轻的惊动,也能勾起游子对故国的无限眷恋,读:

——11月28日……

(四)抒发情感

这样的思绪可以在日记中找到许多许多,这样的情怀在心中很浓很浓.母亲成了游子梦中一个重要的内容.让我们纵情读一读(课件出示《寻梦》的开头与结尾).

1.读着读着,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2. 读着读着,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你看到了生母怎样的面影?你又见到了祖国母亲怎样的面影?

3. 这是何等的魂系梦萦啊!你从这“开头”“结尾”中感受到了什么样的情感?

4. 从文中找出描写这种情感的句子读给大家好吗?

拓展升华

1.赏读季老的其它作品中怀念“母亲”的有关语句:

“在梦里向我走来的就是这面影,我只记得,这面影才出现的时候,四周灰蒙蒙的,母亲仿佛从云堆里走下来.脸上的表情有点同平常不一样,像笑,又像哭.但终于向我走来了.”

惊心动魄的世界大战,持续了6年,现在终于闭幕了.在我惊魂甫定之余,我顿时想到了祖国,想到了家庭.我离开祖国已经10年了,我内心深处感到了祖国对我这个海外游子的召唤.离开时,我头也没有敢回,登上美国的吉普.我在心里套一首旧诗想成了一首诗:

留学德国已十霜;

归心日夜忆旧邦,

无端越境入瑞士,

客树回望成故乡.

2.小结:是母亲养育了作者,作者也与母亲的命运息息相连.这样一个时刻将母亲装在心中的让人起敬的学者、作家,在自己的学术领域内,取得了崇高的地位,为祖国母亲赢得了巨大的荣誉.祖国母亲怎么能不称之为“宝”呢?

( 浙江省杭州市拱宸桥小学 张祖庆)

B案

教学准备

季羡林生平简介和他的相关作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描述心中的母亲,引入新课

母亲,多么熟悉的字眼,多么亲切的称呼,我们曾无数次呼唤着母亲,无数次沐浴着母亲的爱.让我们一起轻轻地喊一声——母亲.

你脑海中浮现怎样的形象?用一两个词语来形容.(练说: 的母亲)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母亲,都对自己的母亲有着一份独特的爱.著名学者季羡林的文章里,对母亲也有着独特的解释.

初读课文,感受文中的母亲

1.自由朗读课文,把生字新词读正确,把课文句子读通顺.

2.交流哪些字词比较难读或者难懂,引导学生朗读,结合语言环境理解.

3.选择自己认为比较难读的语句再读一读,请部分同学进行交流.

4.再读课文,说说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作者有两个母亲,对这两个母亲有着同样的敬意和爱慕.)

哪些自然段给了你这样的认识?

抓住重点语句,理解“生身母亲”

自由读文章第二自然段,感受对生母的怀念.

1.谈感受.质疑.

2.重点研读以下几句:

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1)理解“寝不安席”的意思

(2)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作者会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是不是仅仅因为母亲的逝世?

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

(1)联系上下文理“我的愿望”(随母亲于地下)“终天之恨”.

交流自己的理解.

(2)真正让作者遗憾和痛恨的是什么?(无法尽孝,心存自责、愧疚之情)

(3)补充资料,谈感受

我不忍想象母亲临终时思念爱子的情况,一想到,我就会心肝俱裂,眼泪盈眶.当我从北平赶回济南,又从济南赶回清平奔丧的时候,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即使她一字也不识,即使整天吃“红的”.

3.再读整段话.

朗读文中的佳句,回想母亲

1.摘抄词语

2.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母亲的爱.

第二课时

回顾“亲生母亲”,感受敬慕

1.听写词语:真挚 寝不安席 思潮起伏

2.用上面的词语,说说我对生身母亲的爱.

研读“祖国母亲”,感受怀念

作者是那样怀念母亲,数十年如一日.24岁那年,作者离开祖国,来到了德国一座孤寂的小城——哥廷根,然而地域的距离,并不能割断心中的怀念,相反,这怀念又增添了分量.

1.自由朗读文章,从字里行间去感受作者心中的怀念.

2.说说在作者的怀念中,又增添了什么?(对祖国母亲的怀念)

3.再读课文,思考: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生身母亲的怀念时刻伴随着对祖国母亲的怀念?.

重点研读以下句子:

……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1)说说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2)你知道“频来入梦”的原因吗?(作者旅居在外,对生身母亲、对祖国母亲的怀念与日俱增,日有所思,夜有所想,两位母亲不断出现在作者的梦中.)

(3)感情朗读.

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1)”甜蜜”和“凄凉”是不是有矛盾?你怎么理解?(因为在远离家乡的日子里,能时常回忆起在故国的生活情景,不断回想起故国的亲朋好友,感到他们无处不在,仿佛就在身边,心中自然又多了一丝安慰、一些宽心、一点甜蜜,少了一些凄凉、孤独.)

(2)感情朗读

想起自己长眠于故乡地下的母亲,真想哭!我现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

(1)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怎么样的?(关爱孩子、思念孩子)

(2)作者为什么要写房东太太的事情?

(3)感情朗读.

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①理解“怅望灰天”的意思.

②在作者脑海里,母亲的面影是怎样的?是清晰的,还是模糊的?

③在泪光里,作者模糊地看到了什么?

④感情朗读.

呼应文章首尾,适度拓展

一个是生身母亲,一个是祖国母亲,两位母亲在作者的心目中是如此伟大,地位是如此重要.因为——

齐读文章的最后一段和第1自然段.

这样的体验,我们能理解吗?我们有没有这样的感受过?请大家互相交流.

摘录文中佳句,感念深情

相关思考练习题:

题1:依稀可见的意思

点拨:依稀:模模糊糊,不很清楚的样子; 可见:能看见; 合起来就是:模模糊糊地,差不多能看见

题2:往事在经年里。依稀可见是什么意思?

点拨:这么多年过去了,藏在记忆中的往事依然清晰可见。

题3:晶莹剔透,依稀可见,从容不迫的意思。

点拨:晶莹剔透——形容器物精致、光亮透明,结构细巧,如同珍珠一样。 依稀可见——指模模糊糊的,但基本上能看见。 从容不迫——从容:不慌不忙,很镇静;不迫:不急促。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题4:依稀可见的意思

点拨:缥缈

题5:依稀可见与依晰可见的问题

点拨:正确 以前圆润的脸蛋如今荡然无存,不过可爱的酒窝依晰可见。

人文风光

因为有爱

热门曲谱

Copyright © 2014-2019 曲谱大全(www.qpzxw.com)曲谱自学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1004734号-1

版权声明:曲谱网所有曲谱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联系邮箱:qupudaquanhezuo@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