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曲谱,请上曲谱自学网!

长沙保卫战第二部

时间:2019-09-03 00:24:00编辑:刘牛来源:曲谱自学网

曲谱自学网今天精心准备的是《长沙保卫战第二部》,下面是详解!

长沙保卫战第二部演员表

  长沙保卫战第二部《兄弟们上》演员表

 

 《兄弟们上》由上海影球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出品战争剧,由李珩执导、方坤编剧联合打造,樊少皇、刘思彤、贾晓晨、袁心冉领衔主演。

  该剧讲述第四次长沙会战结束,二龙的部队被打散,他带领一帮弟兄们回到安徽老家,准备和日本人打游击。在经历一系列误会后,二龙和杨士奇被李空山介绍加入了新四军的游击队,谱写了一段抗日传奇故事。

  该剧已于2015年1月26日山西卫视上星播出。

长沙保卫战打了多久

三次会战共两年四个月。长沙会战是指发生在抗日战争1939年9月到1942年2月期间,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在以长沙为中心的第九战区进行了3次大规模的激烈攻防战,也称为“长沙保卫战”。

第一次长沙保卫战,战术上未分胜败,战略上阻止了敌人的目标,可作胜仗。第二次、第三次长沙保卫战,不仅阻止了敌人的目标,而且对敌军造成相当的打击。但随后发生的“长衡会战”,则因骄傲松懈,准备不足而失利。

长沙三次会战,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国民党正面战场抵抗日本帝国主义军队侵略,所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

长沙三次会战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华军队,粉碎了日本消灭中国军队主力、“以战迫降”的战略目标,振奋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有力地支援了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作战,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地位。

扩展资料:

三次会战结果:

1、第一次长沙会战

薛岳说:“第一次长沙会战国军伤亡约在59000人以上,第10军、第37军、第26军,3个军被击破,有2个师伤亡达50%以上。第58师,第60师,伤亡在40%以上。第102师,第52师伤亡在30%左右。”

2、第二次长沙会战

第二次长沙会战由于第9战区指导的失误,致使日军一度攻占长沙,并追击到株洲,基本达成战役目的。

中国军事当局的资料统计,第74军的第58师伤亡55%(74军一共伤5607人、亡2800人),第57师伤亡40%;第37军的第60师伤亡50%,第140师伤亡30%;第4军的第102师伤亡45%;第10军的第3师伤亡35%、第26军第44师伤亡24%;其余各师伤亡在20%以下。 

3、第三次长沙会战

此次会战,第9战区第一线兵团能依托各阵地逐次抵抗,给日军以相当的损耗和迟滞。长沙守备部队能顽强地坚守核心阵地,连续挫败日军的进攻,给日军以有力的打击。

根据第三次长沙会战《第九战区司令长官部战斗详报》,中国伤亡失踪:官佐1191人、士兵28658人,共计29849人,毙伤日军56944人,俘139人,缴获步骑枪1138枝、轻重机枪115挺、山炮11门等。

参考资料:长沙会战   百度百科

    第3次长沙保卫战曰军一个军为多少兵力

    为什么国民党十几个师打不过一个日本师?
      日本陆军师承德国第二帝国,与中国北洋陆军的建制名义上是一样的。
      德国第二帝国的陆军以师作为战略单位,每师1.8万人,其中步兵1.2万人,其他兵种约6千人。而日军不叫“师”,叫“师团”。日军的一个师团,最初完全仿制德国一个师的编制,约1.8万人。但是后来随着战事的变化,作了多次改动。抗战初期,日军一个师团的总兵力为2.4-2.8万,从其规模和编成来看,感觉挺象美国师(一个欧洲陆军师一般是1.4万人左右,一个美国师规模为其两倍,达2.8万人)。此外,做战时日军会给各师团配属特种兵及补充人员等,可使一个师团指挥的人马达4万人以上。
      而袁世凯创立的北洋陆军,为了节省军费,把其他兵种的兵额也放在步兵人数的编制之内,所以一个满师才1.2万,小于西方一个师的编制。 
      国民党军队呢?一般来说跟北洋陆军的编制相当。但是,由于历史原因,比如当官腐败吃空额啦,但根本还是国家经济能力问题,就算是中央军,一个师只有5-7千人的情况比比皆是。就算是国民党的五大王牌军之一的74军,成立之初其总人数也只有2.1万人(下辖51师和58师),每个师的人员刚刚上万。
      这样,单从人数上讲,要五个中国师才能大体相当于一个日本甲种和乙种师团的规模。如果从火力上讲,日本师团有飞机支持、和坦克配合(虽然只能算铁甲车)、火炮的数量和射程威力等也不是中国军队所能比拟的,而且日军进攻时还常使用生化武器。所以,无论进攻还是防御,中国军队都必须数倍于日本军队,才能在实力上大体相当。由于当时的中国军队是在军阀混战的“战果”上拼凑起来的,指挥组织也相当成问题。偶认为,数倍于日本军队的中国军队才可能说是勉强“相差不大”。因此,就算一二十个中国师的番号加起来,实力能不能抵得上一个日本师团,也很难说。  
      而杂牌军的兵员更少,训练更弱,装备更差。一些杂牌部队,甚至队伍中有步枪的人数还没有过半----不要跟我讲另一半人提的冲锋枪开着步战车哟,“大刀队”就是是饱含鲜血的无奈。台儿庄战役中的藤县一役,川军王铭章部全部战死,该师就只有5千余人。当时川军装备只有四川土造的步枪“单打一”和同样土造的“麻花手榴弹”,最“重”的武器可能就是也许有的几挺机枪了。单从军事实力上讲,个人认为恐怕是比不上1000名日本兵的。  
      如前所述,日军在战斗中还常使用生化武器,这对于没有防护能力的中国军队来说,更是“不可战”之战。在关于武汉战场的史料中,就提到这样一个战例:“一队日本军攻击一个中国军队防守的高地,久攻不克,日军遂施放毒气,一阵毒雾过后,阵地上一个营的中国守军只剩下两个幸存者。”而在1944年10月28日-11月10日的桂林保卫战中,桂军守城的1.9万人中战死者达1.2万人(其中一半死于日军毒气),另外7千人因为中毒昏迷不醒而被日军俘虏。对于整天大讲“以人为本”的理性精英而言,这样的抵抗是没有意义的。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在这样实力根本不对等的战争中,中国军人是如何在绝望中争取希望的,这样的惨烈和悲壮使我们今天可以在安理会纵论天下大事,使我们可以今天继续用汉语大谈各种新思维而不必担心受“皇军”的惩罚。  
      再来看看抗美援朝。志愿军一个师实际员额大约7-9千人,因此单从人数上讲,也是约三个师以上才和一个美国师相当。中国军队是一个军下辖三个师,由于火力差得实在太远----恐怕还达不到一战时一个欧洲师的水平,所以也要数倍于敌才可能与敌基本相当,自然也就出现了几个军攻击一个美国师而不克的情况。
      还可以看看前苏联卫国战争初期。由于德军突然袭击,苏军的战争准备很仓促,个人认为也有此前“肃反”的功劳,许多部队都没满员都被投入战场。不知道苏军一个师是多少人的编制,不过实际出击时一个师5-7千人的情况并不少见。另外,由于许多部队在溃败中或强行军中编制被打乱打残,一个师实战时甚至有总人员不足一个团的情况。正因为如此,两三个步兵军在德军装甲集群的一次突击中就被击溃的情况一点也不意外的。崔可夫在他的回忆录中就提到:在斯大林格勒最白热化的时候,一支赶来增援的部队居然武器都没有带够,不得不临时在伏尔加河两岸搜集武器补给。  
      由上可知,抗战时,一二十个中国师拦不住一个日本师团并不是什么丢人的事。当时的中国军人之敢于牺牲、之英勇顽强,不输任何欧洲列强!  
      看看中国远征军的经历可知,武器不一定能决定战争胜负,但仅凭一腔热血就要想获得战争胜利,是万万不能的!
      
      附录:二战期间日军编制
      一、师团(与我军集团军的编制类似)
      日军的基本单位是师团,此外日军还向更高级别的(集团)军、方面军、总军等建制,但没有统一的编制。而日军的师团实际上也有多种编制。
      在抗战爆发时,日军有17个常设师团是日军的常备军,番号依次为近卫、1至20(内欠13、15、17、18师团)。编制为四单位制,即师团下辖二个旅团,旅团下辖二个步兵联队,这样每个师团就有四个步兵联队。此外,师团还辖有一个炮兵联队、一个辎重联队、一个工兵联队、一个骑兵联队以及其他部队。每个驮马制师团人数为2.85万人,挽马制为2.5万人。
      抗战爆发后,日军又重新组建了13、18两个新编常设师团,又组建了一批特设师团。所谓的特设师团
    是指由常设师团的预备役人员所组成的部队,其番号为常设师团、联队的番号前加一百。其编制大体与常
    设师团相同,只是骑兵联队变为了骑兵大队。特设的驮马制师团人数为2.82万人,挽马制为2.44万人。
      做战时,日军常给各师团配属特种兵及补充人员等,可使一个师团指挥的人马达四万人以上。
      至1937年底,日本陆军已由七七事变前的17个师团扩充为24个师团(不包括台湾军和非步兵师团部队),部署情况如下:国内仅2个,朝鲜1个,中国东北5个,关内总共16个。
      此后,由于作战消耗,同时日军感到四联队制师团行动不便,又搞出了三单位制师团与独立混成
    旅团两种编制。三单位制师团的编制为师下辖一个步兵团,步兵团下辖三个步兵联队,联队下辖三个步兵
    大队与一个步兵炮中队(四门步兵炮)。师力所辖的骑兵联队改为搜索联队,其他如辎重、工兵等后勤部队也大为减少,编制人数为1.28万人。独立混成旅团则下辖五个步兵大队与一个炮兵队、通讯队、工兵队、辎重队等,总人数约5千人。这两种部队都是主要做为守备用途的,同时具有小规模的野战能力。
      武汉会战结束后,由于战场的扩大与战争消耗,日军越来越多将三单位制师团与独立混成旅团投入
    了第一线。因此,日军对一线部队进行了编制上的调整,使三单位制师团的总人数达1.5-1.7万人,独立混成旅团达6-7人。另外,又开始将四单位制师团改为三单位制。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又编组了两旅团制师团,下辖两个步兵旅团,无炮兵,仅直辖工兵队、辎重队与通讯队,总人数为1.1980万人。
      到了1944年,日军又将师团分为甲乙丙三种(此时己无四单位制师团了)。甲种师团有两类:一类为
    原有的常设师团,总人数为2.1万人,拥有三十六门75mm山炮或野炮;另一类为原有的特设师团与三单位制
    师团,总人数为1.8万人。乙种师团也是三单位制师团,只是没有炮兵联队与骑兵(搜索)联队,总人数
    为1.4万人。丙种师团即两旅团制师团。同时,日军又出现了独立警备队与独立步兵旅团两种编制:独立
    步兵旅团的编制与两旅团制师团所辖的步兵旅团相同,人数为5100人;独立警备队下辖六个步兵大队、大
    队下辖三个步兵中队与一个机枪中队(四挺重机枪),全部为步兵,总人数为4900人。
      1945年,日军对兵力编制做了最后一次调整,大致有以下几点:1、给丙种师团的步兵大队增编一个
    步兵炮中队。2、将独立混成旅团的步兵大队改为辖有四个步兵中队、一个机枪中队与一个步兵炮中队,
    人数达1500人的大编制。旅团炮兵则辖有六门野炮与十二门山炮,同时其工兵、辎重部队也予以扩编,使
    其总人数达8000人以上。3、编组了丁种师团,其编制大体与丙种师团同,但无特种兵,其步兵大队的机
    枪中队只有四挺重机枪,步兵小队仅有一挺轻机枪与一个掷弹筒。
      由于1944年和1945年日军大肆扩充番号,其师团番号中最大的号到了365号,不过161后就开始大量跳号。除了步兵师团,日军还有4个战车师团、4个高射师团和13个航空师团。步兵师团除了挽马、驮马、机械化师团外,1942年以后还编了一些警备师团,1944年以后又编了几个岛屿防御、沿岸配备师团以及所谓的挽驮混成师团,1945年的时候还编了一批叫做起动打击师团。另外,日军每个师团还有自己的代号,如近卫师团宫,近卫第2师团隅,近卫第3师团范,第1师团玉,第2师团勇,第3师团幸.......
      二、旅团(和我军师的编制类似)
      实际上,在前面对日军师团的介绍中已同时对旅团进行了论述:抗战前期日军的一个师团下辖2个旅团,每个旅团下辖二个步兵联队,总人数为约8千人。此外,日军还有独立混成旅团和独立步兵旅团,虽属师级编制但初期人数仅5千人,直至1945年才扩至8千人以上。而日军的三单位制师团则没有旅团这一建制。
      三、联队(和我军旅的编制类似)
      
    日军联队的标准编制共3800人,包括:
    一个54人的指挥部;一个121人的运输队(大车和骡马);一全81人的弹药排;
    三个步兵大队(前期为四个);
    一个122人的炮兵中队:包括一个25人的中队部,1个观察班,一个31人的弹药小队,三个31人的炮小队(各有2个15人的炮班,装备1门70mm九二步兵炮)。极少数联队有一个364人的炮兵大队,编两个170人的中队,各4门炮。
    联队属反坦克中队,共122人,含:20人的中队部,21人的弹药小队,3个33人的炮小队(各有两门37mm反坦克炮)。
    通信中队:含一个电话小队(4到6个电话班,每班3部电话,一个交换机),一个无线电小队(5到8台电台),在战斗中电话和电台配属到各大队和各直属队。
    每个联队有2名医生和2名卫生员,大队有3名医生和4个卫生员,中队有4个卫生员。
    四、大队(和我军团的编制类似 )
    一个标准的1100人编制的大队包括:
    30人的大队部,一个110人的运输中队(大车和骡马),有的大队将所属的运输中队合并到联队里。
    四个步兵中队(一些只有3个);
    一个174人的机枪中队(14人的连部和3个机枪排,1个弹药排),每排4挺重机枪,总数12挺(有的连只有8 挺);
    一个55人的炮排(1个10人的排部,1个15人的弹药班,两个15人的炮班各装备1门70mm九二式步兵炮),极少的部队配备一个122人的炮连(包括一个27人的弹药排,两个31人的炮排各装备2门步兵炮)。在这些少量的炮连中,极幸运的一些可以分到20MM反坦克枪的部队,可以编成4个24人的装备2挺反坦克枪的排,这种情况下,弹药排要扩充为39人。
    五、中队(和我军连的编制类似,但人数更多,相当于加强连)
    日军的一个标准的180人步兵中队包括:一个19人的中队部(中队长、执行官、3个军士、4个卫生员、勤务兵、司号员、8个通信员),3个小队。
    六、 小队(和我军排的编制类似,但人数更多,相当于加强排)
    日军一个小队54人,包含3个班(分队),和1个装备三个掷弹筒的掷弹筒班。
    七、班(分队,和我军班编制类似 )
    日军每班13人,包括班长、4名机枪射手和8名步枪兵。机枪组有1~2挺轻机枪,编制四人(指挥官、射手、两名携弹药的副射手),这四人是配备自卫手枪的,在战斗中有时也携带步枪(机枪射手除外);其余八名步枪兵分为两个组,每人一支单发步枪。特别加强的部队中,加强班会多配置一个两人携带的50毫米掷弹筒。
    日军军衔:
    陆军大臣、陆军参谋长、总军(1945年编成,相当于方面军群):大将
    (说明:日本的最高军衔实际上是大将,日本天皇拥有“大元帅”头衔,此外陆军中有18人、海军中有13人获“元帅”头衔,虽然其制服与大将制服有差别,但都只是加在军衔前面的一种称谓或荣誉,与西方国家的爵位类似,其军衔仍是大将)。
    方面军司令官:大将
    总军参谋长:大将或中将
    方面军参谋长:中将
    军(集团军)司令官:中将
    师团长:中将,少量为少将
    军参谋长:少将
    旅团长、师团参谋长:少将或大佐
    旅团参谋长、联队长:大佐或中佐
    副联队长:中佐或少佐
    大队长:少佐或大尉
    中队长:大尉或中尉
    小队长:中尉或少尉
    司务长:准尉或曹长
    小队副:曹长或军曹
    分队(班)长:军曹或伍长
    组长:伍长或上等兵

    电视剧长沙保卫战第一部和第二部是一个导演拍的吗...

    第一部的导演是董亚春,第二部的导演是陈家霖和李珩,第一部好看,第二部有些戏说感觉了。

    长沙保卫战是抗战的最大转折吗?

    不是

    最大的转折应该是武汉会战,武汉会战之后,双方转入相持阶段
    日军无力发起全面进攻,只能在局部进行攻击

    长沙保卫战就是局部会战中的一次,第三次长沙会战的确鼓舞了盟国的士气,但真正的战果并不大,远没到转折的地位

    次一个转折实际上就是美国对日宣战,大家都知道日本输定了

    长沙保卫战上东条英机为什么军衔两颗星?

    长沙保卫战从1939年一直到1945年,而39年东条英机只是陆军次官(陆军大臣为陆军中将板垣征四郎),军衔当然是中将。1940年7月任陆军大臣时还是以中将军衔接任,因为当时陆军大将实在太少,很多已经上了年岁进元帅府了,所以很多要职均是以中将担任。东条英机是1941年11月担任内阁总理大臣时才被日本天皇晋升为陆军大将的,所以当时他只有两颗星是合理的。

    长沙会战谁赢了

    中国军队赢了。

    长沙会战是指发生在抗日战争1939年9月到1942年2月期间,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在以长沙为中心的第九战区进行了3次大规模的激烈攻防战,也称为“长沙保卫战”。 

    长沙会战,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国民党正面战场抵抗日本帝国主义军队侵略,所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是抗战爆发以来,中国军队第一次以武力迫使日军回到原战略态势的战役。

    扩展资料

    长沙会战,前后有三次之多,可见在第二期抗战中,长沙战略地位的重要性,实在超乎各地区之上,否则敌人不会至再至三地吃败仗,而仍然必欲得之而甘心也。

    敌人攻占长沙的目的,主要的是为打通粤汉路,前文已经述及。粤汉路打通,则北接平汉、平绥、北宁、中长各线;南接广九、湘黔各线,纵贯中国南北之大动脉即均入敌人的掌握。这一企图在战略上的价值极钜,故不惮再接再厉以为之,自是当然之理。

    其次,湖南为中国一大米仓,年产稻谷一万二千余万石,自古有“两湖熟,天下足”之谚。第二期抗战以来,敌人固然要“以战养战”,我们更应努力于自力更生,以相对抗。

    委员长在南岳会议时揭示抗战要旨,注重生产,注重节约,用意所在,就是告诉我们经济生活的重要性。

    所以长沙会战是敌人夺取我们米仓之战,也是我军保卫我们米仓之战。敌胜,即无异“以战养战”战略之成功;我胜,即无异敌人“以战养战”狡计之失败。一出一入之间,关系实在太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长沙会战

    大秦帝国2之纵横

    爱情悠悠药草香全集

    热门曲谱

    Copyright © 2014-2019 曲谱大全(www.qpzxw.com)曲谱自学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1004734号-1

    版权声明:曲谱网所有曲谱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联系邮箱:qupudaquanhezuo@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