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曲谱,请上曲谱自学网!

当你简谱-歌谱-歌词

时间:2021-01-21 16:25:53编辑:刘牛来源:曲谱自学网
当你-王心凌
 
填词:张思尔bai,谱曲:林俊杰 
 
如果有一天,我回到从前
 
回到最原始的我,你是否会觉得我不错
 
如果有一天,我离你遥远
 
不能再和你相约,你是否会发觉我已经说再见
 
当你的眼睛眯着笑,当你喝可乐当你吵
 
我想对你好,你从来不知道
 
想你想你,也能成为嗜好
 
当你说今天的烦恼,当你说夜深你睡不着
 
我想对你说,却害怕都说错
 
好喜欢你,知不知道
 
如果有一天,梦想都实现
 
回忆都成了永远,你是否还会记得今天
 
如果有一天,我们都发觉
 
原来什么都可以,我们是否还会停留在这里
 
当你的眼睛眯着笑,当你喝可乐当你吵
 
我想对你好,你从来不知道
 
想你想你,也能成为嗜好
 
当你说今天的烦恼,当你说夜深你睡不着
 
我想对你说,却害怕都说错
 
好喜欢你,知不知道
 
也许空虚让我想得太多,也许该回到被窝
 
梦里会相遇,就毫不犹豫
 
大声的说,我要说当你的眼睛眯着笑
 
当你喝可乐当你吵,我想对你好
 
你从来不知道,想你想你
 
也能成为嗜好,啦~啦~
 
我想对你说,却害怕都说错
 
好喜欢你,知不知道,啦~啦~

给女儿读睡前故事,因为觉得无聊,所以“我”故意读错了一个段落,改编了一下这个故事。女儿因此有点生气:
 
“故事里不是这么说的!”
 
“既然你知道故事怎么写的,干吗非得我念给你听?”我反驳道。
 
“我想听你念嘛!”
 
这段对话便成了《降临》这部影片的主旨。每一部好的科幻电影都基于一个合理而又超验的前提:如《黑客帝国》,它的前提就是如果人类被机器支配,那么这个世界会变成怎样?如《银翼杀手》,它的前提就是如果机器人产生了自我意识,那么这个机器人会干什么?
 
到了《降临》,这个前提就是:如果人能看到以后将要发生的事情,那么他会选择怎样去面对这个世界?他为什么还要活着?对应于刚才的那段对话,那就是,既然你已经知道故事是怎么写的,干嘛还要再把这个故事念一遍?
 
其实这么说也不太准确。因为根据《降临》的理论,人并不是“看到”了以后将要发生的事情,而是在时间轴上的所有事情,人都已经有一个全知的视角了。与其说是“看到”未来,不如说是在“回忆”未来。时间轴上发生过的或者即将发生的事情就像写在一张白纸上一样一目了然,并没有先后顺序,也不能按照人类的线性思维去理解。在这个假设里面,你的一生,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就像你刚看过的一部电影一篇小说一样历历在目,所以原著小说才叫《你一生的故事》。
 
在这个假设里,时间轴就像在x,y,z三条表示空间的轴的基础上再发展出来的一条轴线一样,成为一个新的世界的坐标体系。在《星际穿越》里,人类通过穿越虫洞达到那个世界,而在《降临》里,人类通过掌握一门新的语言去触碰那个世界。但在穿越虫洞、掌握语言这两件事没有发生之前,你是无法理解那个超越我们所存在的这个维度的世界的。于是,《降临》这个故事就开始了。
 
第一部分,就是外星人降临,它们带来了新的语言,也就是影片中所说的“礼物”。这有点像《2001太空漫游》里的那座在全宇宙漂流的黑石碑,一个接近“造物主”的存在,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都离不开它的推动。在它应该降临的时候,它就如约而至了。
 
第二部分,就是影片中提到的萨丕尔-沃尔夫假说:人类的思维模式会受到所用语言的影响。在《降临》里,这个假说被极端化了,那就是语言直接决定了人类的思维模式,习得这种语言,思维模式便会进行完全的颠覆。
 
人类以前的思维模式是线性的,也就是用“前因后果”去理解这个世界。因为无法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时间,因此人类把时间看成是有先后顺序的,这是一种因果论。而外星人的语言带来的则是一种非线性的思维模式,因果是没有先后顺序的,它们“同时发生”,我们所要做的只是去“完成”这个因果,该做什么的时候就去做什么,这是一种目的论。人类通过习得这种外星语言便能从因果论的世界跨越到目的论的世界里,因此得到一种所谓“预知未来”的能力。这实际上就是一种理解时间的能力。
 
第三部分,就是女主角获得这种能力之后的事情了,这也是原著小说最精彩的部分。她开始困惑,陷入我们所有人对这个假设的第一反应:我怎么可能对将要发生的事情无法自主做出选择呢?打个比方,我明知道我女儿二十五岁的时候会死,那我选择不让她出生不就行了呗?我明知道我丈夫以后会离开我,那我选择不跟他在一起不就行了呗?这不是一个悖论吗?
 
影片的最后,女主角也向男主角问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已经知道了未来会发生的事情,你会去改变它吗?”当时他回答道:“可能有些让人遗憾的事情发生时...我还是会反抗一下。”相信这也是所有普通人对这个问题的答案。
 
但事实是,在这个假设的前提下,这种改变是不可能发生的。因为你能回想起来的未来的景象已经有一个前提了:那就是你已经有“预知未来”的能力了。在这个前提下,你仍然能回想起来的未来就一定是会发生的未来,这是目的论下的阐释。你会觉得“我因为看见了那样的未来所以我可以基于它做出改变”,其实只是还没跳脱出因果论的世界观。这两者是没有矛盾的。
 
想象一下,你在街上看到了一个女孩子,于是你想起了跟她在一起之后的日子——你们开始约会,双方见家长,结婚生子,然后她比你早死,这些你都看见了,然后这时你会犹豫要不要上前去搭讪吗?不会,因为你如果不上前搭讪的话,你根本就不会想起这些东西。你的一生不是去选择做不做一件又一件事情,而是你应该在什么时候去完成一件又一件事情。不过这就涉及到一个让人恐惧的问题:我们还有所谓的“自由意志”吗?
 
人类曾经经历过两个在精神上感到极度绝望的时刻:一是认识到自己是必死的,没有“永恒”;二是认识到上帝也不存在,没有“来生”。而如今的许多科幻片对于“时间”这个概念的合理假设,则很有可能会发展出第三种绝望:人类认识到自己作出的每一个选择都是被安排设计好的,根本没有所谓的“自由意志”。这三层关系层层递进,指向一个终极的问题:活着到底有什么意义呢?
 
人类经历第一种绝望时,开始由外向内追寻精神的世界,以求摆脱肉体和物质的限制,就像古希腊的哲学和各种宗教流派的教义;人类经历第二种绝望时,意识到了“存在先于本质”,正如尼采所说的,在浩瀚宇宙中出现的生命,就像大海上偶尔泛起的浪花一样,它本身没有意义,只是一种现象。基于这两种绝望诞生的人类的哲学,在第三种绝望到来之前都一直缓慢地发展着。但当这第三种绝望随着科技的进步即将到来之时,我们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哲学呢?
 
在《降临》的假设里,活着将成为一个经历回忆的过程。自我们诞生伊始,我们就已经拥有了一生的回忆,我们只是呆在时间的长河里,等待未来一点一点的发生。我们的人生就像是一个漫长的故事,虽然不是自己写的,但却是自己唯一所能拥有的。
 
那么,我们回到文章最初的问题:既然你已经知道故事是怎么写的,干嘛还要再把这个故事念一遍?
 
在我看来,还是“回忆”的问题。回忆是个好东西,它有容量的上限,它会模糊、会变质,有时候还很难想起,所以它并不“完整”。存在于这个假设里的不幸是,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事情的结局,但幸运的是,我们预知未来的方式是通过“回忆”。其实吧,就算你已经知道了你一生的故事,你也不可能时时刻刻都能回忆起来。就像影片中所展现的那样,女主角所能回忆起来的未来都跟“当下”发生着的事情是有联系的,因果是一个闭环。在这种假设里,唯有经历一遍人生,回忆才能圆满。而这个经历的过程,就像是再把这个故事念一遍。
 
所以影片的最后出现了那个场景。女主角之前所有关于未来的回忆中,男主角都是缺席的,所以当他们第一次相拥的时候,女主角对他说:“我都快要忘记拥抱你的感觉了。”你能无限次地回忆起跟一个人拥抱的场景,但你还是会想要在“当下”再抱抱他。这两者是不冲突的。
 
通过这种理解方式,大概能明白为什么还要把这个故事念一遍了吧。因为很多事情,光靠“回忆”还是远远不够的。你一生的故事的重点从来都不是结局,而是经历,既然我们依然存在于时间之中,那么“当下”的经历应该也同样重要。当你的一生变成了一个故事,它实际上依然是不完整的,而活着的意义,就是去经历。只有当经历和回忆对上号的那一刻,人生才开始变得完整。

菊次郎的夏天简谱-歌谱-歌词

童年简谱-歌谱-歌词

热门曲谱

Copyright © 2014-2019 曲谱大全(www.qpzxw.com)曲谱自学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1004734号-1

版权声明:曲谱网所有曲谱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联系邮箱:qupudaquanhezuo@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