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曲谱,请上曲谱自学网!

三径菊香简谱-歌谱-歌词

时间:2021-01-16 20:47:21编辑:刘牛来源:曲谱自学网
《三径菊香》文本歌词
南山新雨后,三径菊花香。

宾客来相贺,人人有绮章。

屈原餐有味,一箸一芬芳。

苏轼情无尽,枝头长傲霜。

板桥风骨在,归去茂东墙。

杜甫居深院,半池皆染黄。

悠然且捧盏,隔世亦同觞。

书尽洛阳纸,吟成绝世章。

南山菊如海,点点漫重冈。

且逐秋香去,绵绵秋意长。

从仙游至榜头一直走来,两旁的红木家具展厅各具特色,尽显古风,康庄大道,一路宽阔。这里,果然是富庶之乡,是“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的“都中之都”。在下明村路口拐进紫洋村道,就进入了安详平和的乡村田园风光。四季的稻田,该绿时翠绿,该黄时丰收。菜畦边,豌豆架丝瓜架,陈列井然,端的是岁月静好。每个乡村,都有它的气质,它的精神支柱。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信仰也养一方人。
 
  沿着村道走不多远,到了下柳乾,一座气派非凡的建筑物便映入眼帘。它背依巍峨矗立的塔山,面向富饶美丽的东乡平原,这便是普光书院了。书院坐北朝南,正堂三进三座,呈凹字形,雄伟庄严。书院随处可见浮雕,雕工精细;花木茏葱,欣欣向荣。如今,书院占地面积3600多平方米,建筑2400多平方米,计9厅60间。
 
  普光书院的前身为明代林龙江先生倡建救济贫困的义仓之一“莆仓”,创建于明嘉靖二十年(1541)。初建三一教祠时,定名为普光祠,由三一教门徒冯一、冯二建于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在莆仙两地的三一教信众眼中,普光书院自有其独特地位,它比林龙江先生家乡所在地的东山祖祠建得更早,是仙游县最早兴建的一座三一教祠,也是影响较为深远的一座三一教祠。据统计,由此分灵的祠就达300多座,现有联系的三一教祠有126座。今日莆阳大地,凡以“普”字开头命名的三一教书院,源头都在普光书院。
 
  据载,林龙江先生青年时代就曾到景色绝佳的莆仓读书。三十多岁后,他舍弃功名之念,创立三一教,首先到莆仓讲道传教,传授心法,治病救人,受到百姓的爱戴,这里成为三一教传道的一个根据地。当时的普光书院,前院是先生讲学授道之所,后院是安放各种赈灾物资的仓库。
 
  林龙江先生出生于书香门第,其祖父林富与王阳明过往甚密,曾任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使,相当于今日的国防部副部长。先生家境殷实,世代行善,其父临终遗言便是退还穷苦农民千金债券。先生十三岁时,每出必袖金以济分期,其母欲责,则答曰:“捐有余,补不足,天之道也。”时值王朝阶级与民族矛盾尖锐时期,劳苦百姓众多。万历年间,莆仙两次遭遇饥荒,先生在莆仓、龙坡等义仓,开库济赈,共捐银2万多两、稻谷100多石。明朝时,倭寇来袭,围城屠戮,疫病倭患交逼,尸横遍野。先生鬻田献银,毁家纾难,赈民救灾,收埋尸骨共计三万余身。他的义举,既避免了瘟疫横行,又使逝者入土为安,老百姓十分感激,极为敬仰。先生行善施德,巨富家产为之一空,远近颂德,万历甲申年起,就有人建祠奉祀。
 
  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七月,林龙江将莆仓改建为专门传教讲学的“三一教祠”,这是林龙江先生在世时仙游县唯一的一座三一教祠。落成之日,时年七十九岁的林龙江先生带领高徒卢文辉莅临开光庆典。当日正逢重阳节日子夜,门徒请教林龙江先生如何为祠命名,林龙江先生未曾明言,而是以一副隐语对联示意,联曰:“大明三教参三极,重阳一晃去一天。”门徒心领神会,即取名“普光祠”,群众不解其意。门徒答释道——林先生这副对联,亦庄亦谐,博大精深。上联中“大明”既指明朝,又含“普照”之意。“大明”二字是以“日、月”之“大”,颂扬儒道释,言其教义能普照天人三极。下联中“重阳”暗指二日并立,进一步指明“普”字,“一晃去一天”即排除“一日”,“晃”字去“日”即为“光”字,整个下联又言光阴似箭,含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之意。众人闻听皆称道。

我是雪花你是梅简谱-歌谱-歌词

爱一个人好难简谱-歌谱-歌词

热门曲谱

Copyright © 2014-2019 曲谱大全(www.qpzxw.com)曲谱自学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1004734号-1

版权声明:曲谱网所有曲谱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联系邮箱:qupudaquanhezuo@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