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曲谱,请上曲谱自学网!

唐朝曲谱_古代曲谱记法

时间:2020-11-23 06:52:00编辑:刘牛来源:曲谱自学网

中国古代记谱法是怎样的?

中国古代记谱法是怎样的?

1、文字谱
文字谱是用文字记述古琴弹奏指法、弦序和音位的一种记谱,是古琴曲目弹奏的参考。文字谱就是中国古代用文字的方式记录的乐谱。
现存最早的文字谱可追溯到公元7世纪,是唐代的《碣石调·幽兰》,它由六朝梁代丘明传谱,原谱则是唐人手抄的卷子。现收藏于日本东京博物馆。
2、减字谱
减字谱又称指法谱,古代汉族古琴常用的一种以记写指位与左右手演奏技法为特征的记谱法。因为它是将古琴文字谱的指法、术语减取其较具特点的部分组合而成,故名“减字谱”。
由唐末琴家曹柔创立的古琴文字谱,是由文字谱减化而来。这种记谱法使用减字拼成某种符号记录左手按弦指法和右手弹奏指法,它是一种只记录演奏法和音高,不记录音名、节奏的记谱法。
减字谱是对文字谱记谱法的一次重大改革,是一种沿用千年而未被取代的古老记谱法。尽管如此,其在传播中还是大量遗失。
3、工尺谱
工尺谱是中国汉族传统记谱法之一。因用工、尺等字记写唱名而得名,源自中国唐朝时期,后传至日本、越南、朝鲜半岛、琉球等使用汉字的地区,属于文字谱的一种。
在古代流传甚广,但是今天只有传统戏曲的伶人和学习者还会使用工尺谱来演唱或记谱。现代中乐团一般已改用简谱或五线谱。 工尺谱在传统写法上由右而左直行,如同文字,但是现在亦可作横排书写。
4、律吕字谱
律吕字谱是以十二律的律吕名称记录音乐曲调中各音音高的一种记谱法。在弦索谱中元代熊朋的《拟瑟谱》亦曾用此谱式来记录瑟的弦音音高。
较早的是南宋进士赵彦肃的传谱。后世的雅乐歌曲多用律吕字谱记写。
5、锣鼓经
锣鼓经是中国传统器乐及戏曲里面常用的打击乐记谱方法,也称为“锣经”,主要是用鼓、板、大锣、小锣、铙钹、堂鼓等打击乐的声音组合成各种不同的节奏,以烘托舞台上肃穆、悠闲、抒情、紧张、激烈、惊惶的不同的情绪及气氛。
锣鼓经实际上是以口头背诵的锣鼓谱。将各种打击乐器以不同的方式加以组合,并通过各种不同的节奏形态演奏出来,就形成一套套的锣鼓点。将各种锣鼓点按其实际音响与节奏口头背诵,则称为锣鼓经。简称锣经。
锣鼓经在戏曲的训练与排演中有重要作用,是戏曲艺人必须熟悉掌握的手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记谱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字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工尺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律吕字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减字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锣鼓经

古代曲谱记法

在我国古代(公元前一千多年)就曾用律吕字谱和宫商字谱来记录宫廷里祭宴的音乐(雅乐)。前者借用了我国十二律(即一个八度之内分为十二个半音)的名称(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南吕、夷则、无射、应钟)来记谱。后者借有古代五声音阶的音名(宫、商、角、徵、羽)来记谱,西周时期已较为流行。在我国汉代成书的《礼记??投壶》篇保留了古代演奏的鼓谱。以“口”、“○”及“半”三种谱字记述作投壶游戏时两种鼓的演奏谱。这当是最早的谱式记载。《汉书?艺文志》中有“声曲折”与歌和歌诗相配合的记载。据推断,这些“声曲折”当是歌或歌诗演唱时的曲谱。 我国民间曾常用多种字谱记录音乐。如减字谱、宴乐半字谱、锣鼓经和二四谱等。南北朝时南朝梁代丘明(公元493—590)所传琴曲《碣石调幽兰》中用文字记述了弹琴手法,说明文字谱仍为隋唐间琴人通用的谱式。由文字谱发展为减字谱,是古琴记谱法一个极为重要的革新。这一变革是由唐代曹柔完成的。具体方式是用减笔笔划拼成某种符号作为左右两手在古琴音位上弹奏手法的标记,是一种只记弹奏音位与方法而不记音名的记谱法。如“”,上面的“大九”指大指和九徽(琴的外侧有十三个圆点叫做徽,标志泛音音位的位置),“勹”指中指弹奏技法“勾”的简化,“六”指第六根弦。此“字”总意是左手大指按九徽,右手中指勾六弦。因为标明指法,也叫“指法谱”,到南宋时逐渐定型并沿用至今。它的出现使得大批隋唐以前的琴谱得以整理而传于后世。宴乐半字谱即我国民间传统记谱法之一的工尺谱。
希望

中国古代的记谱方式

中国传统的记谱法基本有十三种,分别是:工尺谱、琴谱、燕乐半字谱、弦索谱、管色谱、俗字谱、律吕字谱、方格谱、雅乐谱、曲线谱、央移谱、查巴谱、锣鼓经
在当今,中国汉字记谱主要是用宫、商、角、清角(和)、徵、羽、变宫(变)分别来表示do、re、mi、fa、sol、la、si,而在工尺谱中,则表示为上、尺、工、合、六、五、一。而在汉字下方画斜线和在汉字旁家部首(例如加“亻”等)来表现音高
琴谱是用文字将古琴曲的定弦法、弹奏手法和分句法等记录下来
燕乐半字谱所用的符号大多形似半个汉字,多用于记录燕乐!故得名
弦索谱是一种指位谱,原理与今吉他指位谱相似。至今已失传
管色谱是一种音位谱,最初可能是管乐器指法符号的演变
律吕字谱使用十二律吕名记录曲调中各声音高的一种记谱法。我国曾用此记录雅乐。目前仍广泛用与日本和韩国
方格谱是太簇律由低到高列出十二律,在音图最右边一行注律吕字样,每格代表一个半音,自左而右每格代表一个相对等长时值单位
雅乐谱是明代记载祭祀孔子所用的音乐的曲谱形式
曲线谱是用曲折的线条来记写曲调进行的乐谱
央移谱是藏传佛教使用的曲谱,是在七条平行线上划出各种曲线组成的一种曲谱
查巴谱是一种在方格中划曲线的曲谱
锣鼓经是一种打击乐的曲谱。又叫“锣经”、“锣鼓谱”和“法器谱”等

中国古代用什么方法记谱?

中国传统的记谱法基本有十三种,分别是:工尺谱、琴谱、燕乐半字谱、弦索谱、管色谱、俗字谱、律吕字谱、方格谱、雅乐谱、曲线谱、央移谱、查巴谱、锣鼓经
在当今,中国汉字记谱主要是用宫、商、角、清角(和)、徵、羽、变宫(变)分别来表示do、re、mi、fa、sol、la、si,而在工尺谱中,则表示为上、尺、工、合、六、五、一。而在汉字下方画斜线和在汉字旁家部首(例如加“亻”等)来表现音高。
琴谱是用文字将古琴曲的定弦法、弹奏手法和分句法等记录下来。
燕乐半字谱所用的符号大多形似半个汉字,多用于记录燕乐!故得名!
弦索谱是一种指位谱,原理与今吉他指位谱相似。至今已失传!
管色谱是一种音位谱,最初可能是管乐器指法符号的演变。
俗字谱即工尺谱的前身。
律吕字谱使用十二律吕名记录曲调中各声音高的一种记谱法。我国曾用此记录雅乐。目前仍广泛用与日本和韩国。
方格谱是太簇律由低到高列出十二律,在音图最右边一行注律吕字样,每格代表一个半音,自左而右每格代表一个相对等长时值单位。
雅乐谱是明代记载祭祀孔子所用的音乐的曲谱形式。
曲线谱是用曲折的线条来记写曲调进行的乐谱。
央移谱是藏传佛教使用的曲谱,是在七条平行线上划出各种曲线组成的一种曲谱。
查巴谱是一种在方格中划曲线的曲谱。
锣鼓经是一种打击乐的曲谱。又叫“锣经”、“锣鼓谱”和“法器谱”等。

古代人用什么记谱子

  奇特的中国古代记谱法
  关于记谱法,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周代(公元前十一世纪到七世纪),我国就有了文字谱(包括律吕字谱和宫商字谱,)距今有几千年的历史。隋、唐时期,又有了管色谱、琵琶谱和古琴的减字谱等多种记谱方法。到了宋代,就有了更加先进的工尺谱。在我国还曾出现过“声曲折”的记谱方法,即用一根长长的曲线,表示音的高低走向。以后,有人在西藏还曾见过这种方式记下的乐谱,一般人看来如同天书,艺人却可以根据它唱出规定的曲调。当然,这些记谱方法与如今的五线谱记谱方法相比是不够科学,也比较麻烦。原因是它们都不能准确无误地将乐曲记下,只能记一个大概或者仿佛,而后人更无法将所记的曲子全部、准确地重现出来。这当然也是科学、文化发展的规律,假设古人的记谱方法比现在还好,那岂不是十分荒谬的事吗?
  除了上述种种记谱方法之外,还有一种新奇的记谱方法,大家想知道,就请看下面的故事。
  唐玄宗时,左金吾(皇家卫队)将军韦青虽是一介武夫,却妙解音律,在当时也是出名的歌手。到代宗临朝时,他家中蓄有一名家伎,名叫红红,不但容貌美丽,而且歌喉响亮、聪颖绝伦。
  教坊有名歌手王善才,根据古曲《长命西河女》变化音调、加减节奏编了一首新歌。他反复咏唱,觉得很有些新意,于是兴冲冲地跑到韦青家中,想唱给韦青听听,征求一下意见,做些修改,再呈送给代宗皇帝。
  韦青知晓他的来意后,决定跟他开个小小的玩笑。他对王善才说:“你既然想征求意见,就唱来给我听听吧!”王善才摇头晃脑、得意洋洋地唱过一遍后,急切地问:“怎么样?可以吧?”韦青故意板着面孔,摇着头说:“这不是什么新歌,我早已听过了。”王善才大为吃惊,极力辩解说这歌确是新编的,没有唱给任何人听过。韦青说:“我说是旧曲就是旧曲,不信我让家伎唱给你听听”。
  韦青让屏风后的红红出来,把方才那首歌唱给王善才听。红红不仅一腔无误地唱完了这首歌,还纠正了曲子结尾时的错误,这正是王善才苦思冥想而未能处理好的地方。王善才不由得大感惊讶,连连说道:“不可能,不可能,明明是新编的歌,怎么成了别人会唱的旧曲?”韦青和红红看到王善才那事尴尬的表情不由地笑了。韦青将王善才拉到屏风后面,看到桌子上摆满了一颗颗红豆,红红笑着说:“你唱时,我就用红豆记谱,然后根据记谱,重复唱出了你编的歌。”王善才这时才恍然大悟,连连夸奖红红聪明。
  红红记谱的事自然也就传扬开了,代宗皇帝把红红召入“宜春院”中。因为她善于记曲,所以宫中都管她叫“记曲娘子”。在千余年前记谱方法很不完善的时代,民间艺人能用红豆准确地记下谱子,是很难能可贵的。民间艺人具有极丰富的想像力和创造性,可惜在那样的时代,创造性是不被重视的,因而红红记谱的方法也没有能流传下来,随着她自己的幽闭宫中而湮没了,这不能不说是一件十分遗憾的事。

唐朝乐队国际歌吉他solo部分曲谱_急需 唐朝乐队-国际歌的贝司谱

唐璜曲谱_求助李斯特《唐璜的回忆》钢琴曲谱

热门曲谱

Copyright © 2014-2019 曲谱大全(www.qpzxw.com)曲谱自学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1004734号-1

版权声明:曲谱网所有曲谱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联系邮箱:qupudaquanhezuo@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