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曲谱,请上曲谱自学网!

古筝琵琶行曲谱_求《琵琶行》的古筝谱

时间:2020-11-14 14:32:00编辑:刘牛来源:曲谱自学网

求琵琶行的琵琶简谱


我只找到这个了,不过我建议你还是谈《诉——读唐诗琵琶行有感》会好些。毕竟你要找的这个是多种乐器合奏的,光是琵琶弹效果并不好。

琵琶行的古筝曲谁有IP?

你没有书吗,考及书上有

求《长相守》的古筝谱

非白弹得是古琴,我学了古筝,也在找这个古筝谱

求《琵琶行》的正规注音

  1〕左迁:贬官,降职。白居易任谏官时,因为屡次上书批评朝政,触怒了皇帝,被贬为江州司马。
  〔2〕京都声:指唐代京城产干流行的乐曲声调。
  〔3〕倡女:歌女。倡,古时歌舞艺人。
  〔4〕善才:又作“善财”,唐代对乐师的通称,是“能手”的意思。
  〔5〕委身:托身,这里是嫁的意思。
  〔6〕贾人:商人。
  〔7〕命酒:叫〔手下人〕摆酒。
  〔8〕快:畅快。
  〔9〕悯默:忧伤不语。
  〔10〕漂沦:漂泊沦落。
  〔11〕出官:〔京官〕外调。
  〔12〕恬然:淡泊宁静的样子。
  (13)为:创作。
  〔14〕长句:指七言诗,唐人的习惯说法。
  〔15〕歌:作歌。
  〔16〕言:字。
  〔17〕命:命名,题名。
  〔18〕浔阳江:即流经浔阳境内的长江。瑟瑟:形容枫树、 芦荻被秋风吹动的声音。
  (19)主人:诗人自指。
  〔20〕回灯:重新拨亮灯光。重:再。
  〔21〕转轴拔弦:将琵琶上缠绕丝弦的轴,拧动以调音定调 。
  〔22〕掩抑:掩蔽,遏抑。思:悲,伤(四声)。
  〔23〕拢:左手手指按弦向里(琵琶的中部)推。捻:揉弦的动作。 抹:向左拔弦,也称为“弹”。挑:反手回拨的动作。霓裳:即《霓裳羽衣曲》,本为西域乐舞,唐开元年间西凉节度使杨敬述依曲创声后流入中原。六幺:大曲名,又叫《乐世》、《绿腰》、《录要》,为歌舞曲。
  〔24〕大弦:指最粗的弦。小弦:指最细的弦。嘈嘈:声音沉重抑扬。切切:细促轻幽,急切细碎。
  〔25〕间关:莺语流滑叫“间关”。幽咽:遏塞不畅状。冰下难,泉流冰下阻塞难通,形容乐声由流畅变为冷涩。凝绝:凝滞。
  〔26〕迸:溅射。
  〔27〕曲终:乐曲结束。拔:奏弹弦乐时所用的拔子。当心 画:用拔子在琵琶的中部划过四弦,是一曲结束时经常用到的右手手法。
  〔28〕舫:船。
  〔29〕敛容:收敛面部表情,显出严肃矜持而有礼貌的态度。
  〔30〕虾蟆陵:在长安城东南,曲江附近,是当时有名的游乐地区。
  〔31〕教坊:唐代官办管领音乐杂技、教练歌舞的机关。
  〔32〕秋娘:唐时歌舞妓常用的名字。五陵:在长安城外,汉代五个皇帝的陵墓。缠头:用锦帛之类的财物送给歌舞妓女。
  〔33〕绡:精细轻美的丝织品。
  〔34〕钿头银篦:镶嵌着花钿的发篦(栉发具)。击节:打拍子。
  〔35〕颜色故:容貌衰老。
  〔36〕浮梁:古县名,唐属饶州。在今江西省景德镇市。
  〔37〕来去:走了以后。
  〔38〕梦啼妆泪:梦中啼哭,匀过脂粉的脸上带着泪痕。阑干:形容流泪。
  〔39〕重(读平声):重新,重又之意。唧唧:叹声。
  〔40〕呕(音欧)哑(音呀)嘲(音招)哳(音扎):形容声音噪杂。
  〔41〕琵琶语:琵琶声,琵琶所弹奏的乐曲。
  〔42〕却坐:退回到原处。促弦:把弦拧得更紧。
  〔43〕向前声:刚才奏过的单调。
  (44)掩泣:掩面哭泣。
  〔45〕青衫:唐朝八品、九口文官的服色。
  1、湓(pén)
  2、铮(zhēng)
  3、贾(gǔ)
  4、悯(mǐn)
  5、徙(xǐ)
  6、谪(zhé)
  7、荻(dí)
  8、思(sì)(古音异读,因为在古诗中不可能出现三个平音或三个仄音连读)
  9、幽咽(yè)
  10、虾蟆(há ma)
  11、绡(xiāo)
  12、钿(diàn)
  13、篦(bì)
  14、春江花朝(zhāo)
  15、呕哑嘲哳(ōu yā zhāo zhā)

古代古筝琴谱大全有哪些?

中国的去听听中国十大古典乐曲巴
一、十大古曲之高山流水
此曲最初刊见于我国现存最早的琴曲集《神奇秘谱》。该书在解题中写道:“《高山流水》本只一段,至唐分为二同曲,不分段落。宋代分《高山》四段,《流水》八段。”
二、十大古曲之广陵散
又名《广陵止息》。现存琴谱最早见于《神奇秘谱》。据该书编者称:此谱传自隋宫,历唐至宋,辗转流传于后。《广陵散》的题材源于古代的《聂政刺韩王曲》。该作品讲的是一个造剑工匠被韩王无辜杀害,他的儿子聂政为了报仇,以泥瓦匠身份混入韩宫,谋刺失败后,他逃入深山刻苦学琴,十年成绝技再度混入宫中,利用弹琴的机会刺死了韩王,实现了多年的愿望,自己也为此而壮烈牺牲。“广陵”的意思是流传在广陵(今江苏扬州)地区的琴曲,“散”即操、引、曲的意思。
三、十大古曲之平沙落雁
明代称本曲为《雁落平沙》。乐谱最早刊于《古音正宗》琴谱集。《平沙落雁》的曲调悠扬流畅,通过时隐时现的雁鸣,描写雁群在空际盘旋顾盼的睛景。《天闻阁琴谱》中写道:”盖取其秋高气爽,风静沙平,云程万里,天际飞鸣。借鸿鹄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者也。”《平沙落雁》虽然出现较晚,却是近三百年来流传最广的作品之一,有近百种琴谱刊载此曲。它之所以流传甚广,除了曲调流畅、动听之外,还因为它的表现手法新颖、别致,容易为听众理解。
四、十大古曲之梅花三弄
此曲系借物咏怀,借梅花的洁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征,来赞颂节操高尚的人。乐曲前半阕奏出了清幽、舒畅的泛音曲调,表现了梅花高洁、安详的静态;急促的后半阕,描写了梅花不屈的动态。前后两段在音色、曲调和节奏上然不同,有着鲜明的对比。同曲中泛音曲调在不同的徽位上重复了三次,所以称为”三弄”。《梅花三弄》现存谱最初刊见于《神奇秘谱》(1425年版)。
五、十大古曲之琵琶曲—十面埋伏
这是一首历史题材的大型琵琶曲。关于乐曲的创作年代迄今无一定论。资料追溯可至唐代,在白居易(772—846)写过的著名长诗《琵琶行》中,可探知作者白居易曾听过有关表现激烈战斗场景的琵琶音乐。
本曲现存乐谱最早见于1818年华秋萍编的《琵琶行》。乐曲描写公元前202年楚汉战争垓下决战的情景。汉军用十面埋伏的阵法击败楚军,项羽自刎于乌江,刘邦取得胜利。明末清初,《四照堂集》的“汤琵琶传”中,曾记载了琵琶演奏家汤应曾演奏《楚汉》一曲时的情景:“当其两军决战时,声动天地,屋瓦若飞坠。徐而察之,有金鼓声、剑弩声、人马声……使闻者始而奋,继而恐,涕泣无从也。其感人如此。”
《十面埋伏》流传甚广,是传统琵琶曲中的代表性作品之一。
六、十大古曲之夕阳箫鼓
这是一首抒情写意的文曲,旋律优美流畅,在演奏中运用了各种琵琶技法。在曲式上,用扩展、收缩、局部增减和高低音区的变换等手法展开全曲。此曲流传甚广,是琵琶古曲中的代表作品之一。乐谱最早于1875年的抄本。
七、十大古曲之渔樵问答
此曲在历代传谱中,有30多种版本,有的还附有歌词。现存谱初见于明代。乐曲通过渔樵在青山绿水间自得其乐的情趣,表达出对追逐名利者的鄙弃。乐曲采用渔者和樵者对话的方式,以上升的曲调表示问句,下降的曲调表示答句。旋律飘逸潇洒,表现出渔樵悠然自得的神态。正如《琴学初津》中所述:“《渔樵问答》曲意深长,神情洒脱,而山之巍巍,水之洋洋,斧伐之丁丁,橹歌之矣乃,隐隐现于指下。迨至问答之段,令人有山林之想。”
八、十大古曲之胡笳十八拍
本曲为根据同名古诗谱写的乐曲,歌词最早刊于南宋朱熹的《楚词后语》。有《大胡笳》和《小胡笳》两种传谱。
“胡笳”原来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的吹奏乐器,它音量宏大,用于军乐以壮声威。《胡笳十八拍》所反映的主题是著名的“文姬归汉”的故事:汉末战乱中,蔡琰(即蔡文姬)在匈奴流落达十二年之久。她虽身嫁左贤王为妻,然而十分思念故乡。当曹操派人接她回内地时,她又舍不得离开两个孩子,还乡的喜悦被骨肉离别之痛所淹没,心情非常矛盾。诗人李欣曾作诗如下:“蔡女者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胡人落泪向边草,汉使断肠叹归客。”诗人戎昱在《听杜山人弹胡笳》中,也正是抓住了这一矛盾最尖锐的场面:“南看汉月双眼明,却顾胡儿寸心死。”本曲成功地表达了这种复杂的心情,无疑是非常感人的。
九、十大古曲之琵琶曲—汉宫秋月
此曲有两种较为流行的演奏形式,一为筝曲;另一为二胡曲,由刘天华先生所传。本曲意在表现古代受压迫宫女的幽怨、悲泣情绪,唤起人们对她们不幸遭遇的同情。筝曲演奏运用了吟、滑、按等诸多技巧,风格纯朴古雅,是一首有代表性的山东筝曲;二胡曲则速度缓慢,用弓细腻多变,旋律经常出现短促的休止和顿音,音乐时断时续,加之各种复杂技法的运用,表现了宫女哀怨、悲愁的情绪,具有很深的艺术感染力。
十、十大古曲之阳春白雪
相传这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师旷或齐国的刘涓子所作。“阳春白雪”的故事,《宋玉答楚王问》上写道:当歌手唱《下里巴人》时,国中和者数万人。后又改唱《阳春白雪》,因为曲高和寡,只有几个人跟着唱和。现存琴谱中的《阳春白雪》和《白雪》是两首器乐曲。《神奇秘谱》在解题中说:“《阳春》取万物知春,和风淡荡之意;《白雪》取凛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
现在,音乐舞台上流传的琵琶曲《阳春白雪》,又名《阳春古曲》,是一首有标题的多段体乐曲。它经过历代名人的删改,音乐结构更集中、更严谨、更富有层次,音乐形象也更加鲜明,成为一首雅俗共赏的优秀传统乐曲。

古筝琵琶合奏曲谱_琵琶古筝合奏曲谱

古筝琵琶语曲谱_求琵琶语完整古筝谱

热门曲谱

Copyright © 2014-2019 曲谱大全(www.qpzxw.com)曲谱自学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1004734号-1

版权声明:曲谱网所有曲谱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联系邮箱:qupudaquanhezuo@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