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美的小调钢琴曲谱子_优美的小调钢琴曲难不难
世界上十大最难的弹的钢琴曲?
世界十大最难钢琴曲
【NO.1 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三钢琴协奏曲》】
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三钢琴协奏曲》表现了最坚毅的俄罗斯精神与最强大的生命力,而作曲家本人的人格力量,也在这部作品中也得到最充分的展示:“拉赫玛尼诺夫是用钢铁和苋金铸成的,钢铁是他的手臂,黄金是他的心灵。”这正是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最珍贵之处。
拉赫玛尼诺夫本人作为钢琴独奏者在纽约首演时,曾把自己这首协奏曲戏称为“大象之作”,比喻其庞大与沉重。一位著名的音乐学者也曾形容演奏一次“拉三”在体力上的付出等于“铲十吨煤”,其难度可见一斑。澳大利亚的音乐家传记影片《闪亮的风采》描写过钢琴家因演奏“拉三”而导致精神崩溃,我们可以籍此想象出“拉三”所具有的情感震撼力!
拉赫玛尼诺夫说,能把这首钢琴协奏曲演绎好的只有霍洛维茨。
【NO.2:麦可斐尼西的《EnglishCountry-Tunes》 】 英国作曲家麦可斐尼西在三十多年前创作出来的“EnglishCountry-Tunes”钢琴曲。这首号称是全世界最难演奏的钢琴曲,琴谱上有时一个小节里就挤进三百个音符,弹奏的时候手指头和手肘都要用......俄罗斯女钢琴家丝罗克兰德曾在日本首度演奏这首曲目。
【排名第3:普罗科菲耶夫 第2钢琴协奏曲 】 普罗科菲耶夫第二钢琴协奏曲,G小调,OP.16,作于1913年,因当时同班好友斯密特霍夫自杀,故此曲呈献给斯密特霍夫,因原谱丢失,普罗科菲耶大1923年凭记忆再整理而成。此曲1913年8月23日由普罗科菲耶夫主奏而首演。首演时,因为一直是节奏的激烈敲击与不协和弦的连续,曾遭许多人退席谩骂。多数报道称:“这种未来的音乐,送给魔鬼去吧。我们是来享乐的,我家的猫也会弹这种音乐。”而当时贾吉列夫正是听完此曲而邀请普罗科菲耶夫为他创作舞剧音乐,批评家卡拉蒂吉(Viatcheslav Karatygin,1875—1925)则称:“我确信10年后,听众会给这位年轻作曲家的天赋,报以相当的掌声来为昨日冒失的嘲笑赎罪。” 此曲共4个乐章: 第一乐章:小行板,G小调,奏鸣曲型的自由形式。呈示部以弦乐拨奏和单簧管2小节序奏作引导,钢琴左手弹分散和弦,右手出现充满忧愁的第一主题。主题在木管与钢琴间一来一往后,移至快速音群。第二主题为小快板,钢琴弹出第二主题后,不断展开华丽的音型。移至长笛与双簧管、长笛与单簧管后,稍慢一点,以乐队合奏结束呈示部。发展部以钢琴在大提琴震音背景上展开第一主题华丽发展始,以快速达到高潮,平静之后再现部钢琴一出现第一主题立即结束。 第二乐章:谐谑曲,活泼地,D小调,三段体,为快速进行的托卡它型乐章。第一段一开始就以强烈的钢琴主题为中心,弦乐拨奏,管乐作滑稽音型夹在中间。中段是伴奏的乐队不断奏跃动性乐念,钢琴不断继续托卡它音型。 第三乐章:间奏曲,温和的快板,三段体。第一段以乐队沉重步伐似的序奏始,钢琴进入作华丽发展。中段小提琴拨奏出明确主题并加以发展,钢琴一再奏滑奏音型,乐队与之互为纠缠,构成优美的音色效果。第三段把第一段要素作各种不同变化。 第四乐章:热情奔放的快板,G小调,A—B—C—B—A结构。A以钢琴与长笛呈示自由奔放的旋律始,钢琴以敲击手法进入,与弦乐拨奏形成对比。B速度转慢,钢琴敲出一半和弦后,单簧管、低音管、大提琴奏出平易的俄罗斯风格的D小调旋律,钢琴继承后再交给低音管、双簧管,圆号又以逆行。C速度转快而进入快板,长笛与弦乐拨奏造成音型交叠,乐队咆哮和钢琴和弦构成高潮。平静后,在沉重的和弦后,钢琴独奏华彩,B段要素再现,到行板趋于平静,又变成快速音群,钢琴冥想性独奏。然后乐队形成尖锐的音响,回到热情奔放的快板A段曲趣,最后进入C段要素构成的短小终结部而结束。
【排名第4:李斯特《唐璜的回忆》 】 李斯特根据莫扎特歌剧《唐璜》改编的钢琴曲《唐璜的回忆》是李斯特众多改编曲中的精粹,技术之艰深,场面之宏大,在原作的丰富表情上制造出惊人的气势。 莫扎特的歌剧《唐璜》本来长约两个半小时,被李斯特改编后,成了简短的钢琴曲。钢琴曲没有删除歌剧中的一个音符,整首曲子无论是节奏还是技巧,都是难度非常高的。《唐璜的回忆》被称为是最难的钢琴曲之一,鲜少有人弹奏。
【排名第5:勃拉姆斯降B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 勃拉姆斯降B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 (Concerto for Piano no 2 in B flat major, Op. 83) 作于1881年。从莫扎特、贝多芬时代起,经舒曼、肖邦以至近代作曲家创作的协奏曲,基本都是三乐章结构,但勃拉姆斯为他的第二钢琴协奏曲增加了谐谑曲乐章,从而使作品扩充成为四个乐章,形式和性格都已接近于交响曲,独奏乐器也成为乐队的一员,这种交响化的理念脱离了协奏曲原来“竞奏”的意义,因此,这首乐曲有时候也被后人称为“由钢琴主奏的交响曲”。 这首钢琴协奏曲的形式十分特殊:首先乐曲采用协奏曲历史上罕见的四乐章形式;其次本曲中的主奏钢琴并未占据绝对主导的地位,作者特意让钢琴与管弦乐“完全平等”。这首协奏曲既无莫扎特式的流畅,又无贝多芬式的雄壮,是地道的勃拉姆斯式作品。与第一协奏曲相比,显得更加沉重暗涩,技巧也特别难,有人讲勃拉姆斯的降B大调协奏曲是“要钢琴家血汗的至难协奏曲,它不要钢琴家的妙技,而是要他们成为苦力。” 这首乐曲具有勃拉姆斯所独有的沉着与厚重,同时又有他明朗、温柔的另一面。1878年春,勃拉姆斯第一次到意大利旅行,这一南欧古国的风土人情给作者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由此勃拉姆斯开始构思这首乐曲。1881年三月,作者再度访问意大利,这一次彻底唤起了他的灵感,于是回国后立刻伏案疾书,当年夏天便完成了这首乐曲。实际上,本曲中的意大利风格并不明显,但无疑是作者真实情感的流露,堪称勃拉姆斯的代表作品之一。这部作品最后完稿于1881年,同年11月9日作者本人担任钢琴独奏使用乐谱草稿,在布达佩斯首演。 全曲共分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不太快的快板,降B大调,4/4拍子,奏鸣曲形式。传统的双呈示部。第一呈示部是管弦乐,首先由圆号奏出由两小节组成的第一主题动机,钢琴推迟一小节跟上,像影子一样进行模仿,木管声部进行发展,略带伤感的第二主题由小提琴呈示后乐章进入第二呈示部,钢琴呈示新的主题并发展,第二主题钢琴则以热情的变奏呈示。
F小调展开部后音乐进入再现部(第二主题用降B小调)。尾声中管弦乐奏出第一主题的部分动机,钢琴用华丽的琶音伴奏,最后以强有力的开始动机结束。本乐章写得厚重而有力, 颇具勃拉姆斯风味。贯穿乐章始终的主题动机,由雄浑的圆号引入,钢琴加以应答。在乐队协奏下的钢琴时而温婉优美,时而热情壮丽。本乐章中有许多处理方式与古典派协奏曲截然不同。 第二乐章:热情的快板,d小调,3/4拍子,三段体。典型的谐谑曲,但奏鸣曲式结构非常清晰、规模庞大,给人以深沉之感。第一主题,钢琴用激烈的强奏开始,乐队紧紧相随。第二主题为A小调,用弦乐齐奏呈示,之后钢琴反复。展开部发展上述两主题,再现部用的是完全不同的乐器编制。其旋律热情而富于幽默感,同时也很有魔力。 第三乐章:行板,降B大调,6/4拍子,三段体。由管弦乐奏主旋律,钢琴演奏装饰音型,并作主题变奏。第一部分由大提琴奏出甘美的旋律开始。中间部分更柔和,由单簧管奏升C大调主题,富于幻想的歌唱性旋律虔诚得近似祈祷。最后再现降B大调主题。本乐章充满浪漫气氛,是在“德国式的”厚重风格中另有意大利明朗色彩的典雅乐章。 第四乐章:优美的小快板,降B大调,2/4拍子,回旋曲形式。优美的具有舞曲性格的华丽终曲。清新活泼的回旋主题由钢琴独奏开始,乐队模仿。之后带有匈牙利乡土风格的插入部用A小调呈示(后移D调再现)。其他许多辅助的插入部,在钢琴与乐队间交错穿插,有时钢琴用音型和经过句装饰管弦乐主题,有时乐队用色彩性和声给钢琴以烘托,编织成辉煌的终曲。这个乐章的大致结构为A-B-A-B-结尾的程式。由钢琴开始的舞曲风主要主题,纤巧精细,又不乏厚重华丽。
【排名第6:斯特拉文斯基 彼得鲁斯卡】 伊戈尔•费奥多罗维奇•斯特拉文斯基,美籍俄国作曲家、指挥家,西方现代派音乐的重要人物。父为圣彼得堡皇家歌剧院男低音歌手。他曾师从里姆斯基一科萨夫学作曲。1939年定居美国,并先后入法国籍和美国籍。作品众多,风格多变。《彼得鲁斯卡》原为管弦乐曲,后来改编为钢琴曲,献给鲁宾斯坦。 难度极高 沈文裕在英国演奏难度极高的《彼得鲁斯卡》时,当地的《当代音乐厅》杂志称赞他“技巧高超,音色变化之丰富,甚至超过了波里尼(著名钢琴大师)。”
【排名第7:李斯特 超技练习曲第5首 鬼火】 李斯特的《12首超技练习曲》是钢琴史上令人生畏的高难曲目。从技巧上看,李斯特的这12首作品难度过分艰深,仿佛是钢琴演奏艺术的象牙塔尖,即使在20世纪钢琴大师如过江之鲫的年代,也很少有演奏家敢于挑战。 超技练习曲鬼火拥有高难的双音技术,12超技当中最难的一首,拉赫说它是最难的练习曲,技术刁钻不说,还必须弹得轻灵有趣方能服人。
【排名第8:巴拉基耶夫 伊斯拉美】 巴拉基耶夫是一位出色的钢琴演奏家,他弹琴都是凭记忆,从不看谱。他创作了一套技巧性很高的钢琴作品,最著名者,就是这首《伊斯拉美》。这首《伊斯拉美》作于1869年由尼古拉•鲁宾斯坦首演。这是一首极难演奏的作品,是巴拉基列夫1870年到高加索地区采风的产物,这部作品的副标题为“东方幻想曲”。其正主题是高加索达开斯坦地区勒斯基人的一种舞曲,第二主题(仿佛是一个中段)则是巴拉基耶夫在莫斯科听一个歌剧演员演唱的一首歌曲的旋律。这首作品三段体:先是主奏,表达主题;然后是中段,奏出充满感情的小行板;然后结尾,加快速度,回到主题,尾奏是十分狂热性的激烈的急板。因为其极高的难度,许多钢琴家把它当作一个挑战。
【排名第9: 李斯特 帕格尼尼练习曲 第3首 钟】 《钟》这首乐曲又译成《康派涅拉》,是李斯特根据意大利小提琴家帕格尼尼的《B小调第二号小提琴协奏曲》的主题改变的钢琴独奏曲,李斯特最出名的炫技作品。 《钟》用回旋曲式写成,主题每次出现都变换一种新的演奏手法,充分发挥钢琴演奏的技巧。李斯特改编的《钟》比帕格尼尼的小提琴协奏曲《钟》篇幅要短,由于主题多次出现,给人印象很深刻。《钟》这首乐曲是钢琴家们经常在音乐会上演出的曲目,因为它可以充分表现出演奏家的高超技巧。演奏者需要极高超的钢琴技巧才可能良好的驾驭此曲 当然,我们的李云迪曾在演奏会上弹过此首乐曲。
【排名第10: 李斯特《诺玛的回忆》 】 意大利歌剧作曲家文森佐• 贝利尼在《诺玛》中铺陈出华丽而浑然天成的抒情旋律,以强烈对比的剧情张力,展现爱情、仇恨与宽恕的角力,更提早一个半世纪预告了女性主义的到来。 李斯特改编成钢琴曲。
哪位大虾有张宇桦的《优美的小调》钢琴谱啊?
不知道是不是要这个,对的话记得哦
李斯特b小调钢琴奏鸣曲难不难演奏
B小调奏鸣曲是李斯特一生所经历事物的感悟。音乐上的难度让很多学者望而生畏。不要轻易尝试。像我现在根本不怎么听得懂它要表达什么,只能抓住片刻。也许是我的阅历还到不了这么高。这个难度应该怎么排名呢?从低难度到高难度。肖邦第二钢琴奏鸣曲,拉赫第二钢琴奏鸣曲普罗科耶夫第七钢琴奏鸣曲,狂二 钟 B小调
世界上最难的钢琴曲是什么?
古今最困难的一部钢琴音乐作品---《哥德堡变奏曲》
这是一部结构宏伟无比壮观精致,音乐思维无比理性严谨的旷世名作,但她也是一部优美典雅的安详之作。默默无闻的老巴赫先生能把这部无比伟大却又通俗易懂的理性之作留下来,那是人类的幸运。
在担任莱比锡圣托玛斯教堂乐长的岁月里,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一直在同当局对于音乐的漠视进行斗争。但有时为了保住自己的职位,他也不得不表示出屈服与顺从。莱比锡市政委员会看来并不赞赏巴赫为这个城市的音乐生活所作出的贡献,并且一再拒绝他提出的关于教堂学校的改进以及增加必需设施的合理请求。 1730年,这个城市的环境终于让巴赫忍无可忍,他写信给儿时的伙伴乔治-埃德尔曼(Geoge Edrmann,时任俄国皇帝驻Danzig领事),希望能在莱比锡以外另谋工作。他在信里写道:
“......我发现自己现在的工作远不像当初描述中那样能带来丰厚的报酬;在岗位以外我也不能再获得其他收入;这里物价很高,我的上级对音乐简直毫无兴趣;我的生活塞满了烦恼,骚扰与妒忌;希望上帝能帮助我,让我能在莱比锡之外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
我们对埃德尔曼的回信内容一无所知,我们只知道巴赫依旧呆在了莱比锡直至逝世(其实际情况是埃德尔曼之后很快出任莱比锡圣托玛斯教堂学校校董,巴赫的处境因而得到极大改善,这是促使他留在莱比锡的根本原因——译者)。1733年他为皇室创作出b小调崇高弥撒,期望以此获得宫廷作曲家的称号。三年后,他正式受封为“萨克森选帝侯及波兰国王御用作曲家”,而这一切都还要大力归功于海曼-卡尔(Hermann Karl)和巴伦-冯-凯瑟林 (Baron von Keyserlingk)的帮助。
凯瑟林伯爵是俄国驻德累斯顿的大使,音乐是他最大的爱好。在家乡 Neustadt他拥有由当时最好的器乐演奏家们所组成的乐队;哥德堡便是那些数量惊人的羽管键琴家中的一员。约翰-哥德堡 (Johann Goldberg)1727年出生于Danzig,少年时在德累斯顿跟随巴赫的长子威尔海姆-弗里德曼学习键盘乐,后来他被凯瑟林伯爵送往莱比锡直接师从巴赫。他卓越的才华令自己声名远播,他有时仿佛能将所见到的一切借助于键盘加以表达,巴赫一定为自己能有这样的学生而感到高兴。
至于有关于“哥德堡变奏曲”的来历最先是由巴赫的第一位传记作者约翰-尼古拉斯-福克尔(Johann Nicolaus Forkel)提出的,他在传记里这样写道:
凯瑟林伯爵体质很弱,并患有严重的失眠症。在那个时候,与他生活在一起的哥德堡总是会在晚间的起居厅为他演奏一些舒缓小曲以有助于他的入睡。这位伯爵曾对巴赫说,希望他能为哥德堡写作一些轻柔并且具有某些生活化特征的键盘小品,这样使他在那些不眠之夜里能得到情感上的慰藉。巴赫认为最好用变奏曲的形式来满足这个要求,而且整部作品在固定和声结构上应该具有同一性——毕竟伯爵曾经有恩于巴赫,而他至今也还没做出过任何忘恩负义的事情来。纵观巴赫的整个创作年代,这部作品的形式是独一无二的。从那以后,伯爵便称这首曲子为“他的”变奏曲,他沉溺于聆听忘乎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每当难眠之夜到来时,他总会说:“亲爱的哥德堡,请演奏一些我的变奏曲吧!”巴赫同样得到了他一生当中最不可思议的奖励:伯爵送给他一个嵌满法式珠宝的金杯作为礼物。然而现在看来,纵使凯瑟林伯爵的奖励再贵上千万倍,也是无法同巴赫这部真正杰作的价值相提并论的。
当然很多音乐学家对此并不太信服,其理由大致有三:首先,这部作品于1742年出版时并未提及任何受献者,巴赫所规定的标题也十分清楚——《为羽管键琴所作的由一段咏叹调及一系列变奏所组成的键盘练习曲》。第二,哥德堡当时年仅十四五岁,那时键盘的技巧发展水平理应与现在同比相当。如果他没有在29岁英年早逝,我们或许会知道得更多。最后,在巴赫的所有固定产中,我们没有发现任何“金杯”——虽然他拥有一个价值连城的玛瑙香烟盒(据考证那是他晚年受赠于德皇腓特列二世——译者)。其实真相到底是什么并不重要,这仅仅是一个非常好的故事(并且还是一个好得不能再好的题目!)——而且毫无疑问的是,它将永远与这部旷世巨著紧密联系在一起。
在这部恢弘的变奏曲中,巴赫所选用的主题是一首Aria,来源于1725年他为第二任妻子安娜-玛格德琳娜(Anna Magdalena)所作的一首温柔小品。
但现在仍旧有不少音乐学家对其出处心存疑惑,这些都与欣赏作品毫不相关;重要的是这个主题的特征与节奏——她是一首庄重尊贵的萨拉班德舞曲,充满着纤弱而自制的情感。法国式的风情高度美化着她——装饰音不再是随意的附加,而是组成旋律线的主要部分。相较于表面的旋律,低音部暗示的和声更加引人注意,那是构成随后30个变奏的基础。这个主题由四个和声结构完全相同的八小节句子构成:她首先建立在G大调的主音上;后来转向属音和弦;在经历第一次反复之后她从属音移往关系调(e小调),在返回最后8小节的主音之前,更大的张力被注入到音乐中来(之后是第二部分的反复)。整部作品一共有三个g小调的变奏,在那些地方降E大调代替了e小调,灰暗的调式显现光明(异常特别的第25变奏除外,那里持续笼罩在降e小调的黯淡阴沉之中)。
有了这样的基础,巴赫可以开始建立他壮丽的大厦了——那里存在着格外美丽的比例和不断涌现的新奇事物。德国式的严谨与深刻与法国式的优美典雅在这里高度的融合统一。
这部作品的全部30个变奏每3个被编排成一组,每组的最后一首为卡农曲。她们在所有变奏中最富于歌唱性,我有时甚至会沉溺其中而忘记去思考她们的结构——因为这里的音乐是如此精巧,带给我无穷的欢乐与难言的刺激。另外,每一组都由一首相对自由的变奏开始(有些类似于舞曲但严格遵循对位法),第二首通常是为双层键盘所设计的带有辉煌技巧的托卡塔,在这里哥德堡可以有机会尽情展示他的清湛技艺。
第一变奏荡漾着愉悦的气息。第一小节左手的跳跃与节奏在巴赫音乐中常用来表达欢乐的动机(像平均律第一卷中的降A 大调前奏曲)。这首两部创意曲里双手交叉的演奏技法同样令人印象深刻,因为这种技法在后来的变奏中几乎等同于一种特征。本该是一首炫技托卡塔的第二变奏给予我们第一个意外,他紧近乎于卡农,这其实是一支简单的三部创意曲。与BWV936中的D大调前奏曲相类似,在连续不断进行的低音背景下,两个声部展开了持续的对答。接着就是全曲的第一支卡农——同音的第三变奏。由于要用单手演奏出相隔很近的声部,因而如何将复杂交错的结构完整清晰地传递给听众对每一位钢琴家来说都将是一个挑战(羽管键琴要比现代钢琴易于表达)。在最先的四个小节,左手清楚而优雅地交代和声,织体规模随之快速地发展开来。
第四变奏是一首听上去有点狂野的舞曲。开篇的三个单音相不间断的模仿,切分音同时增加了很多乐趣,这是一首托卡塔。第五变奏使用了一种典型的意大利触键手法,从技术难度上来说险象环生,左手要在右手的左边和右边大跨度的快速跳动十分危险。音乐首先从左手开始,接着右手演奏出非常巴赫式的倒置的对位旋律。这首曲子如万达-兰多乌丝卡(Wanda Landowska)所言“她迸发出不可遏制的欢乐”。第六变奏是全曲的第二个卡农,主导声部不间断的进行复制
虽然《哥德堡变奏曲》的原始手稿已经遗失,但我们还是在1974年找到了拥有巴赫亲手签名的复拓本。与此前的国际通行本相比较,这个版本增加了几处节拍标记,尤其是在“吉格舞曲节奏”的第七变奏中。据推测巴赫估计并不想让曲子的节拍过于缓慢,于是有意让她更接近于西西里或是佛拉纳舞曲,但实际上这首吉格舞与BWV831里的序曲非常相似。分散多变的节奏与敏锐的装饰音使之成为所有变奏中最富于魅力的曲子之一。第八变奏成为技巧与难度的展示,双手交叉要求同时弹奏键盘的同一部分,钢琴表现的最大问题是需要高度的细心以避免声音的混淆。但第八变奏的节奏依然使人迷惑:假如不看乐谱,一些听众将会在乐曲开始时将3/4拍辨认为6/8拍。为了防止使人错误,钢琴家往往会稍微强调一下重音。在演奏这首曲子时双手不断接近又分离——如同一些练习曲那样——两臂的交叉同时也提供了视觉上令人激动的效果。下一个卡农,第九变奏——第三组的结尾,充满迷人的抒情性,音乐在娴静中流淌,较之前面卡农曲更加动力强劲的低音部为美好的旋律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第十变奏是首四部赋格——亲切而自然,让我想起《安娜 -玛格德琳娜的笔记薄》中的D大调进行曲。第十一变奏出现了更多的双手重叠,这首12/16拍、有些接近于托卡塔的吉格舞曲需要柔和的演奏。她由交错的音阶、变化莫测的琶音和颤音所构成,最终隐没在飘荡的空气里。然后巴赫给了我们第一支倒置卡农——变奏十二,我在此曲中察觉到一些带有王者意味的特征,因而觉得她不该被演奏得匆匆忙忙。
变奏十三带领我们进入到一个异常崇高的世界,我感觉整部作品的情感在这里悄然发生了转变。如果此前的大部分变奏还完全来自于物质世界,那十三变奏则第一次让我们离开那里。她纤弱而节制的旋律,仿佛来自于一首协奏曲的慢乐章(但不要太慢!),运用某些小提琴的声学轮廓特征以及两个叹息般的单音,从伴奏音型里升向高空。临近结束时左手的几个半音阶再次增强了极乐净土的庄严与神秘感。思绪已然在钢琴的某处停留,手指却在别处敲击键盘——十四变奏以尖锐、快活的嘲讽作为开端,巴赫将我们从梦中唤醒。在大范围的下行乐句里,讽刺像是唯一的特征(反复后转变为上升)。我们常被告知在巴洛克音乐里装饰音是以强音拍演奏的,但这里巴赫却将它们全数写在强音拍之前。So much for the rule! 在经历了一段情绪宣泄后,十五变奏以第五卡农的形式展示给我们全曲的首个小调变奏。对比的情感体验非常适宜,她下行的乐句依旧沉浸在十三变奏的叹息声中,格外伤感;但相应的上行旋律却带给人希望。巴赫不允许自己的音乐里出现全盘的绝望,这缘于他坚定而深沉的宗教信仰,十五变奏对于巴赫的这种音乐表达是极具说服力的明证。她的节奏趋于行板,2/4拍,音乐在悲伤中流淌。低音声部充满引人注目的戏剧性,并摹仿上面声部的叹息和广阔音程。在乐曲那令人难忘的结尾,两手彼此分开,右手静止在距键盘五度的半空——乐音逐渐褪去,我们被孤独地遗留在深深的敬畏之中,同时准备面对更多——这也是《哥德堡变奏曲》前半部的结束。
《哥德堡变奏曲》常被音乐界认为是巴赫的“键盘练习曲”的第四部分,虽然他从未确切说明过这点。这套练习曲规模宏大,第一卷包括了全部六首帕蒂塔,第二卷包括 “意大利协奏曲”和“法国序曲”,第三卷则是管风琴圣咏的变奏曲。在这些作品里面,法国序曲的特征随处可见:比如D大调第四帕蒂塔的开篇;第二卷中的同名著作自不用说;然后是第三卷为管风琴所作的降E大调前奏曲与赋格。而在《哥德堡变奏曲》里,十六变奏同样如此。此曲以雍容典雅的隆重气氛拉开了《哥德堡》的后半部分。她分为两段:首先是宏大的连续音阶,辉煌的颤音以及剧烈的节奏——直至进行到16小节的主导调式;反复后是更加快速的的赋格段。这里的音乐织体尽管清楚透明但依然十分管弦乐化,我们有两个3/8拍的迅捷小节,每个小节都采用最初的和声。
十七变奏是一首精神饱满的托卡塔,巴赫显然怀着极大的愉悦心情为双层键盘的羽管键琴创作了此曲。在现代钢琴的表达里,双手要在彼此的顶部演奏较长时间。作为第六卡农的十八变奏继续着这种美好的感觉。低音声部很美,在两个卡农声部下快乐地跳跃。
十九变奏是一支充满吸引力的精美舞蹈。变换不同的触键手法可以使三个动机发挥出更好的效果,保留反复也能呈现出声学的更多美感。这个变奏给予演奏家一个放松的时段——因为最险峻的托卡塔已经在眼前了!
二十变奏——巴赫专门为那些对手中乐器有足够驾御能力的英勇无畏之人所作,但她却又并不单纯是技巧的表演。当演奏者进入到25至28小节的分解和弦时,如林般密布的音符只为表达欢乐与幽默。在巴赫的音乐里,洋溢着极大欢欣的时刻往往也是悲情不期而至的时刻,二十一变奏又将我们拉回到g小调的无底深渊中去。低音声部的半音阶强化了这首卡农的表现力。在第三小节,一个旋转着的动机从低音部开始。纵然这首曲子弥漫着痛切,但也不应被演奏得过度缓慢——无论如何,小调的真实悲悯感已然到来了。
我常在二十二变奏黎明般的开头感觉自己仿佛获得了新生,G大调的回归如此美好。类似经文歌式的摹仿对答大量运用——似乎从此曲开始,后面的一系列变奏便自发地形成次序驶向整部作品的结尾。对于那些对此曲有着特别亲密感的人而言,《哥德堡》的结尾宛如彼岸已入视线,我们终于知道将被带往何处。巴赫赋予二十三变奏很多乐趣,在这里双手玩起了“catch-me-if-you-can”的游戏,他们在彼此顶端来回翻滚(27到30小节),在最后的和弦处戛然而止!这种在两个三度和六度音程上如风般疾行的技巧在当时可谓达到钢琴表现的极至,并为后来的作曲家们铺平了道路。我们不但从音乐本身而且也从切身的演奏中获得了极大的欢乐与振奋。在夸张的技艺卖弄以后,二十四变奏——八度音程的卡农创造了一种安详宁静的感觉。这首9/8拍的田园风格曲的主导声部在乐曲中部发生转变(9小节到24小节之间)。结尾处右手的大三度非常完美地导向下曲开篇时左手的小三度,这两个和弦的转换使得整个氛围陡然发生变化。
二十五变奏——毫无疑问,整部作品里最卓越的变奏——演奏她不仅需要高度的技巧,更要求钢琴家具有极深刻的内在体验力与表现力。该曲节奏回到最初的萨拉班德,交织着美丽与痛感的如歌旋律展现出无可比拟的情感深度,悲怆的半音阶昭示着浪漫主义的源头。这首被兰多乌丝卡称为“黑珍珠”的乐曲具有比其他变奏更慢的节拍,虽然她们都有相同的小节数。开篇装饰性的“反复单音”非常富于歌唱性与表现力,她常在某些情感强烈的作品里被巴赫用于六度跳跃,后来肖邦也常常使用这种手法。当紧张的情绪逐渐释放后,下行的旋律伴以不协和的倚音最终结束在主音上。在某些私密的时刻,我会感受到另外一个全然不受尘世侵扰的世界(我凭直觉认为该萨拉班德来自于第六帕蒂塔)。
想要一次性完成《哥德堡》的全部演奏,最困难的事情莫过于要在耗尽你所有内力的二十五变奏之后重新聚集起能量和精力以对付险象环生的二十六变奏——我们只有几秒钟的休整时间,随即便又被抛进另一首技巧高难的托卡塔中去了。在该曲的演奏过程里,手臂需要长时间的交叉。保持着萨拉班德的节奏,但速度更快,在这里巴赫依然写出了两个时值:十六分音符以18/16拍持续演奏,伴奏和弦则是3/4拍;在最后五小节,双手保持一致,最终以18/16拍结束演奏。所有小节第二个强拍的倚音是除 1974年版外的其他版本所没有的,如果你不介意多增加一些音符,那便会发现它们其实很具效果!在成功完成这曲后,你会感觉现在真的可以向最终的目的地尽情驰骋了!
最后的卡农,二十七变奏——唯一的一曲巴赫舍弃了次要的低音部。在主题的和声轮廓上,两个卡农声部友好而淘气地喋喋不休,结尾很突然也很意外!然后冲进二十八变奏——颤音练习,钟鸣般的强音与大范围的跳音带来层出不穷的欢悦。一架性能优越的钢琴所具备的清晰度对于演绎好此曲十分必要。不用提醒了,二十九变奏就是最后一首托卡塔。仍旧是欢乐的开篇,从左手擂鼓般的强音开始,跟着在双层键盘上“捶击”出和弦。左手加倍的八度跳跃又增加了许多额外的力量。我认为此曲的表达应从某种程度的自由即兴开始,但随后的下行音列须严格控制好时间。之后我们被引导进入欢欣鼓舞的三十变奏,我们曾期待这将是第十个卡农,但巴赫常出人意料。这首曲子是一个“Quodlibet”,意指当时在流行歌曲里所经常出现的一类音乐玩笑:歌手喜欢将某种带有截然不同特征或情绪的歌词安置于原有的曲子之上,以达到娱乐的效果。人们非常喜欢在家庭聚会时玩这种游戏,特别是在酒足饭饱之后。那时巴赫家族每年都要举行盛大的集会,他们通常会在具有节庆气氛的宗教合唱中开始,最后大家即兴表演“quodlibet”,聚会在一种与开始时全然相反的氛围里结束,那些被选以作为“quodlibet”的歌词通常也特别幽默有时甚至让人捧腹。在所有变奏的结尾,巴赫选择了两首自己在家族聚会上最爱唱的民歌,歌词分别是——
第一首:
我和你已好久不曾相见
请你靠近点,近一点,再近点
第二首:
白菜和甜菜我都不爱
如果妈妈多做一些肉
我想我会长久地留下来
通过引用这些民歌,巴赫将他崇高的思想融入进每一天,将温情与爱注入到我们心间。在大多数人看来,巴赫是位受强烈理性主宰的“工作狂”,但他依旧懂得如何享受生活,并期望与我们一起分担悲伤与快乐。现在所有的聚会与盛宴都已经过去了,人群渐行渐远;咏叹调从遥远的他方缓步而来。她再也不像全曲开始时那样庄重清澈,她笼罩在一层薄雾之中充满回忆的美丽——这是世间所有音乐中最让人动容的时刻之一,她以最质朴的口吻告知我们——漫漫旅途已然结束,我们是该回到自己来时的地方了。
兰多乌丝卡曾经这样抱怨:“如今大众争先恐后地购买《哥德堡》的音乐会门票,这种贪婪之举令我伤心沮丧。难道他们真的是出于对音乐的爱吗?不,他们根本不了解——他们只是被一种简单的好奇所驱使,想要见见这部从古至今最困难的键盘曲是如何被卓越的技巧征服的。”当然以上的话写于1933年,那时兰多乌丝卡正好完成了这部作品的世界首次录音。今天,《哥德堡》成为人类心智的最高象征之一——而且幸运的是那些音乐会门票依旧销量大好!对于每一个诠释者而言,在演奏时是否保留反复成为了长久的问题,至少这关系着作品长度的加倍与否。但无论你选择怎么做都不可能令所有人满意。弗兰西斯-托维(Francis Tovey)认为“全部演奏是没有学问的表现”;布索尼(Busoni)同样反对反复,他甚至声称有些变奏完全可以整个删除!大多数音乐会的经纪人都不希望一场音乐会就只演奏一部80分钟长的作品;在过去的25年里,我也经常在音乐会的下半段演奏省略反复的《哥德堡变奏曲》。在这款新录音中,我的演奏保留了全部的反复——我发现作品的效果被无限扩展了——音乐的建筑之美从未如此令人震撼——有限的变奏开辟出变化的无穷无尽!我想自己以后仍然会多次演奏没有反复的版本,但我内心的实际意愿却永远是遵照巴赫所写的那样进行解读。
我们应当自问:为什么这部作品会有如此强大的精神穿透力呢?聆听她时常让我置身于一个似曾相识的瞬态时空,隐藏其间的感觉我仿佛一生都在寻觅。算了,大概这永远都将是一个谜,一场梦吧!当我决定要为《哥德堡》写下些什么时,文字却又变得拘谨保守;想起1934年拉尔夫-基尔帕特里克(Ralph Kirkpatrick)为这部杰作所写的那非凡的论著,其序言引用了托玛斯-布朗爵士(Sir Thomas Browne)《一个医生的宗教信仰》中的一段话,我对此感同身受:
这里存在着远比我们耳朵所闻更加神性的东西。它是造物主创造的这个世界里最晦涩难解的一部分;正如我们听到的一段旋律那样,只有洞察一切的世界本身才能领悟其全部意义。
世界十大最难弹的钢琴曲(名字+原创)
马克西姆的《野蜂飞舞》【排名第一: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三钢琴协奏曲》 】 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三钢琴协奏曲》表现了最坚毅的俄罗斯精神与最强大的生命力,而作曲家本人的人格力量,也在这部作品中也得到最充分的展示:“拉赫玛尼诺夫是用钢铁和苋金铸成的,钢铁是他的手臂,黄金是他的心灵。”这正是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最珍贵之处。 拉赫玛尼诺夫本人作为钢琴独奏者在纽约首演时,曾把自己这首协奏曲戏称为“大象之作”,比喻其庞大与沉重。一位著名的音乐学者也曾形容演奏一次“拉三”在体力上的付出等于“铲十吨煤”,其难度可见一斑。澳大利亚的音乐家传记影片《闪亮的风采》描写过钢琴家因演奏“拉三”而导致精神崩溃,我们可以籍此想象出“拉三”所具有的情感震撼力! 拉赫玛尼诺夫说,能把这首钢琴协奏曲演绎好的只有霍洛维茨。
【排名第2:麦可斐尼西的《EnglishCountry-Tunes》 】 英国作曲家麦可斐尼西在三十多年前创作出来的“EnglishCountry-Tunes”钢琴曲。这首号称是全世界最难演奏的钢琴曲,琴谱上有时一个小节里就挤进三百个音符,弹奏的时候手指头和手肘都要用......俄罗斯女钢琴家丝罗克兰德曾在日本首度演奏这首曲目。
【排名第3:普罗科菲耶夫 第2钢琴协奏曲 】 普罗科菲耶夫第二钢琴协奏曲,G小调,OP.16,作于1913年,因当时同班好友斯密特霍夫自杀,故此曲呈献给斯密特霍夫,因原谱丢失,普罗科菲耶大1923年凭记忆再整理而成。此曲1913年8月23日由普罗科菲耶夫主奏而首演。首演时,因为一直是节奏的激烈敲击与不协和弦的连续,曾遭许多人退席谩骂。多数报道称:“这种未来的音乐,送给魔鬼去吧。我们是来享乐的,我家的猫也会弹这种音乐。”而当时贾吉列夫正是听完此曲而邀请普罗科菲耶夫为他创作舞剧音乐,批评家卡拉蒂吉(Viatcheslav Karatygin,1875—1925)则称:“我确信10年后,听众会给这位年轻作曲家的天赋,报以相当的掌声来为昨日冒失的嘲笑赎罪。” 此曲共4个乐章: 第一乐章:小行板,G小调,奏鸣曲型的自由形式。呈示部以弦乐拨奏和单簧管2小节序奏作引导,钢琴左手弹分散和弦,右手出现充满忧愁的第一主题。主题在木管与钢琴间一来一往后,移至快速音群。第二主题为小快板,钢琴弹出第二主题后,不断展开华丽的音型。移至长笛与双簧管、长笛与单簧管后,稍慢一点,以乐队合奏结束呈示部。发展部以钢琴在大提琴震音背景上展开第一主题华丽发展始,以快速达到高潮,平静之后再现部钢琴一出现第一主题立即结束。 第二乐章:谐谑曲,活泼地,D小调,三段体,为快速进行的托卡它型乐章。第一段一开始就以强烈的钢琴主题为中心,弦乐拨奏,管乐作滑稽音型夹在中间。中段是伴奏的乐队不断奏跃动性乐念,钢琴不断继续托卡它音型。 第三乐章:间奏曲,温和的快板,三段体。第一段以乐队沉重步伐似的序奏始,钢琴进入作华丽发展。中段小提琴拨奏出明确主题并加以发展,钢琴一再奏滑奏音型,乐队与之互为纠缠,构成优美的音色效果。第三段把第一段要素作各种不同变化。 第四乐章:热情奔放的快板,G小调,A—B—C—B—A结构。A以钢琴与长笛呈示自由奔放的旋律始,钢琴以敲击手法进入,与弦乐拨奏形成对比。B速度转慢,钢琴敲出一半和弦后,单簧管、低音管、大提琴奏出平易的俄罗斯风格的D小调旋律,钢琴继承后再交给低音管、双簧管,圆号又以逆行。C速度转快而进入快板,长笛与弦乐拨奏造成音型交叠,乐队咆哮和钢琴和弦构成高潮。平静后,在沉重的和弦后,钢琴独奏华彩,B段要素再现,到行板趋于平静,又变成快速音群,钢琴冥想性独奏。然后乐队形成尖锐的音响,回到热情奔放的快板A段曲趣,最后进入C段要素构成的短小终结部而结束。
【排名第4:李斯特《唐璜的回忆》 】 李斯特根据莫扎特歌剧《唐璜》改编的钢琴曲《唐璜的回忆》是李斯特众多改编曲中的精粹,技术之艰深,场面之宏大,在原作的丰富表情上制造出惊人的气势。 莫扎特的歌剧《唐璜》本来长约两个半小时,被李斯特改编后,成了简短的钢琴曲。钢琴曲没有删除歌剧中的一个音符,整首曲子无论是节奏还是技巧,都是难度非常高的。《唐璜的回忆》被称为是最难的钢琴曲之一,鲜少有人弹奏。
热门曲谱
- 渡情笛子曲谱
曲谱自学网今天精心准备的曲谱是《渡情笛子曲谱》,下面是详解!
竹笛 我想学 渡情 请问是买A还是B调 的笛子 我还要...
竹笛的调和...
[详情]分类:曲谱大全时间:07:36 - c调口琴曲谱
曲谱自学网今天精心准备的曲谱是《c调口琴曲谱》,下面是详解!
求c调24孔口琴简谱大全
小弟求c调24孔口琴简谱大全,邮箱:zifuchen@st...
[详情]分类:曲谱大全时间:07:36 - 徳德玛歌曲谱
曲谱自学网今天精心准备的曲谱是《徳德玛歌曲谱》,下面是详解!
德德玛歌曲
1. 草原母亲河
[详情]分类:曲谱大全时间:07:36
2. 蓝蓝的马莲花
3. 阿妈的... - 京剧青衣曲谱
曲谱自学网今天精心准备的曲谱是《京剧青衣曲谱》,下面是详解!
京剧老旦唱段曲谱 与琴谱有什么区别
两者均属旦行。旦行包括:青...
[详情]分类:曲谱大全时间:07:35 - 诺言钢琴曲谱
曲谱自学网今天精心准备的曲谱是《诺言钢琴曲谱》,下面是详解!
洛洛历险记的片尾曲诺言的钢琴简谱(最好有前奏)
偶然听见这首歌觉得...
[详情]分类:曲谱大全时间:07:34 - 流行口琴曲谱
曲谱自学网今天精心准备的曲谱是《流行口琴曲谱》,下面是详解!
适合初学者的口琴简谱,要流行音乐的
我把爱铺成蓝天 ...
[详情]分类:曲谱大全时间:07:35 - 又见山里红曲谱
曲谱自学网今天精心准备的曲谱是《又见山里红曲谱》,下面是详解!
又见山里红简谱
分类:曲谱大全时间:07:31 - 钢琴流行曲谱
曲谱自学网今天精心准备的曲谱是《钢琴流行曲谱》,下面是详解!
有没有流行歌曲的钢琴简谱
樱花草,老人与海,爱转角等。谢谢。本人急...
[详情]分类:曲谱大全时间:07:29 - 古筝乡韵曲谱
曲谱自学网今天精心准备的曲谱是《古筝乡韵曲谱》,下面是详解!
古筝 乡韵
乡韵多难?既然云裳诉是它改的,乡韵应该也很难吧,特长生...
[详情]分类:曲谱大全时间:07:27 - 初学古琴曲谱
曲谱自学网今天精心准备的曲谱是《初学古琴曲谱》,下面是详解!
请问初学者如何识古琴谱,对谱怎么弹?
减字谱:
[详情]分类:曲谱大全时间:07:27
识谱还是比... - 一生无悔曲谱
曲谱自学网今天精心准备的曲谱是《一生无悔曲谱》,下面是详解!
基督教歌曲为福音一生无悔谱
基督教歌曲为福音一生无悔谱...
...[详情]分类:曲谱大全时间:07:26 - 手机曲谱软件
曲谱自学网今天精心准备的曲谱是《手机曲谱软件》,下面是详解!
在手机上怎么制作谱子
没试过用手机做谱子,效率太低了…
[详情]分类:曲谱大全时间:07:22
建... - 渴望主题曲谱
曲谱自学网今天精心准备的曲谱是《渴望主题曲谱》,下面是详解!
渴望的简谱
《渴望》的简谱是电视剧《渴望》录制的同名主题曲...
[详情]分类:曲谱大全时间:07:22 - 乐伶曲谱在哪
曲谱自学网今天精心准备的曲谱是《乐伶曲谱在哪》,下面是详解!
天涯明月刀ol乐伶曲谱怎么获得
首先你要学会第一职业 第二行里面...
[详情]分类:曲谱大全时间:07:21 - 天刀童话曲谱
曲谱自学网今天精心准备的曲谱是《天刀童话曲谱》,下面是详解!
天涯明月刀ol文士曲谱有哪些
笛曲·水云游 由身份技能点...
[详情]分类:曲谱大全时间:07:20 - 天刀曲谱弹琴
曲谱自学网今天精心准备的曲谱是《天刀曲谱弹琴》,下面是详解!
天涯明月刀乐伶怎么弹琴给别人加BUF
1:要想加BUF,首先游戏中...
[详情]分类:曲谱大全时间:07:20 - 天竺少女曲谱
曲谱自学网今天精心准备的曲谱是《天竺少女曲谱》,下面是详解!
天竺少女的古筝谱
- 绿岛小夜曲曲谱
曲谱自学网今天精心准备的曲谱是《绿岛小夜曲曲谱》,下面是详解!
绿岛小夜曲原唱晋秦歌词和谱曲
绿岛小夜曲原唱晋秦歌词和谱曲...[详情]
分类:曲谱大全时间:07:17 - 越剧曲谱下载
曲谱自学网今天精心准备的曲谱是《越剧曲谱下载》,下面是详解!
求越剧简谱
吴凤花的《狸猫换太子》拷寇部分,三次举起无情棒的曲谱,...
[详情]分类:曲谱大全时间:07:13 - 萨克斯曲谱简谱
曲谱自学网今天精心准备的曲谱是《萨克斯曲谱简谱》,下面是详解!
学萨克斯要学五线谱还是简谱
学萨克斯必须学五线谱。
[详情]分类:曲谱大全时间:07:37
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