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曲谱,请上曲谱自学网!

京剧曲谱中的眼_什么是京剧的板眼

时间:2020-10-04 23:18:00编辑:刘牛来源:曲谱自学网

京剧板眼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京剧中的板眼,简单而言就是戏曲中的节拍和节奏形式.术语中就把强拍称为板,而把弱拍或次强拍统称为眼,合称板眼.
一个小节即为一板.依板眼形式的不同,分别称为一板三眼(四拍子);一板一眼(二拍子);有板无眼(一拍子,或称流水板);无板无眼(散板)等.
装饰唱法戏曲演唱方法.又名做腔,耍腔.装饰唱法有两种:一种是属于表情处理的唱法;一种是属于字音处理的方法.
属于表情处理的唱法有:(1)宝塔腔,唱腔由强渐弱;(2)喇叭腔,唱腔由弱渐强(3)橄榄腔,亦名枣核腔,唱腔由弱渐强,再由强渐弱;(4)疙瘩腔,拖腔中的各音用连续的顿音演唱.此外,尚有向低渐滑的下滑腔,向高速滑的上滑腔(飞腔),哭泣时的'咽腔',连续颤抖的'颤腔',连续倚音的'点头腔'等.
属于字音处理的唱法,或为强调字音的四声,或为特定的行腔及用腔方法.京昆兼有的(1)嚯腔;(2)罕腔;(3)豁腔;(4)带腔;(5)垫腔;(6)叠腔;(7)擞腔;(8)揉腔;(9)啜腔.
注:罕腔--------罕字左边有口字边.

什么是京剧板眼怎么分辩

什么是京剧板眼怎么分辩

京剧中的板眼,简单而言就是戏曲中的节拍和节奏形式,术语中就把强拍称为板,而把弱拍或次强拍统称为眼,合称板眼。
分辨:一个小节即为一板,依板眼形式的不同,分别称为一板三眼(四拍子)、一板一眼(二拍子)、有板无眼(一拍子,或称流水板)、无板无眼(散板)等。
扩展资料
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法:唱、念、做、打,也是京剧表演四项基本功。
唱指歌唱,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二者相辅相成,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歌”,做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艺,二者相互结合,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舞”。
京剧行当的划分,除依据人物的自然属性(性别、年龄)和社会属性(身份、职业)外,主要是按人物的性格特征来分类。京剧班社旧有“七行七科”之说 :七行即生行、旦行(亦称占行)、净行、丑行、杂行、武行、流行。
板眼,为中国音乐构成中所特有,是中国音乐节奏、节拍、快慢、速度的枢纽。唐宋始,以“拍板”节制音乐的进行“节奏”,按文句断分音乐而为乐句“板拍句乐”,“板拍句乐”即在唱者唱完一文句,在其后出现的一个“空”(即称“眼”)处下“板拍”“停声待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京剧
百度百科-板眼

京剧板眼问题

唱腔伴奏
京剧的唱腔主要是“西皮”和“二黄”,简称“皮黄”。西皮、二黄是两种腔调的总称,它们都分为若干“板式”。这些板式都是以一种曲调为基础发展变化出来的。西皮、二黄都有“原板”、“慢板”、“快三眼”、“散板”、“摇板”等板式,西皮还有“二六”、“流水”、“快板”。
西皮类、二黄类的同类各种板式之间,既有联系,又有不同。不同之处在于节拍的强弱、整散,节奏的疏密,速度的快慢,旋律的繁简等。这些板式既可独立成段,也可连接成套。不同的板式表达不同的感情。在唱念做打中,唱居首位。唱腔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京剧除西皮、二黄外,还有“四平调”、“南梆子”、“高拨子”等腔调。
京剧音乐也是程式化的,各种腔调、板式可以重复使用(当然不是完全照搬)。例如《女起解》中的苏三唱“西皮慢板”,《汾河湾》中的柳迎春也唱“西皮慢板”。这在歌剧中是绝对不允许的。因此,欣赏京剧需要仔细分辨唱腔的差异。
为了配合表演、描写环境、渲染气氛,常常演奏一些器乐曲,这就是“曲牌”。这些曲牌有长有短,有用唢呐、笛子吹的,有用胡琴拉的,各有各的用途。比如,元帅升帐吹“水龙吟”,迎送宾客吹“工尺上”,灵堂祭奠奏“哭皇天”等。
锣鼓在京剧中占有重要地位,唱念做打都离不开它。它的特点是音响强烈,节奏鲜明,用来加强节奏,制造气氛。比如战斗场面,如果没有锣鼓伴奏,那是不可想象的。京剧锣鼓有许多锣鼓点子,叫做“锣鼓经”。它有一定的打法,但又有灵活性。“锣鼓经”主要分为开唱锣鼓和身段锣鼓。开唱锣鼓是唱腔前打的锣鼓,作为先导引出唱腔。身段锣鼓是配合表演、武打的锣鼓。
京剧锣鼓还有个特殊作用,就是用来统一各种表现手段。凡是唱念做打的转换,舞台节奏快慢的调节,都是靠锣鼓来完成的。因此锣鼓贯穿全剧始终。

什么是京剧唱腔中的板 眼?

京剧中的板眼,简单而言就是戏曲中的节拍和节奏形式.术语中就把强拍称为板,而把弱拍或次强拍统称为眼,合称板眼.

在京剧之中碰板三眼,什么叫做碰板,什么叫做三眼

碰板是说唱腔开头不用过门。板和眼是戏曲中的节拍,强拍为板,弱拍为眼,三眼就是慢板,麒派戏中有很多碰板唱腔,像《追韩信》中的“三生有幸”就很有代表性

京剧曲谱下载_京剧曲谱下载

京剧曲谱书_京剧简谱

热门曲谱

Copyright © 2014-2019 曲谱大全(www.qpzxw.com)曲谱自学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1004734号-1

版权声明:曲谱网所有曲谱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联系邮箱:qupudaquanhezuo@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