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曲谱,请上曲谱自学网!

二胡曲谱弓指法表_二胡指法表

时间:2020-09-24 23:28:00编辑:刘牛来源:曲谱自学网

二胡各音调指法表

二胡各音调指法表

二胡各音调指法表如下图所示:
二胡乐曲的音调甚多,特别是业余爱好者常喜欢用二胡演奏歌曲,更会接触到各种音调的乐曲,当然也有人试用已经掌握的二胡基本音调1、5弦(D调)或、2弦(G调)的指法来演奏不同音调的乐曲。
但是首先很多乐曲的音域不适合改用D调或G调演奏;其次也有些乐曲特别是二胡乐曲不宜改变音调演奏,因为不仅指法上不方便,而且由于空弦的音名改变(如1、5改变为2、6),就不能充分发挥不同音调空弦的韵味和魅力。
扩展资料
常用定弦
五种常用定弦是15弦、52弦、63弦、37弦和26弦。其中15和52这两种定弦通常称作基础定弦,属于按把法,应用也比较广泛。其余三种定弦属于切弦法。原把位按音,是指左手虎口在千金稍下一点地方持住琴杆后,四个按指所能控制的包括两个空弦音在内的第一把音位。学习拉奏必须要先从原把位学起,因为每一种定弦的原把位按音是其余把位按音的基础。确定一首乐曲采用什么定弦拉奏,首先应着眼于乐曲的最低音。
1)15弦
1 5弦即内弦为"1",外弦为"5"的定弦。它是五种常用定弦中最易入门的一种定弦。在一般情况下,凡是最低音为"1"的乐曲都可采用15弦来拉奏。京剧音乐中的"反二黄"一般就用15弦来演奏。如果二胡是采用的"D、A定音",咽15弦奏出乐曲的调高就是"1=D";在民间音乐中,15弦的按音手法称作"小工调"。
2)52弦
52弦即以内弦音为"5",外弦音为"2"的定弦,凡是最低音为"5"的乐曲一般情况下都适合用52弦来拉奏。京剧音乐中的"二黄"一般采用52弦。如果二胡是采用的D、A定音,用52弦奏出的乐曲的调高就是"1-G",在民间音乐中,52弦的按音手法称作"正宫调"。
3)63弦
6 3弦即以内弦音为"6",外弦音为"3",凡是最低音为"6"的乐曲一般都适宜用6 3弦来拉奏。京剧音乐中的"西皮"一般情况采用63弦。如果二胡是采用的D、A定音,用6 3弦奏出的乐曲的调高就是"1=F";在民间音乐中, 6 3弦的接指手法称作"六字调".
4)37弦
37弦即以内空弦音为"3",外空弦音为"7",凡是最低音为"3"的乐曲都适宜用37弦来拉奏。如果二胡是采用的D、 A定音,用3 7弦奏出的乐曲的调高就是"1='B",在民间音乐中,37弦的按音手法称作"上字调"。
5)2.6弦
26弦即以内空弦音为"2",外空弦音为"6"的一种定弦。凡是最低音为"2"的乐曲都适宜用26弦来拉奏,京剧音乐里的"反西皮"也适宜用26弦的拉奏手法来处理。如果二胡是采用的D、A定音,用26弦拉出的乐曲的调高就是"1-C",在民间音乐中,26弦的按弦手法称作"尺字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二胡定弦

二胡把位图指法图

二胡把位图指法图

图中是D调把位图,定弦D A。唱名为 1DO 5SOL.。
看图中所写把位:
音位图只能是个参考,尤其到高把位,大家不要死记硬背指法,因为高级曲子的换把指法也许不会按照传统指法来进行,所以,大家学习音位图的目的是记住音的位置,需要记住的是:音符都是一个挨一个排下去的,遇到半音34和71手指挨紧,越到高把位手指距离越近。
扩展资料:
二胡音区和把位:
实际上二胡的音域只有外弦那一部分, 再加上内弦的4个音。总共就是3组音,3个八度。二胡只有两根弦,而且紧靠在一起,所以串把是免不了的。
自刘天华先生把二胡引进课堂以来,把位分得很清楚。而且在演奏和教学中以此为据,在给乐曲定指法上也是以此为据。这在二胡的发展史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个把位就是一个音区,一个把位就是一个音高和音程的概念。每个音区有三四个音位。在“大跳”中记住把位的位置,比记住音符的位置更容易,把握音符的音高更能有保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二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新把位

二胡各调指法表

最简单的办法:
二胡的里弦与外弦之间的音程是5度;所以所有的定弦方式不过以下几种
1(里)5(外)
2(里)6(外)
3(里)7(外)
4(里)1(外)
5(里)2(外)
6(里)3(外)
7(里)4(外)
以1、5弦为例,知道了2、3、4、6、7、1的位置,也就知道其他弦的指法了。

二胡指法表怎么用

一就是一指,二就是二指

二胡指法图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S4jXuAJ8WOO5wnp7y7L-AA 密码:3ccn

二胡曲谱康定情歌_二胡曲谱康定情歌

二胡曲谱弓桥泛月_《弓桥泛月》二胡曲谱

热门曲谱

Copyright © 2014-2019 曲谱大全(www.qpzxw.com)曲谱自学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1004734号-1

版权声明:曲谱网所有曲谱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联系邮箱:qupudaquanhezuo@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