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无挂碍 无挂碍故

知识
张雷老师 2019-07-17 16:48:30

没有牵挂,就没有负担,没有负担就轻松。

当心无无明,就像太阳一样光明,行走坐卧皆自在,那么就没有恐惧。

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
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心无挂碍 无挂碍故#

返回顶部

影响力:8071

"心无挂碍"和"无挂碍故"是什么意思?

这个解答帮助过8185人

"心无挂碍"为佛教用语,指内心没有任何牵挂;"无挂碍故"是说没有任何牵挂与障碍的缘故。

《心经》:“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大意是:菩萨凭着他究竟圆满的智慧而心中清净,没有任何的牵挂与障碍了;正因为没有任何牵挂与障碍的缘故,心里便没有了任何恐怖,远远离开了把虚幻不实人生当着实有的东西而执著不舍的如梦想般虚妄的境界,而进入安详清净平等觉悟的不执著于生灭幻象的“涅盘”境界。

参考资料

百度知道.百度[引用时间2019-4-2]

编辑时间 2019-10-23 11:36:08
影响力:5781

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磐. 这段话出自佛教哪本著作?

这个解答帮助过6877人

《般若波罗蜜心经》 这段话出自佛教的心经 是经文里很短的一种。有时也称《般若波罗蜜心经》,略称《般若心经》或《心经》。般若,意为智慧知识。波罗蜜多,意为到达彼岸。因此,这本经书就是讲的如何通过伟大的智慧到达彼岸。

编辑时间 2019-01-09
影响力:3105

“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是什么意思?

这个解答帮助过7114人

此明真空之中无四谛也。四谛本声闻所观之境。苦,即世间众苦,世间果也。集,即造作诸业,世间因也。灭,即涅盘,出世果也。道,即八正道,出世因也。真空之中,悉皆无之,亦以性本无故。

【释义】

无苦、集、灭、道,[wú kǔ 、jí 、miè 、dào ]

此明真空之中无四谛也。四谛本声闻所观之境。苦,即世间众苦,世间果也。集,即造作诸业,世间因也。灭,即涅盘,出世果也。道,即八正道,出世因也。真空之中,悉皆无之,亦以性本无故。

【赏析】

无智亦无得,[wú zhì yì wú dé ]

此明真空之中,非但无前诸法;即知空之‘智,’亦不可得。非但能空之智不可得,即所知空理亦不可得。至此,则药病两亡,心境俱泯,惟一实相而已,是为般若之极功也。问:前色空双立,今何一切皆无?答:前之所立,立而未尝不尽;今之所无,无而未尝不存。盖言有者,但有其相,而性元无也;言无者,但性本无,而相非坏也。故存而正泯,亡而恒立,般若之旨本如是也。


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此下因言无所得而显有所得也。依此无得之光,即得心境皆空,触处洞然,而解脱‘无碍’矣。既无碍,则随其所向,无生死苦厄之障,故‘无恐怖。’非独无恐怖也,即无始以来‘颠倒梦想,’亦可‘远离’矣。颠倒梦想,乃无明烦恼也。既无烦恼,则‘究竟’可至‘涅盘’之地。涅盘,此云圆寂。德无不备谓之圆,障无不尽谓之寂,此言其因能竟果也。非独菩萨依此而得至涅盘,即‘三世诸佛’亦无异路,惟‘依’此而证无上正等正觉也。涅盘是佛之断果,正觉是佛之智果。今菩萨言涅盘,佛言正觉者,乃佛语互略,意必俱备也。问:前既言无所得,今又言有所得,何也?答:此有所得,正得无所得而已,非别有所得也。

参考资料

搜狗问问.搜狗[引用时间2019-1-14]

编辑时间 2019-01-14
影响力:738

怎样做到心无挂碍

这个解答帮助过1272人

不要问了,
这个凡人都是做不到的,
生活在这个社会中,
有亲人朋友,
怎么可能心无挂碍呢。

编辑时间 2019-03-21
影响力:8127

“非一非异 非断非常 不生不灭 不增不减” 是什么意思?

这个解答帮助过478人

译文:在般若智慧的照耀下,诸法无不空,只有远离一切的虚妄执着,才能得到彻底的自在解脱。

出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梵文:प्रज्ञापारमिताहृदयसूत्र),又称《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般若心经》或《心经》,是般若经系列中一部言简义丰、博大精深、提纲挈领、极为重要的经典,为大乘佛教出家及在家佛教徒日常背诵的佛经。现以唐代玄奘译本为最流行。

全文介绍

一、此版本为玄奘译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二、此版本为鸠摩罗什译

观世音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时,照见五阴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弗,色空,故无恼坏相,受空,故无受相,想空,故无知相,行空,故无作相,识空,故无觉相。何以故?舍利弗,非色异空,非空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如是。舍利弗,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空法,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萨依般若波罗蜜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离颠倒梦想苦恼,究竟涅盘。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是大明咒、无上明咒、无等等明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咒,即说咒曰:“竭帝竭帝 波罗竭帝 波罗僧竭帝 菩提僧莎呵。”

编辑时间 2018-12-24
影响力:8364

《心经》全文是什么?

这个解答帮助过1547人

七种译本心经:
①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唐三藏法师玄奘译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
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
揭帝揭帝 般罗揭帝 般罗僧揭帝菩提僧莎诃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② 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
姚秦天竺三藏鸠摩罗什译
观世音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时。照见五阴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弗色空故无恼坏相。受空故无受相。想空故无知相。行空故无作相。识空故无觉相。何以故。舍利弗非色异空。非空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如是。舍利弗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空法。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萨依般若波罗蜜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离一切颠倒梦想苦恼。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是大明咒。无上明咒。无等等明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
若波罗蜜咒即说咒曰
竭帝竭帝 波罗竭帝 波罗僧竭帝 菩提僧莎呵
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
③ 普遍智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摩竭提国三藏沙门法月重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大城灵鹫山中。与大比丘众满百千人。菩萨摩诃萨七万七千人俱。其名曰观世音菩萨。文殊师利菩萨。弥勒菩萨等。以为上首。皆得三昧总持。住不思议解脱尔时观自在菩萨摩诃萨在彼敷坐。于其众中即从座起。诣世尊所。面向合掌曲躬恭敬。瞻仰尊颜而白佛言。世尊。我欲于此会中。说诸菩萨普遍智藏般若波罗蜜多心。唯愿世尊听我所说。为诸菩萨宣秘法要。尔时世尊以妙梵音。告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言。善哉善哉具大悲者。听汝所说。与诸众生作大光明。于是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蒙佛听许。佛所护念。入于慧光三昧正受。入此定已。以三昧力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自性皆空。彼了知五蕴自性皆空。从彼三昧安详而起。即告慧命舍利弗言。善男子。菩萨有般若波罗蜜多心。名普遍智藏。汝今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作是语已。慧命舍利弗白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言。唯大净者。愿为说之。今正是时。于斯告舍利弗。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学。色性是空空性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识性是空空性是识。识不异空空不异识。识即是空空即是识。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
即说咒曰
揭谛揭谛 波罗揭谛 波罗僧揭谛 菩提莎婆诃
佛说是经已。诸比丘及菩萨众。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乾闼婆等。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普遍智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④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罽宾国三藏般若共利言等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及菩萨众俱。时佛世尊即入三昧。名广大甚深。尔时众中有菩萨摩诃萨。名观自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离诸苦厄。即时舍利弗承佛威力。合掌恭敬白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若有欲学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行者。云何修行。如是问已
尔时观自在菩萨摩诃萨告具寿舍利弗言。舍利子。若善男子善女人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行时。应观五蕴性空。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 [卄/(阿-可+辛)/木]谛 [卄/(阿-可+辛)/木]谛 波罗[卄/(阿-可+辛)/木]谛 波罗僧[卄/(阿-可+辛)/木]谛菩提娑(苏纥反)婆诃
如是舍利弗。诸菩萨摩诃萨于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行。应如是行。如是说已。即时世尊从广大甚深三摩地起。赞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如是如是。如汝所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行。应如是行。如是行时一切如来皆悉随喜。尔时世尊说是语已。具寿舍利弗大喜充遍。观自在菩萨摩诃萨亦大欢喜。时彼众会天人阿修罗乾闼婆等。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⑤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唐上都大兴善寺三藏沙门智慧轮奉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薄誐梵。住王舍城鹫峰山中。与大苾刍众。及大菩萨众俱。尔时世尊。入三摩地。名广大甚深照见。时众中有一菩萨摩诃萨。名观世音自在。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行时。照见五蕴自性皆空。即时具寿舍利子。承佛威神。合掌恭敬。白观世音自在菩萨摩诃萨言。圣者。若有欲学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行。云何修行。如是问已。尔时观世音自在菩萨摩诃萨。告具寿舍利子言。舍利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行时。应照见五蕴自性皆空。离诸苦厄。舍利子。色空。空性见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是色即空。是空即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性相空。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减不增。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证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住。心无障碍。心无障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寂然。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现成正觉。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真言。是大明真言。是无上真言。是无等等真言。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真言。即说真言 唵(引)誐帝誐帝。播(引)啰誐帝。播(引)啰散誐帝。冒(引)地娑缚(二合)贺(引)
如是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于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行。应如是学。尔时世尊。从三摩地安祥而起。赞观世音自在菩萨摩诃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如是如是。如汝所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行。应如是行。如是行时。一切如来。悉皆随喜。尔时世尊如是说已。具寿舍利子。观世音自在菩萨及彼众会一切世间天人阿苏啰巘[马*犬]嚩等。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⑥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炖煌石室本) 
国大德三藏法师沙门法成译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王舍城鹫峰山中。与大苾刍众。及诸菩萨摩诃萨俱。尔时世尊等入甚深明了三摩地法之异门。复于尔时。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观察照见五蕴体性。悉皆是空。时具寿舍利子。承佛威力。白圣者观自在菩萨摩诃萨曰。若善男子。欲修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者。复当云何修学。作是语已。观自在菩萨摩诃萨答具寿舍利子言。若善男子及善女人。欲修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者。彼应如是观察。五蕴体性皆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如是受想行识。亦复皆空。是故舍利子。一切法空性。无相无生无灭。无垢离垢。无减无增。舍利子。是故尔时空性之中。无色。无受。无想。无行。亦无有识。无眼。无耳。无鼻。无舌。无身。无意。无色。无声。无香。无味。无触。无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无得。亦无不得。是故舍利子。以无所得故。诸菩萨众。依止般若波罗蜜多。心无障碍。无有恐怖。超过颠倒。究竟涅槃。三世一切诸佛。亦皆依般若波罗蜜多故。证得无上正等菩提。舍利子。是故当知般若波罗蜜多大密咒者。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诸苦之咒。真实无倒。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秘密咒。即说般若波罗蜜多咒曰 <BR>峨帝峨帝。波啰峨帝。波啰僧峨帝。菩提莎诃舍利子。菩萨摩诃萨。应如是修学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尔时世尊从彼定起。告圣者观自在菩萨摩诃萨曰。善哉善哉。善男子。如是如是。如汝所说。彼当如是修学般若波罗蜜多。一切如来。亦当随喜。时薄伽梵说是语已。具寿舍利子。圣者观自在菩萨摩诃萨。一切世间天人阿苏罗乾闼婆等。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⑦佛说圣佛母般若波罗蜜多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臣施护奉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在王舍城鹫峰山中。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并诸菩萨摩诃萨众。而共围绕尔时世尊。即入甚深光明宣说正法三摩地。时观自在菩萨摩诃萨在佛会中。而此菩萨摩诃萨。已能修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观见五蕴自性皆空尔时尊者舍利子。承佛威神。前白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言。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法门。乐欲修学者。当云何学
时观自在菩萨摩诃萨。告尊者舍利子言。汝今谛听为汝宣说。若善男子善女人。乐欲修学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法门者。当观五蕴自性皆空。何名五蕴自性空耶。所谓即色是空即空是色。色无异于空。空无异于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此一切法如是空相。无所生。无所灭。无垢染。无清净。无增长。无损减。舍利子。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无眼识界。乃至无意界。无意识界。无无明。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无所得。亦无无得。舍利子。由是无得故。菩萨摩诃萨。依般若波罗蜜多相应行故。心无所著。亦无挂碍。以无著无碍故。无有恐怖。远离一切颠倒妄想。究竟圆寂。所有三世诸佛。依此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应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广大明。是无上明。是无等等明。而能息除一切苦恼。是即真实无虚妄法。诸修学者。当如是学。我今宣说般若波罗蜜多大明曰怛[宁*也](切身)他(引一句)唵(引)誐帝(引)誐帝(引引二)播(引)啰誐帝(引三)播(引)啰僧誐帝(引四)冒提莎(引)贺(引五) 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若能诵是般若波罗蜜多明句。是即修学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尔时世尊。从三摩地安详而起。赞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如汝所说。如是如是。般若波罗蜜多。当如是学。是即真实最上究竟。一切如来亦皆随喜 佛说此经已。观自在菩萨摩诃萨。并诸苾刍。乃至世间天人阿修罗乾闼婆等。一切大众。
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佛说圣佛母般若波罗蜜多经

编辑时间 2019-01-25
影响力:8809

“所爱即所惧, 所贪即所狱,所见即所在, 所舍即所得。” 是什么意思?

这个解答帮助过1711人

  「所爱即所惧」,佛说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盛;所谓爱即惧,则是爱别离苦,喜爱的人、事、物,我们总想与他们永远在一起,永远能享受,可生命是无常的、脆弱的,没有什么是永恒的;所以看起来最令我们幸福、快乐的东西,就是能带给我们最大痛苦的东西,所爱即所惧。

  「所贪即所狱」,我曾是一个无肉不欢的人,又一次,家里做饭正好没有一个肉菜,整个吃饭过程中我都闷闷不乐,只吃了小半碗就没吃了,然后又下楼去买了零食吃;现在回想,这肉菜就是困住我的牢笼,我的心情是随着它而改变的;同理推导,任何人事物都是如此,所贪即所狱;所以荀子说「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

  以上两条,可以《心经》对治:「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可常诵念此句。

  「所见即所在」,这条用一个故事说明;一次苏东坡在和法印和尚聊天的时候问,「你看我像什么?」,法印答:「我看你像尊佛。」,苏东坡又问:「你知道我看你像什么吗?」,法印说不知,苏东坡说:「我看你像一坨粪。」,法印只笑笑,并不反驳什么。苏东坡以为法印无法反驳,便回家了,讲这件事告诉了苏小妹,自称胜了一筹,苏小妹却笑了说:「你才输了。法印和尚心中有佛,所以见到谁都是佛;而你见他是粪,只能说明你心中有粪。」。(未考究故事真实性)
  我们都生存在物质的世界里,但是我们都生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东西是一样的,不一样的是人,所以所见即所在。

  「所舍即所得」,这条也用个故事吧:从前,有两个人投生,阎王说:「你们两个可以选择此次生命的质量,我给你们一句提示;往左边走,你的人生将会不断将东西送给别人,而往右边走,所有人都会来给你东西。」,话音刚落,一个人噌的一下窜入了右边的通道,而另一个人只好走入左边的通道。走入了左边通道的人,成为了一个富翁,就像阎王说的一样,他投身慈善事业,一生都在给予和奉献,只有你拥有了很多,你才能给予他人;而走了右边通道的人,一生凄惨不幸,只得上街乞讨,只有你一无所有,别人才会不断给你东西,阎王的话一样实现了。(虚构故事,勿开脑洞)
  其实这条跟前两条是相互呼应的;因为只有在你真正放下了贪爱执着,你才能享受到真正的快乐;很多影视剧中都有描写男女主人公在临死前的那种爱情表现,每当看到这种镜头都会感受到爱情的纯粹和永恒;可我们为什么没有办法做到呢?因为贪婪、执着,如果我们真的能放下自己,放下对方,甚至放下所谓的「爱情」,那一刻,你才能感受到最纯粹的自我、最纯粹的爱人、最纯粹的爱情;所以,所舍即所得。

编辑时间 2019-02-17
影响力:425

有静心经吗?全文是?

这个解答帮助过2156人

《心经》的全文是:

1、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2、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3、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4、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5、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6、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7、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 波罗揭谛 波罗僧揭谛 菩提萨婆诃。

《心经》是佛家经典,能够让人静心。能够让人静心在于它的思想内涵:

1、《心经》告诉我们,一切都是空的。这是一种唯心主义的思想观念。认为只要我们的意念不去感知,一切都不存在;

2、只要我们的“五蕴”即“眼耳鼻舌身意”不去感知世界,那我们就没有痛苦;

3、虽然这种思想是唯心主义的,但的确能帮我们减轻烦恼。只要我们不去感知外界的烦恼,外界的烦恼就与我们不相关。我们就解脱了;

4、明白了《心经》的内涵,我们就能静下心来了。

编辑时间 2019-04-01
影响力:1006

"色即是空 " 是什么意思?

这个解答帮助过401人

1、色即是空,并不表明色是虚无,而是表明色的本性是空。

2、“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此句出自于《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是在中国流行最广泛的佛经。

3、空是说一切现象、事物(法)都是因缘和合而生的(缘起),究竟而无实体,也是假和不实的意思。简单地说,就是一切现象、事物(法)的生起,都是相待相对的互存关系和条件(因缘),离开关系和条件(因缘),就不能生起任何一个现象、事物(法)。

编辑时间 2018-12-15
影响力:2608

“观音心经”全文带翻译。

这个解答帮助过494人

《观音心经》全文: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罣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磐。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译文: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观自在菩萨,就是观世音菩萨。般若,犹汉语所言之智慧。波罗蜜多,犹汉语所言之彼岸,这里指人生的终极目标,即人生的真理。

五蕴,即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也就是尘世间所有物质与生命现象的总和。其中,色蕴是指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所认识的物质形态,包括固体、液体、气体、光与温度以及各种味道。受蕴,是指由于和外界各种物质形态的接触,所产生的种种心理感受,如苦乐酸甜等。想蕴,是指由于心理感受所产生的种种性情反应,如善恶憎爱等。行蕴,由于苦乐酸甜等种种心理感受和善恶憎爱等种种性情反应,而采取的行为方式,佛教把这些行为分为善业和恶业。识蕴,人体对物质形态、心理感受、性情反应、行为方式所产生的意念或意识的活动。因此,所谓五蕴,乃是指我们具有精神作用的身体。

这句经文的大意是:观世音菩萨在深入思考人生的终极目标问题时,他透过纷繁的俗世生活,看清了生命的真实意义,因此超脱了一切的痛苦和厄运。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舍利,是梵语SARIRA的音译,即遗骨之意,特指那些德行高尚的人在去世后(火化)遗留于世的灵骨。这种灵骨质地坚硬,呈结晶颗粒形状,堪称神物。所以,舍利非一般凡夫俗子之遗骨,乃是有修行者生前以无量功德结晶所成。从这个意义上讲,舍利是一个人在走完他的人生旅程之后的成功象征,舍利子是对成功者的一种尊称。观世音菩萨在这里告诉未来的成功者: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俗世的生活需要生命真义的指引,生命的真义也需要通过俗世的生活去实现。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俗世的生活中有生命真义的存在,生命的真义也体现在俗世的生活中。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这个道理不仅适用于色蕴,也同样适用于受蕴、想蕴、行蕴和识蕴等尘世间所有的物质与生命现象。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观世音菩萨告诉未来的成功者:真正的自然法则是永恒的,既不会消亡或更新,也不会由于人的好恶而有任何改变,也不会增加和减少这些法则中某些条款。所以,生命的真义不会因为物质条件、个人感受、世间百态、我们的视野和意识等而有所不同,不会因为你是否愚昧以及是否考虑生老病死问题而有所差异,不会因为你是否正在遭遇或曾经遭遇过苦难的折磨而有所改变,也不会因为你是否聪明和拥有多少财富而产生变化。

【以无所得故,菩提萨捶。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

有所得者,有也;无所得者,空也。所以,自然法则是真切可信的,于是我们能够觉悟到自然法则给予众生的那种公正无私的恩情。因此,我们应该做到心无挂碍,去追随人生的真理。因为心无挂碍,我们就不会畏惧任何困难,就会远离那些乱七八糟的妄想,最终让自己超脱尘世的烦恼。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观世音菩萨举证说明:三世诸佛,就是因为坚定不移地追随了人生的真理,最终成了高尚而又正直、待人平等友好、知道自己何去何从的觉悟者。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从这些成功者的故事中,你就可以知道,人生的真理乃是能够消弭生活烦恼的大神咒,是能够破除人间愚昧的大明咒,是能够带来光明前景的无上咒,是无可替代的无等等咒—它是如此真实灵验,绝不虚无。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所以,《心经》的主题就是告诉各位:去吧!去吧!让我们一起去追求人生的真理吧!希望我们中间的每一位,都能够尽早地成就自己的一生。

编辑时间 2018-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