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村基层建设存在重点,难点
————文化水平有待提高
————党员结构问题日益凸现
————党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党员活动经费投入不足
————基层监督不够
新农村建设一般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中国大地上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把祖国大地建设得无比美好,随着许多新农村建设改造工作的完成,农村的面貌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仍然存在一些因素制约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1 劳力缺失
现在农村的经济模式大多数是:留守老人和儿童在家,年轻人出外打工,而且越有文化的年轻人,越是选择留在外面,好像无工不富。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现有的农村经济发展状况还不足以提供足够多的岗位来满足年轻劳动力的就业需求,农村现有的经济发展模式也不足以让许多的年轻一代在农业上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很多年轻人选择外出工作,所以,现阶段着力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势在必行。
2 重工轻农
农村的一个主要体现,就在于一个“农”字,农业为本的思想古已有之,现状则是严重的重工、商,轻农业。甚至,所谓的新农村改造,农村城镇化,更使人们逐步脱离土地,驱使劳动力思想上的对农业的轻视,加速务农人员的流失。
3 观念落后
在农村,由于农村的特性,人老后不能像城市职工一样,有退休金、保险等保障,只能靠儿女的孝心来维持老后的生活,使老人不能保证生活的稳定及质量,更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不得不生,生了也不一定会养。
老龄化越来越严重的事实无疑是一个隐形的强大的社会地雷。这些都制约了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减慢了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些具体的问题,并想办法解决好这些矛盾,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扩展资料: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积极稳妥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素质,推动“物的新农村”和“人的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
————文化水平有待提高
————党员结构问题日益凸现
————党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党员活动经费投入不足
————基层监督不够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对策思考
稳定提高人口城镇化水平
城镇化是农业现代化和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国际经验表明,只有城镇化进入稳定期以后,农村人口大量减少,城市反哺农村的能力显著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在农村的普及率明显提高,才能逐步迈向全面的城乡融合发展。因此,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城镇化。
一是,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一步放宽落户条件,允许农业转移人口在就业地落户,制定实施推动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方案。全面实行居住证制度,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水平,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激励机制,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在农村的合法权益,实施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政策。
二是,提升县城和重点镇基础设施水平,加强县城和重点镇市政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快特色镇发展,带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就近城镇化。
三是,完善土地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机制。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改革。
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
城乡要素的自由流动是城乡融合发展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体现。就目前来看,主要是要打破要素从城市向农村流动的体制和机制障碍。积极创新城乡在人才、土地、资金、技术方面的制度安排,推动优质要素向农村流动。
一是在稳定土地家庭联产承包经营权的基础上,深化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城市资本、人才和技术进入农村创造条件。
二是拓宽融资渠道为农业农村提供金融支持。大力推进农村金融创新,完善农村金融体系,适当增加农业政策性银行。农村金融服务机构要加大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信贷支持力度,要明确将“取之于农”的存款按照一定投放比例“用之于农”。不断增设或升级改造营业网点,加大乡镇及以下网点的布设力度;促进金融机构间的合作,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大力拓展资金来源,发展互联网金融,规范发展农村合作金融。拓展农村信用卡业务,解决农民短期资金周转需求。建立农民信用体系,将农民就业生活的微观行为转化成可计量的信用程度,为农民贷款申请和发放提供可靠的依据,进而降低门槛并提高授信额度。
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城乡融合发展的核心内容。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需要着重加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加强城乡一体化的教育规划,优化教育布局。按照就近入学的原则,进一步完善以常住人口为准的教育服务体系,按照人口动态监测情况布局教育资源,并通过财政拨款、设备添置和教师配置等向农村学校倾斜。积极推动优质教师资源在城乡的合理流动。
第二,加快城乡一体的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失业登记制度和就业援助制度。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和就业服务体系。建立健全以国有公益性人力资源市场为主体、职业中介机构为补充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保证城乡劳动力就业和企业用工;开展城乡劳动力免费职业培训,提高城乡劳动力就业素质和能力。
第三,加快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以建立更加公平和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为总体目标,巩固和提高城乡社会保障并轨成果。一是建立健全更加公平可持续发展社会保障体系,注重统筹各类社会群体和各类保障待遇。二是建立健全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社会保障向外来落户人口覆盖。
推动规经营,消除城乡二元经济
发展规模经营的目的在于提高农业比较劳动生产率,实现城乡产业协调发展,从而消除城乡二元经济。当前,发展规模经营除了土地制度不适应以外,缺乏高素质的现代职业农民也是非常重要的制约因素。针对农村劳动力素质继续恶化的趋势,国家应该继续加大农村基础教育投入,并且对农村留守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和职业教育培训。
进一步可以考虑将职业农民教育纳入现行教育体系当中,并从人、财、物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尤其在办学用地场所、创业基地建设、办学设备购置和税收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推动职业农民教育顺利、健康发展。
编辑时间 2019-01-04
地基下沉造成的房屋裂缝,看图片墙壁裂缝不是很严重的问题,屋顶的裂缝就比较麻烦了。建议找专业的单位评估一下,一旦成危房,那就要找建设单位维修加固。
追问
有专业这块的律师吗
追答
那也要找你们本地的律师编辑时间
浅谈当前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今天,中国已经由农业大国过渡为崛起中的农业强国,但在新课程改革全面推广了近十年的时候,中国农村教育的问题是否得到了很好的解决,我们一时还无法定论。只要留意,我们似乎还听到了许多来自农村教育的叫苦叫累叫穷的声音,还看到了许多农村教育的不先进不入流不和谐的画面。究竟农村教育的问题出现在哪里?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我们该如何应对?每一个勇于担当的教育人,都得“不辞镜里朱颜瘦”,以一种“先农村之忧而忧,后农村之乐而乐”的大胸怀、大智慧,为农村教育的又高又快又好地发展,作出思考和探索。
一、农村教育问题探因
透过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历史,我们发现,最早谈及农村教育的是有“中国最后一位儒家”之称的著名学者、国学大师梁漱溟。他认为中国在“伦理本位,职业分途”的特殊形态下,教育必须从乡村入手,要优先改变农村教育。时至今日,中国农村教育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再单纯地把教育作为一种纯粹的政治工具或经济工具,不再只重知识而轻能力或重能力而轻知识,也不再忽视人的自身发展。但参照十八大报告中有关教育的论述,对比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目标,联系农村教师的真实体验,我们不难发现以下问题。
1、农村教育价值取向“浪打船摇道位移”。
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作为农业大国,国情已经决定了我们得优先重视和发展占有更大人口比例的农村教育,让更多的合格公民参与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当中来。但事实上,农村教育一直以来都是作为城市教育的相对概念而呈现的,忽视了乡村文化自身的建设机理,而把纯城市教育当成了其改造和发展的价值取向。这种“离农性”“唯城市化”和“泛城市化”,使得如今的农村教育,一直实行的是全国统一的教学模式、课程计划、课程内容、教学大纲、教材和评价机制,不论在确定培养目标还是在选择课程内容以及衡量教育的评价指标上都显出了城市化特征,都与城市教育毫无区别。在农村,教育仅仅被作为一种升学的工具,当作走上仕途和爬上官阶的阶梯,被沦为追名逐利的敲门砖,被异化为跳出“农”门的筛选工具,亦或成为向城市输送半成品的加工厂。纵使有许多农民子女因此而如愿以偿,但每位成功者的背后都是我们几乎已经遗忘了的大量的失败者。他们的失败,越来越不能掩盖大多数农民的失望与对这种教育的拒绝。走出分享稀缺教育资源的角逐场,他们开始醒悟,既然此路难通,那么何必十多年来苦学苦练?在这种思想背景下,农村教育应试成风,厌学成风,甚至罢考成风,教育价值取向严重偏离,农家子弟只好将本应升挂在文化天空的明月照向了名利的沟渠,既不爱应试教育的“武装”,也不爱全面发展的“红装”。
2、农村教育公平“难入寻常百姓家”。
相比十七大来说,在十八大的报告中,对教育公平又有了新的要求:“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缘、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这些要求非常明确,要通过缩小区域、城乡、特殊群体之间的教育差异,给每个学生提供相对公平的教育机会,让孩子们通过接受教育,都能成为有用之才。
但审视现实,政策指向了公平,却并没有很好地实现公平,甚至越呼吁什么,就越不公平。公平几乎成了对农村教育的戏弄。有人戏称:“中国经济以牺牲上海,换来深圳的振兴,继而发展沿海,却蓦然回首时,发现中部已经塌陷。”那么教育也一样,相比城市教育经费投入,农村的简直是沧海一粟。仅以上海复旦附中一所学校为例,就足以管中窥豹。该校因100多辆教师私家车无处停放,且校舍带有浓郁的上世纪末的色彩,游泳馆、地下停车场等配套功能设施不很完备,立马投资3.5亿,把校舍推倒重来。据说,上海的生均教育经费为每人20000元。这些都可以说明“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缘、贫困、民族地区倾斜”的必要,说明教育政策对于农村教育还有很大的不公平。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现化化走的是一条效率至上的道路,将有限的教育资源配置给最能够发挥效益的地区和学校。在农村,这些学校基本都是城镇“重点学校”“示范性学校”“实验”。而对于最需要教育资源的落后地区和薄弱学校,则仅以满足基本需要、危房改造、普九等。教育资源配置被重点学校任意掠夺,显然效率至上的现化化之路与教育现代化的本质相悖。
追求公平是教育现代化的应有本质。但在农村教育中,虽然教育机会均等基本得到了保障,但精英教育使培优补差工作并没有完全到位,出现了教育过程上的不公平;由于城镇重
《老龄蓝皮书: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报告(2018)》显示,中国当代老年人也面临诸多问题,包括老年人口数量持续增加,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老年人收入水平总体不高,老年人口因老返贫、因病致贫风险较大;老年人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数量较大,老年居住环境建设滞后,农村老年人住所不适老问题尤为突出,老年人精神慰藉服务严重不足,农村老年人精神孤独问题尤为突出等几个方面。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主任王深远指出,中国老年人面临的问题主要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矛盾的具体体现,需要立足国情,借鉴国际,按照十九大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予以统筹解决。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党俊武指出,应对人口老龄化是一项系统工程,为确保全体人民健康而老、富足而寿,除了做好养老、健康、医疗等工作外,还要做好中长期的全面安排。来源:澎湃新闻网
编辑时间 2019-05-15
按照2018年国务院大督查总体安排,在各地区各部门开展全面自查的基础上,8月22日,国务院派出31个督查组,分赴各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对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情况开展实地督查。
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贯彻落实情况如何?实施中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创造了哪些典型经验和做法?这是本次实地督查的重点之一。连日来,督查组在督查中发现,不少地方及时行动,直面问题,综合施策,在打好三大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上取得了明显进展,但也有少数地方在政策精准度和有效性上有待提升,推动力度仍需加大,有的基层政府部门还存在落实不到位、不深入等问题。
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牢牢守住,但在一些地方,金融监管仍不健全
(镜头)“材料里说,天津市的债务没有违约,你们是如何做到零违约、零违规的?”座谈会上,第二督查组组长、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开门见山。天津市相关负责人回应,债务是指政府性债务和市属国有企业债务。天津市摸清各级政府、融资平台、重点企事业单位债务状况,健全风险排查预警、违约风险协调、风险内控管理三个机制,构筑债务主体、监管部门、市级领导小组三道防线。
督查发现,各地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坚持防范与打击并举,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江苏省强化金融监管统筹协调,加强对影子银行、金融控股公司相关业务风险评估,互联网金融从业机构数量和业务规模实现双降。山东省完善金融风险监控机制和防范处置督查交办制度,开展防范处置非法集资专项检查整治和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
但也有一些地方存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不足,企业债务风险较大,金融监管不健全等问题。督查组在某省发现,一些企业出现资金链断裂风险,企业债务风险与融资困难并存,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64.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5个百分点;6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4.57%,比年初上升0.88个百分点。
上海市金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有些金融活动游离在监管体系之外;另外,一些监管滞后于创新,监管法律工具不足,监管能力有待提高。
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基础不断夯实,但少数贫困群众仍存在“等靠要”思想
(镜头)王屋山远峰近峦,险峻恢宏,河南省济源市就坐落在山脚。第十六督查组两位督查人员沿着蜿蜒逶迤的山路,驱车一个多小时,来到深山中的下冶镇北桐村走访贫困群众。
村民卢国军家有5口人,妻子长期患病,医药费用开支大,3个孩子要上学,全家的重担压在他肩上。靠啥脱贫?督查人员和卢国军一起细算增收账:2014年,在驻村干部和结对干部的帮扶下,卢国军种植包菜籽和西红柿,每年收入有1.8万多元。今年他从银行贷了5万元的小额贴息贷款,购置4头母牛。“现在母牛都怀小牛了,生下三四个月后就能卖钱了。只要肯干,一定能摆脱穷日子!”
督查发现,各地因地制宜,精准施策,通过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着力夯实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基础。山东省易地扶贫搬迁计划建设的46个安置区全部开工建设,其中23个已竣工;黄河滩区居民迁建累计拨付省级以上补助资金96.5亿元,占应拨付资金总额的64%。
发展脱贫产业,增加贫困群众收入。新疆今年以来共安排中央和自治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04.06亿元,鼓励农民发展大棚蔬菜、花卉种植、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
加强扶贫资金管理,提高使用绩效。从督查情况看,江苏在加快扶贫资金使用进度的同时,扎实开展扶贫审计,共抽查171个乡镇、206家单位、266个经济薄弱村,提高扶贫资金绩效管理。
好政策不能养懒汉。督查中也发现,少数贫困群众“等靠要”思想仍然较为严重。第十六督查组督查人员连玉明说,扶贫要扶志,一些人的生活贫困与思想贫困有很大关系,要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污染防治得到积极落实,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镜头)山东济南的一家混凝土搅拌站,尘土飞扬,影响周边群众生活,因被多次举报,企业被要求整改。接到线索,第十五督查组立刻派出督查人员暗访。走进搅拌站,督查人员比照整改意见,逐一对照检查:洒水车进进出出,扬尘得到有效控制;未硬化路面得到改善。企业负责人匆匆赶来,督查人员针对疑似未能整改问题,现场询问,拍照存证。
地条钢是把废钢铁熔化后再浇铸而成,质量低劣、极易断裂,还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但因有利可图,屡禁不止。在天津市北辰区俊诚无缝钢管有限公司,工厂内杂草丛生,已拆卸的炼炉等生产设备堆在地上。“什么时候拆的?有没有查封和吊销营业执照的证据?” 第二督查组督查人员张凯福问。“去年7月就拆了,市里还进行了现场验收和公示。”北辰区有关负责人回答。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污染防治取得更大成效,并对相关的污染物排放指标提出明确要求。督查组对照各项指标,督查各地落实情况。河南大气污染主要指标实现“双下降”,至8月20日,全省累计优良天数117天,同比增加7天。辽宁省是玉米种植大省,治理秸秆焚烧压力大,在全国率先制定了省级秸秆焚烧防控追责管理办法,启动问责机制,严控秸秆焚烧。上半年,全省达标天数比例为74.6%,同比提高6.3个百分点。山东省对198条城市黑臭水体中的187条完成环境保护整治。全面启动土壤污染详查,建立142块污染地块(含疑似)管理名录。
督查中也发现,推进污染防治,不少地方面临共同挑战。
——技术难题亟待攻克。从督查组在辽宁督查的情况看,当地地表水资源量短缺,土壤污染情况复杂,对治理技术要求高。
——践行绿色发展的自觉性有待提高。从督查情况看,各地积极推进清洁取暖,加强散煤治理,淘汰煤电落后产能,但也有个别地方反映,难以在短时间内改变重化工业的产业结构、以煤炭为主导的能源消费结构。
乡村振兴战略扎实实施,但也存在带动小农户办法不多等问题
(镜头)第十五督查组在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李家户镇西店村看到:成片的中草药基地长势喜人。李家户镇与山东理工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先后建成200亩西府海棠苗木种植基地、林下150亩中草药种植示范区等产业项目。“高校人才驻村指导,教着农民干,带着农民干,以人才振兴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第十五督查组组长、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说。
督查发现,各地扎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体系正在调顺,该减的减下去,该增的增上来。辽宁省调减玉米种植面积77.6万亩,缓解玉米库存压力;发展特色产业,壮大海洋经济,农产品加工集聚区达到24家,上半年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1.6%,发展休闲农业经营主体1.1万家,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57%。山东省按照国家部署有序推进粮食去库存。加快发展农业“新六产”,推进“互联网+农业”,上半年农村网络零售额超过300亿元,增长30%以上。
当前我国农业仍以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为主,抵御自然和市场风险能力较差。把小农户纳入到现代农业发展轨道中,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督查中也发现,有的地方在带动小农户方面的办法不多,效果一般。有的地方因农民玉米种植习惯短期难以改变,推广新品种力度不够,影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有的设施农业、高效产业等建设费用高,小农户难以承担。
编辑时间 2019-08-27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一是基层重视程度不够。部分基层干部对土地流转的政策法规、方式方法、矛盾问题等研究不深、宣传不够、引导不力,认为土地流转与乡镇村社关系不大,造成土地流转无人监管。二是小农经济思想严重。部分农民恋土观念强,认为务工经商虽然收入高但有风险,宁可粗放经营,甚至不惜撂荒弃耕,即使外出务工也不愿转出土地,担心失业没地而生活养老没保障;农业税全面取消,优惠政策不断出台,土地收益逐年上升,按承包面积给予的粮补促使部分农民不愿转出土地;城镇扩建或国家重点工程实施,导致部分农民等待承包地被征用而得到补偿费。三是对流转政策心存误解。部分农民担心政策不稳,政府收回土地承包权,没有安全感。
(二)流转行为不规范。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双方很少签订书面合同,大多实行口头协议,未经发包方同意及管理部门备案公证,即使签订书面合同,其内容不完整、不规范,双方没有明确责权利关系,没有专人负责合同管理工作。部分业主借合同不规范,经营不善违约逃债,或未经有关部门审批同意,擅自改变土地农用性质。国家各项惠农政策落实后,土地不断增值,部分农民借合同不规范索回土地经营权。
(三) 规模流转难度大。农村中有一定文化技能的劳动力纷纷外出务工经商,其他劳动力大多仍从事农业生产,依靠承包地收入维持基本生活。许多业主租赁土地都希望集中连片,但不同农民利益目标不一致,往往导致大规模土地流转难以成功,影响农业项目实施。绝大部分土地没有进行农业综合开发,地块小且不平整,水、电、路建设滞后,不适于连片种植和机械耕作,无法实现旱涝保收;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较差,规模经营成本增加,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数额增加,导致规模流转难度加大。
(四)保障机制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未能覆盖所有农村地区,无法为转出土地的农民提供充分的社会保障。农民对土地流转态度更加慎重,出于对土地普遍有预期增值和稳定的经济收益保障心理,不愿放弃土地承包经营权。其次,农民利益不能完全得到保障。少数地方将土地流转作为增加乡村集体收入、干部福利的手段,用行政手段干预农民土地流转,承租大量土地进行规模开发,常压低流转价格,使农民获得补偿往往最低;业主因投资失败和市场变化等原因,不能及时兑现农民租金,农民流转收益存在风险。再次,流转收益缺乏增长机制。在流转合同约定上,农民土地流转收益一般固定,流转期间不再调整租金,流转收益没有随经济发展得到相应增长。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实现农业发展转型升级,除了政府推动,更需要农业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需要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按照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部署,农村工作不仅要调整优化农产品结构,还要推行绿色生产方式,更要壮大新产业新业态,农业发展既要转型,更要升级。中央一号文件结合近年来农村发展实践和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趋势,还提出了“旅游+”“生态+”等新产业新业态模式,指出加快发展现代食品产业要大力推广“生产基地+中央厨房+餐饮门店”“生产基地+加工企业+商超销售”等产销模式,这些都有助于中央一号文件在实现农业转型升级取得突破性进展发挥引领作用。
前瞻产业研究院指出,农业农村方方面面的改革,如果把基层干部、农业生产经营者和有意投资农业的社会力量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也就培育起来了,长期困扰农业农村发展的难题就有望得到逐步解决。
这些农业农村发展新的动力将给农业农村发展带来新空间,催生各类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投身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不仅市场发展前景广阔,而且政策红利分享的机会也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