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五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你知道是哪几个吗
诺贝尔在其个人遗嘱中将诺贝尔文学奖授予“最近一年来”“在文学方面创作出具有理想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1900年经国王批准的基本章程中改为“如今来创作的”或“如今才显示出其意义的”作品,“文学作品”的概念扩展为“具有文学价值的作品”,即包括历史和哲学著作。很多人说“文无第一”,文学作品的价值不单单只有几个维度就可以考量的,诚然,在世界文学史中,许许多多的大师们因种种原因与诺奖无缘,但并不妨碍这些大师的作品流芳百世,并影响人类至今乃至以后。这里并非说诺奖就是评判大师的唯一标准,纵观历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经统计发现,欧美作家占据压倒性优势,而其他地区则处于“边缘颓势”。这能说明欧美文学比其他地方文学更高级?恐怕绝大部分人都是不认同的,毕竟诺贝尔文学奖评审机制不是文学审判现场的法官,判给你就能分出个胜负对错来。
从1901年第一届诺贝尔文学奖至今,到今天为止,已有五位亚洲文学大师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这一殊荣。
(一)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
泰戈尔被誉为“世界的东方诗哲”,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作家,诺贝尔颁奖官方给这位印度诗人的颁奖词是“由于他那至为敏锐、清新与优美的诗;这诗出之于高超的技巧,并由于他自己用英文表达出来,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已成为西方的一部分”。泰戈尔是一位多产且多才多艺的作家,一生共出版了50多部诗集,12部中长篇小说,20多个剧本以及不少游记、随笔、论文和专著,此外还创作了大量的音乐绘画作品。这位曾经游学英伦的翩翩才子以《吉檀迦利》于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部作品焕发着宗教浪漫主义色彩,品格清丽又炽烈,诗人孜孜追寻的我的神,既是上帝、父母、兄弟、情人,亦幻为早晨、黄昏,阳光,而终归于“内在的我”。当然,这部作品的获奖也得益于他自己的英文翻译。泰戈尔在创作方法上,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有机的结合起来,在抒情诗中,浪漫主义比重较多,而在叙事性作品中,现实主义则成分较多。泰戈尔的诗风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过重大影响,启迪了郭沫若、徐志摩、谢婉莹等一代文豪。而在众多作品中,较为大众熟知的便是《飞鸟集》。
代表作品包括:《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沉船》、《戈拉》、《摩诃摩耶》等。
(二)施姆尔·约瑟夫·阿格农
“阿格农”是他20岁就开始使用的笔名,意为漂泊孤单的人。1966年与德国作家奈丽·萨克斯同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获得此奖的第一位以色列作家和第一位希伯来语作家。阿格农后来之所以只用希伯来语进行创作,是因为每当他读到《摩西王经》、《先知书》等犹太经典文字时,不禁联想到古代宝贵的民族财富毁于一旦,内心充满了悲痛,这悲痛之情使他的心在颤抖,在颤抖之中,他提笔写作,就像一个被流放的王子,居住在自建的小棚子之中,诉说祖先昔日的辉煌。他用含蓄优美、意味深长的希伯来语表现悲剧与死亡主题,反映国破家亡的犹太民族苦难的历程及他个人痛苦的人生体验。其获奖理由是“他的叙述技巧深刻而独特,并从犹太民族的生命汲取主题”。
代表作品包括:《婚礼的华盖》、《大海深处》、《过夜的客人》、《订婚记》等。
(三)川端康成
以小说《伊豆的舞女》(1926)、《雪国》(1948)、《古都》(1962)等著称的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因“以非凡的敏锐表现了日本人的精神特质”,夺得了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词是“由于他高超的叙事性作品以非凡的敏锐表现了日本人精神特质”。川端康成保持了日本的古典美及民族个性。川端崇奉禅宗,将佛经看作世界文学的极致。他古典文学素养深厚,幼时即熟读日本文学名著,并深受外国现代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契诃夫和乔伊斯等人的影响。川端康成的美学思想是建立在东方美、日本美的基础上,与他对东方和日本的传统的热烈执着是一脉相通的,其美学基本是传统的物哀、风雅与幽玄。让人深感遗憾且不解的是,这位文学大师最后在寓所口含煤气管自杀身亡。
代表作品包括:《伊豆舞女》、《水晶幻想》、《浅草红团》、《雪国》、《名人》、《湖》和《古都》等。
(四)大江健三郎
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继川端康成之后,再度登上了1994年诺贝尔文学奖台。与川端《美丽的日本的我》遥遥相对,大江作了一场《暧昧的日本的我》演说,不再跟随前辈作家沉湎于幽冥玄远的日本美,他要文学更加逼近、逼视战后日本晦暗不明、危机重重的现实乃至当代人类的普遍困境。对于年轻的读者来说,大江健三郎更像是一个符号——一个日本文学的符号,代表了日本文学的某个维度——毫无疑问,他是日本现代文学和战后文学的代表作家,同时也是日本文学中少数几个世界“通用”的作家。其获奖理由是:“通过诗意的想象力,创造出一个把现实与神话紧密凝缩在一起的想象世界,描绘现代的芸芸众生相,给人们带来了冲击”。
代表作品包括:《死者的奢华》、《广岛札记》、《人的性世界》《同时代的游戏》、《青年的污名》、《日常生活的冒险》、《摆脱危机者的调查书》、《万延元年的足球队》等。
(五)莫言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莫言成为有史以来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委员会授奖词称,“他的魔幻现实作品融合了民间传说、历史与当下”。 作为当代中国最好的小说家之一,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作家之一,莫言在国际国内享有很高的声誉,获得过很多重要的奖项,1987年《红高粱》获第四届全国中篇小说奖,根据此小说改编并参加编剧的电影《红高粱》获第38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从瑞典文学院诺奖委员会主席瓦斯特伯格给出的颁奖词可以略知一二:“莫言是个诗人,他扯下程式化的宣传画,使个人从茫茫无名大众中突出出来。他用嘲笑和讽刺的笔触,攻击历史和谬误以及贫乏和政治虚伪。他有技巧的揭露了人类最阴暗的一面,在不经意间给象征赋予了形象”。
代表作品包括:《红高粱》、《檀香刑》、《生死疲劳》、《蛙》、《酒国》、《天堂蒜薹之歌》、《四十一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