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巴基斯坦,巴勒斯坦的“斯坦”是不是苏丹的意思
不是,斯坦(地名后缀)
stan和stein都音译为“斯坦”,源于古波斯语,意为“……之地”。
巴基斯坦意思就是“圣洁之地”,土库曼斯坦,就是土库曼人的土地,以此类推
一般叫“斯坦”的地方都信仰伊 斯 兰 教,但并非一定如此,比如“吐火罗斯坦”、“印度斯坦”等。实际上先有古波斯语中的-stan,后有中亚等地的伊 斯 兰 化。
巴基斯坦是位于亚洲的一个国家。
巴勒斯坦是位于中东的一个阿拉伯国家。
地域差别:虽然巴勒斯坦和巴基斯坦同时伊斯兰国家,而且都与别国有领土争端,但是从地图上来看,巴勒斯坦和巴基斯坦之间确实相差万里,巴勒斯坦在地中海的东岸,而巴基斯坦位于中国西南方向,两国地域相差甚远。
国名差别:巴勒斯坦的英文名称是Palestine,巴基斯坦的英文名称是Pakistan,尽管两个音译名称中都包含“斯坦”两个字,但是意义完全不一样。巴勒斯坦中的“斯坦”二字来自古闪语或希伯来语,是“人”的意思,而巴基斯坦中的“斯坦”来自波斯语,指的是国家。
冲突差别:巴勒斯坦是与以色列存在领土和资源争端的国家;与其相关的地理词汇是加沙、约旦河、耶路撒冷等等。巴基斯坦是与印度存在领土争端的国家;与其相关的地理词汇则是克什米尔。
语言差别:巴勒斯坦的官方语言是阿拉伯语;巴基斯坦的官方语言是乌尔多语。
拓展知识:
巴勒斯坦国:位于亚洲西北部。扼欧、亚、非三大洲交通要道,战略地位重要。北接黎巴嫩、东邻叙利亚、约旦、西南与埃及的西奈半岛接界,南端的一角临亚喀巴湾,西濒地中海。
海岸线长198公里。西部为地中海沿岸平原,南部高原较平坦,东部为约旦河谷地、死海洼地和阿拉伯谷地。加利利山、萨马里山和朱迪山贯穿中部。
梅隆山海拔1208米,为全国最高峰。属亚热带地中海式气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暖湿润。南北雨量悬殊,最北部平均降水量900毫米,最南部仅50毫米左右。
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位于南亚次大陆西北部。东接印度,东北与中国毗邻,西北与阿富汗交界,西邻伊朗,南濒阿拉伯海。海岸线长980公里。
除南部属热带气候外,其余属亚热带气候。南部湿热,受季风影响,雨季较长;北部地区干燥寒冷,有的地方终年积雪。年平均气温27℃。
不是,斯坦(地名后缀)
stan和stein都音译为“斯坦”,源于古波斯语,意为“……之地”。
巴基斯坦意思就是“圣洁之地”,土库曼斯坦,就是土库曼人的土地,以此类推
一般叫“斯坦”的地方都信仰伊 斯 兰 教,但并非一定如此,比如“吐火罗斯坦”、“印度斯坦”等。实际上先有古波斯语中的-stan,后有中亚等地的伊 斯 兰 化。
据媒体报道,2018年5月4日,在加沙地带南部以色列-加沙边界处,巴勒斯坦人要求重返家园。在抗议活动中,示威者用球拍反击以色列军队发射的催泪弹。
据了解,3月30日,巴勒斯坦人在加沙地带边境开启“回归大游行”示威活动,巴勒斯坦人群聚在以色列-加沙边界实施暴动。4日,以色列部队向抗议的巴勒斯坦人发射实弹和催泪瓦斯,造成约1100名巴勒斯坦人受伤。
据报道,医务人员称,大约有82人被枪弹击中受伤,800人因吸入瓦斯在接受治疗。其余伤者被安置在加沙距边界围栏40千米处的帐篷营地。帐篷营地是3月30日由巴勒斯坦人设立,被他们称为“伟大的回归之旅”。4月,在边境地区至少有43名巴勒斯坦人被枪杀。
巴勒斯坦的青年们将燃烧的轮胎滚到距边界围栏不足300米处,试图用烟雾作为掩护,在避开以色列狙击手的情况下扔石头。抗议者们称,他们用弹弓击落了两架小型以色列无人观察机。而以色列军方确认了无人机的损失。
数百名巴勒斯坦人进入边界处的工业过境点凯雷姆∙沙洛姆(Kerem Shalom)。其中一人在社交媒体上表示,他们曾“烧毁了占领者(以色列)使用的房间”。以色列军队发布的录像显示,凯雷姆∙沙洛姆火势严重。但军队称,损失仅限于巴勒斯坦方面。“这些暴徒正在破坏的是以色列向加沙地带输送燃料和天然气的管道,”军方在一份声明中说。
面对国际社会对其在抗议活动中使用实弹的谴责,以色列军队表示,军队在保护以色列边界,只有当抗议者过于接近边界,投掷炸弹,试图埋藏爆炸物时,才会采取这种行动。
编辑时间 2019-05-07巴勒斯坦在地中海沿岸,巴基斯坦在印度洋沿岸,中间隔着阿拉伯半岛
编辑时间 2019-01-07
巴基斯坦和巴勒斯坦没啥关系,都只是国内居民多信奉伊斯兰教而已
2.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仇深似海,巴境内武装派别大大小小很多,较大的有哈马斯和法塔赫两支,其他一些像阿克萨烈士旅等均是他们的下属机构
3.巴基斯坦和以色列没啥关系
4.巴基斯坦境内没有什么大的武装派别,政治派别倒不少,天天闹选举
像谢里夫派、贝贝托、穆沙拉夫等派别,常年勾心斗角,争吵不休
{买一赠 一的回答请点赞}
特朗普新年“第一推”威胁停止对巴基斯坦援助,第二天,他又在推特上将矛头指向了巴勒斯坦。路透社1月3日报道称,美国总统特朗普2日在推特里表示,美国或停止向巴勒斯坦提供资金援助,指责巴方“不愿与以色列进行和谈”。
特朗普表示,华盛顿给予巴勒斯坦“每年数亿美元,却得不到感激和尊重。他们(巴勒斯坦)甚至不想和以色列谈判促成早就该成型的和平条约......巴勒斯坦人都不想再谈论和平了,为什么我们以后还要付给他们这么多钱呢?”
就在特朗普发布这条推文之前,美国驻联合国大使尼基·黑莉表示,美国将停止资助为巴勒斯坦难民提供人道援助的联合国机构。当被问道美国未来对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的援助计划时,黑莉说:“特朗普总统已基本表明,他不想提供任何额外资金,或者说停止资助,直到巴勒斯坦同意回到谈判桌前。”据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网站信息,美国是这家机构的最大捐赠国。
巴勒斯坦位于亚洲西部地中海沿岸,地处欧、亚、非三大洲交通要冲。该地区充满传奇但又多灾多难。在这里,犹太人和巴勒斯坦人本是有共同祖先的亲兄弟;耶路撒冷是世界三大宗教的圣地。二战后,四次大规模中东战争都与该问题有关联,并给地区民众造成惨重损失和巨大创伤。中东和平进程绵延至今,但举步艰难。人们盼望和平早日降临,让这对远古时期曾是亲兄弟的两个民族重归于好,共建美好家园。[1]
编辑本段历史背景
巴勒斯坦位于亚洲西部地中海沿岸,古称迦南,包括现在的以色列、加沙、 加沙地带与犹太人定居点
[2]约旦河西岸和约旦。历史上,犹太人和阿拉伯人都曾在此居住过。公元前20世纪前后,闪米特族的迦南人定居在巴勒斯坦的沿海和平原地区,成为巴勒斯坦最早的居民。公元前13世纪未,希伯莱各部落迁入巴勒斯坦,并曾先后建立希伯莱王国及以色列王国。此后巴勒斯坦又先后被亚述人、巴比伦人、波斯人及罗马人占领和统治。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在战胜罗马帝国接管巴勒斯坦后不断迁入,并被当地土著人同化,逐渐形成了现代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19世纪末,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在世界各地兴起,各地的犹太人大批移入巴勒斯坦。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巴勒斯坦沦为英国的“委任统治地”。英国将其分为两部分:即以约旦河为界把巴勒斯坦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称外约旦(即今约旦王国),西部仍称巴勒斯坦(即今以色列、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此后,世界各地犹太人开始陆续移居巴勒斯坦地区。在犹太人纷纷涌入巴勒斯坦的过程中,犹太人与当地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发生过多次流血冲突。1947年11月,联合国通过第181号巴勒斯坦分治决议。决议规定,在2.7万平方公里的巴勒斯坦领土上建立犹太国和阿拉伯国,耶路撒冷国际化。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宣告成立。由于这项决议遭到巴勒斯坦人以及阿拉伯方面的强烈反对,巴勒斯坦国却未能诞生。[3]
编辑本段发展历程
以色列宣布建国后,阿以之间爆发了5次大规模战争。以色列通过战争占领了包括耶路撒冷在内的大量的巴勒斯坦领土,数百万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被逐出家园,沦为难民。长期以来,以色列在被占领的阿拉伯领土上实施犹太移民政策,大量兴建犹太移民定居点,力求通过改变其占领领土上的人口结构,建立一个大以色列国。 为了恢复民族权利,重返家园,巴勒斯坦人开始了武装斗争。 以色列前总理沙龙
[4]1964年5月,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简称“巴解组织”)成立,其目标就是要在“巴勒斯坦领土上消灭犹太复国主义”。从此,巴勒斯坦开始了反对以色列入侵的武装斗争。多年的战争使双方认识到,谁也无法消灭谁,战争解决不了问题。在国际社会的斡旋下,巴以双方开始寻找政治解决的途径。 1991年10月马德里中东和会召开,阿以间开始艰难的和平谈判。在阿以和谈中,巴以和谈是构成中东和平进程的关键。1993年9月,巴以双方签署了第一个和平协议-巴勒斯坦自治《原则宣言》以来,双方还签署了一系列协议,然而这些协议由于以历届政府的有意拖延而未能彻底执行。尽管根据有关协议,1994年5月巴勒斯坦开始自治,但关于巴勒斯坦最后阶段谈判却因双方在耶路撒冷的归属、犹太人定居点、巴勒斯坦难民回归、巴以边界划定等棘手问题上分歧太大,巴以双方至今没有达成永久性和平协议。 2000年9月,以强硬派领导人沙龙强行进入伊斯兰圣地阿克萨清真寺,引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巴以流血冲突,特别是2001年3月沙龙政府上台以后,由于沙龙采取了一系列强硬政策,巴勒斯坦一些激进组织针对以色列人制造了一系列“恐怖活动”,致使以色列采取了强烈打击报复,巴以双方陷入报复与反报复的恶性循环。[3]
编辑本段冲突经历
第一次中东战争
1948年5月14日,英国结束对巴勒斯坦委任统治,同日,犹太复国主义 以色列国旗
者宣布成立以色列国。15日,阿盟国家军队进入巴勒斯坦,巴勒斯坦战争正式开始。
第二次中东战争
英法为夺得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与以色列联合,于1956年10月29日,对埃及发动了突然袭击,这就是第二次中东战争,又称苏伊士运河战争。
第三次中东战争
1967年6月5日早晨7时45分,以色列出动了几乎全部空军,对埃及、叙利亚和伊拉克的一切机场进行了闪电式的袭击。空袭半小时后,以色列地面部队也发动了进攻。
第四次中东战争
又称十月战争,阿拉伯国家称"斋月战争",以色列称"赎罪日战争"或"十八天战争"。1973年10月,埃及、叙利亚为收复失地和摆脱美、苏造成的"不战不和"被动局面,向以色列开战。
第五次中东战争
1982年6月6日,以色列借口其驻英国大使被巴勒斯坦游击队刺杀,而出动陆海空军10万多人,对黎巴嫩境内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游击队和叙利亚驻军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只用了几天时间,就占领了黎巴嫩的半壁江山。这是继第四次中东战争以来,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之间最大的一次战争,称为“第五次中东战争”。 在这场战争中,巴解伤亡3000余人,被击毁坦克100余辆,火炮500门,400多座秘密仓库被占领。叙利亚军队伤亡1000余人,损失坦克400余辆,飞机58架。 巴勒斯坦国旗
2008年巴以冲突大事记 1月17日,以色列关闭加沙口岸。1月23日,哈马斯武装等突破加沙与埃及的一处边境口岸,数以千计的加沙人涌入埃及抢购生活必需品。2月3日,埃及安全部队和哈马斯武装重新关闭边境。 2月27日至3月3日,以色列在加沙发动“热冬”攻势,120多名巴勒斯坦人死于冲突。 3月6日,西耶路撒冷一处犹太人机构遇袭,8名学生死亡。哈马斯声称对袭击负责。 6月19日,哈马斯和巴勒斯坦其他派别与以色列达成为期6个月的停火协议。6月25日,5名哈马斯武装人员被炸死。 8月2日,以军士兵朝试图逃离加沙的希里斯家族(该家族与巴民族解放运动(法塔赫)联系密切)成员开枪,打死4人,打伤20多人。 11月5日,以军在加沙的一次行动造成6名巴勒斯坦人死亡。哈马斯随后恢复向以色列境内发射火箭弹。 11月14日,以色列南部地区当天凌晨遭到至少16枚火箭弹袭击,十几人受伤。当天上午,以军空袭加沙地带,打死两名巴武装人员。 11月16日,以色列空袭加沙地带东部,4名巴武装 以色列空袭加沙
人员丧生。 11月27日,以色列军队在约旦河西岸地区逮捕23名巴勒斯坦人。巴官员说,以方当天在拉姆安拉、希伯伦、纳布卢斯和图勒凯尔姆等城市也发动大规模逮捕行动,其间有枪击事件发生。 12月2日,以色列军队的坦克和推土机开进位于加沙地带南部的拉法市,随后以军直升机发射一枚导弹,造成两名巴勒斯坦人死亡,多人受伤。 12月18日,哈马斯与以色列为期6个月的停火协议到期。哈马斯即日起宣布结束停火,并不再延续。从19日至26日,哈马斯向以南部地区发射了200多枚火箭弹和迫击炮弹。 12月24日,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下属武装派别卡桑旅发表声明称,5名卡桑旅武装人员在“执行任务中”死亡,该组织随后向以南部城市发射迫击炮弹作为报复。 12月25日,以看守政府总理奥尔默特呼吁阻止哈马斯袭击以色列。以外长齐皮·利夫尼发誓要终结哈马斯对加沙的控制。[5]
编辑本段争论焦点
耶路撒冷地位问题
耶路撒冷位于巴勒斯坦地区中部,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共同圣地。 1947年11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巴勒斯坦分治决议,规定耶路撒冷为国际化城市,由联合国管理。第一次中东战争结束后,耶路撒冷被阿以双方的停火线由北向南切割为东、西两个部分,巴勒斯坦人居多数的东区被约旦(当时叫外约旦)占领,犹太人为主体的西区被以占领。1967年以占领东耶路撒冷,1980年7月以议会通过法案,宣布耶路撒冷是以色列永久首都。 巴勒斯坦自20世纪60年代就宣称耶路撒冷是巴领土的一部分,以必须全部放弃。1988年11月,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第19次特别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宣布建国,耶路撒冷为巴勒斯坦国首都。
边界划分问题
1947年11月联合国大会通过第181号决议,决定在2.7万平方公里的巴勒斯坦地区建立一个“犹太国”和一个“阿拉伯国”,其中,“犹太国”占约1.49万平方公里,“阿拉伯国”占约1.15万平方公里。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宣告成立。但“阿拉伯国”因阿拉伯人拒绝分治决议没有诞生。在随后爆发的第一次和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以占领了包括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和东耶路撒冷等在内全部“阿拉伯国”领土。联合国安理会先后通过第242号和第338号决议,要求以撤出所占领土。长期以来,巴方坚持并决心将在1967年战争爆发前的边界内建立独立的巴勒斯坦国,但以政府则坚持未来以巴边界不能回到1967年战争前的状态。
犹太人定居点问题
以色列是世界上唯一以移民定居而形成的国家。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结束后,以开始在被占领土上修建犹太人定居点。以内政部统计数据显示,从1972年至2008年,约旦河西岸地区的犹太人定居点人口从1182人增加到了28.58万人,东耶路撒冷定居点人口已达到将近20万人。2005年8月,以曾在实施单边行动计划时,撤出位于加沙地带的全部21个定居点和4个位于约旦河西岸北部的定居点。但在此后几年中,以并没有停止定居点建设。 长期以来,巴方坚持要求,以必须拆除全部定居点,而以方强调定居点建设是根据“自然增长”的需要。按照巴以1993年签署的“奥斯陆协议”,以定居点扩建只能在人口“自然增长”的基础上进行。
难民回归问题
巴难民问题是历次中东战争特别是第一次和第三次中东战争的产物。战争先后导致100多万巴勒斯坦人流离失所。据联合国有关部门统计,巴难民已超过470万人,除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外,这些难民主要分布在约旦、黎巴嫩、叙利亚。根据联合国1948年通过的第194号决议,巴难民具有回归权。但难民能否回归、回归多少将涉及巴勒斯坦、以色列等中东相关国家的民族构成、人口比重和社会安全等重大利益。因此,在巴以和谈中,以方坚持巴难民就地安置,反对回归。
水资源分配问题
巴勒斯坦地区60%以上属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包括地表水、河流和地下水等可再生水资源总量估计为20亿立方米。在数量上,以占有和消耗全部水资源的80%,巴只能享用剩余的20%。另外,巴以关于水资源分配还涉及边界划分、犹太人定居点前途等问题。因此,以反对彻底同巴进行水资源再分配,主张共同管理水资源,以保证以水资源安全不受威胁。巴则坚持收回所有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水利设施的所有权,拒绝接受与以共同管理水资源。[6]
编辑本段如何解决
中东问题多边会谈
中东问题多边会谈,指的是由阿以冲突各方、其他中东国家及美国、俄罗斯、欧盟
是。
公元前1世纪罗马帝国侵入了巴勒斯坦,绝大部分犹太人流往世界各地。
马其顿王国国王亚历山大大帝在公元前327年曾率军攻占过巴基斯坦。
老是打仗是因为历史遗留问题,双方争夺土地和国家权力。
巴勒斯坦问题的出现可以上溯到19世纪末。当时,政治犹太复国主义兴起,犹太人涌向巴勒斯坦,并声称他们对巴勒斯坦拥有“历史的”和“自然的”权利。而世世代代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巴勒斯坦人却逐渐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
1921年,英国以执行《贝尔福宣言》为由,采取了传统的分而治之的政策,以约旦河为界,将巴勒斯坦分为东西两部分。在英国的支持下,犹太人开始大规模迁入巴勒斯坦,联合国分治决议在巴勒斯坦建立阿拉伯国和犹太国,联合国分治决议一通过,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和阿拉伯国家纷纷举行示威,反对分治。
犹太复国主义者认为,应借此大好时机以武力建国。1947年11月30日清晨,爆发了犹太人和阿拉伯人之间的激烈的武装冲突。1948年5月14日,犹太复国主义者宣布成立以色列国。巴勒斯坦人民从来没有放弃过要求恢复合法民族权益和建立国家的斗争。
在巴勒斯坦问题上,大国的介入一直对和平进程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其中,美国是惟一可以左右以色列政策的国家。中东和平进程如同蹒跚走路的小孩,有时会跌一跤,有时会走到不该走的地方。但是只要向前走,就会有光明和希望。
编辑时间 2019-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