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王著

浏览量
19161
王著

为你分享的歌词是《王著》,希望你能喜欢王著这首歌!

杜鹃与石榴歌词

杜鹃与石榴歌词
杜鹃与石榴歌词
歌手:钟立风
专辑名:杜鹃与石榴歌词
作曲:钟立风
作词:钟立风
唱词:
(狱吏独白)提关汉卿。(狱卒白)知道,嘿!(吏白)关大夫是我娘亲活命之人,你不要吓坏他呀。(卒白)嘻嘻,大人,关汉卿此人吓不坏的。(吏白)快传。(卒白)知道。呔!狱吏大人有命,提关汉卿。(关白)日月照肝胆,霜雪添须眉。(卒白)不跪不参,等待何时?哦呔!(吏白)下去!关大夫,可知你的案情牵连越大,事情不妙啊。(关白)想我关汉卿弄到如此田地,还有什么更不妙之处呀?(吏白)关大夫,(三脚凳)你一罪已难饶,二罪更紧要,案中还有案,你可识王著其人?(关白)莫非益州千户王著将军?(吏白)正是他。(三脚凳)他看过了《窦娥冤》,当场高呼“为民雪恨”;果然为民除了害,杀却阿合马此人。(关白)壮哉王著!(吏白)危哉关大夫。关大夫,今有叶和甫先生,正为此案而来。你还要与他一见。还是一见为佳!(关白)任从尊便。(吏白)叶先生有请!(叶和甫白)汉卿,想不到在这地方来再见你面咯!我以前都曾经说过,你若写《窦娥冤》,一定凶多吉少,如今应验了吧。(唱石榴花中段)当时我劝你审慎,休为小兰案逞一朝之忿,今日祸已烧身,因你一意孤行。(关白)前事休提,且说你的来意。(叶白)汉卿,消息不好,你那好友王著与妖僧高和尚同谋,上月初十在上都把阿合马大人与郝祯大人刺死了。(关白)这不是天外飞来一个好消息呀!(叶白)坏消息!(关白)好消息!(叶白)坏消息!(关白)好消息!(叶白杭)你还要来抗争,可知你处境已危险甚。忽辛大人吩咐我,叫我向你来探询。你若是能听从,过去罪名全不问。(关白)哦,忽辛!我与忽辛并没有可商量之处。(叶白杭)你收一收火,何必眼睁睁。你与王著那件案情,快有大臣来审问。你若是能供出王著是一个叛逆之臣,杀阿合马大人,联合金汉愚民,颠覆朝廷,渠居心不可问。你若能如此招认,包管你卸却罪名可脱身。王著已死去多时,对证无人,你何妨答允?(白)忽辛大人还有赏赐,一百两黄金。(关白)一百两黄金?哈哈哈,我不受。(叶白)我最后问你一句,你答允不答允?(关唱滚花)你这个衣冠禽兽,居然想出卖好人。你这戏曲界的叛徒,给我即时快滚。走!(吏白)关大夫果然好汉。如果照他招供,定兴大狱,那时我们汉人,又添灾难。不过,关大夫,我通知你,你和朱帘秀就是这两天的人。你既不受叶和甫利用,但案情已定必难更改。我又无法救你,你还有什么要办的事,请你对我说吧。关大夫。(关白)唔!想我关汉卿生死置之度外,唯是家中尚有老母,待我死了

杜鹃与石榴歌词LRC歌词

[ti:杜鹃与石榴]
[ar:钟立风]
[al:欲爱歌]
[00:00.40]杜鹃与石榴-钟立风
[00:03.24]词:钟立风
[00:05.00]曲:钟立风
[00:06.06]编曲:柳森
[00:07.11]吉他:喜子
[00:08.12]贝司:伢子
[00:09.17]鼓手:王斌
[00:10.36]口琴:钟立风
[00:11.81]演唱:钟立风
[00:17.35]
[00:22.66]我在梦裏看到有个人
[00:36.80]他从背后抱著你
[00:39.80]
[00:40.67]他说你呀你 你呀你
[00:44.30]你已触动了我的神经
[00:47.49]
[00:48.05]哦 有一天 我看见你在马路的对面
[00:55.99]你在等待什麼人 你那痴痴的眼神
[00:59.80]有人念著当天晚报的新闻
[01:03.42]
[01:05.80]我在冬天的雪地上
[01:09.49]种下一株石榴花
[01:12.67]
[01:13.36]一到夜裏我入睡后想你
[01:17.17]就飞来一群杜鹃鸟
[01:19.86]
[01:20.61]哦 今天你的心情 是否有什麼不一样
[01:28.55]你对镜画了妆 要去麼热什闹的地方
[01:31.92]
[01:32.55]你不管自快己乐或悲伤
[01:36.12]
[02:06.74]一个荒唐的年轻人
[02:10.85]他鲁莽地闯入你心房
[02:13.62]
[02:14.70]他感受到你体内的芳香
[02:18.21]仿佛找到自己的故乡
[02:21.14]
[02:21.83]哦 突然有种幸福的感觉 滋润著他的心田
[02:30.01]於是 在你的眼裏 看到流动的风景
[02:33.96]他轻轻地叫了起来
[02:37.64]

杜鹃与石榴歌词相关信息

钟立风  作曲:钟立风  发行公司:未知  发行时间:未知

语言:国语  时长:03:40秒  比特率:128K

介绍:歌曲《杜鹃与石榴歌词》是由钟立风作词,钟立风作曲,著名歌手钟立风演唱。该歌曲自发行以来,深受广大歌迷爱好者的喜欢,钟立风收录于专辑《杜鹃与石榴歌词》,歌迷们对这首歌的试听次数高达614371次,歌词内涵丰富。比如:“唱词:(狱吏独白)提关汉...”希望你也能喜欢这首歌,并分享给你的好友或分享到微信朋友圈,大家一起来支持钟立风。

歌手钟立风最新歌曲:

1、去年的五月 2、一个人去千叶 3、默默与黏黏 4、毕业旅行 5、界线 6、镜中 7、杜鹃与石榴 8、沉默的南方姑娘 9、欲爱歌 10、河流 11、冬天 12、没有过去的男人 13、大海啊 故乡 14、再见 孩子们 15、牧歌

系统默认用户

太宗论学的意思翻译

宋太宗当政的时候,有一个叫王著的人学习王羲之的书法。
理解透了窍门,在翰林院当侍书。
太宗处理政务之余,还注重练习书法。
多次排遣太监把自己写得字给王著看,
王著每次都认为太宗的字还没学好,太宗就更加专心临摹。
一次,太宗又拿字给王著看,王著的回答还跟之前一样。
有人问他意图,他说,虽然皇帝的字本来就很好了,
但是如果那么快就说他写得好,恐怕他就不再对书法用心了。

系统默认用户

《太宗好书》本文的翻译

宋太宗学书原文翻译

【原文】

  太宗朝,有王著者学右军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帝听政之余,留心书法,数遣内侍持书示著,著每以为未善,太宗益刻意临学。又以问著,对如初。或询其意,著曰:“书固佳矣,若遽称善,恐帝不复用意矣。”其后,帝笔法精绝,超越前古,世以为由著之规益也。

【注释】

  1太宗朝:指宋太宗赵光义执政时期。朝,临朝,统治。

  2听政:处理政务。

  3内侍:此指太监。

  4规:告诫。

  5益:更加。

  6者:……的人 。

  7法:方法,窍门 。

  8余:闲暇·多余的时间 。

  9留心:注意,注重 。

  10笔札:此处指书法。

  11数:数次、许多次。

  12遣:派遣。

  13示:给…看。

  14刻意:专心。

  15善:好。

  16临:临摹。

  17或:有人。

  18绝:极。

  19遽:马上,立刻

  20恐:担心。

  21规:规劝。

  22固:固然。

【参考译文】

  宋太宗当政的时候有一个叫王著的人学王羲之的书法,十分有心得,在翰林苑当侍书。皇帝处理政事之余,还注重练书法,好几次派内侍拿自己写的书法给王著看,王著次次都说(写得)不好,于是太宗就努力的临摹学习,后来(太宗)又拿书法来询问王著(的意见),王著还是像先前一样说(书法写得不好)。有人问他的意图,王著说:“虽然写得好,但是如果那么快就说好,恐怕圣上就不再(对书法)用心。那之后,皇帝的书法精妙绝伦,超越前古,世人都认为这是王著勉励他的得益。

系统默认用户

求《元史,刘肃传》的翻译!!!详细!!! 刘肃(1188—1263),字才卿,威州洺水人。金兴定二年词赋进士。尝为尚书省令史。时有盗内藏官罗及珠,盗不时得,逮系货珠牙侩及藏吏,诬服者十一人。刑部议皆置极刑,肃执之曰:“盗... 刘肃(1188—1263),字才卿,威州洺水人。金兴定二年词赋进士。尝为尚书省令史。时有盗内藏官罗及珠,盗不时得,逮系货珠牙侩及藏吏,诬服者十一人。刑部议皆置极刑,肃执之曰:“盗无正赃,杀之冤。”金主怒。有近侍夜见肃,具道其旨,肃曰:“辨析冤狱,我职也,惜一己而戕十一人之命,可乎!”明日,诣省辨愈力。右司郎中张天纲曰:“吾为汝具奏辨析之。”奏入,金主悟,囚得不死。调新蔡令。先时,县赋民以牛多寡为差,民匿不耕,肃至,命树畜繁者不加赋,民遂殷富。濒淮民有窜入宋境,籍为兵而优其粮,间有归者,颇艰于衣食,时出怨言曰:“不如渡淮。”告者以谋叛论,肃曰:“淮限宋境,一水耳,果欲叛,不难往也,口虽言而心无实,准律当杖八十。”奏可。继擢户部主事。

金亡,依东平严实,辟行尚书省左司员外郎,又改行军万户府经历。东平岁赋丝银,复输绵十万两、色绢万匹,民不能堪,肃赞实奏罢之。壬子,世祖居潜邸,以肃为邢州安抚使,肃兴铁冶及行楮币,公私赖焉。中统元年,擢真定宣抚使。时中统新钞行,罢银钞不用。真定以银钞交通于外者,凡八千余贯,公私嚣然,莫知所措。肃建三策:一曰仍用旧钞,二曰新旧兼用,三曰官以新钞如数易旧钞。中书从其第三策,遂降钞五十万贯。二年,授左三部尚书,官曹典宪,多所议定。未几,兼商议中书省事。三年,致仕,给半俸。四年,卒,年七十六。

肃性舒缓,有执守。尝集诸家《易》说,曰《读易备忘》。后累赠推忠赞治功臣、荣禄大夫、上柱国、大司徒、邢国公,谥文献。

子宪,礼部侍郎;愻,大名路总管。孙赓,翰林学士承旨。
展开

元史刘肃传

【原文】

刘肃字才卿,威州洺水人。金兴定二年词赋进士。尝为尚书省令史。时有盗内藏官罗及珠,盗不时得,逮系货珠牙侩及藏吏,诬服者十一人。刑部议皆置极刑,肃执之曰:“盗无正赃,杀之冤。”金主怒。有近侍夜见肃,具道其旨,肃曰:“辨析冤狱,我职也,惜一己而戕十一人之命,可乎!”明日,诣省辨愈力。右司郎中张天纲曰:“吾为汝具奏辨析之。”奏入,金主悟,囚得不死。

调新蔡令。先时,县赋民以牛多寡为差,民匿不耕,肃至,命树畜繁者不加赋,民遂殷富。濒淮民有窜入宋境,籍为兵而优其粮,间有归者,颇艰于衣食,时出怨言曰:“不如渡淮。”告者以谋叛论,肃曰:“淮限宋境,一水耳,果欲叛,不难往也,口虽言而心无实,准律当杖八十。”奏可。继擢户部主事。

金亡,依东平严实,辟行尚书省左司员外郎,又改行军万户府经历。东平岁赋丝银,复输绵十万两、色绢万匹,民不能堪,肃赞实奏罢之。壬子,世祖居潜邸,以肃为邢州安抚使,肃兴铁冶及行楮币,公私赖焉。

中统元年,擢真定宣抚使。时中统新钞行,罢银钞不用。真定以银钞交通于外者,凡八千余贯,公私嚣然,莫知所措。肃建三策:一曰仍用旧钞,二曰新旧兼用,三曰官以新钞如数易旧钞。中书从其第三策,遂降钞五十万贯。二年,授左三部尚书,官曹典宪,多所议定。未几,兼商议中书省事。三年,致仕,给半俸。四年,卒,年七十六。

肃性舒缓,有执守。尝集诸家《易》说,曰《读易备忘》。后累赠推忠赞治功臣、荣禄大夫、上柱国、大司徒、邢国公,谥文献。

子宪,礼部侍郎;愻,大名路总管。孙赓,翰林学士承旨。

(《元史列传第四十七》)

【译文】

刘肃字才卿,是威州洺水县人。金宣宗兴定二年(1218)以词赋考中进士。曾经做尚书省令史。当时有盗取内藏库里的绸罗和珍珠的,盗贼不时得手,(后来官府)抓捕到卖珍珠的买卖中间人和内藏库的官员,(审理过程中被迫)服罪的有11人。刑部论定都处以死刑,刘肃坚持说:“盗窃之事并没有搜查到真正的赃物,杀掉他们有些冤枉。”金主宣宗很生气。有宣宗身边的侍从在夜里看到刘肃,把宣宗生气的情况详细告诉了刘肃,刘肃说:“辨析冤案,是我的职责,吝惜我一个人的性命而杀害11个人的性命,怎么可以呢!”第二天,到朝廷中争辩更加强烈。右司郎中张天纲(对刘肃)说:“我为你备文上奏辩论这件事。”(张天纲的)奏章呈上,金主宣宗才醒悟过来,(被关押的11位)死囚(因此)得以不死。

(后来刘肃)调任新蔡县令。以前,县里向百姓收税按照百姓养牛的多少而有所不同,百姓就躲藏起来不再耕种田地,刘肃到任以后,下令(百姓)栽种畜牧数目多的不增加赋税,当地的百姓于是变得非常富足。(辖境内)濒临淮水的百姓有窜逃进入宋朝境内的,登记为兵籍的增加粮食,偶尔也有又逃回金朝境内的,衣食生活则变得很艰难,(于是有人)不时地说出一些怨言:“还不如渡过淮水(到宋朝那边去)呢。”告发他们的人(建议)以谋反判他们的罪,刘肃说:“淮水隔离宋金边境,(只有)一条水道罢了,他们如果真的要反叛,不难到那边去,(他们)嘴上虽然(这样)说但心里并没有这样的想法,按照律法应当(判处)杖责八十。”他的上奏被(皇上)同意了。接着(刘肃被)提升为户部主事。

金朝灭亡后,(刘肃)去依附了在东平郡的严实,(后来)被朝廷征召代理尚书省左司员外郎,又改任代理军万户府经历。东平郡每年都用丝帛和银钱抵缴赋税,又进献绵折银十万两、各色绢一万匹,百姓不能承受,刘肃帮助严实奏请废止了这件事。壬子年,元世祖还住在他未即帝位前得府邸,任命刘肃担任邢州安抚使,刘肃兴办炼铁业,发行楮币,公私的收入都依赖他。

中统元年(1260),(刘肃)升任真定宣抚使。当时中统新钞发行,废弃银钞不用。真定府用银钞与外地流通的钱,一共有八千多贯,朝廷上下、官府百姓都很犯愁,不知所措。刘肃提出了三条解决办法:一是仍使用旧钞,二是新钞旧钞都用,三是官府用新钞如数换回旧钞。中书省(最后)接受了他提出的第三条办法,于是减少了五十万贯银钞。中统二年(1261),授任左三部尚书,官吏办事机关和各项典章制度,大多(由刘肃)所审定。不久,(他又)兼任商议中书省事。中统三年(1262)辞去官职,(朝廷)提供给他一半的俸禄。中统四年(1263),去世,享年76岁。

刘肃生性从容缓和,有操守。曾经搜集诸家研究《周易》的学说,命名为《读易备忘》。后不断赠官至推忠赞治功臣、荣禄大夫、上柱国、大司徒、邢国公,(死后赐)谥号为文献。

他的儿子刘宪,官至礼部侍郎;刘愻,官至大名路总管。孙字刘赓,官至翰林学士承旨。

【注释】

1、此传为《元史·卷一百六十·列传第四十七·王磐王鹗李冶李昶刘肃王思廉李谦徐世隆孟祺阎复传》,另刘肃本传亦见于《新元史·卷一百七十八·列传第八十二·王磐李昶刘肃(赓)王鹗徐世隆孟攀鳞传》。

2、内藏官:即内藏库。宋初宫内贮藏金帛之库。宋高承《事物纪原·京邑馆阁·内藏库》:“《宋朝会要》曰:太平兴国三年十月,宣置在银台门外。又曰:景德四年十月,陈彭年撰《内藏库记》。真宗曰:太祖以来,有景福内库,太宗改名内藏库,所贮金帛,备军国之用,非自奉也。”

3、罗:轻软有稀孔的丝织品。

4、珠:珍珠。

5、逮系:逮捕;拘囚。《汉书·刑法志》:“即位十三年,齐太仓令淳于公有罪当刑,诏狱逮系长安。”唐司空图《释怨》:“或滞爱以罹刑,亦宠迷而逮系。”清姚衡《寒秀草堂笔记·宾退杂识》:“其嗣小山观察,于道光癸未岁,以亏公帑逮系。”

6、货:卖。

7、牙侩:牙子,即牙人。旧时为买卖双方撮合从中取得佣金的人。

(1)牙子,即牙人。旧时为买卖双方撮合从中取得佣金的人。有时特指人贩子。唐谷神子《博异志·张不疑》:“数月,有牙侩言,有崔氏孀妇甚贫,有妓女四人,皆鬻之。”明叶宪祖《团花凤》第二折:“你待去风月场为牙侩,他有女处深闺,你做送春的庾岭梅,引铁的龙宫石。”《水浒传》第65回:“我生在浔阳江边,长在小孤山下,作卖鱼牙子,谁不认得!”《红楼梦》第46回:“老爷跟前竟没有一个可靠的人,心里再要买一个,又怕那些牙子家出来的,不乾不浄。”

(2)市侩;商人。章炳麟《五无论》:“使牙侩设银行者,得公为之,而常民顾不得造,是则牙侩之权得与政府相等。”参见“市侩”。

8、藏吏:内藏库的官吏。

9、诬服:指无辜(无罪)而服罪。《史记·李斯列传》:“赵高,榜掠千馀,不胜痛,自诬服。”宋叶绍翁《四朝闻见录·天子狱》:“笞无全肤,诬服为不轨。”

10、刑部:掌管刑法、狱讼事务的官署,属“六部”之一。《隋书·刑法志》:“三年,因览刑部奏,断狱数犹至万条。”唐韩愈《送郑尚书序》:“长庆三年四月,以工部尚书郑公为刑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往践其任。”《红楼梦》第103回:“不用多说了,快收拾停当。刑部的老爷就到了。”张德泽《清代国家机关考略》:“刑部,古代为‘秋官大司寇’,隋唐以后,即为刑部。”

11、极刑:死刑。

(1)酷刑;严刑。汉司马迁《报任安书》:“惜其不成,已就极刑,而无愠色。”《后汉书·班彪传》:“(司马迁)崇黄老而薄《五经》……此大敝伤道,所以遇极刑之咎也。”李贤注:“极刑谓被腐刑也。”《醒世恒言·张淑儿巧智脱杨生》:“(府县)即将为首僧人悟石觉空二人,极刑鞫问,招出杀害举人原繇。”

(2)处死;死刑。《汉书·邹阳传》:“昔玉人献宝,楚王诛之;李斯竭忠,胡亥极刑。”唐薛调《无双传》:“尚书受伪命官,与夫人皆处极刑。”

12、金主:指金宣宗完颜珣(1163-1224)。

13、近侍:指亲近帝王的侍从之人。

(1)对帝王亲近侍奉。《汉书·王嘉传》:“贼乱之臣,近侍帷幄。”《周书·申徽传》:“近侍之官,分散者众,独不离左右。”

(2)指亲近帝王的侍从之人。《后汉书·梁冀传》:“宫卫近侍,并所亲树,禁省起居,纤微必知。”《新唐书·百官志一》:“献可替否,拾遗补阙,为近侍之最。”清赵翼《瓯北诗话·白香山诗》:“陈元礼、高力士等皆流徙远方,左右近侍,悉另易人。”

14、明日:第二天。

15、具奏:备文上奏。《清会典·吏部八·考功清吏司》:“京察之制,三品京堂由部开列事实具奏。”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三:“康熙三十九年七月,内阁奉上谕:‘各省学道原不差遣翰林官员,嗣后各省学道宜将翰林官员一并差遣,尔等与翰林院会议具奏。’”

16、先时:以前;开始的时候。《红楼梦》第49回:“先时你只疑我,如今你也没的说了。”

17、树畜:栽种畜牧。《孟子·尽心上》:“所谓西伯善养老者,制其田里,教之树畜,导其妻子使养其老。”严复《救亡决论》:“制船炮开矿产之谓耶?讲通商务树畜之谓耶?”

18、殷富:繁盛;富足。《诗·鄘风·定之方中序》:“百姓说之,国家殷富焉。”《史记·孝文本纪》:“是以海内殷富,兴于礼义。”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沽河》:“渔阳太守张堪,于县开稻田,教民种植,百姓得以殷富。”唐封演《封氏闻见记·除蠧》:“家业殷富,子弟复多。”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五节:“自唐中期起,农民破产流亡愈来愈普遍,反之,庄田和商业一直呈现殷富气象。”

19、谋叛:也作“谋畔”。谋反。《后汉书·臧宫传》:“等战数不利,越人谋畔从蜀。兵少,力不能制。”晋干宝《搜神记》卷九:“后人白谋叛,合门被诛。”《水浒传》第47回:“你如何却结连反贼,意在谋叛?”

20、论:判罪;判决。《史记·孝文本纪》:“今犯法已论。”《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故以十二月晦论弃市渭城。”

21、辟(bì):征召来授予官职。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张衡传》:“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22、行:兼代官职。唐宋官制,小官兼代大官的事叫守,大官兼管小官的事叫行。西晋陈寿《三国志·魏志·武帝操传》:“太祖行奋武将军。”北宋欧阳修《泷冈阡表》:“观文殿学士特进行兵部尚书。”

23、丝银:丝帛和银钱。

24、赞:帮助;辅佐;佐助。《小尔雅·广诂》:“赞,佐也。”《尚书·大禹谟》:“益赞于禹曰。”《国语·晋语》:“子若能以忠信赞君。”《仪礼·乡饮酒礼》:“主人之赞者西面北上。”《礼记·明堂位》:“卿大夫赞君。”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赞帷幄之谋。”《资治通鉴·赤壁之战》:“此天以卿二人赞孤也!”

25、实:指严实(1181-1240)。

26、奏罢:奏请废止。

27、壬子:指壬子年。

28、世祖:即元世祖忽必烈(1215-1294),蒙古族政治家、军事家。监国托雷第四子,元宪宗蒙哥弟。大蒙古国的末代可汗,同时也是元朝的开国皇帝。蒙古尊号“薛禅汗”。1251年蒙哥任忽必烈为总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南驻爪忽都之地。他先后任汉人儒士整饬邢州吏治,立经略司于汴梁,整顿河南(今洛阳)军政,并屯田唐、邓,收到积极效果。1253年受京兆(今陕西西安)封地。同年忽必烈受命与大将兀良合台远征云南灭大理国。1258年蒙哥兴师伐南宋,授命忽必烈代总东路军。1259年9月蒙哥在合州前线病逝。1260年3月忽必烈在部分诸王的推戴下,即汗位于开平,建元中统。忽必烈以汉地丰富的人力、物力为依托,出兵击败阿里不哥。1271年取《易经》“大哉乾元”之义,建国号为大元,确定以大都为首都。1274年命伯颜大举伐宋。1279年最后消灭了流亡在崖山的南宋残余势力,完成了全国的大统一。统一全国后忽必烈重用回回人阿合马。阿合马从中统初便主管中央财政,多方搜刮权势日重。后阿合马独擅朝政。1282年大都发生了王著、高和尚刺杀阿合马事件。此后忽必烈又先后任卢世荣、桑哥专理财政,都以失败而告终。同时忽必烈接连派遣军队远征日本、安南、占城、缅甸与爪哇,都遭到失败。但抗击海都、笃哇等西北诸王的侵扰和平服东北诸王乃颜叛乱,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1294年忽必烈病逝。

29、潜邸:指皇帝即位前的住所。宋欧阳修《代人辞官状》:“属潜邸之署官,首膺表擢,陪学黉之讲道,无所发明。”清龚自珍《为龙泉寺募造藏经楼启》:“又诏以潜邸之雍和宫为奉佛处,以大臣专领之。”

30、铁冶:炼铁。《史记·货殖列传》:“蜀卓氏之先,赵人也,用铁冶富。”《宋史·食货志下》:“(庆历)五年,泉州青阳铁冶大发。”清唐甄《潜书·富民》:“有苗氏者,富于铁冶,业之数世矣。”

31、楮(chǔ)币:指宋、金、元时发行的“会子”“宝券”等纸币。因楮皮可以造纸,统称纸为楮,因此币多用楮皮纸制成,故名。后亦泛指一般的纸币。也称楮券。周必大《二老堂杂志》卷四:“近岁用会子,盖四川交子法,特官券耳。不知何人目为楮币,……遂入殿试御题。”《宋史·席旦传》:“蜀用铁钱,以其艰于转移,故权以楮券。”

32、中统元年:元世祖忽必烈即位之年,即1260年。

33、嚣然:

(1)闲适的样子。《尔雅·释言》“嚻,闲也”晋郭璞注:“嚻然,闲暇貌。”明张居正《学农园记》:“则又欣然以喜,嚣然以娱。”清吴嘉宾《得一斋记》:“吾一从而居其土宜别其苦良,不亦矜乎,故吾嚣然自为得也。”

(2)得意的样子。《三国志·蜀志·彭羕传》:“起徒步,一朝处州人之上,形色嚣然,自矜得遇滋甚。”宋苏轼《上韩太尉书》:“于是天下之士,嚣然皆有无用之虚名,而不适于实效。”清龚自珍《乙丙之际著议第六》:“其惑也,则且援古以刺今,嚣然有声气矣。”姚锡钧《春声自序》:“比年以来,斯事至滥,往往遣词选字,义且未安,而嚣然自鸣,多所刊布。”

(3)饥饿的样子。《文选·嵇康〈养生论〉》:“终朝未餐,则嚣然思食。”李善注:“嚣然,饥意也。”清顾炎武《中宪大夫山西按察司副使寇公墓志铭》:“奉旨征漕,而大水之后,粒米无出,百姓嚣然。”

(4)扰攘不宁的样子。唐韩愈《唐正议大夫尚书左丞孔公墓志铭》:“安南乘势杀都护李象古……岭南嚣然。”宋王谠《唐语林·德行》:“臣宣旨京兆尹阅女子,人间嚣然,而朝廷好言事者得以为口实。”

(5)忧愁的样子。《汉书·王莽传赞》:“是以四海之内,嚣然丧其乐生之心,中外愤怨。”颜师古注:“嚣然,众口愁貌也。音五高反。”

34、建:倡仪;提出。班固《汉书·邹阳传》:“爱盎等皆建以为不可。”注:“谓立议。”

35、中书:即中书省。

36、二年:中统二年(1261)。

37、官曹:官吏办事机关;官吏办事处所。《东观汉记·光武纪》:“(公孙述)伏诛之后,而事少间,官曹文书减旧过半。”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若文章著述,犹择微相影响者行之,官曹文书,世间尺牍,幸不违俗也。”唐白居易《司马厅独宿》诗:“官曹冷似冰,谁肯来同宿?”宋范成大《次韵温伯谋归》:“官路驱驰易折肱,官曹随处是愁城。”元卢挚《青华观西轩》诗:“琳宇夏天晓,官曹今日闲。”

38、典宪:法典;典章制度。《后汉书·应劭传》:“逆臣董卓,荡覆王室,典宪焚燎,靡有孑遗,开辟以来,莫或兹酷。”《后汉书·张衡传》:“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三国魏曹植《圣皇篇》诗:“沉吟有爱恋,不忍听可之,迫有官典宪,不得顾恩私。”《旧唐书·酷吏传下·罗希奭》:“不唯轻侮典宪,实亦隳坏纪纲。”章炳麟《文学总略》:“史志之伦,记大傀异事则有感,记经常典宪则无感,既不可齐一矣。”

39、未几:没有多久;很快;不久。

(1)没有多久;很快;不久。《诗经·齐风·甫田》:“未几见兮,突而弁兮。”朱熹集传:“未几,未多时也。”《后汉书·马廖传》:“前下制度未几,后稍不行。虽或吏不奉法,良由慢起京师。”《晋书·魏咏之传》:“咏之初在布衣,不以贫贱为耻……始为殷仲堪之客,未几竟践其位,论者称之。”宋沈括《梦溪笔谈·象数二》:“熙宁中,予预太史,尝按发其欺,免官者六人。未几,其弊复如故。”清钱泳《履园丛话·笑柄·不准》:“有名进士某者,选得知县,到任未几,有报窃案刃伤事主者,刑席拟批,总嫌不当。”清侯方域《壮悔堂文集》:“未几更进。”《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未几夫齁声起。”《聊斋志异·促织》:“未几成归。”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未几敌兵果舁炮至。”

(2)不多。《晋书·阳裕载记》:“吾及晋之清平,历观朝士多矣,忠清简毅,笃笃信义烈,如阳士伦者,实亦未几。”

(3)指(年龄)不大。《南齐书·高帝纪上》:“主上春秋未几,诸王竝幼冲。”

40、三年:中统三年(1262)。

41、致仕:辞去官职。

(1)也作“致事”。辞去官职。旧时指交还官职,即辞官。《公羊传·宣公元年》:“退而致仕。”何休注:“致仕,还禄位于君。”《礼记·曲礼上》:“大夫七十而致事。”《北史·韦孝宽传》:“孝宽每以年迫悬车,屡请致仕。”唐白居易《不致仕》诗:“七十而致仕,礼法有明文。”

(2)致仕官的简称。致仕官,因年老或衰病而辞去职务的官员。《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五年》:“是月,龙图阁直学士、致仕杨时卒,年八十三。”参见“致仕官”。

42、四年:中统四年(1263)。

43、舒缓:从容;缓和。

(1)懈怠;废弛。《汉书·五行志中之下》:“亡功者受赏,有罪者不杀,百官废乱,失在舒缓。”《后汉书·卢植传》:“此谓君政舒缓,故日食晦也。”

(2)从容;缓和。晋潘岳《笙赋》:“勃慷慨以憀亮,顾踌躇以舒缓。”明吴承恩《寿熙台潘公八帙序》:“天且益厚之,使舒缓以观馀庆,则大年遐福可契而取也。”

(3)指行动迟慢。《北齐书·崔赡传》:“吏部尚书尉瑾性褊急,以举指舒缓,曹务繁剧……遂免归。”《新唐书·叛臣传上·仆固怀恩》:“怀恩为人雄重寡言,应对舒缓,然刚决犯上。”宋叶适《齐云楼》诗:“舒缓未为愚,疏达终多智。”

(4)宽松。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园篱》:“剥讫,即编为巴篱,随宜夹缚,务使舒缓。”

44、执守:操守。

(1)持守;坚持。《参同契》卷下:“栖迟僻陋,忽略令名,执守恬淡,希时安平。”宋范仲淹《上时相议制举书》:“然必顾瞻礼义,执守规矩,不犹愈于学非而博者乎!”章炳麟《代议然否论》:“余固非执守共和政体者。”

(2)犹操守。亦指保持节操。唐赵璘《因话录》卷五:“裴公曰:‘公诚佳士,但此官与公不相当,不敢以故人之私,而隳朝廷纲纪……’其执守如此。”《续资治通鉴·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上无执守,为汝辈所惑。”章炳麟《革命道德说》:“往者士人多以借权为良策,吾尝斥之,以为执守未坚,而沦没于富贵之中,则鲜不毁方而合矣。”吴晗《论晚明“流寇”》:“廷臣则善私而不善公,善结党而不善自立,善逢迎而不善执守。”

45、累赠:不断赠官。

46、翰林学士承旨:官名,唐时置,唐玄宗时设翰林学士院,设翰林学士6员。肃宗至德宗年间从中择年深德重者1人为承旨,独承密命。唐宪宗正式常设翰林学士承旨,为翰林学士之长,职权尤重,多至宰相,然犹为职衔,例由他官兼任。此后翰林学士承旨作为翰林学士的首领,不是单纯起草诏令,而是在禁中职掌机密,是唐朝实际上的宰相,被称为“内相”。

系统默认用户

杀手,排名第几

系统默认用户

忽必烈活了多少岁 忽必烈活了多少岁... 忽必烈活了多少岁

孛儿只斤·忽必烈(1215年—1294年),即元世祖,蒙古族,政治家、军事家。监国托雷第四子,元宪宗蒙哥弟。大蒙古国的末代可汗,同时也是元朝的开国皇帝。蒙古尊号“薛禅汗”。
1251年,蒙哥任忽必烈为总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南驻爪忽都之地。他先后任汉人儒士整饬邢州吏治,立经略司于汴梁,整顿河南(今洛阳)军政,并屯田唐、邓,收到积极效果。1253年,受京兆(今陕西西安)封地。同年,忽必烈受命与大将兀良合台远征云南,灭大理国。1258年蒙哥兴师伐南宋,授命忽必烈代总东路军。1259年9月,蒙哥在合州前线病逝。1260年3月,忽必烈在部分诸王的推戴下,即汗位于开平,建元中统。忽必烈以汉地丰富的人力、物力为依托,出兵击败阿里不哥。
1271年(至元八年),取《易经》“大哉乾元”之义,建国号为大元,确定以大都为首都。1274年(至元十一年),命伯颜大举伐宋。1279年(至元十六年)最后消灭了流亡在崖山的南宋残余势力,完成了全国的大统一。
统一全国后,忽必烈重用回回人阿合马。阿合马从中统初便主管中央财政,多方搜刮,权势日重。后阿合马独擅朝政。1282年(至元十九年),大都发生了王著、高和尚刺杀阿合马事件。此后,忽必烈又先后任卢世荣、桑哥专理财政,都以失败而告终。同期,忽必烈接连派遣军队远征日本、安南、占城、缅甸与爪哇,都遭到失败。但抗击海都、笃哇等西北诸王的侵扰和平服东北诸王乃颜叛乱,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1294年(至元三十一年),忽必烈病逝。

系统默认用户

上海卓铸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怎么样?

系统默认用户

历史上窦仪是谁?

窦仪十五岁就能写文章,后晋天福(936年—944年)年间中进士。侍卫军主将景延广兼任夔州节度使,上表推荐他为记室。景延广后来历任滑、陕、孟、郓四州节度,窦仪一直任从事。

后晋开运年间,杨光远占据青州叛乱,当时契丹正南下侵犯,博州刺史周儒出城投降,杨光远及周儒派人引契丹轻骑在马家渡渡黄河。当时景延广掌管禁军,颜?主持政事,派遣窦仪入朝上奏。窦仪对执政大臣说:“昨天我与颜?讨论事势,有些考虑,所以乘驿车昼夜不停赶来。国家如果不派良将控制博州渡口,恐怕周儒一定会引契丹兵渡到东岸与光远会师,那样河南就危险了。”不久周儒果然引导契丹兵渡过黄河,增置栅栏。

石重贵驻军黄河上游,派遣李守贞等人率领一万多人,水陆并进,固守汶阳,占据要害。契丹兵果然攻来,李守贞部把他们打败,契丹撤军。后汉初期,召窦仪入朝任右补阙、礼部员外郎。

主持贡举

后周广顺初年(951年),改任仓部员外郎、知制诰。不久,授任翰林学士。郭威在南御庄宴射,席中赐给窦仪金紫朝服。历任驾部郎中、给事中,并充任别的职务。

刘温叟主持贡举,所录取的进士有人落选了,朝廷加任窦仪为礼部侍郎,暂代主持贡举。窦仪上言说:“希望依照后晋天福五年的旧制,废除明经、童子科。进士省卷,要交纳五篇作品以上,不得有神道碑志之类;帖、经、对、义,有三样通过为合格;再参加殿试。落第者分为五等:以词、理非常纰缪的为第五等,殿五举;其次为第四等,殿三举;以依次稍微可以的为第三、第二、第一等,允许他们都到次年赴考。学究科,请合并《周易》、《尚书》为一科,各回答三十道墨义题;《毛诗》依旧为一科,也回答六十道墨义题。录取后,一并减为七选集。各科举人,第一场考试得了十个否的,殿五举;第二、第三场得了十个否的,殿三举;三场内得有九个否的,殿一举。送考官予以治罪。进士请求任职,加试论策一篇,以五百字以上为准。”郭威采纳了这一意见。

不久因父亲有病,上表请求解除职务。世宗亲自慰抚他,亲手赏给金丹,让他转交他的父亲。他的父亲去世后,归葬洛阳。诏令赐给他三十万钱,米麦三百斛。守丧满期,召他入朝授任端明殿学士。

宦海沉浮

显德三年(956年),窦仪跟从柴荣进攻南唐,任判行在三司,柴荣因为他饷馈不继,打算治他的罪,宰相范质解救他才得以免罪。淮南平定后,任判河南府兼知西京留守事。

显德六年(959年),柴荣驾崩,柴宗训即帝位,迁窦仪任兵部侍郎,充任别职。不久出使南唐,到了南唐,即将宣示诏命,正好下雪,李景请求在廊檐下拜受,窦仪说:“我接受国家使命,不敢违背旧礼。如果以朝服受淋失容,请等到日后再拜。”李景就在庭中拜受诏命。

建隆元年(960)秋天,升任工部尚书,罢去学士职务,兼任判大理寺。奉诏重新修定《刑统》,成了三十卷。正好翰林学士王著因酒醉失态被贬官。赵匡胤对宰相说:“深严之地,应当由宿旧儒臣居住。”范质等人回答说:“窦仪清介重厚,但已经从翰林选任端明殿学士了。”赵匡胤说“:非这个人不能居禁中,你当去表明我的心意,勉令他就职。”当天再次进入翰林任学士。

去世

乾德二年(964年),范质、王溥、魏仁浦等三位宰相都被罢免。过了三天,才任命赵普为平章事。诏令既成,赵匡胤问翰林学士说:“范质等人已被罢免,赵普的任命敕令哪位官员当署名。”翰林学士承旨陶谷当时任尚书,于是建议相位不可以久虚,现在尚书是南省六官之长,可以署敕。窦仪说:“陶谷的陈请并非天下承平时的制度,皇弟开封尹、同平章事,这是宰相的职务。”赵匡胤说:“窦仪的话正确。”就命令赵光义署敕赐给赵普。不久加任窦仪为礼部尚书。

当时御史台建议,想以左右仆射合为表首,太常礼院以东宫三师为表首。窦仪援引典故,以仆射合为表首者有六次,而以三师为表首者没有根据。朝廷舆论赞同他的观点。

乾德四年(966年)秋天,主持贡举。这年冬天去世,终年五十三岁,追赠右仆射。窦仪去世后,赵匡胤叹息着对身边大臣说:“天为什么这样快就夺走我的窦仪啊。”因为可惜尚未重用他。

窦仪的故事

恪尽职守

郭威平定兖州时,打算杀尽胁从者。窦仪告诉冯道、范质,一起向郭威请求,这些人得以免死。显德年间,赵匡胤攻克滁州,柴荣派窦仪前去登记那里的府库财产。赵匡胤还命令亲吏拿府库中绢分给部下,窦仪说:“太尉刚刚攻下此城,即使把库藏全部分给军士,谁敢道论呢?现在既然库藏已经登记,就是国家财产了,没有诏令不能强取。”后来太祖多次对大臣们称赞窦仪有执守,想任他为相。赵普忌惮窦仪刚直,于是援引薛居正为参知政事。

直言敢谏

学士王著在酒醉后犯罪,被免官。赵匡胤就对宰相范质说:“宫殿里是森严的地方,应当选择一个品行老成、学问弘博的人来才好。”范质说:“窦仪为人清介厚重,可当重任。”太祖说:“的确非那个人不可。”

有一天,赵匡胤召窦仪起草制书。窦仪到了宫门口,看见赵匡胤身着便服,露额赤脚坐着。窦仪就在宫门口立住,不肯进去。赵匡胤立刻叫人拿了冠带,穿着好了,窦仪才走进去。窦仪对赵匡胤说:“陛下是开国之君,应当用礼法昭示天下。”赵匡胤听了正敛神色,称谢他的建议,自此以后见近臣,不再随意着装。

窦仪识镜

宋太祖起初命令宰相选一个过去从未采用过的年号,替换当今所用的年号(建隆),宰相献上了“乾德”的年号。易经中有所谓“大哉乾元”,一诚不息天下动。乾德者,元德也。象征着北宋开国的新新意象。

乾德三年(965年)宋太祖灭掉后蜀后,后蜀有宫女被送入后宫。一天,宋太祖观赏她的镜匣,发现一副旧的铜镜,铜镜背面镌刻有“乾德四年铸”的字样。他大为惊奇,取镜子给宰相看,并问道:“现在怎么已有了(乾德)四年铸的铜镜?”宰相等都答不上来。于是,又召见学士陶谷、窦仪询问此事,窦仪说:“此镜一定是前蜀的东西,过去前蜀主王衍用过乾德这个年号,铜镜应是那时候铸造的。”宋太祖听了才恍然大悟,并由此感叹道:“宰相必须用读书人来当。”此后宋太祖更加重用读书人了。

窦仪的后人

儿子窦?、窦?、窦诰,都登进士第。窦?官至都官员外郎,窦?官至秘书丞。

人物评价

范质:窦仪清介重厚。

赵匡胤:非斯人不可处禁中。天何夺我窦仪之速耶!

脱脱:窦氏弟昆以儒学进,并驰时望。仪之刚方清介,有应务之才,将试大用而遽沦亡。??数贤虽当创业之始,而进退之际,蔼然承平多士之风焉,宜宋治之日进于盛也。

王夫之:王朴、窦仪起自燕、赵,简质有余,而讲习不夙,隔幕望日,固北方学士之恒也。

系统默认用户

攻书,或骤称善,则不复留心矣中文翻译

帝王始攻书,或骤称善,则不复留心矣。
意思是说:太宗写的字已经很好了,不过如果马上说写得好,恐怕皇帝不再用心写了。
语出“王著劝学”的故事。本文通过宋太宗喜爱学书并且在王著的帮助下最后成才的事例告诉我们:学无是无止境的,我们必须要努力勤奋学习将来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并已经很好了我们也应该要求更加完美。

系统默认用户

元世祖是谁

忽必烈(元世祖)1215年—1294年,成吉思汗之孙,蒙哥汗(宪宗)弟,蒙古族。名字全称孛儿只斤·忽必烈,讳名呼必赉,睿宗第四子,蒙古族,拖雷正妻唆鲁禾帖尼的第二子(总第四子)。元朝的创始皇帝,庙号世祖,谥号圣德神功文武皇帝,蒙古语尊称薛禅皇帝。他也是第五代的蒙古大汗。1260年——1294年在位。
宪宗元年(公元1251年),忽必烈受命总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早在藩王时期就思“大有为于天下”,并热心于学习汉文化。曾先后召僧海云(宋印简)、僧子聪(刘秉忠)、王鹗、元好问、张德辉、张文谦、窦默等,问以儒学治道。先后任用汉人儒士整饬邢州吏治;立经略司于汴梁,整顿河南军政;屯田唐、邓等州。
蒙哥汗三年(1253)率蒙古军攻云南,四年灭大理国。九年,攻打南宋鄂州(今湖北武昌)时,得知蒙哥汗死讯,决策北还,争夺帝位。十年,在开平(今内蒙古正蓝旗东)称汗,始建年号中统。其幼弟阿里不哥也在和林(今蒙古鄂尔浑河上游东岸哈尔和林)称汗。至元元年(1264)打败阿里不哥,后迁都燕京(今),改称大都。八年建国号为元。十六年灭南宋,统一全国。又进攻日本、安南、占城、爪哇等国。在位期间,注意选用人才,采用汉法,建立各项政治制度。地方建立行省,开创我国省制之端。劝课农桑,兴修水利,发展生产。加强对边疆地区管理,开辟中外交通,巩固和发展多民族国家。把境内民众分成四等,民族压迫较重。
蒙哥大汗在1259年去世后,次年其弟阿里不哥在哈拉和林被选作蒙古帝国大汗,而忽必烈则在中原开平自立为大汗。于是阿里不哥与忽必烈开始争夺汗位。虽然忽必烈在这场斗争中获胜,但中央汗国外的四大汗国则因他违背大汗选举传统以及他的“行汉法”主张而纷纷与他断绝了来往,脱离了他的统治范围。至此,忽必烈的政权只包括中原地区、西藏和蒙古本土。
1271年,忽必烈建国号为大元,正式即位为皇帝,并开始南下攻打南宋的计划。他的军队用了六年时间攻陷重镇襄阳,但以后的进展则相当顺利。1279年,在厓山海战中,陆秀夫背着8岁的小皇帝宋帝赵昺跳海而死,南宋亡,忽必烈统治全中国。
忽必烈确立中央集权政治,恢复正常的统治秩序,采取一些有利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措施 ,让社会经济逐步恢复和发展。从而边疆地区得到开发。全国统一,初步奠定了国家疆域的规模,发展了国内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全国统一以后,忽必烈的保守、嗜利和黩武等消极因素也有了发展,采取汉法,改革落后旧制的工作陷于停顿。
忽必烈后来亦有派遣军队进攻一些其它国家和地区,其中以入侵日本的战事最有名,也最惨烈。元军二次进攻均以失败告终,一般认为台风(日本人称这三次风为“神风”)是造成失败的最大原因。然而,最新的科学发现却否定了这个原因。近期发表在英国《新科学家》周刊的一项考古新发现指出:为忽必烈建造战舰的高丽人拙劣的造船工艺和船体设计是导致忽必烈的蒙古舰队葬身鱼腹的主要原因。

在位三十五年。至元三十一年(公元1294年)病逝。年80岁。有子11人。谥圣德神功文武皇帝,庙号世祖。
1260年3月,忽必烈在部分诸王的推戴下,即汗位于开平,建元中统。在中央设中书省,以王文统任平章政事,在各地分设10路宣抚司,任汉人儒士为使。同年五月,阿里不哥也在部分留居漠北的诸王拥戴下,称大汗于哈拉和林。忽必烈以汉地丰富的人力、物力为依托,篡逆击败阿里不哥。在与阿里不哥征战的同时,中统三年(1262)春,益都行省李乘机叛乱,被忽必烈迅速镇压。李的叛乱引起忽必烈对汉人的猜忌,于是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废除汉人诸侯的世袭制度,削弱这些家族的军权,在地方上实行军民分治等等,一方面以加强中央集权,另一方面则可严密对汉人的防范。此外,又在各级政权中引用色目人分掌事权,使与汉人官僚相互牵制。中统五年八月,忽必烈又改元为至元。经过从中统元年到至元初年的增改损益,新王朝的各种制度大体上确立下来。至元八年(1271年),取《易经》“大哉乾元”之义,建国号为大元。次年,确定以大都为首都。中央集权政治的重新确立,恢复了正常的统治秩序,对人民的赋役剥削限制在一定的数额之内,并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措施,如立司农司、垦荒屯田、兴修水利、限制抑良为奴等。但是,这个政权也保留了大量的蒙古体制。这些制度在元代始终保留下来,严重地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使元代的社会矛盾愈益激化。同时,忽必烈又积极着手消灭南宋的战争,至元1274年,命伯颜大举伐宋。1276年,下临安,1279年消灭了流亡在崖山的南宋残余势力,完成了全国的大一统。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统治全国的王朝,它初步奠定了现代中国疆域的规模。
全国统一后,忽必烈的保守、嗜利和黩武等消极因素都有了发展。他重用回回人阿合马。阿合马从中统初便主管中央财政,多方搜刮,权势日重。后阿合马独擅朝政。十九年,大都发生了王著、高和尚刺杀阿合马事件。此后,忽必烈又先后任卢世荣、桑哥专理财政,都以失败而告终。同期,忽必烈接连派遣军队远征日本、安南、占城、缅甸与爪哇,都遭到失败。但抗击海都、笃哇等西北诸王的侵扰和平服东北诸王乃颜叛乱,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至元三十一年[],忽必烈病逝。

系统默认用户

忽必烈优点

孛儿只斤·忽必烈(1215年—1294年),即元世祖,蒙古族,政治家、军事家。监国托雷第四子,元宪宗蒙哥弟。大蒙古国的末代可汗,同时也是元朝的开国皇帝。蒙古尊号“薛禅汗”。
1251年,蒙哥任忽必烈为总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南驻爪忽都之地。他先后任汉人儒士整饬邢州吏治,立经略司于汴梁,整顿河南(今洛阳)军政,并屯田唐、邓,收到积极效果。1253年,受京兆(今陕西西安)封地。同年,忽必烈受命与大将兀良合台远征云南,灭大理国。1258年蒙哥兴师伐南宋,授命忽必烈代总东路军。1259年9月,蒙哥在合州前线病逝。1260年3月,忽必烈在部分诸王的推戴下,即汗位于开平,建元中统。忽必烈以汉地丰富的人力、物力为依托,出兵击败阿里不哥。
1271年(至元八年),取《易经》“大哉乾元”之义,建国号为大元,确定以大都为首都。1274年(至元十一年),命伯颜大举伐宋。1279年(至元十六年)最后消灭了流亡在崖山的南宋残余势力,完成了全国的大统一。
统一全国后,忽必烈重用回回人阿合马。阿合马从中统初便主管中央财政,多方搜刮,权势日重。后阿合马独擅朝政。1282年(至元十九年),大都发生了王著、高和尚刺杀阿合马事件。此后,忽必烈又先后任卢世荣、桑哥专理财政,都以失败而告终。同期,忽必烈接连派遣军队远征日本、安南、占城、缅甸与爪哇,都遭到失败。但抗击海都、笃哇等西北诸王的侵扰和平服东北诸王乃颜叛乱,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1294年(至元三十一年),忽必烈病逝。